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上皮性肝肿瘤不论在人体和实验动物,均表现为两种主要的基本类型:肝细胞性旰肿瘤及胆管上皮性肝肿瘤。两种形式均既可为良性的,也可为恶性的。  相似文献   

2.
肝母细胞瘤(HB)为儿童期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25%,几乎占恶性肝肿瘤的50%,其发病率随年龄递减,从5岁起实际上已无HB发生。 组织学上可将其分为上皮型(约56%)及混合型(44%)两型,前者包括未分化性小细胞型(2%~10%)、胚胎型(19%)、胎儿型(31%)或梁状型(3%)等亚型;后者则含有上皮性及间叶性两种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肝肉瘤样癌1例临床资料,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该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大部分该病患者均有腹痛和发热的临床表现,病理学上肿瘤都包含明确的恶性上皮性成分和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且上皮和间叶性两种标记物表达阳性,愈后差。结论:肝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病因不明,目前无有效治疗,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4.
上皮性卵巢癌是最为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分化程度可分为多种亚型.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决定肿瘤行为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了解不同亚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可为选择早期筛查的肿瘤标记物和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上皮性卵巢癌是最为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分化程度可分为多种亚型.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决定肿瘤行为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了解不同亚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可为选择早期筛查的肿瘤标记物和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肿瘤性质良性63例,交界性24例,恶性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I〉40岁者47例,为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各年龄组均表现为良性叶状肿瘤发病率高,其次为交界性叶状肿瘤,恶性叶状肿瘤发病率最低。病理形态示肿瘤由良性上皮和富于细胞的间质组成,上皮成分包括腺上皮和肌上皮,不同分化程度的间质细胞增生。随访71例,6例恶性患者5例生存,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定期复查,1例于术后1年死亡(为28岁患者,全身多脏器转移);23例交界性肿瘤患者及4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生存并未见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良性叶状肿瘤最常见,叶状肿瘤由上皮和增生的间质两种成分构成,应注意与纤维腺瘤等其他乳腺肿瘤鉴别,选择扩大1cm的局部广泛切除方法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1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变化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及20名正常妇女分别测定血浆LPA和血清CA125水平.结果: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及正常妇女组血浆LPA分别为(5.25±1.57)、(1.74±0.71)、(2.99±1.28)和(1.85±0.35)μmol/L.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浆LPA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巧克力囊肿组及正常妇女组,P均<0.05.血浆LPA诊断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敏感性89.29%(25/28),特异性85%(51/60);而CA125诊断的敏感性为75%(21/28),特异性为76.67%(46/60),LPA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A125,P均<0.05.LPA诊断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敏感性80%(8/10),而CA125诊断的敏感性为50%(5/10),LPA的敏感性高于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浆LPA为(3.10±1.30)μmol/L,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结论:血浆LPA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检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标志及术后监测指标.应用这两种标志诊断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血浆LPA比血清CA125可能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R4A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卵巢上皮性癌、28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27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NR4A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结果:NR4A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21/39)、25.0%(7/28)、7.4%(2/27)、5.9%(1/17)。NR4A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均<0.05)。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虽然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但两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NR4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手术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但与病理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来源无关(P>0.05)。结论: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转录因子NR4A2呈现明显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手术分期相关,提示NR4A2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汪亚玲  朱月芳  杨先甲 《癌症进展》2019,17(9):1072-1074,1114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Y-盒结合蛋白1(YB1)和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情况及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和8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种组织标本中YB1和CD4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YB1和CD4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YB1和CD44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YB1和CD4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0%和65.00%,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的6.25%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YB1和CD44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88,P﹤0.0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Y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FIGO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D4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FIGO分期为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YB1和CD4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形态测量方法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in TJ  Gu MJ 《癌症》2002,21(7):781-784
背景与目的:形态测量学在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日渐重要。本文探讨图像分析法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联合应用图像分析、AgNOR计量分析及DNA含量测定3种形态测量学方法,对110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进行研究,选用的参数为核面积(nucleararea,NA)、核周长(nuclearperimeter,NP)和核形状因子(nuclearformfactor,NFF)、DNA含量(DNAcontent,DC)、DNA指数(DNAindex,DI)、G0/G1期细胞百分率(percentageofG0/G1phases,P2c)、高倍体细胞百分率(percentageofDNAmultiploid,P>4c),并于光镜下进行AgNOR计数。结果:(1)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组卵巢上皮性肿瘤相比较,NA、NP、NFF、DC、DI及AgNOR计数在各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01)。(2)形态测量学结果与预后关系研究表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生存≥5年及<5年两组病例中,NA、NP、NFF参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不同的图像分析结果提示其预后不同。AgNOR计数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73,P<0.001)。DNA高倍体含量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时间亦呈负相关(r=-0.75,P<0.001)。结论:形态测量学可为不同性质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素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肝细胞癌(HC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53例HCC肿瘤组织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和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周围正常肝组织中,上皮型钙粘素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结果:上皮型钙粘素基因在HCC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10.007,P〈0.01),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06,P〈0.01)。在Ⅲ~Ⅳ期肿瘤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肿瘤(P=0.037,P〈0.05),在包膜完整的肿瘤中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包膜不完整的肿瘤(P=0.043,P〈0.05),在HBV阳性的肿瘤组织中甲基化率显著高于HBV阴性的肿瘤组织(P=-0.024,P〈0.05),在不同大小的肿瘤之间、单个结节与多个结节的肿瘤之间甲基化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上皮型钙粘素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能参与肝细胞的癌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泪腺上皮性肿瘤为眼眶较常见的肿瘤。其在眶内肿瘤的发病率国内胡椿枝等报告为22.8%。我院1972年~1990年收治眶内肿瘤82例,其中泪腺上皮性肿瘤18例占21.9%。泪腺多形性腺瘤14例约占泪腺上皮性肿瘤的77.8%,与关家秀等报告接近。其中良性10例占多形性腺瘤的71.4%,富于细胞性2例占14.3%,恶性2例占14.3%。泪腺腺样囊性癌2例占泪腺上皮性肿瘤的11.1%。泪腺腺癌2例占泪腺上皮性肿瘤的11.1%。本文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mRNA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8例卵巢上皮性癌、15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6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MMP-9 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44%及表达水平(分别为154.14±4.42,96.87±3.04)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13%,9%和8.26±2.67,2.341.02;P均<0.05);且MMP-9mRNA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P<0.05).TIMP-1 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8%)及表达水平(分别为126.35±3.81,90.62±5.54)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13%,9%和8.32±2.02,2.63±1.35;P均<0.05);TIMP-1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mRNA的高表达及MMP-9/TIMP-1平衡的调节失衡导致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MMP-9mRNA的高表达对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R 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 对42 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和36 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进行了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分析。结果:42 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ER 表达13 例为阳性,占总数的30.95 % ;36 例卵巢上皮性癌ER 表达25 例为阳性,占总数的69 .44% 。结论:ER 的阳性表达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中有显著的差异。卵巢上皮性肿瘤可分为雌激素依赖性和非雌激素依赖性,这两类肿瘤的治疗效果有差异,提示ER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胆管癌及其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生长的位置,胆管癌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gM在多种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及肿瘤传代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IgM在10种上皮源性肿瘤及对应阴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M在8种上皮源性肿瘤及Burkitt's淋巴瘤(Raji)传代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IgM在10种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组织及部分对应阴性组织中均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和20.0%(P〈0.05);IgM在8种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传代细胞系及Raji细胞中存在表达,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M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及传代细胞系中存在广泛表达,其意义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是一种罕见肿瘤,而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更为罕见,发生率仅占乳腺原发肿瘤的1%~([1])。1970年Hamperl~([2])提出AME是一种由腺上皮和肌上皮2种成分共同形成的肿瘤。2003年,WHO将肌上皮病变和上皮性肿瘤列为乳腺肿瘤,并提出腺肌上皮瘤是不同类型的肌上皮增生,呈实性巢团状分布,少数的肌上皮或腺上皮可发生癌变~([3])。2012年,WHO对AME的定义作了一定调整,将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NET-1、EphA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15例良性、30例交界性以及5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NET-1、EphA2的表达。结果:NET-1、EphA2蛋白在不同病变性质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NET-1、EphA2的表达差异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但与患者的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NET-1、EphA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NET-1、EphA2的高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和恶性发展有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E4与Lewis y抗原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HE4与Lewis y抗原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HE4与Lewis y的结构关系。结果:HE4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良性及正常卵巢组(P均<0.05)。Lewis y表达与HE4相似,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Lewis y抗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交界性、良性及正常卵巢组。相关性分析显示:HE4与Lewis y呈直线相关(r=0.813,P<0.05)。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HE4与Lewis y抗原有空间位置上的重叠。结论:HE4与Lewis y抗原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均呈现明显高表达,且两者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闫美玲  张亚莉  张莉 《癌症进展》2021,19(1):56-58,10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17F(IL-17F)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卵巢上皮性癌、23例交界性卵巢肿瘤、21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种肿瘤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情况,分析IL-17A和IL-17F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中IL-17A和IL-17F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和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中/低分化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中IL-17A和IL-17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FIGO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中IL-17A和IL-17F的阳性表达率较高,IL-17A和IL-17F可能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作为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