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2例均经颅脑CT扫描确诊,均伴有中线明显移位,伴脑疝者7例,双侧硬膜下血肿5例,血肿量60 ml~180 ml,平均105 ml.手术方式:①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在局麻下,于血肿的低位切开头皮,电钻钻孔,切开硬膜缓慢放出积血后,插入直径约5 mm硅胶引流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待流出的冲洗液转为清亮时将管固定留置.外接引流袋引流24 h~72h后拔除.②YL-Ⅰ型穿刺针血肿冲洗引流术,在局麻下,用长2 ml~2.5 ml,直径3 mm的针钻一体器械,在电钻驱动下进入血肿腔,拔出钻头后将空针套管锁定,由正中孔注水测孔引流,用含地塞米松冰盐水反复冲洗;待流出的冲洗液转为清亮时将正孔用盖帽封闭,侧孔外接引流袋引流24 h~72 h后拔针,不需缝合头皮.结果:术后1周复查CT,本组36例血肿清除干净.血肿清除量达85%左右者5例,在随访中有4例残余积液吸收,1例因重度脑萎缩未完全吸收.1例复发.结论:YL-Ⅰ型穿刺针钻血肿冲洗引流较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满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及经验。方法:以血肿腔最厚处钻孔引流,作3—4cm头皮直切口,钻骨孔,切开硬脑膜后缓慢释放血肿,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内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转为清亮。结果:48例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清除,脑组织复张良好,2例血肿复发。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易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我院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通过电钻在局麻下一次性钻透颅骨及硬脑膜,置入针型血肿粉碎器,反复等量置换冲洗,直至冲洗液基本澄清,接负压吸引球持续负压引流3~5d.术后均恢复良好,无1例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及效果。方法:以血肿腔最厚处且距颅骨最短层面钻孔引流,作2~3 cm头皮直切口,撑开器撑开后分开骨膜,颅骨钻孔孔径1.0~2.0cm,电灼硬脑膜,切开硬膜后缓慢释放血肿。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内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转为清亮。结果:42例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复查头部CT提示血肿清除,脑组织复张良好,随访中无1例复发。术后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针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8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A组)20例;钻孔引流组(B组)20例;A组采用微创针在CT定位下于血肿最厚处进针,首次缓慢抽出(30—50)mL血液,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亮后,留置穿刺针接引流袋,于术后第一天开始引流管中注入尿激酶,间断闭式引流,术后(2~5)天拔针;B组采用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穿刺针配合尿激酶抽吸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轻、疗效满意、经济安全,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麻下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方法:对216例非随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23例在局麻下行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锥颅引流术组),93例行传统钻孔冲洗引流术(钻孔引流术组),对比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血肿复发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锥颅引流术组的治疗效果和血肿复发情况与钻孔引流术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锥颅引流术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钻孔引流术组(P<0.01). 结论:局麻下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骨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方法 局麻下,据CT或MRl片定位,切口选择在血肿最厚处,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扩大骨孔至直径约2.0cm,硬膜电灼后切开并悬吊,显露血肿包膜后电灼切开,置入10^#-12^#硅胶引流管。抽尽血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清亮,引流管另戳口引出,将头颅调整至切口位于最高处,向血肿腔内注满生理盐水,使其内气体排出,缝合切口(硬膜不缝)。夹闭引流管,4-6小时后开放,3-5天拔除。结果 手术126例(145侧),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骨孔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术中易于止血、置管,冲洗彻底,引流通畅,疗效可靠等优点.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单骨孔钻颅引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单骨孔钻颅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80例病人均采用颅骨钻孔冲洗并闭式引流术,其中7例术后复发,再次原骨孔引流治愈,另有1例术后复发,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治愈。结论:颅骨单骨孔钻孔冲洗引流术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应用在工作中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03~2010年间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103例,其中发生并发症16例。2006年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大多采用传统的钻孔血肿清除加引流。手术方法:常规局麻基础上切开头皮,颅骨钻孔(大约直径2 cm),切开硬膜后行血肿腔冲洗,待血肿清除大部后置引流管,术后补液预防感染,待血肿清除后拔管。2006年以后多采用YL-I型血肿穿刺技术行手术治疗:常规局麻基础上应用尖刀刺破头皮,选择规格为20 mm的穿刺针,钻入血肿,更换冲洗套管后行血肿腔冲洗,连接引流装置,术后补液预防感染,待血肿清除后拔除穿刺针。结果经过治疗发生并发症的16例患者(术后血肿复发12例,癫痫合并气颅1例,脑内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1例,颅内感染1例)只有一人死亡,绝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病史采集准确详尽,手术中动作轻柔,术后观察及时到位,个体化药物治疗可以将并发症率降低很多,早期采取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罗杰  谷斌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170-1171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21例经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术后10d头颅CT检查,5例血肿完全消失,16例血肿腔内有少许低密度硬膜下积液;无再出血及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多采取头皮切开钻孔引流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效果确切;但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我院2000年10月-2005年4月采用YL—Ⅰ型微创血肿穿刺针,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0例,效果满意,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周期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21例经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术后10d头颅CT检查,5例血肿完全消失,16例血肿腔内有少许低密度硬膜下积液;无再出血及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刘涛 《吉林医学》2014,(7):1463-1464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24例患者行钻孔冲洗引流术,12例行小骨窗开颅清除术。结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患者均一次性治愈,钻孔冲洗引流术中4例患者出现血肿残留,残留量为20~40 ml,3例继续引流后血肿消失,1例再次行钻孔冲洗引流术后血肿消失,随访半年,复发3例。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应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方式,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的首选方式,小骨窗开颅清除术适合血肿钙化或新鲜出血者,术后患者的生活治疗显著改善,自理能力恢复,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钻孔引流治疗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探讨钻孔手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适应证。方法:①术中采用基础+局麻的方法。②钻单孔冲洗引流;术后常规引流1~3d。结果:本组病例共233例,其中双侧者39例,单侧者194例,术后1例死亡。术后3个月复查CT示脑复张良好。血肿完全消除,病人生活自理,平均住院日为10d。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在基础+局麻下进行钻单孔引流术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病人痛苦小,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对采用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的58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例中,1例因分隔性硬膜下血肿于术中更改手术方式而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余均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术后症状均缓解,恢复良好。结论: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手术条件要求不高,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青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方法。方法 27例(33侧)中青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8例(10侧)在局部麻醉下行头皮切开钻孔冲洗引流术,19例(23侧)在局部麻醉下采用YL-1型穿刺针钻颅血肿冲洗引流术。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手术,经引流后症状逐步改善,术后复查头颅CT见血肿量明显缩小,中线移位明显好转,均未发生脑损伤、张力性气颅、硬膜外血肿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2个月后复查示血肿全部吸收,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中青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容易误诊,其诊断主要依赖CT检查,一旦确诊且存在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杜陈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52-53
目的对比慢性硬膜下血肿单纯钻孔引与常规钻孔冲洗后引流术后疗效有无明确差异。方法将7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随机分为治疗组(钻孔引流免冲洗38例)及对照组(常规钻孔冲洗引流41例)。术后引流48~72h拨除引流管,术后1周及1~2月后复查头颅CT。对比两组病人手术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比组手术效果并无差异性。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中术中冲洗并非必需步骤。单纯钻孔引流可达到同样手术效果,该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后颅内积气发生。  相似文献   

18.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起痛隐袭的独立性疾病,约占全部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开颅血肿切除和钻颅冲洗引流术,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35例,女8例,年龄38岁~80岁,平均年龄53.7岁,55岁以上38例。有明确头部受伤史39例,其中中轻伤37例,重伤1例。头痛42例,精神症状25例,呕吐21例,偏瘫37例,失语4例,昏迷3例,视乳头水肿33例,锥体征阳性者34例。发病时间3天至3月。全部经头颅CT平扫确诊。左侧22例,右侧18例,双侧3例。血肿分布范围均较广泛,多数血肿位于额顶颞部,少数波及枕部。血肿量50ml~150ml,多数在80ml~100ml。1.2手术方法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均在病房床边局麻下行穿刺冲洗引流术,选择2cm长的针体,安装于枪式电钻后根CT片在血肿最厚部位进针,进入血肿腔后拔出钻头,加密封盖,连接侧管,先任其自然引流,当不滴液后以温生理盐水反复多次冲洗血肿腔,同时相应变换头位,等量置换直至冲洗液基本澄清时为止,留...  相似文献   

19.
微创颅脑穿刺引流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宰德富  李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50-151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48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在CT下定点,选用合适长度穿刺针,用电钻将穿刺针钻入血肿部位,引流冲洗,24~48h复查CT满意后拔出穿刺针,术中注意穿刺针深度、引流速度及引流量。结果本组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均在12h内意识转清,其余症状均逐渐消失,住院时间4~7d,平均5d。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发生脑损伤、颅内感染、急性硬膜外及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患者全部治愈,恢复良好。结论微创引流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佳,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科从2009年5月—2015年5收治的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患者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或者小骨窗开颅清除术。结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9例患者出现血肿残留,残留量为10~30 mL,2例钻孔引流术后出现硬膜下血肿,再次行钻孔冲洗引流术后血肿消失,硬膜下血肿出现机化及分隔的14例,钻孔引流后效果不佳,改为小骨窗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效果良好。随访半年到两年,复发8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