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Zr(NO34·5H2O和CH3COOLi·2H2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将Li2ZrO3包覆在LiNi0.8Co0.1Mn0.1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研究Li2ZrO3不同包覆比例对LiNi0.8Co0.1Mn0.1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EM、TEM、EDS谱图分析表明,Li2ZrO3层均匀地包覆在LiNi0.8Co0.1Mn0.1O2表面,其厚度约为8 nm。与纯相相比,1%(质量分数) Li2ZrO3包覆的LiNi0.8Co0.1Mn0.1O2复合材料在1.0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4.7 mA·h·g-1、100次循环之后放电比容量为169.5 mA·h·g-1,其容量保持率达到91.77%,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结果表明,Li2ZrO3包覆层抑制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减小了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阻抗,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NaOH和NH3·H2O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手段,重点探讨了不同镍钴锰比对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中Li1.2Mn0.54Ni0.13Co0.13O2正极材料结晶度高,粒度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47.9 mA·h·g-1,首次库仑效率为75.1%。在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6.2 mA·h·g-1,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218.4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8.3%,展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反应法,在合成过程中通过向反应体系中添加Cr(NO33·9H2O,制备出了Cr掺杂的VO2(B(。结合XRD、XPS、FESEM、EDS和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目标产物物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当掺杂量(原子百分比,下同)为0.49%时,VO2(B(正极材料具有最佳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其在电流倍率为0.1C时,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82 mA·h·g-1,较未掺杂样品高出36 mA·h·g-1,5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89 mA·h·g-1,容量保持率为67%,明显优于未掺杂样品(60.6%)。EIS和CV研究显示,当掺杂量为0.49%时,VO2(B(电荷转移电阻和电化学反应极化明显降低,此进一步诠释了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2Ni0.2Mn0.2-x/2Mn0.6-x/2CrxO2(x=0,0.04,0.08,0.1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掺杂不同Cr含量的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的Li1.2Ni0.2Mn0.2-x/2Mn0.6-x/2CrxO2正极材料均具备层状固溶体结构。Cr掺杂不会改变材料的结构,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材料由层状向尖晶石结构转变的过程。当Cr的掺杂量为8%(即x=0.08)时,得到的正极材料Li1.2Ni0.16Mn0.56Cr0.08O2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0.1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由未掺杂的230.4 mA·h·g-1增加到246.6 mA·h·g-1,在0.2C电流下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由93.5%提高至95.36%,5C的放电比容量由91.5 mA·h·g-1增加到104.2 mA·h·g-1。而且x=0.08时制备的样品具有最小的电荷转移阻抗。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富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下,锂与金属元素摩尔比为1.05:1、烧结时间15 h、烧结温度750℃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按最佳工艺合成的样品在1C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74.9mA·h·g~(-1),5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58.5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0.62%,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XRD和SEM表征表明,在氧气气氛下烧结的样品有良好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程度小,具有较好的类球形,粒径均匀分布在10~20μm。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结果表明,工艺条件的优化有助于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纳米多孔NiO类空心微球负极材料的制备与储锂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NiCl2·6H2O、尿素、葡萄糖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iO前体,将前体在空气中烧结最终得到NiO电极活性材料。该NiO样品具有镂空结构的类空心球形貌,且由50~100 nm初级纳米颗粒构成。对该NiO样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赝电容效应对该材料储锂容量和倍率性能有重要贡献。因独特的空心纳米结构和赝电容效应,该材料表现出出色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在500 mA·g-1电流密度下,100圈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650 mA·h·g-1,容量保持率达86.6%;在10 A·g-1的超高倍率下,其稳定放电比容量仍高达432 mA·h·g-1。  相似文献   

7.
中空多孔碳因其低密度、大孔容、高比表面积以及优良的电导率,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电负极材料。以纳米碳酸钙晶须为模板剂,负载聚多巴胺薄膜与氧化石墨烯,作为碳源与氮源,制备出晶须形中空多孔碳材料(Cw-GO),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碳化过程中,碳酸钙晶须经高温分解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刺破碳前体壳层,具有高效扩孔功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仪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CV)、阻抗谱(EIS)、循环充放电(GCD)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Cw-GO在5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其初始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185.9 mA·h·g-1,在循环200次后,比容量为921.8 mA·h·g-1,库仑效率基本保持在99.4%,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四钛酸钾(K2Ti4O9)经离子交换得到的四钛酸(H2Ti4O9·xH2O)为前驱体,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得到不同结晶度的氧化钛纤维。对样品进行XRD、Raman、FE-SEM及TEM等结构形貌表征,发现600℃烧结可得到纯相、高结晶度的TiO2-B材料。并考察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容量、倍率和稳定性。嵌锂性能测试发现,TiO2-B相材料的首放容量可以达到225 mA·h·g-1,比相近结构的锐钛矿(anatase)相材料高50 mA·h·g-1,即22.5%的容量。与相似结构anatase材料的倍率结果对比发现,TiO2-B纤维倍率性能更高,主要是TiO2-B纤维的开放结构使其锂离子扩散系数达到1.92×10-7 cm2·s-1,是anatase相材料的8倍。1 C稳定性测试发现循环80次后容量仍然高于anatase,且最终容量稳定在159 mA·h·g-1,比anatase材料的64 mA·h·g-1高1.5倍。  相似文献   

9.
以Ni(NO32·6H2O、Al(NO33·9H2O、尿素和MCNTs为原料,采用原位均相沉淀法制备了MCNTs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5%的Ni/Al-LDH/MCNTs复合电极活性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作为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Ni/Al-LDH中复合MCNTs能够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活性,降低电化学反应电阻,显著改善材料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其中MCNTs含量为3%的Ni/Al-LDH/MCNTs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00、500、1000和2000 mA·g-1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30、321、307和288 mA·h·g-1,而未复合MCNTs的Ni/Al-LDH在2000 mA·g-1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仅为205 mA·h·g-1。  相似文献   

10.
以V2O5、C12H22O11和AgN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Ag掺杂VO2(B)正极材料,通过XRD、FESEM、XPS、EDS、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表征手段,研究掺Ag对VO2(B)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掺杂量为0.43%(atom)时,样品(Ag1)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40.5 mA·h·g-1,较未掺杂样品(Ag0)提高了80.5%。当掺杂量为1.28%(atom)时,样品(Ag3)表现出最好的循环稳定性,首次放电容量为213.6 mA·h·g-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8.3%。  相似文献   

11.
宋刘斌  唐福利  肖忠良 《化工学报》2018,69(12):5332-5338
采用湿法融合技术及高温固相法合成Li3VO4包覆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形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Li3VO4均匀地包覆在LiNi0.8Co0.1Mn0.1O2表面,未改变原材料的材料结构和形貌,包覆层厚度为1~2 nm。不同含量的Li3VO4对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进行修饰研究表明,3%(质量)Li3VO4包覆的LiNi0.8Co0.1Mn0.1O2在1 C下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13%,具有最佳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此外,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分析表明,Li3VO4能提高Li+电导率,抑制活性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0.8Co0.1Mn0.1(OH)2前驱体,利用固相法研磨混合碳酸锰和碳酸锂,在氧气氛围下煅烧制备得到了Li2MnO3-LiNi0.8Co0.1Mn0.1O2复合材料,通过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所制备材料的结构、成分和形貌等。通过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改性材料进行对比,3%(质量分数)Li2MnO3复合改性材料0.5C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83 mA·h/g,经过120次充放电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3.9%;同时,在高倍率下复合改性材料放电容量也得到提高。因此,采用固相法煅烧复合Li2MnO3-LiNi0.8Co0.1Mn0.1O2材料,可以制备出电化学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3.
夏青  赵俊豪  王凯  李昇  郭冰  田院  杨则恒  张卫新 《化工学报》2017,68(3):1239-1246
通过分级共沉淀(分级进料)方法,结合高温热处理合成了金属元素(Ni,Mn)浓度从中心到表面呈梯度分布(中心富Ni,表面富Mn)的球形三元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仪(ED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等表征了所制备材料的成分、形貌和元素分布。通过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一级共沉淀方法相比,分级共沉淀所制备材料展现出更高的倍率性能(20 C放电比容量为104.1 mAh·g-1)、循环保持率(0.5 C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95.8%)和快速充放电性能(20 C/20 C放电比容量为85.4 mAh·g-1)。这种分级进料制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高键能异质原子的高效掺杂是稳定高电压LiNi0.5Co0.2Mn0.3O2(NCM)三元正极材料并提升其电化学性能的有效策略。借助含硼前体在二次颗粒表面富集及随后高温煅烧强化B3+体相扩散的策略,构建了硼离子高效掺杂NCM正极材料(NCM-B)。引入B—O键(键能:809 kJ·mol-1)抑制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晶格氧析出,进而稳定材料的氧离子框架;此外,表面残余的高锂离子导体Li2O-B2O3包覆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电极-电解液界面。与改性前NCM相比,改性后的NCM-B正极材料在3.0~4.5 V电压区间的可逆比电容量可以达到193.7 mA·h·g-1,在10 C大功率下,比电容量仍保持120 mA·h·g-1(NCM仅为78.2 mA·h·g-1)。1 C下连续循环100圈后,比电容量保持率从73%提升到90%。表面富集和扩散强化的思想也有望实现其他正极材料的高效掺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热/溶剂热法制备LiNi0.8Co0.1Mn0.1O2电极材料,以镍、钴、锰乙酸盐为原料,以六亚甲基四胺为沉淀剂、水或乙醇为溶剂,通过调节溶剂组分控制Ni0.8Co0.1Mn0.1(OH)2(NCM)的成核与生长速率,从而合成两种形貌不同的Ni0.8Co0.1Mn0.1(OH)2前驱体,再经过混锂煅烧获得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研究比较了其电化学性能。以水为溶剂通过水热法合成的前驱体样品呈现出由一次片状颗粒紧密堆积组成的长方体状二次颗粒形貌,经混锂煅烧得到的产物表现出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在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89.70 mA·h/g,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69.72%。以乙醇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得到球形二次颗粒前驱体,最终得到的产物具有多孔球形结构,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性能,0.5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8.65 mA·h/g,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仍高达94.55%。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具有放电比容量大、热稳定性好、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优点,但其倍率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K+掺杂LiNi1/3Co1/3Mn1/3O2材料LNCM-xK。通过X射线衍射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LNCM-xK的形貌和结构,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和蓝电测试系统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K+掺杂能有效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改善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当x=0.125时K+掺杂LiNi1/3Co1/3Mn1/3O2样品(LNCM-0.125K)阳离子混排程度最低;LNCM-0.125K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0.2 C下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6.15%;在不同电流密度(0.2 C,0.5 C,1 C,2 C,5 C)下进行倍率性能测试,连续充放电30次后LNCM-0.125K样品容量保持率为9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