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经过反复实验观察证实:目前广泛应用的一次性引流袋,其刻度标量与实际容量存在较大的误差。为从根本上保证容器刻度标量与实际容量相一致,克服一次性软性引流袋因本身材料、引流液温度、容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所致的巨大误差。笔者自2002年始对各种型号引流袋进行观察测量,不断总结研究,研制出一种(columnshaped,CS)新型一次性引流器,附三通开关,改良了挂钩、引入管、引出管长度、排出开关,使引流器的功能更加完善,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CS新型引流器采用硬质…  相似文献   

2.
刘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819-2819
准确记录外科病人的引流液量会直接影响到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尤其有些引流液要求记录非常精确,如胰腺手术后病人(胰肠引流管)要求非常高,需要精确记录到1 ml.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引流袋由于使用安全、方便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临床上对危重病人、特殊病人监护时 ,需要严格记录出入量 ,来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 ,为此 ,作者对本院使用的一次性引流袋的实际容量进行了测定 ,发现一次性引流袋上的计量标志和实际容量之间存在着较大误差 ,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器具、条件2 5 0ml量筒 1只 ,5 0ml注射器1个 ,盐水架 1只 ;带夹钳衣架 1只。10 0 0ml引流袋。实验室温度2 2℃ ;实验用自来水温度 2 0℃。2 实验方法2 1 用量筒准确量取自来水 10 0 0ml;用 5 0ml注射器将水分次注入引流袋内。为使实…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引流袋计量误差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一次性引流袋被广泛应用,一是作为引流切口渗液、渗血用,二是引流尿液用。但目前使用的一次性引流袋未配备活动夹,临床上常使用止血钳夹闭、胶布缠绕或橡胶皮筋捆扎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会在引流管上留下痕迹,或损伤引流管等。我科将引流袋接头上的塑料帽作为活动夹来夹闭引流管,经临床使用后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使用止血钳夹闭、胶布缠绕或线绳捆扎等方法阻断患者的引流管,但这些方法都会在引流管上留下痕迹,或损伤引流管等。我科利用一次性引流袋接头的塑料帽阻断引流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收集病人引流液的方法浪费人力﹑时间且测量不准确、容易造成污染。我科2013年1月—12月采用自制的一次性引流液计量储存器测量及处理病人引流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透明硬质塑料制品。1.2一次性引流液计量储存器结构一次性引流液计量储存器主体为储存器,储存器颈部内悬挂计量器,储存器与计量器开口为同一盖子封口。计量器与盖子为一个整体,盖子上面设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新型引流袋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留置导尿的患者多采用气囊导尿管,在行膀胱冲洗时,由于导尿管外口径过大与冲洗所用一次性输液器难以紧密衔接,通常将一次性引流袋剪下约 4~5cm浸泡消毒后连于输液器及尿管进行冲洗,这样不但浪费引流袋,而且操作繁琐,导尿管接头反复打开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引流袋,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引流袋的结构 将引流袋的连接端制成“Y”型三通管道,分别作为连接尿管端与连接一次性输液器端(去针头)即侧孔,三通的下端管道配调节器(见图1)。2 使用方法 膀胱冲洗时,…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工作中,留置导尿的患者多采用气囊导尿管,在行膀胱冲洗时,由于导尿管外口径过大与冲洗所用一次性输液器难以紧密衔接,通常将一次性引流袋剪下约4~5 cm浸泡消毒后连于输液器及尿管进行冲洗,这样不但浪费引流袋,而且操作繁琐,导尿管接头反复打开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引流袋,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小卉 《当代护士》2014,(1):122-123
目的 探讨引流袋更换频率对开颅术后脑室引流患者的影响,以预防潜在的并发症.方法 将颅脑术后安置脑室引流管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名.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每日更换引流袋,观察组则在引流管未堵塞的情况下不每日进行更换.比较2组平均拔管时间及10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拔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未发生堵管的情况下,引流袋不必每日进行更换,此法经济方便,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一次性引流袋的排液口开关都是简易推拉式开关,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当引流袋里的引流液需要倾倒时,必须将排液口开关向下拽,由于重力作用引流液也将向下流,同时会污染到操作者的手,增加医源性感染机会;其次,在使用时排液口开关极易被拽掉,导致无法储存引流液而必须更换引流袋,造成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为此,笔者将引流袋的推拉式开关改进为旋钮式控制阀,使用方便,清洁耐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一次性引流袋在T型管引流中使用时限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确定一次性引流袋在T型管引流术中的使用时限,本文时30例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患者引流袋内胆汁进行术后1-14日细菌学监测。结果;引流袋内胆汁出现细菌最早1例为术后11日,术后14日有细菌生长为21例,共榆出细菌8种;术后14日T型管内胆汁培养3例有细菌生长,2例与引流肭细菌一致,1例与引流袋内细菌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一次性引流袋在T型管引流术中的使用时限,本文对30例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患者引流袋内胆汁进行术后1-14日细菌学监测。结果:引流袋内胆汁出现细菌最早1例为术后11日,术后14日有细菌生长为21例,共检查出细菌8种;术后14日T型管内胆汁培养3例有细菌生长,2例与引流袋内细菌一致,1例与引流袋内细菌不一致。结果提示:14天内夹管者无需更换引流袋,而较长时间置引流管者,应10天更换一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引流袋是临床常用以收集体液的容器,因其无菌、质软、透明、可折叠,患者活动时携带方便,不易损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工作中需要记录引流量时发现引流袋刻度标示量与实际引流量存在很大误差,我们对一次性引流袋刻度标示量与实际液量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覃曼蓉 《当代护士》2008,(9):109-110
妇科病人手术前一般须常规清洁肠道,而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临床上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清洁肠道措施。以前我科护理人员曾用一次性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管来制作灌肠器并应用于临床多年,但该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插管不易和流速较慢、清洁肠道不彻底等缺点,后来本院引进的一次性灌肠袋虽然克服了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7.
一次性引流袋结构的改进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一次性软性引流袋在临床护理病人中因需严格记录出入量而应用广泛 ,我们曾对多个单位生产的各种牌子的软性引流袋进行尿量和自来水的分别测量 ,在排除了由于尿比重(1.0 10~ 1.0 2 5 )大于水 (1.0 10 )可能造成的误差后 ,最终发现引流袋刻度比实际尿量刻度相差达 (70± 3)ml。我们也发现尿袋内尿量越少时偏差越大 ,且软性引流袋在没有足量充盈的液体时 ,不能使袋扩张 ,而呈塌陷状态 ,造成容量的严重不足 ,随着液体量的不断增加 ,引流袋充盈膨胀 ,实际容量超过刻度所示数 ,为了减少引流量误差对观察病情的影响 ,我们建议推广应用柱状引流袋…  相似文献   

18.
张爱琴  方颖  曹凤  孙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273-274,277
目的探讨引流袋更换频率对引流尿液细菌污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卧床留置导尿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密闭式引流袋。A组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共72例;B组每3d更换1次引流袋,共52例;C组每7d更换1次引流袋,共56例。分别于留置导尿后次日起按无菌操作技术隔天1次取尿液送尿细菌培养,连续留检5次。结果三组患者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流袋更换频率影响引流尿液的细菌污染状况,应以每3d更换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上常见的胸腔积液、腹水症状需要进行引流,以减少并发症。传统的方法是进行胸腹腔穿刺抽液。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进行胸腹水引流。其优点是创伤小、疼痛轻,对胸膜刺激小、安全性高~([1]),且引流系统密闭,留置时间长、能反复抽液及引流,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降低感染率、减少工作量与患者住院费用~([2])。但是在引流中,引流袋接口口径大于中心静脉导管接口,难以连接。过去常采用灭菌  相似文献   

20.
樊丽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83-5783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引流袋都标有刻度,但实际量与引流袋所指的刻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并且如果在两刻度之间更难估计Ⅲ,特别是引流液量少时更不易测量。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来测量引流液量,结果非常准确,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