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以3∶1的比例依次纳入观察对象,最后纳入评价者136例,其中治疗组102给予疏肝扶正合剂,同时联用远策素(干扰素IFN-α2b)5MU,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干扰素IFN-α2b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治疗6个月后)基本有效率分别为62.75%及41.1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组ALT、AST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于地中海、中东和亚洲等地区,与HBV基因型B、C、D、E的前C区易于突变有关。HBeAg阴性比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更活动,轻或中度慢性肝炎少见,超过50%在诊断时即为严重坏死炎症。大量数据显示,地中海地区在确诊时约29%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比较分析其疗效。方法随机将43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同时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加用修肝扶脾引子,治疗3、6及12个月后复查生化常规、B超及HBV-DNA应答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更有效。结论修肝扶脾引子联合西医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亲水区(MHR)外变异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4例,分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组(n=55)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99).使用基因测序法进行MHR外与MHR区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HBV感染高中流行区,近年HBeAg阴性乙型肝炎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我国资料表明37%~54%的临床肝硬化、晚期肝病患者多为HBeAg阴性乙肝,这类肝炎患者对目前治疗方案的持续应答率低,临床转归很差。现在抗病毒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我院从2004年3月-2005年3月对3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进行了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晟  杨美云 《检验医学》2010,25(5):418-419
在乙型肝炎感染的自然史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e抗体(抗-HBe)产生或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下降或消失,往往代表炎症缓解,传染性小,但有一部分患者仍保持一定水平复制,慢慢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本研究选取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8例,通过与10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比,进行临床特点、血清学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铁蛋白、透明质酸酶(HA)和IV型胶原肽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HBeAg阳性组HBV DNA 含量、ALT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1),而HBeAg阳性组的AST、TBIL、ALB、SF、HA、IV型胶原肽水平与HBeAg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与HBeAg阳性的患者无明显差异,应定期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疗效与24周抑制HBVDNA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临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根据治疗24周时HBVDNA是否阴转(HBVDNA〈10^3拷贝/ml)分为病毒学转阴组和未转阴组,比较两组治疗52周时HBVDNA、HBeAg、ALT和YMDD病毒变异。结果治疗52周时,转阴组和未转阴组HBVDNA、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和YMDD变异率分别为87.7%、59.6%、93.0%、3.5%和48.7%、30.8%、2.6%、74.4%、28.2%,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若HBVDNA〈10^3拷贝/ml,52周可获得较好疗效;若HBVDNA〉10^3拷贝/ml,则52周时疗效不佳且发生耐药的可能性增加。24周拉米夫定对HBVDNA的抑制程度可作为1年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观察组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疏肝健脾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0.70%,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达到一个标本兼治的目的,对控制疾病的复发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吴瑕 《现代康复》1999,3(9):1150-1150
运用疏肝健脾法则对104例慢性乙型肝炎辩证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生化、病毒学及病理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学、生化、病理等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3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并进行肝组织活检,病理炎症、纤维化分级。对其临床资料、ALT、HBV—DNA及肝脏病理组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2例HBV—DNA低于检测下限[(1.00E+03)copies/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存在炎症活动及纤维化。121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载量与ALT、炎症活动度、纤维化分级均呈正相关(rs=0.513,P〈0.01;rs=0.545,P〈0.01;rs=0.408,P〈0.01),年龄与纤维化分级亦呈正相关(rs=0.277,P〈0.01)。结论对ALT有波动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尽可能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观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行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胶囊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120例HBe 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52周后,观察组优45例,良14例,差1例,优良率98.3%;对照组优31例,良16例,差13例,优良率78.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1,P〈0.01)。(2)治疗26周后,观察组HBV DNA阴转、HBe Ag阴转以及抗HBe转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治疗52周后,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76.7%vs 55.0%,χ2=6.261,P〈0.05],HBe Ag阴转率[50.0%vs 25.0%,χ2=8.000,P〈0.01],抗HBe转阳率[45.0%vs 20.0%,χ2=8.547,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胶囊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肝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专科病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HBe舷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1年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56例HBe鲰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46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40例;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35例,HBeAg转阴10例,HBeAg血清学转阴8例。未发现较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较不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近年来,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HBeAg阴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HBeAg阴性CHB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前预测病毒学应答的因素,动态监测HBV-DNA水平能反映HBV的复制活性,但耗时较长、对病情的监测不够灵敏。探寻更灵敏的检测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iRNA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及组织特异性且能稳定存在于血清中,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郑永利 《华西医学》2009,(9):2334-2335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病毒学及血清学动态变化情况,通过早期疗效预测终末疗效。方法:观察144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α干扰素治疗24WK及随访24WK过程中HBV-DNA以及HBeAg变化情况。结果:经α干扰素治疗12、24、48WK时,HBV-DNA下降到可检测值以下病例数分别为32、32、31例;同期HBeAg发生血清转换病例数分别为16、17、21例。结论:干扰素治疗12WK时患者病毒学及血清学结果可早期预测终末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补肾健脾散是否具有提高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对抗病毒药物的应答作用。方法: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只服拉米夫定(贺普丁);治疗组101例,予拉米夫定(贺普丁)合补肾健脾散治疗。经过2年治疗后,观察HBV-DNA定量,HBe Ag血清转换率及HBs Ag转阴率的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0.39%,HBe Ag血清转换率为44.56%,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卡方检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HBs Ag转阴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补肾健脾法在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应答率,提高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但对HBs Ag转阴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治疗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血清HBV DNA及ALT的影响。方法将94例于我院就诊的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T组和E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行饮食指导、保肝等基础治疗,T组在其基础上给予TDF(替诺福韦)口服,E组给予ETV(恩替卡韦)口服。对比2组用药前后不同阶段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HBV DNA转阴和HBe抗原转阴情况、ALT(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和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 T组用药后不同阶段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均低于E组(P0.05);用药1年后T组HBV DNA与HBe抗原转阴率均高于E组(P0.05),但2组间ALT复常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诺福韦治疗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促进HBe抗原和乙肝病毒DNA的转阴,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认为HBeAg的消失,表示病毒复制下降,传染性降低,病情的减轻或稳定。但临床上有部分HBeAg阴性病人病情变化复杂,肝功能反复异常,循环血中仍可见到病毒颗粒,为进一步了解HBeAg阴性病人体内病毒复制与肝损害的关系,我们对HBeAg阴性病人血清HBVDNA含量以及肝损害的情况进行了动态观测,现将观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