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茄绿果与红果颜色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浪  刘婧仪  梁燕 《园艺学报》2016,43(4):674-682
以绿果番茄‘绿樱’和红果番茄‘TTD1003A’为亲本材料,构建4个世代P_1、P_2、F_1和F_2遗传群体,采用标准比色卡,对成熟果实的果色、果皮色、果肉色和胎座胶状物质颜色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F_2代分离群体中,果色分离比例为,红︰棕︰黄︰绿=9︰3︰3︰1;果皮色为,黄色︰透明=3︰1;果肉色为,红︰浅黄︰浅绿=12︰3︰1,即果色、果皮色和果肉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分别由两对、一对和两对核基因控制;果实绿色相对果实红色为隐性,果皮透明相对果皮黄色为隐性,果肉浅绿色相对果肉红色为隐性,果皮与果肉颜色独立遗传。同时,运用色差仪测定果实表面颜色的L值、a值和b值,计算色光值后,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法分析得出:番茄果实绿色对红色的遗传可能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MX2-ADI-AD),其中两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作用更为明显。在F_2代中,色差仪测定指标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6%~89%,而多基因遗传率接近0,即该组合控制果色性状的主基因遗传力很高,多基因遗传力很低,对番茄果色的选择应在分离早期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2.
番茄果实硬度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艳龙 《北方园艺》2016,(14):17-22
番茄果实硬度是番茄重要商品性状之一,为了辅助选育高硬度番茄品种,该试验选用高硬度番茄品种‘14803’与低硬度番茄品种‘14630’构建了6个世代遗传群体,测量了P_1、P_2、F_1、F_2、BC_1、BC_2的6个世代番茄果实的硬度,通过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番茄果实硬度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果实硬度遗传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番茄果实硬度的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势能比分别为17.146 8、0.873 1、0.050 9,加性效应为增效,显性效应为部分显性,主基因在BC_1、BC_2、F_2中的遗传力分别为1.64%、1.45%、0.88%,多基因在BC_1、BC_2、F_2中的遗传力分别为26.75%、69.05%、60.98%。  相似文献   

3.
辣椒绿熟期果色及主要色素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目的与材料方法 在辣椒商品性状中,果色是主要性状之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辣椒的果色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在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就要考虑果色的问题。然而,至今对辣椒绿熟期果色(以下简称果色)及其遗传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选择不同果色的辣椒材料,进行杂交、自交和回交,并对不同世代的果色及其主要色素含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果实颜色主要包括绿色、黄色、红色、粉色和紫色等,这些颜色的形成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综合呈现的结果。针对近年来关于控制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相关基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番茄果色农艺性状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番茄红果材料‘OH 88119’与棕果材料‘Black Cherry’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通过对成熟果实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和胎座颜色的观察,在不考虑番茄红素颜色的情况下,外果皮和中果皮/内果皮的颜色分别由一个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用gf位点特异引物经PCR和RT-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Black Cherry’和‘紫色圣女果’的基因组DNA序列以及8个棕果番茄的cDNA序列,与红果材料中对应的GF位点序列相比,‘Black Cherry’、‘黑番茄(9T)-h’、‘黑番茄–2012’和‘紫果(圆)’的编码区出现了一个T与C替换,‘紫果(椭圆)’编码区缺失了两个核苷酸AT,而‘紫色圣女果’、‘紫玉(F1)-h-h’和‘Chocolate Cherry’则在编码区插入了一个A,这些突变分别属于gf 4、gf 3和gf 2类型,都形成新的终止密码子。根据序列差异建立了可用于鉴定gf 3和gf 4的dCAPS(Derive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标记,为棕果番茄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6.
应用2个番茄自交系材料多心室和少心室进行正交、反交及回交,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多心室番茄果重遗传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方差所占分量极小,属于不完全显性;控制果重的最少基因数目约是2对.多心室番茄果重狭义遗传力为36.36%.  相似文献   

7.
茄子果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以3个果色不同的茄子栽培种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用色差仪和目测相结合的方法将果色分级,通过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茄子果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F2果色分离世代群体呈双峰或单峰偏态分布,显示茄子果色遗传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茄子果色性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35.4%~98.43%,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力较低,为0%~57.7%。  相似文献   

8.
黄瓜嫩果皮色与色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试材为不同皮色的8个黄瓜品种和以其为亲本配制的10个组合。将上述材料设区种植,每小区30株。先按果色差异对照色谱目测分类,再随机抽样测定色素含量。雌花开花至商品瓜成熟(约7~10 d)取样,沿果实纵向削下宽1 cm,厚0.2cm左右的表皮,用打孔器(直径0.56 cm)取圆片20片,在80%的丙酮液中遮光浸提24 h,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比色。  相似文献   

9.
“串番茄”( Truss toma to)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娜  冯辉  王五宏  吴志刚 《园艺学报》2006,33(1):146-148
 02S02和02S18是“串番茄”育种的好材料, 02S35 ×02S45、02S15 ×02S51是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单花序果实个数和果实横径性状狭义遗传力较高, 在早期世代选择效果明显, 单果质量、小区产量等性状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世代进行选择。相关分析表明, 单果质量是串番茄最重要的产量组成因子,单果质量与单花序果实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葡萄自交与杂交后代果皮色素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5个自交组合和9个杂交组合后代花色素含量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皮中花色素含量的遗传属数量性状连续变异,后代分离广泛,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同时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推测葡萄果色的遗传可能为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共同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遗传,主基因控制果色的有无,多基因控制果色的深浅。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44个番茄品种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法估算了8个主要早熟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系数及遗传进度与相关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早期产量、早总比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但其遗传力较低。现蕾期、开花期、第一花序节位三个性状的遗传力高并与早期产量、早总比、生育期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并且对后三个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相关遗传进度均较高。所以用现蕾期、开花期、第一花序节位为直接选择性状,在番茄苗期进行早期间接选择早期产量、早总比、生育期等早熟经济性状则既简便又可以收到较好的选择效果。同样生育期也是早期产量、早总比性状较简便而且效果显著的相关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2.
不同营养液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适合番茄无土育苗的营养液配方,以番茄品种"钻石红1189"为试材,研究了4种营养液配方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营养液处理均能显著促进幼苗的生长,而荷兰配方、霍格兰德配方和园试配方对株高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山崎配方;营养液处理也能显著增加幼苗的茎粗和鲜质量,但不同配方间无显著差异;对于根系长度而言,荷兰配方处理的幼苗根系长度显著大于其它3种营养液处理及对照;荷兰配方、山崎配方和霍格兰德配方处理的幼苗根冠比显著大于对照,而园试配方处理的根冠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从光合色素指标来看,园试配方处理的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最高,园试配方与霍格兰德配方处理的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综合各指标表现得出,荷兰配方培养的番茄幼苗生长表现最好,是番茄无土育苗最佳的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13.
以2个果实呼吸强度显著不同的番茄品系为试材,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世代分析方法,研究了番茄果实呼吸强度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果实呼吸强度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主基因遗传模型(B_1_1),主基因效应在B1、B2和F23个世代的遗传率分别为58.63%、61.04%、64.87%。  相似文献   

14.
以加工番茄为试材对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各果穗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不同生育期、不同果穗的糖含量不同,各果穗的葡萄糖和果糖在绿熟期含量最低,至果实成熟期含量达到最高,蔗糖含量在绿熟期至转色期时一直增大然后慢慢下降;同一果穗糖分的组成果糖最高,葡萄糖次之,蔗糖最少;不同品种的加工番茄在不同生育时期果实糖含量变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个制干红辣椒F1代中色素含量的变异和遗传。以Gorogled6为试验母本,Negral和Kalocsai801分别为试验父本进行杂交。颜色的变异性在2个F1代表现出加性遗传,但也有一种例外。Gorogled6×Negral的F1代极显著地表明色素含量由加性值决定。第2个F1代即Gorogled6×Kalocsai801仅在1997年表明了与上面第1个F1代相似的结果。在本试验中,F1代色素含量的遗传用d/a比值(1.75~7.96)来表示,并显示出这种性状的超显性遗传。假设和实际的杂种优势作用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番茄病毒病的鉴定与遗传规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症状、类型,番茄上TMV、CMV株系分化的鉴定及其跗规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比较硬果型番茄TS330 和软果型番茄A57 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硬度变化,结果表明:绿熟期、转色期、红熟期TS330 果实硬度均显著高于A57,其中绿熟期果实硬度差异最大。绿熟期TS330 果皮细胞壁厚度、细胞致密度(单位厚度的细胞层数)和果胶含量显著高于A57。TS330、F1(TS330×A57)、A57 绿熟期果实硬度依次为26.86、21.09、19.11 kg ·cm-2。番茄果实硬度与果皮细胞致密度(相关系数0.96)、果胶含量(相关系数0.99)密切相关。TS330×A57 的F2 果实硬度 趋向正态分布,表明果实硬度受多位点控制。  相似文献   

18.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成熟果为红色、粉色、黄色、绿色4个番茄品种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果实绿熟期、白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完熟期的果肉、果 汁、胎座3个部位的番茄红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标准曲线公式计算出番茄红素含量。研究表明:在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逐渐增高, 在成熟后期达到最高,红果品种中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绿果品种中最低;胎座中番茄红素合成最早。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色素的遗传及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马铃薯色素(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的遗传特点、环境因素对色素形成的影响以及分子水平上对色素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为培育新型马铃薯品种,确定适宜于色素形成的环境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义  刘敏 《北方园艺》2012,(10):16-19
从6~8月各品种果实着色前夕开始,每隔7d采摘红色的"大红李"、青色的"萘李"和黑色的"黑宝石"3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并比较了各品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皮色素变化的差异及与果肉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黑宝石"和"大红李"花青苷含量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略微下降趋势;"萘李"的花青苷含量极低,且变化不大,叶绿素含量则先升后降;3个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均缓慢上升。"萘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一直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大红李"和"黑宝石",而花青苷则极显著或显著地低于2个品种。"黑宝石"和"大红李"花青苷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而与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个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酸含量间相关性表现不一致;2个品种叶绿素含量与糖、酸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萘李"3种色素的含量与糖、酸含量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大红李"和"黑宝石"着色可能由花青苷含量决定,而青色的"萘李"则由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