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铜,铝与钢冷轧固相复合的粘合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泉  潘大炜 《轧钢》1989,(4):19-23
近年来,多层金属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用冷轧固相复合法生产复合板带材,因具有产品粘合可靠、表面质量好、便于成卷连续自动化生产等优点,更得到迅速地发展。但是,目前冷轧复合技术只适用于生产宽度不大的产品。为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生产宽度更大的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必须开拓新的轧制工艺技术,以求在以下两方面得到进展:  相似文献   

2.
《焊接》2016,(10)
介绍了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特性及应用,阐述了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焊接难点、焊接坡口及焊接标准,总结了不同厚度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焊接方法。指出开发复合薄板及多层金属复合板的焊接技术是未来金属层状复合板焊接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对推广金属层状复合板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复合板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属复合板是一种层状的金属复合材料,它以其特有的优点,已经占有较广泛的市场,但我国还是以进口为主。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复合板正向着板面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而爆炸焊接及复合就是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生产复合板的新技术,也是今后生产稀有、难熔金属复合板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尚有许多应用研究工作急待进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具备许多共同发展复合板的独特优势,只要联合起来,就能成为国内外一个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4.
由于兼具多种材料的综合优势,金属层状复合板得到了广泛关注。轧制复合法具有可稳定连续生产的优势,已成为目前制备金属层状复合板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轧制复合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轧复合法、冷轧复合法、累积叠轧法和深冷轧制复合法。系统地讨论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界面形成机理及影响界面结合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对高性能金属层状复合板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型铝合金复合板带材的热轧工艺、冷轧工艺、成品热处理制度,确定了包覆层厚度精度和成品厚度精度控制方法.总结出新型铝合金复合板带材热轧、冷轧、热处理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镁/铝叠层复合板作为一种新型的叠层复合材料,利用爆炸+轧制的工艺方法生产镁/铝叠层复合板能够充分发挥镁合金和铝合金的性能优势。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镁/铝爆炸复合板在不同热轧工艺下的热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轧制过程中温度、压下率对复合板宽展、等效应变及翘曲程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复合板宽展随温度的升高而略微降低,随轧制压下率的增大而增大;轧制过程中金属主要沿轧制方向进行流动,最大宽展率为3.5%;从复合板头部到尾部,节点的等效应力先升高、再维持水平、最后下降,界面最大等效应变随压下率的增加由0.164增大至0.523;轧制过程中,界面处金属温度高于两侧金属温度,轧制结束后温度由350℃降至237℃;轧制温度为350℃、轧制压下率为30%时,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刘江 《国外金属材料》2008,15(1):44-47,52
概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造方法,介绍了笔者所研制的几种金属复合材料及生产过程。最后展望了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金属复合材料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造方法,介绍了笔者所研制的几种金属复合材料及生产过程.最后展望了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以金属薄带材螺旋刃辊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金属薄带材辊切过程模型,对金属薄带材辊切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分析。获得了金属薄带材辊切过程中辊切力的变化曲线及辊切力呈周期性变化的变化规律,最大辊切力为4221 N,出现在0.396 s。得到了辊刀侧向间隙、辊刀重叠量、辊切速度、带材厚度等工艺参数对辊切力的影响情况,当侧向间隙为0.07 mm时辊切力最小,侧向间隙约为带材厚度的18%,最优重叠量为0.3 mm,辊切速度对辊切力的影响较小,辊切力随着带材厚度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增大。验证了辊切模型的可靠性,证明仿真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异步冷轧退火工艺制备的Al/Cu多层复合材料的组织演化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TEM分析界面组织,用界面剥离实验和拉伸实验测试复合板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异步冷轧复合工艺可以获得界面紧密连接的超细晶多层复合材料。退火促进Al和Cu连接界面上金属原子的扩散,甚至导致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复合板的连接界面在300°C退火时发生固溶强化现象,界面的连接强度达到最大,但是在更高温度退火时界面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导致连接性能急剧下降。在300°C退火时,复合板组织发生再结晶并获得较高的抗拉强度;而在350°C退火时,界面存在亚微米厚度的过渡层,有利于位错滑移运动,因此复合板获得较高的伸长率。  相似文献   

11.
查春和  戴燕红  杨梅梅 《轧钢》2018,35(6):55-61
不锈钢复合板不仅可以满足多种结构材料对高强度和高耐腐蚀性的双重性能要求,而且还可以节省不锈钢材料的用量,显著降低各种产品的材料成本。介绍了我国不锈钢复合板材的主要制造工艺技术,同时对我国不锈钢复合板市场的应用及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不锈钢复合板材的制造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通过爆炸焊接技术制备的钛/铝复合板可兼具钛合金耐腐蚀性和铝合金低成本的优点。对钛/铝复合板爆炸焊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论述了炸药种类、质量比R、基覆板间距及爆炸焊接窗口等主要工艺参数对钛/铝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钛/铝复合板结合界面的主要因素——金属间化合物种类、扩散层和界面波形;对钛/铝复合板硬度、抗剪切强度、抗拉强度及拉伸断口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最后,指出了钛/铝复合板爆炸焊接工艺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双金属复合导板生产方法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种生产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固-液铸轧复合法将成为双金属复合导板生产方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间夹层在金属复合板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心金  李龙  刘会云  殷福星 《轧钢》2013,30(6):45-49
本文对中间夹层在金属复合板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总结了金属复合板结合界面处中间夹层材料的种类,分析了中间夹层材料类型及厚度等对金属复合板界面结合的影响。以不锈钢复合板为例,介绍了其中间夹层不但可以阻止元素扩散避免形成界面脆性相,降低晶间腐蚀,还可以阻止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另外,中间层的合理选用可以提高结合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设备大变形量的要求。针对不同的金属复合板材料,选用合适的中间夹层材料及厚度可有效地提高复合界面的结合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钢制压力容器相对薄弱的焊接领域,如厚壁压力容器、承装腐蚀介质的压力容器和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介绍了我国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新技术,包括窄间隙多丝埋弧焊、激光-电弧复合热源、带极电渣堆焊、药芯焊丝CO2气保护焊、脉冲TIG焊;分析了焊接新技术在压力容器焊接中的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复合板生产方法和制备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浩  王克鲁 《上海金属》2005,27(1):50-54
介绍各种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方法和制备技术,着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技术特点。同时介绍了几种正研究、开发中的新制备技术,展望了不锈钢复合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对中国现行金属复合板生产标准体系进行了汇总说明,通过和美国ASTM、日本JIS标准对照,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金属复合板标准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于游  龚殿尧  邸洪双  张殿华 《轧钢》2014,31(5):41-44
纵筋板是在钢板的某一表面上均布纵向凸筋的一类异型钢板,其轧制过程是兼有板带和型钢变形特征的成形过程,局部具有严重畸变。本文介绍了纵筋板及其主要用途,以及国内外学者对纵筋板轧制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现状。总结了筋底压下率、轧制温度、坯料厚度、轧制力以及板宽等因素对成筋率的影响。同时,对纵筋板研究与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铝/镍层状复合金属的工艺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广泛应用于电池极耳的铝/镍层状复合金属材料,性能要求在保证复合强度的同时,必须控制镍层显微硬度在较低值范围。采用可控气氛热复合工艺,很好地解决了复合强度与镍层硬度控制的矛盾。讨论了可控气氛热复合的机理、退火过程中复合界面的组织变化对复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控气氛热复合机理可用表面热激活机制来进行解释;由于可控气氛热复合技术临界轧制复合变形率较低,采用该技术可最终制备出满足性能要求的铝/镍复合金属带材;严格控制退火工艺特别是温度,可优化工艺、避免金属间化合物的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场总线技术在复合带轧制生产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现场总线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含义和特点;以某钢铝复合带轧制生产线为背景,介绍了西门子PROFIBUS-DP总线技术在该生产线中的应用,对其PLC与直流调速器6RA24的PROFIBUS-DP网络构成,作为从站的直流调速系统的网络数据结构和参数过程数据,以及使用STEP7编程软件对PROFIBUS-DP总线的组态方法和编程要点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