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新安医学代表医家,著有《赤水玄珠》《医旨续余》《孙文垣医案》。作者通过对孙一奎治疗滑胎验案进行分析,总结出孙一奎对滑胎的诊治特色包括病因多虚多热,用药以清热补虚为本,主张清心寡欲,不忘调养脾胃。  相似文献   

2.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明代休宁人.据文献记载,孙氏少时习儒,以机颖俊奕著称.后来在访问其兄而往括苍的途中,遇到"异人"以禁方相授,且试之有效,即由儒从医,并游历彭、蟸、庐、浮、沅、湘、三吴等地,寻访名师.如此博学勤访30余年,学验俱丰,医名大振.一生著述颇多,有<赤水玄珠>30卷,<医旨绪余>2卷,<孙文垣医案>5卷,洋洋140余万言. 孙氏擅治外感内伤杂病.读其治疗"董龙山夫人便血"和"族侄明之痰火呕血"2例病案(见<新安医籍丛刊·孙文垣医案>),深感孙氏临证之时,察受病之因,酌病机详确,审经络虚实,合色脉,衍天和,调燮阴阳,参相造化,认证真切扼要,论治不胶常法,方自心出,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3.
<正>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生活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公元1522~1619)年间~([1])。孙一奎年幼聪明过人,立志"不为良相,则为良医",遂舍儒而从医,师从于汪机弟子黄古潭,经三十年勤求博采,学验俱丰,名噪当时。《孙文垣医案》辨病论治详实,治疗妇科疾病见解独特,笔者选取书中治疗产后杂病的典型验案,分析其辨治特色,以供现代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汪廷元,字瓒禾,号赤崖,安徽歙县人,为清代新安著名医家。汪氏毕生鉴于前贤,精研经旨,临床辨治有理有法,潜方用药灵活效验。行医数年兢兢业业,苦于钻研,名震一时,治病多奇验,则为案笔之书,即《新安医案》(又称《赤崖医案》),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七年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新安名医郑重光著有《素圃医案》4卷。作者通过对《素圃医案》卷二中痢疾治效的验案认真研读,分析、归纳郑重光论治痢疾的学术特色及治疗经验:四诊合参,以脉为准;治病求本,多从肾治;温阳益火,擅用姜附;表里皆病,俾邪外解。  相似文献   

6.
程文囿,字观泉,号杏轩,清康熙年间歙县人,为新安医家代表人物之一。程氏极精医学,读书极博;辑录诸家之菁华为《医述》16卷;集毕生临床之经验著《杏轩医案》3卷,其中多载临床疑难验案,对真假虚实等证,辨析尤为精当。试录其便秘治案1则赏析如下。病案郑媪,年逾古稀,证患便闭,腹痛  相似文献   

7.
<正>汪机(1433-1539),字省之,汪渭之子。祁门(今属安徽)朴墅人,因世居石山,故自号石山居士,人称汪石山。出生于名医世家,精通医理,潜心岐黄,医德高尚,活人无数,医著丰盛。其临床经验的代表作《石山医案》三卷,附录一卷,由汪机门人陈桷整理而成,收载了汪机的部分医案和医论,集中反映了汪机的治疗思想及临床经验。书中包含临证各科验案一百余例,而尤以杂病案居多,流传更为广泛。本文通过对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从800余部新安医著中,遴选出《名医类案》、《古今医统大全》、《赤水玄珠》、《伤寒论条辨》、《医方考》、《本草备要》、《医学心悟》、《不居集》、《医宗金鉴》、《重楼玉钥》、《医述》等11部医著,从主要内容、编排体例、发明创新、学术价值、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十大新安医著"分属医学丛书、医经整理、综合临床、专论、医案、本草、方论等各医籍门类,涉及面广,理论学术和编撰风格各具特色,在中国医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对中医学的传承和  相似文献   

9.
以新安医家汪赤厓《广陵医案》中两则胁痛验案为例,结合《足臂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等相关论述著作及汪氏学术思想,阐释汪氏善于消补并调辨治胁痛病的特色。汪氏治疗胁痛病,重视养液疏肝,善于消补并调,或以消为补,或消补兼施。汪氏《广陵医案》理法兼备,其所载胁痛医案特色突出,疗效显著,分析汪氏消补并调治疗胁痛的辨治特色,可拓展临证治疗胁痛的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辨治胁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梳理挖掘《名医类案》中产后病用药特色,为现今产后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及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统计软件EXCEL分析产后篇涉列的63则医案及其他篇章中提及的产后医案共计12类疾病的论证治疗,分析证候分布特点,主要方剂应用频次,探讨产后病的发病机制及用药规律。结果:产后病篇应用频次3次(包括3次)以上的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物汤、八物汤。结论:明代以前医家治疗产后病重视健脾益气生血,强调产后气血不足的生理特点。常用健脾生血、益气化津的药物,同时少佐辛温药,以开启玄府微微发汗达到疏通经络,祛瘀生新,调和营卫、邪自外出的目的;临急症时多法并举,内服外治结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时刻注意顾护正气留人治病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1.
《杏轩医案》是一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医林佳作。其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选案精心,言简意赅;脉证互参,审证求因;危急重证,治验颇丰;治病求本,重视脾肾等特色对后学颇有启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杏轩医案》(以下简称《医案》)是程杏轩一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个“活”字。其诊治饶君扬翕脾虚泻血,肺燥咳嗽案中说:“夫药随病转,移步换形,医如珠之走盘,贵乎活泼。”医者临证,面对错纵纷纭的复杂症状,以不变应万变,稍呆则滞,贵在变通活泼,切忌胶柱鼓瑟瑟,刻板教条,近读《杏轩医案》,感悟更深。……  相似文献   

13.
发源于古徽州新安江畔的新安医学,始于两宋,传于元,明、清之际百家争鸣;清末民初,卓尔可观;建国之后,尤为繁盛;传承千年至于今。名家辈出,传承有序,张扩、张杲祖孙授受;汪机、孙文垣师徒相承。著述丰硕,影响至今,《医说》、《医述》源流有考;《玄珠》、《吴注》阐经之奥。开固本培元之先流,传丹溪心法之附余。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其区域优势明显,流派色彩浓厚,学术成就突出,医家辈出,著述宏丰,学术创新,影响深远。新安医家对痹证的治疗,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既博采众长,又各具特色。兹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石山医案》是汪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体现,通过研读分析其中的调经验案,发现其治疗月经病具有辨证重脉、治病求本、血病补气,举养脾胃善用膏丸的特点,并通过office2010对调经方中9例验案中13张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汪氏善用甘味药物、重视脾胃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正>余国珮,字振行,号春山,清代婺源沱川人。中年弃儒就医,悟《参同契》而得岐黄三昧,著有《医理》、《婺源余先生医案》《痘疹辨证》等医书。余氏学术思想核心内容是将燥、湿理论完备的贯穿于理、法、方、药之中,发明了独具特色的"燥湿为纲"学说。《婺源余先生医案》载案70余则,所列诸病,多从"燥湿"论治,而案中燥证之条又占十之八九,辨治思想独到。现撷取医案三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程杏轩,名文囿,字观泉,号杏轩,歙县东溪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著名新安医家,杏轩学验俱丰,选方用药灵活变通[1]。从医50余载,擅长内外妇儿各科。儿科俗称哑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极其困难,程氏尤为重视儿科病证的诊治,《杏轩医案》中载儿科治验40余案,  相似文献   

17.
《名医类案》搜集整理了明代以前历代名医验案2000例。论文研究了《名医类案》第十一卷妇科医案第一篇经水篇。记载了妇女经水不调医案共计53例。其中运用四物汤及其加减方治疗经水不调案例有17则。论文通过分析探讨经水篇中运用四物汤及其加减方治疗经水不调的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诊治经水不调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病程日久,病情复杂,病证兼夹,辨治难愈。何镔主任医师在多年临证中辨治精确,用药精良,辨证施治,独辟溪径,屡获良效。何师认为"治病必求其本",痰瘀互结为久病病机,治当痰瘀同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虚实兼治,才可达到治疗目的。选取临床验案4则,从脾虚痰湿,脾肾阳虚,肝肾不足,痰瘀互结论治,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中焦与气舍无论从部位结构、生理功能特征还是病机传变、临证治疗上,均与气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在《黄帝内经》《难经》等医籍中已有诸多内容丰富的论述,仍是现代中医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石,虽历代医学流派繁多,对中焦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历代医家仍以治病者善治中焦者居多,如李东垣之脾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肛肠病专科临证中,以治病必求本为原则,用反治法治疗肛肠病,收到满意疗效,兹举验案数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