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V2O5、C12H22O11和AgN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Ag掺杂VO2(B)正极材料,通过XRD、FESEM、XPS、EDS、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表征手段,研究掺Ag对VO2(B)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掺杂量为0.43%(atom)时,样品(Ag1)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40.5 mA·h·g-1,较未掺杂样品(Ag0)提高了80.5%。当掺杂量为1.28%(atom)时,样品(Ag3)表现出最好的循环稳定性,首次放电容量为213.6 mA·h·g-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8.3%。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以V_2O_5、C_(12)H_(22)O_(11)、Co(NO_3)_2·6H_2O、Al(NO_3)_3·9H_2O为原料,分别合成了纯相VO_2(B)和Al/Co共掺杂VO_2(B)。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掺杂后样品的衍射峰强度变低、峰形变宽、结晶性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掺杂后样品的形貌发生明显变化,由长棒状(纯相)变为短棒状与片状均匀混合的形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都大幅度提高。样品A1(摩尔比n(Al):n(Co):n(V)=12:6:100)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01 mA·h/g,比未掺杂样品(216 mA·h/g)高85 mA·h/g;样品A2(摩尔比n(Al):n(Co):n(V)=12:12:100)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85 mA·h/g,比未掺杂样品高69 mA·h/g,并且掺杂样品经过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都比未掺杂样品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LiNiO2的电化学性能,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铌掺杂LiNiO2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恒电流滴定技术(GITT)、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铌掺杂量对LiNiO2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铌(Nb)掺杂可以提高LiNiO2层状结构的有序程度,降低Li+/Ni2+混合程度,降低电荷转移阻抗,提高活性材料中锂离子的扩散系数。其中LiNi0.99Nb0.01O2在0.5C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1.4%,5C时放电比容量为143 mA·h/g。而未掺杂铌的LiNiO2在相同条件下的容量保持率和比容量仅为69.2%和127 mA·h/g。结果说明铌掺杂能够有效提高LiNiO2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刘红飞  杨海霞 《广州化工》2013,(24):59-60,104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Li1-xCrxFePO4/C(x=0,0.01,0.02,0.03,0.04),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的Cr掺杂LiFePO4/C具有完善的LiFePO4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发现在Cr的掺入量为0.02摩尔分数时,表现出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充放电性能,在0.1C倍率充放电时,放电比容量为159.8mAh/g。  相似文献   

5.
彭涛  张海朗 《应用化工》2013,(3):421-42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Ni0.7Co0.3O2。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800℃、时间为12 h、Li/(Ni+Co)=1.05的正极材料LiNi0.7Co0.3O2具有α-NaFeO2型的六方晶体结构,在0.1 C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18.0 mAh/g和190.2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7.2%,经过20次循环仍有171.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0.3%。  相似文献   

6.
杨则恒  赵刚  张卫新 《硅酸盐学报》2011,39(10):1608-1612
以MnPO4.H2O、FePO4.2H2O为锰源和铁源,碳酸锂为锂源,葡萄糖为还原剂和碳源,采用高温碳热还原法,一步制备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O45Fe0.55,PO4/C,并讨论了合成温度对材料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最终产物的物相、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Mn0.95Mg0.05SiO4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Li2SiO3、Mn(CH3COO)2·4H2O和Mg(CH3COO)2·4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合成出Li2Mn0.95Mg0.05Si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RD、扫描电镜等技术分析了合成粉末的相组成、结构和微观形貌,利用电池测试仪测试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固相合成的粉末主相为Li2Mn0.95Mg0.05SiO4,同时存在少量的杂质,产物表面形貌、粒度均与未掺杂样品类似,二者均为非球形颗粒,颗粒尺寸约为100~500 n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g掺杂后,正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寿命都得到提高.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提高的机理在于Mg掺杂稳定了Li2MnSiO4正极材料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Co3O4为Co源、Li2O2为Li源、非水介质为分散剂,采用改进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CoO2,并采用XRD和电化学性能评价考察了不同合成条件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合成温度、前驱物的纯度和处理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有较显著的影响,焙烧时间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相对较小,以优化的最佳合成条件制备正极材料,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均大小于150mAh/g,效率在96.0-99.9%之间,循环100次后,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仍大于146mAh/g,容量保持率大于97.3%,优于常规固相反应法所得结果,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AlyCo1-yO2。掺杂前后该材料的物理性能无太大变化;利用XRD与能谱仪观察到了铝元素的特征峰。通过对电化学性能的研究,发现其电化学比容量明显高于原始的钴酸锂,但其循环性能下降;当铝的掺杂量增加时,复合物的放电时间明显减少;实验得出铝元素的摩尔掺杂量为0.10时各方面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CrF3为掺杂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阴阳离子共掺杂LiMn2–xCrxO4–3xF3x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充放电实验、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等表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分析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材料LiMn2–xCrxO4–3xF3x具有完整的尖晶石结构。阴阳离子复合掺杂能改善尖晶石LiMn2O4的循环性能,当摩尔掺量x=0.10,电压为3.0~4.35V、充放电倍率为0.1C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20.1mA·h/g,室温、高温循环20次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7.5%和94.1%。循环伏安实验发现:复合掺杂改性材料具有两对更完整、对称性更好的氧化还原峰。  相似文献   

11.
张璐璐  谭伯川  李文坡 《化工学报》2021,72(10):5402-5411
采用简单的一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Cu2+掺杂的MnO2材料。通过XRD、SEM、T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具有蓬松多孔的纳米结构,作为电池正极材料时有利于Zn2+的存储,具有较高的电池容量。与未掺杂样品相比Cu2+掺杂的MnO2材料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00 mA/g时,比容量达到235 mAh/g,增加了47.8%,阻抗也由997.3 Ω降到了564.3 Ω。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趋严重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清洁能源以解决传统清洁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转换效率低、能量储存难度大等问题。锂离子电池因绿色环保、安全性能好、放电容量高、循环寿命长、便于携带等优点受到研究者青睐,其中Li3V2(PO4)3 (LVP)锂离子电池因其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电压平台、良好的安全性能、便携性、环保型、低成本等优点成为备受关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由于LVP自身结构的缺陷,导致其离子导电率和电子导电率较低,不利于发挥其理论容量高、倍率性能优等特点。目前多数关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VP的改性研究中,离子掺杂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离子掺杂一方面可以优化材料的晶格参数,提高充放电过程中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改善其循环寿命;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大晶格间隙,扩大离子的扩散通道,从而有利于提高离子扩散系数,改善电极材料的离子导电率。在目前的研究中,LVP的离子掺杂方法主要包括锂位掺杂、钒位掺杂、阴离子掺杂和多位掺杂四种,其中钒位掺杂包括钒位单掺杂和共掺杂。本工作阐述了近年来LVP离子掺杂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李敬  杜刚  殷娟娟 《化工学报》2020,71(3):1390-1397
碳酸钴是一类典型的转换型负极锂电池材料,具有资源丰富、比容量高、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是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导电性比较差,同时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过程中体积变化严重。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组分Zn掺杂ZnxCo1-xCO3 (x=0.12, 0.3, 0.5),通过调整Zn和Co原材料质量来控制Zn/Co的摩尔比,研究表明当Zn和Co的摩尔比为0.3∶0.7时,掺杂产物有良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锌离子的掺杂提高了锂离子电导率,对ZnxCo1-xCO3 (x=0.12, 0.3, 0.5)研究表明其在充放电过程中既有合金反应又有转换反应,提高了整个电极的导电性,进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云南化工》2018,(12):6-10
尖晶石型LiMn_2O_4具有资源广、电压高、成本低、无污染、安全等优点,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由于在使用过程中Jahn-Teller效应、锰的溶解等引起其结构塌陷,制约了材料的应用,掺杂可以有效稳定LiMn_2O_4材料的结构、抑制容量衰减等,提高循环稳定性能。综述了Co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Co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NaOH和NH3·H2O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手段,重点探讨了不同镍钴锰比对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中Li1.2Mn0.54Ni0.13Co0.13O2正极材料结晶度高,粒度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47.9 mA·h·g-1,首次库仑效率为75.1%。在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6.2 mA·h·g-1,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218.4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8.3%,展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磷酸铁锂(LiFePO4)具有高温稳定性较好、循环性能良好、环保等特点,已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由于磷酸铁锂电导率低及锂离子扩散速率慢等缺点,制约其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因此主要从包覆碳材料对磷酸铁锂进行表面改性、对磷酸铁锂进行掺杂、制备亚微米或纳米级的磷酸铁锂或制备特殊形貌的磷酸铁锂3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改善磷酸铁锂性能最优的方法,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形成的碱性物质容易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加快、寿命缩短,因而调控三元材料表面碱性物质对于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功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综述了高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表面碱性物质的形成机理及处理手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环境中的水、二氧化碳对表面碱性物质形成的影响。探讨了表面碱性物质形成过程中,由于锂离子和过渡金属的迁移与固化引发的表面结构的相变现象,造成了三元正极材料的加工储存性能的恶化。还对降碱工艺中的洗涤、干燥、低温烧结等过程进行了重点说明,阐述了洗涤工艺对三元材料表面碱性物质降低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指出需选择合适的洗涤、干燥条件,减小材料表面发生的变异。最后结合目前降碱工艺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LiFePO4/C具有高温稳定性好、价格低廉、循环性能良好、环保等性能,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因此在锂离子电池行业备受关注。但由于其电子电导率低以及锂离子扩散速率慢等缺点制约其发展。介绍了磷酸铁锂的结构、性能、充放电原理和掺杂机理,尤其对近年来LiFePO4/C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LiNi0.5Mn1.5O4(LNMO)是一种有前景的下一代高能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其中的锰离子溶解严重、容量衰减严重,阻碍了其应用。本工作通过水热-煅烧合成了LiNi0.4Co0.1Mn1.5O4(LNCMO)三元尖晶石型高电压复合材料,探究了煅烧温度和升温速率等制备条件对样品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本文合成的LNCMO样品微观形貌呈类菱形结构,物相纯净,比表面积为3.72m2/g,平均孔径为11.60nm,放电电压接近4.75V,在20mA/g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143.90mAh/g,和LNCMO的理论比容量(146.71mAh/g)的比值达98%。根据XRD和XPS等表征分析可知,复合材料中的Mn4+比例较大,Mn3+较少,且合适的煅烧温度和升温速率避免了Li x Ni1-x O杂质相的生成,因此本文制备的材料相比LNMO材料结构稳定性增强,电荷转移阻力低,电性能尤其是比容量大幅提升。本文还对比了循环前后的样品,发现其物相基本一致,但高电流密度下形貌结构坍塌严重,影响了循环稳定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制备三元高电压材料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