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后肠结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琴 《河北医学》2007,13(1):109-110
肠结肠炎是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各种根治手术后均可发生.Kleinhaus等[1]报道四种术式肠结肠炎发生率:swenson法15.6%、soave法15%,Duhamel法5.9%,Boley法2.1%.我院外科自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为110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施行根治手术,11例(10%)发生术后早期肠结肠炎(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ocolitics;EPEC).82例获得随访,4例(3.7%)发生术后晚期肠结肠炎(Late Postoperative Enterocolitis;LPEC).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改良术式的实施方法、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1993年12月至2003年12月收住的49例先天性巨结肠改良Rehbein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病例中痊愈48例,占97.96%;死亡1例,占2.04%;出现小肠结肠炎1例,占2.04%;出现肛门排便功能异常6例,占12.24%,其中失禁3例,占6.12%;污粪2例,占4.08%;症状复发(便秘)1例,占2.04%。出现失禁、污粪肛门等排便功能异常的病例均于术后8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达97.96%。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改良根治术操作简便,术后排便功能良好,术后护理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合并小肠结肠炎(enterocolitis E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先天性巨结肠中21例合并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小肠结肠炎21例中术前并发小肠结肠炎18例,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3例;8例行结肠造口术,7例痊愈,1例死亡;13例未造口患儿,均保守治疗,11例痊愈,2例死亡.造口与未造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结论结肠灌洗及结肠造口术是治疗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发生小肠结肠炎与手术时间间隔是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结肠次全切除术在先天性巨结肠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探讨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事项,术后腹泻的治疗及排便功能的恢复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临床治疗经过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 12例手术患儿住院经过顺利,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随访8例,便秘症状全部消失。术后4年以上者4例,排便正常;术后1年者2例,排便基本正常、术后半年者2例,排便不正常。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某些类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4月至2006年10月对我科收治的3例新生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进行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结果:3例患儿均手术顺利,无1例死亡,术后大便每天约10~20次,以后大便次数逐步减少,6个月至1年每天后大便约1~3次,大便成形,排便功能正常。结论: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与传统Martin术相似,由于目前临床病例数不多,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效果。方法选择开封市儿童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诊的40例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一次性根治术,观察组患儿接受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观察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排便状况及并发症(污粪、便秘、肛周糜烂、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排便性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0.00%比15.00%),日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5.01±1.22)次比(7.21±2.6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术后排便性状优良率高,日排便次数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志远 《西部医学》2007,19(2):218-219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改良Rehbein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出现便秘复发,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无1例出现吻合口瘘及死亡。结论与传统术式比较,改良Rehbein术简便省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熟练的手术技巧,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对这80例患儿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这80例患儿中有76例患儿手术成功,有4例患儿转为进行开腹手术,手术的成功率为95%。他们手术的时间在50~12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82.1±5.6min。他们术中的出血量在40~110ml之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2.3±5.8ml。他们住院的时间在5~16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5±2.1d。在手术后,这80例患儿中有7例患儿出现了并发症,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8.75%。这7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患儿经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其手术效果没有受到并发症的影响。结论:用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疗效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儿恢复时间短和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低等优点。该手术可作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50例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我院2001~2004年对5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实施经肛门一期Soave拖出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50例,其中短段型11例,常见型32例,长段型7例。均行经肛门一期Soave拖出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02min,并发症共10例,无并发症40例,占80%,其中2例便秘症状再发,保守治疗无效而再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肛门Soave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排便功能好,手术并发症少,目前已成为小儿外科医师普遍选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疑似先天性巨结肠肠穿孔合适的围术期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7年11月至2006年5月间收治的疑似先天性巨结肠肠穿孔的新生儿结肠及末端回肠穿孔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及病理检查情况.结果:本组共32例,术后死亡6例,病死率达18.7%.26例治愈出院.术后结肠活检病理报告27例,其中14例明确为先天性巨结肠,9例找到神经节细胞,排除先天性巨结肠,其余4例不能确诊.结论:新生儿结肠穿孔及末端回肠穿孔应怀疑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病史及体检有助诊断;术中诊断难以确定,建议行肠造瘘、远端直肠活检,待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1.
<正>1993~2002年我科收治了18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行Duhamel术改良式之直肠后结肠脱出,直肠-结肠环钳"Z"形吻合术即Ikeda-Soper术。术后随访疗效良好。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严志瑜  崔巍  汪闻夕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32-1133
目的探讨成人巨结肠类缘病的诊治特点。方法对9例成人巨结肠类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其中行结肠全切、末端回肠直肠吻合5例(均分二期手术),结肠次全切除+末端回肠造口4例,术后发生直肠残端漏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未发现便秘复发。结论对合并长期便秘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应考虑成人巨结肠类缘病可能,手术治疗中切除范围应个体化,术中应快速病理切片判断远端肠壁神经节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后的患儿随访,对其进行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估。方法对72例行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随访。采用李正法和改良的Reding法调查排便情况,生活质量采用自行设计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调查。分别就1年内、1-3年内、3年以上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1年内优良率李正法45.5%,Reding32.8%;1-3年内李正法80%,Re-ding法75%;3年以上李正法为93%,Reding法89.7%,随时间的延长,患儿肛门直肠功能恢复良好者逐渐增多。(2)统计结果表明排便功能障碍与生活质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排便功能障碍越重,生活质量越差。结论经肛门Ⅰ巨结肠根治术术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大部分随年龄的增长排便功能得以改善,仍有少部分患儿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质量,排便功能障碍是影响生活质量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儿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全部治愈,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7天内,有2例发生肛周糜烂,持续性便秘2例,经常性污粪3例,经常性腹泻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后持续扩肛6个月,未发生肛门狭窄,患儿的大便控制能力恢复良好。随访1年显示,所有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对于新生儿巨结肠,临床应早期诊断,并根据结肠类型,合理选用经肛巨结肠切除根治术、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结肠造瘘术等术式,以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8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无严重术后并发症.随访1月至1年,78例患者(3例失访)每日排便2-4次,无便秘及粪污.结论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严密观察、规范的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Parks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月间应用改良Parks术式治疗47例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就改良Parks手术的外科效果、手术安全性、并发症、排便功能、保肛手术的适应症、保肛成功率及局部复发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全组47例手术进程顺利,无手术死亡.3例(6.38%)出现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4.25%),切口感染1例(2.12%).术后全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改变;术后1个月,2例患者(4.25%)控便功能优,25例(53.2%)控便功能良好,20例(42.5%)控便功能差,控便能力差的患者中肿瘤距肛缘<5.0 cm 12例,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 8例.术后3个月,11例(23.4%)患者控便功能优,26例(55.3%)表现为控便功能良好,10例(21.3%)表现为控便功能差.术后6个月,35例(74.5%)控便功能优,8例(17.0%)表现为控便功能良好,4例(8.5%)控便能力差.随诊1~3年,无吻合口复发,局部复发3例(6.38%).结论:Parks术式吻合简单、安全、有效,能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不增加局部复发率,同时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永革  杨体泉  韩佳 《广西医学》2012,34(8):1042-1043
目的 观察腹部小切口辅助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4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其中采用腹部小切口辅助手术31例(观察组),单纯经肛门手术1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2.6±23.7)min,对照组为(110.5±31.4)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切除肠管长度更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术后排便顺畅无腹胀,对照组术后有4例便秘、腹胀,对照组术后便秘、腹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每日排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小切口辅助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SCR)患儿术后污粪风险因素,构建并评价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广西3所三级甲等医院377例HSCR患儿临床资料,按7∶3原则分为建模组(264例)和验模组(113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模组术后污粪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模型鉴别能力,H-L检验判断模型拟合优度,并以2021年8-12月的21例HSCR患儿前瞻性验证该模型。结果 377例HSCR患儿中131例发生污粪,发生率为34.75%。构建HSCR术后污粪风险预测模型:logit(P)=-2.385+1.697×特殊类型巨结肠+0.929×Soave术+0.105×肠管切除长度+2.065×照顾者为文盲+0.808×照顾者对患儿术后饮食执行情况+0.867×照顾者对患儿术后排便训练情况。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约登指数为0.53,模型最佳临界值为0.32,灵敏度为76.00%,特异度为77.00%;H-L检验,χ2=6.649,P=0.575。验模组AUC为0.736,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1973年以来,应用自制的器械行改良的结肠直肠Z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32例,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改良Duhamel要试完全去除了直肠与结肠间隔,彻底消除了闸门及盲袋,手术操作简便,术后不管扩肛。132例无手术死亡,最长随诊22年,全部患者排便正常,无上失禁及及污粪。肛门外形正常。体会:(1)严格掌握切除肠管范围,防止无神经节细胞或变性神经节细胞存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2)充分游离拖出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月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长段型患儿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3~15个月,平均(6.7±3.3)个月,体重5~13 kg,平均(7.8±2.6) kg;观察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3.5~14.0个月,平均(6.3±3.5)个月,体重5.5~12.5 kg,平均(8.6±2.8) kg。对照组采用开腹改良Soave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肠管长度、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死亡并发症。2组切除肠管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禁食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肛门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