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0-1993年试验使用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感染获得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环境及对虾体质对驿虾感染死亡率影响甚大,恶劣环境中的死亡率比优良环境中的死亡率出83.3%;体质差的对虾感染的后的24h死亡率是正常对虾的2.5-3倍。为此,在对虾虾养殖生产中除应注意消灭病原菌外,还应注意优化养殖环境与增强对虾体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87年岱山县水产养殖试验场中国对虾养殖资料,分析了虾池中的环境因子以及对虾的生长与溶解氧、水温、盐度和pH的关系。另外,还阐述了有些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人工养殖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性别以及养殖对虾和天然对虾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粗蛋白含量从8月开始增加,至9月达最高值。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在8月以后逐月增加,增加幅度较大;其它氨基酸含量随着对虾生长有上升趋势,但不明显;2、无论是养殖对虾,还是天然对虾,雌雄虾之间其氨基酸含量几乎完全相同;3、无论雌雄,养殖对虾和天然对虾的氨基酸含量基本上一致。图6与图7所示甘氨酸和亮氨酸的差异,可能是分析上的随机误差,并非对虾本身差异所带来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人工养虾池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崔玉珩 《海洋科学》1994,18(2):64-65
为养殖对虾而修筑的大大小小的养虾池都是一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池内生态条件适于对虾正常要求的情况下,对虾可以在其中生存、生长。如果生态条件逐步恶化,非但影响对虾的正常生活、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全部对虾死亡。粗放式的养殖,其影响也相对小些,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潜在的危险较大,对养殖池的环境状况要特别注意。l人工养虾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1·1人工养殖池是一个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在池内除放养的对虾(有时混养贝类等)外自然存在的生物通常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食物链大体上是二个层次(对虾靠投饵喂养例外)。养虾池…  相似文献   

5.
对虾池塘养殖业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展角度而言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在经历1982~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1993~1994年的急剧衰退阶段之后 ,近年来一直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的过程。本文试图将我国近年来对虾养殖业对虾池塘养殖最近的变化、现状和对虾池塘综合养殖现状作一总结 ,并探讨今后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1对虾养殖的主要模式1.1我国对虾养殖业养殖模式的4个阶段按集约化程度而言 ,我国对虾养殖业养殖模式的演变 ,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1.1粗放式养殖阶段 (1979~1984年 )养殖池规格2~10ha,一般3ha,不投饵 ,不施肥…  相似文献   

6.
日本刺沙蚕的生态特性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刺沙蚕(Neathesjaponica)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摄食等习性非常适合对虾养殖的需要,是对虾养殖中较理想的大型活体生物饵料品种。将其移植到对虾养成池中,既能摄食对虾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也能被对虾摄食。这样既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养殖废水对海洋的污染,又能降低养虾成本,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自身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日本刺沙蚕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沙蚕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水产养殖有所帮助。1 生态特性日本刺沙蚕个体较大,成体体长一般为1…  相似文献   

7.
舟山虾塘纹藤壶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挂板试验,研究了挂板浸水时间、挂板角度和对虾养殖塘内外环境差异等因素对附着于挂板上纹藤壶种群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温度、溶解氧含量对中国对虾消化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界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生长的影响已有不少报告。王克行等报告了仔虾生长适温是20~30℃,超过32℃生长速度下降。杨丛海观察了5cm体长的幼虾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郝斌等报告了中国对虾的耗氧率,提出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警戒线为1.00~2.00×10~(-3)。但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消化速度影  相似文献   

9.
初期成活率是对虾养殖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初期虾池环境不良,虾苗会大量死亡。本文探索了优化虾苗投放环境的方法并提出了营养盐的合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虾苗投放生态环境对于整个养成期十分重要。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在河北省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进行。试验面积13000亩,试验时间是1990~1991年,设对照池3000亩,试验对象为养殖的中国对虾。探索适当的肥水方法、监测浮游生物量、水质、虾苗成活率和旬生长速度等,推定提高初期成活率的虾池环境指标。2结果与讨论1990年春,虾苗入地后一个月生长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10.
斑节对虾淡化养殖水质特点和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1997年福建海洋研究所在福建省龙岩市山区以盐卤水与溪水调制成养殖水体,进行斑节对虾淡化养殖试验。本文着重讨论该养殖水体中温度、盐度、溶解氧、pH等化学因子的水质特点,该水质有利于斑节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1.
采用RT-PER原理和长片段扩增技术克隆短沟对虾和斑节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设计合成特异引物、提取血细胞总RNA,反转录后扩增获得的特异片段回收并克隆到pGEM-TEasyVector系统的T载体上,重组子进行碱基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短沟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含起始密码子A1B到终止密码子TGA的2055bp,编码684个氨基酸。斑节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含ATG到TGA的2061bp,编码686个氨基酸。短沟对虾酚氧化酶原推算分子量为78153Da,等电点pI为6.25;斑节对虾则为78581Da,pI为5.83,用DNA分析软件分析显示两种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二者的碱基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和92%;对虾与其他节肢动物酚氧化酶原基因的同源性的高低与种类间亲缘关系相关;不同种类间酚氧化酶活性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2个铜结合位点、位于铜结合位点内的6个组氨酸以及与铜结合位点相邻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2.
对虾养殖生产中,饵料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鱼粉涨价,采用豆饼配合饵料养殖对虾已在世界各地广为传用。本文总结了各地投喂豆饼配合饵料对对虾幼虫和稚虫的存活率、生长特性和饵料利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广东沿海养殖对虾疾病流行特点及病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超群 《海洋科学》1994,18(6):9-10
广东目前人工养殖的对虾有班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国对虾(P.chin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墨吉对虾(P.merguiensis)、日本对虾(P.japonisu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和近缘新对虾(M.affinis)等,是我国南方养殖对虾的重要产区之一。近几年养殖对虾疾病呈加重趋势,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探讨近两年广东沿海养殖对虾疾病的流行特点及病因。1概况以斑节对虾为主,多品种、多造次交替养殖,即以养殖…  相似文献   

14.
在对虾配合饵料中以1‰~2.5‰的比例添加“对虾克毒王”药物,在整个养成期投喂含“对虾克毒王”的药饵,从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在福建漳浦、广东深圳、山东莱州、文登对虾养殖病害防治示范区和示范区外的大连庄河市、天津汉沽区、山东日照市等养虾点进行大面积药物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试验,收效显著,能完全控制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可使养殖期延长1~2个月,并可促进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5.
凡纳滨对虾的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由于其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对饵料的要求低,肉味鲜美、出肉率高,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优良养殖对虾品种之一.凡纳滨对虾自1998年从美国夏威夷再次引进到中国华南,并相继突破集约化防病养殖和全人工繁育技术以来[1],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动物中发展最快的一个种类,其养殖产量已达到中国养殖对虾产量的80%~90%.然而目前中国凡纳滨对虾亲虾多数直接从虾塘挑选,造成品质参差不齐,抗病力下降,生产周期延长,严重制约了中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凡纳滨对虾亟需形成稳定优良的养殖品系.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北美和中南美洲普遍饲养的一种对虾,它不但具有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和易集约化养殖等优点,而且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江苏省大丰市等地区的养殖试验表明,该对虾与中国对虾同池混养,在中国对虾陆续染病死亡的同时,该对虾却健壮活泼、生长旺盛,是值得我国大力推广的对虾养殖新品种。由于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我国无天然资源,因此,采取全人工育苗技术解决该虾苗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研究表明,该种雌虾在日常蓄养条件下性腺不会成熟,在驯养条件下其成熟也无规律(Yono,1990)。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有南美白对虾池养雌虾促熟措施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在1995年工作基础上,于1996年3-5月,对池养南美白对虾雌虾进行了摘除眼柄、强化营养、控制光照等促熟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集约式养殖凡纳滨对虾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集约化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通过全过程采样测试并经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重关系式。研究发现当体长大于12.5cm时相同体长的雌虾要明显重于雄虾(p〈0.01)。比较地膜养殖池与沙底养殖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养殖天数大于90d时,地膜养殖池对虾的生长明显优于沙底养殖池对虾(p〈0.05)。  相似文献   

18.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种群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报道了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种群(SPF)选育的结果,主要介绍1999-2000年选育子3代和子4代的养殖结果。1999年选育对虾子3代养殖平均1788kg/ha,对虾平均体长13.69cm。而对照池中暂养池对虾体长3-4cm发病死亡,养殖池对虾体长6cm发病死亡;2000年选育对虾子4代养殖平均3168kg/ha,对虾平均体长15.00cm;对照池产量为3450kg/ha,对虾平均体长13.30cm。说明经过连续几代的人工选育,对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9.
对虾塘COD的变化及其对对虾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对虾(Peluleus chinensis)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和产量,化学需氧量(COD)值则是对虾塘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作者于1988~1990年在深圳市福永新和虾场对对虾塘COD的变化及其对对虾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制订对虾养殖稳产高产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福建海洋研究所于1996年,1997年在福建省龙岩市大池山区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淡化养殖试验,并获成功,养殖水体是盐卤水与溪水谳制,养殖池水盐度的调控仍是斑节对虾淡化养殖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