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麻醉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浩云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201-202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二氧化碳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治疗)组和硬膜外(对照)组,每组40例,监测麻醉前、气腹前10min、气腹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T1、2、T3时MAP降低,HPT2时升高,T3时降低(P〈0.05);治疗组T1、2时HP、MAP降低,T3时HR、MAP升高(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都比较低。结论两种麻醉方法术中均存在明显心血管应激反应,但全麻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加理想有效。  相似文献   

2.
陈红霞 《中外医疗》2009,28(26):38-38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管理对MAP.DBP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治疗组)组和硬膜外麻醉(对照粗)组,监测麻醉前,气腹前10min.气腹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T2,T3时MAP减慢,HRT2时升高,T3时降低(P〈0.05);治疗组T2时HP、MAP降低,T3时HR.MAP升高(P〈0.05)。治疗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术后清醒更快,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少(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能战轻手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稳定血液动力学,清醒质量高,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I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10例。测定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二氧化碳气腹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血糖(Glu)、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Ⅱ组在T3、T4、ACTH、Cor、CRP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明显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游敬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04-105,109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结果两组麻醉5min的AD、NA及血糖水平较麻醉前下降,术毕则显著升高,术毕及术后24hB组的AD、NA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的各组DD、PAI-1及t—PA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5min、术毕及术后24hB组的DD、PAI-1及t—PA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更有效地抑制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纤溶亢进,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军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66-67
目的:观察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组(GEA),GA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GEA组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完成全麻诱导、插管,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气腹后、术中30分钟、拔管后即刻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血糖(Glu)、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记录各时段BP、MAP、HR、PETCO2值。结果:GA组血糖(Glu)、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在术中30分钟、拔管后明显高于GEA组(P〈0.05),两组Glu、CRP在术中30分及拔管后均高于麻醉前(P〈0.05),GEA组MAP、HR在术中较GA组相对平稳,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单纯全麻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气管内全麻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病人气腹应激的影响。方法对44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单纯气管内全麻(A组),并与同期44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循环和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体重、ASA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DBP)、心率(HR)在气腹后明显高于人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水平(P〈0.05),尤其DBP、HR均高于B组同一时段的水平(P〈0.05)。而B组术中SBP、DBP 、HR均稳定于人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水平。A组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气腹后皮质醇、醛固酮水平较人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B组(P〈0.05)。B组两者改变不显著(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通过有效阻断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降低气腹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气腹应激的影响,保持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和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以瑞芬太尼、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在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中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及部分激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A队Ⅱ~Ⅲ级的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并维持的R组和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并维持的F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麻醉后即刻、气腹后即刻、气腹后15min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检测患者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15min血浆皮质醇(C0)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并记录术毕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后即刻和气腹后即刻R组MAP、HR显著低于F组(P〈0.05)。R组血浆C0和NE浓度,气腹后即刻和气腹后15min显著低于F组(P〈0.05)。[结论]以瑞芬太尼、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较以芬太尼、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董桂敏  周香  马骏 《当代医学》2009,15(12):74-75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30)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组(n=30)采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气腹前(T2)、气腹后5min(T5)、气腹后15min(T4)、气腹后50min(T5)和放气后5min(T6)6个时点观察SBP、DBP、RR、HR,和SpO2的动态变化,以及术中牵拉反应、恶心呕吐、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麻醉前(T1)比较,A组各时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气腹后血压、心率降低,呼吸增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B组气腹后血压、心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对ASAⅠ~Ⅱ级患者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可以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拟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加硬膜外组(A组)和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500例,A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加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单纯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监测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术中用药量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①气腹后B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上升,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全身麻醉药的用量明显〉A组;⑧B组术毕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压波动小,易控。因此,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插管全麻和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股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GA组)和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GEA组),每组各32例。GA组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CGEA组于麻醉诱导前先行硬膜外麻醉。两组术中静脉维持麻醉,同时辅助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CGEA组硬膜外腔间断给予0.75%布比卡因维持硬膜外麻醉。分别与麻醉后气腹前(T0)、气腹形成后(T1)、术毕排气后麻醉恢复前(T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T1时两组股静脉直径均增加(P〈0.05),T2时仍未能完全恢复正常(均P〈0.05),T1时CGEA组股静脉直径小于GA组(P〈0.05);T1时两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均下降(均P〈0.05),GA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手术及气腹引起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各50例,其中A组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应用全身麻醉。观察2组手术前、气腹前、气腹后30min、手术放气后患者的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以及术后唤醒时间、躁动发生例数。结果2组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of02,PaO2)麻醉前与其他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气腹前、气腹30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二氧化碳分压(pressure of CO2 in artery,PaCO2)气腹前、气腹30min较麻醉前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在麻醉后30min、90min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只有麻醉后30min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90min后2组高、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浆黏度在麻醉后30min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纤维蛋白原在麻醉后30min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在麻醉后90min时高于麻醉前,且与同时期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唤醒时间与术后躁动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呼吸、血液循环影响比单纯应用全身麻醉小,且术后唤醒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减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种麻醉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Ⅰ组(GE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Ⅱ组(G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2组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20min(T3)及拔管时(T4),观察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和醛固酮(ALD)。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各时点COR、GLU、ALD及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T2、T3、T4时,HR、SBP、DBP及COR、GLU、ALD显著高于T0(P〈0.05)。组间比较,Ⅱ组B、T3、T4时,COR、GLU、ALD及HR、SBP、DBP显著高于Ⅰ组同时点(P〈0.05)。结论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能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期间应激反应,为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全麻复舍硬膜外麻醉对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20例,分别接受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采用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监测HR、MAP、CVP。结果:A组在切皮、气腹后15min、气腹后30min、拔管后的HR、MAP、CVP均较切皮前明显增加(P〈0.05);B组除CVP在气腹时略有增加外(P〈0.05),HR、MAP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显著减轻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是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高血压患者行LC,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A组,20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20例),监测气管插管后及气腹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术中用药量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①气管插管及气腹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上升,与B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A组异丙酚与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大于B组(P〈0.05)。③A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相比明显滞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施行LC,能明显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全麻用药量显著减少,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全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ASAI—Ⅱ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43例)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43例)。术中连续监测BP、HR、SPQ,观察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术后24h恶心呕吐、呼吸道分泌物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B两组气腹后BP、HR等比术前均有所升高或加快(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LC具有苏醒快、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呼吸道分泌物少等优点,是LC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蕊 《中原医刊》2009,(14):57-58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印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Ⅱ组)。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中(T3)、拔管时(T4)的心率、收缩压(SP)、舒张压(DP)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手术结束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结果Ⅰ组术中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较Ⅱ组平稳(P〈0.05);Ⅰ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缩短拔管时间,术后清醒完全,是老年患者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方法:将4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GA)组和硬膜外(EA)组,每组20例,监测麻醉前,气腹前10 mim、气腹后及放气后5 min各时点血浆NE、E浓度.结果:EA组术中各时点NE浓度无明显变化,气腹前及气腹后E明显增高(P<0.05),术毕基本恢复(P>0.05);GA组气腹后NE和E均明显增高(P<0.05),术毕E仍未恢复(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术中均存在明显应激反应,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激反应较全麻轻.  相似文献   

18.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的应激反应变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影  梁伟 《广西医学》2004,26(6):798-799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CO2 气腹对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影响。方法  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 ,随机分成全麻组 (A组 ,10例 )和硬膜外 全麻组 (B组 ,8例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气腹前后血浆肾上腺素 (E)和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结果 气腹时血浆肾上腺素 (E)和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A组均明显增加 (P <0 0 5 ) ,B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分别给予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和静脉复合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后10rain的OAAS评分分值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2气腹建立后,对照组气腹后5min的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自身诱导前和观察组气腹后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动脉血气变化相对平稳,其气腹后5rain的pH值、PaCO2与自身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2气腹建立后,对照组气腹后5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自身诱导前和观察组气腹后5minI~E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气腹后5rain的各项指标与自身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采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其能保持患者术中动脉血气、Sp02、RR、HR、DBP、SBP及PETC02的稳定,从而避免了麻醉意外或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静吸复合全麻,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术毕的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腹后和术毕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均较稳定,与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气腹后和术毕MB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两组气腹后和术毕MBP、HR比较,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导管拔除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追加药物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呼吸循环功能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及安全性高等特点,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