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氧化氮,内皮素与烧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为目前所知最强的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生物作用极其广泛,与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烧伤、创伤、休克和感染的病理生理演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一氧化氮、内皮素与烧伤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烫伤豚鼠早期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组织器官血管收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1] 。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NO)含量及ET/NO比值发生了改变 ,参与烧伤早期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本实验研究川芎嗪对豚鼠烫伤早期血浆ET、NO及ET/NO比值的影响。材 料 与 方 法1.动物模型与分组 :豚鼠 10 4只 ,雌雄各半 ,体重 (30 0±2 5 )g(安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 ,随机分为烫伤组 (48只 )、治疗组 (48只 )和正常对照组 (8只 )。质量浓度 2 .5 %戊巴比妥钠 (2 0mg/kg体重 )…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内皮素1和NO是否参与严重烧伤后早期心功能的迅即变化. 方法 (1)取31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A组(7只)、烧伤A组(10只)、非选择性内皮素A/B受体拮抗剂PD142893组(7只)和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组(7只).后3组大鼠制成30%TBSA Ⅲ度烧伤模型,其中PD142893组和BQ-123组伤后即刻分别经静脉给予PD142893(0.1me,/kg)和BQ-123(30 nmol·kg~(-1)·min~(-1)).假伤A组除致假伤外,其余处理同烧伤A组.采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假伤A组和烧伤A组大鼠伤前及伤后10、30、60、180 min时的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率、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 max);计算4组大鼠伤后10 min上述各项心功能指标较各自伤前值变化的百分率.(2)另取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B组(4只)和烧伤B组(16只),同前致伤.烧伤B组分别于伤后10、30、60、180 min(每时相点4只)取心脏组织,假伤B组伤后即刻取心脏组织,用ELISA法检测内皮素1和NO含量. 结果 (1)与伤前值比较,烧伤A组大鼠伤后10 min LVSP、心率、LV+dp/dt max、LV-dp/dt max即明显下降(F值分别为7.14、16.40、14.09、14.98,P<0.05或P<0.01).假伤A组大鼠受伤前后4项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F值依次为0.59、0.51、1.03、1.04,P值均大于0.05).(2)与伤前值比较,伤后10 min烧伤A组LVSP下降27%、心率下降14%、LV+dp/dt max下降51%、LV-dp/dt max下降50%.PD142893组伤后10 min LVSP下降14%、心率升高4%、LV+dp/dt max下降31%、LV-dp/dt max下降14%,与烧伤A组相比各指标变化情况显著改善(F值分别为8.10、6.50、23.67、10.39,P<0.05或P<0.01).BQ-123组大鼠心率较伤前升高3%、LV-dp/dt max下降26%,与烧伤A组相比明显改善(F值分别为6.50、10.39,P<0.05或P<0.01);其LVSP和LV+dp/dt max变化百分率与烧伤A组接近(F值分别为8.10、23.67,P值均大于0.05).(3)与假伤B组相比,烧伤B组伤后10、60、180min心肌组织内皮素1含量均升高(F=2.85,P<0.05或P<0.01),NO含量于伤后60、180 min明显升高(F=1.87,P值均小于0.05). 结论 内皮素1可能参与了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心功能的迅即下降,在伤后立即出现的心肌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烧伤对大鼠心肌组织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测定了烧伤大鼠心肌组织内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水平。结果表明烧伤后心肌组织和cGMP水平均急剧升高,伤后24小时仍未降至正常。心肌组织含水量在伤后3~12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给与单甲基精氨酸可使和含水量恢复正常。结果提示烧伤后心肌内NO产生增加为组织内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升高所致。NO过多可能是造成心肌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休克期切痂对血浆内皮素及NO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烧伤休克期切痂和休克斯后切痂对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型猪制成35%Ⅲ度烧伤动物模型,分为两组,休克期切痂组于伤后24小时切痂,对照组于伤后96小时切痂,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并计算ET/NO。结果 两组ET及NO均高于伤前,伤后96小时开始S组ET明显低于C组;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对血液透析中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对血液透析中血压的影响刘章锁耿晓仲明亮李全民李中和刘钟明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及缩血管因子/内皮素(EDCF/ETs)是近年来发现的体内一组强大的血管活性物质。它对血压的调节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JLabCli...  相似文献   

7.
神经营养因子对烫伤大鼠不同脑区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烫伤大鼠脑损伤时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分别对其不同脑区NO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对烫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侧脑室埋管,麻醉后制成30%TBSAⅢ度烫伤。分成非烫伤组、烫伤组、烫伤+神经生长因子组、烫伤+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伤后3天,取不同脑区匀浆,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 烫伤后脑组织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4头体重为14~17kg的健康雄性家猪,随机均分为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H组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经股动脉快速放血使MAP降至40mmHg,维持90min,然后回输血液及等量的复方氯化钠。C组处理同H组,但未放血。各组分别在休克前、休克末、复苏末、复苏后30、60、120、240min记录MAP、HR、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CWP)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浆NO与ET水平以及动脉血乳酸盐浓度(Lac)的变化。结果 H组休克末MAP、PAP和CVP降低而HR升高,PCWP无显著变化。血浆NO水平在休克后逐渐升高,复苏后60min显著高于休克前和C组水平(P〈0.05),此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240min时达到高峰;休克后ET水平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C组及休克前(P〈0.05),复苏后逐渐下降。结论 失血性休克后血浆NO、ET水平增加,在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给家兔注射大剂量的醋酸氢化可的松(每周12mg/kg)后4,8,12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股动脉组织ET-1的含量变化,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NO含量的变化,观察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行X线检查。结果: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和股动脉组织ET-1含量不断升高(P<0.01),而其NO的含量持续下降(P<0.01),光镜下4-8周的股骨头标本见脂肪细胞增多,肥大,生骨细胞,成骨细胞减少,微血管栓塞,管壁增厚,骨小梁变细,萎缩,骨细胞核边聚,固缩,溶解,骨细胞坏死,空骨陷窝增多,随着时间的延续上述改变加重,结论:(1)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血浆和血管组织中ET-1含量增多,而其NO含量减少,这种改变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2)大剂量激素短期内就可诱发股骨头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前后妊高征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正常妊娠组(NLP组)10例,妊高征组(PIH组)中度妊高征患者10例,分别于硬膜外阻滞前及阻滞完善后抽取母体静脉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浓度。结果 阻滞前PIH组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NLP组(P<0.01),ET含量显著高于NLP组(P<0.01);阻滞后两组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浆中NO含量降低和ET浓度增高是妊高征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硬膜外阻滞可使妊高征患者血浆NO水平和ET浓度降低,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LCPH)患者并发肝肺综合征(HPS)时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2例LCPH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并发HPS分为Ⅰ(并发HPS)组和Ⅱ(未并发HPS)组。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NO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浆ET-1水平。结果HPS总发生率为11.5%(6/52),Child-Pugh C级发生率为30%(3/10)。Ⅰ组Child-Pugh C级的比例为50%(3/6),血浆NO水平达(110.40±28.02)μmol/L,明显高于Ⅱ组(P0.01),而血浆ET-1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O水平升高是HPS发生的重要特征;提示联合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LCPH并发HPS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30 % T B S A 烧伤小型猪模型,系统观察内皮素及一氧化氮( E T/ N O) 在胃肠缺血中的作用,并通过应用 N O 供体 C873754 对胃肠缺血防治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C 组) 、烧伤组( B 组) 及 N O 供体组( N 组) 。 C 组只手术不致伤,其余各组伤后按 Parkland 公式进行复苏。 N 组在复苏同时给予 C873754(00125 mg·kg - 1 ·min - 1) 。结果 烧伤后 B 组在肠道血流量下降的同时,门脉血及肠道组织中的 E T 含量迅速升高,于伤后1h 达到峰值,伤后72h 未能恢复到伤前水平;而同时 N O 含量呈相反变化,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N 组能使肠道血流量在伤后24h 内恢复较快,同时发现能升高门脉血及肠道组织内 N O 含量。 N O Sd N A D P H 染色也发现肠组织内密度明显较 B 组增加。结论 ①胃肠道血流量下降与 E T/ N O 变化有关。② N O 供体能通过释放 N O,有效地改善胃肠组织血流灌注,对防治胃肠缺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血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肾移植患者进行外周血ET-1和NO动态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按移植肾状况和血压值再分别分组进行比较。结果:肾移植后ET-1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NO值明显升高(P〈0.01);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NO值较正常和慢性排斥反应者升高(P〈0.01),而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时,ET-1值较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动态观察大鼠烧伤后血浆内皮素(ET)变化,同时应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大鼠烧伤后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ET-1mRNA的表达及细胞定位。结果显示,烧伤后血浆内皮素浓度迅速升高,伤后6小时达高峰,24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原位杂交显示,烧伤后主要脏器组织ET-1mRNA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迅速增加;其表达峰值的次序为肾、肝、肺、心,且表达阳性细胞种类增加。这可能与内皮素发挥其强大的缩血管作用、调节血流再分布有关,对保证供给休克状态下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有其有益的一面,但ET-1mRNA的过度表达则可能加重内脏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胆汁性肝硬化猪肝组织中内皮素受体 (ETAR、ETBR)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的表达及其对肝脏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湖北白种猪 15头 ,其中实验组 10头 ,对照组 5头。监测门静脉压 (Pp)、门静脉血流量 (Qp)和平均动脉压 (MAP)的变化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组织中ETAR、ETBR及i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 4周实验组Pp(14 .6±1.7)mmHg (1mmHg =0 .13 3kPa)、Qp(3 2 .3± 2 .8)ml·min-1·kg-1及MAP(80 .5± 2 .5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1± 3 .6)mmHg、(14 .2± 3 .7)ml·min-1·kg-1和 (10 8.3± 6.5 )mmHg(P <0 .0 1)。实验组ETAR、ETBR及iNOS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0 .78± 0 .2 0、0 .90± 0 .2 3和 0 .75± 0 .13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0 .3 8± 0 .2 6、0 .2 4± 0 .15和 0 .3 2± 0 .11,P <0 .0 1)。结论 胆汁性肝硬化猪肝组织中ETAR、ETBR及iNOS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影响肝脏血液循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30%TBSA 烧伤小型猪模型,系统观察内皮素及一氧化氮(ET/NO)在胃肠缺血中的作用,并通过应用 NO 供体 C87-3754对胃肠缺血防治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 组)、烧伤组(B 组)及 NO 供体组(N 组)。C 组只手术不致伤,其余各组伤后按 Parkland 公式进行复苏。N 组在复苏同时给予 C87-3754(0.0125mg·kg~(-1)·min~(-))。结果烧伤后 B 组在肠道血流量下降的同时,门脉血及肠道组织中的 ET 含量迅速升高,于伤后1h 达到峰值,伤后72h 未能恢复到伤前水平;而同时 NO 含量呈相反变化,二者呈显著负相关。N 组能使肠道血流量在伤后24h 内恢复较快,同时发现能升高门脉血及肠道组织内 NO 含量。NOS-dNADPH 染色也发现肠组织内密度明显较 B 组增加。结论①胃肠道血流量下降与 ET/NO 变化有关。②NO 供体能通过释放 NO,有效地改善胃肠组织血流灌注,对防治胃肠缺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 E T 和 N O 的改变与局部颌骨的吸收及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20例正常人及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颌骨 X 线曲面断层片图象等方法对各牙龈组织中免疫活性物质内皮素( E T)和一氧化氮( N O)及相应颌骨 X 线曲面断层片的检测结果进行定量的图象分析。结果 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 E T 含量明显升高,颌骨密度减低,牙槽骨水平吸收显著。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慢性牙周炎时牙龈组织中 E T 和 N O 的改变与局部颌骨的吸收及骨质疏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N O、内皮素( E T) 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S A H) 后脑血管痉挛( C V S) 的关系和银杏叶制剂( G B E) 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假手术组、单纯 S A H 模型组和 G B E 处理组大鼠检测24 小时内局部脑血流量、血及脑组织 N O、 E T 含量,并测基底动脉管径及行海马病理检查。结果  S A H 造成局部脑血流量持续下降,并有基底动脉痉挛,海马 C A1 区神经元明显受损;血 N O 减少、 E T 增多,脑组织 N O、 E T 均增加; G B E 使上述改变均减轻。结论 血 N O 减少、 E T 增多促使 S A H 后 C V S 发生,脑组织 N O 和 E T 增加加重脑损伤; G B E 通过逆转 N O、 E T 异常改变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