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短期替代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7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HD患儿,分别于rhGH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检测血清FT3、FT4、TSH,并由专人用同一量具测量身高、体重,计算生长速率(GV)和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1)治疗3、6个月后FT3水平、FT3/FT4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而FT4、TS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6个月后Ht、HtSDS、GV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3)治疗前后整体的FT3、FT3/FT4比值与GV、HtSDS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 rhGH治疗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血清FT3水平的升高可能有助于促进GHD患儿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生长板功能在生长激素缺乏症(GHD)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GHD患儿以及正常人群中XI型胶原α2(COL11A2)基因的多态性,以明确其与GH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方法对229例GHD患儿和314例正常对照组儿童COL11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进行基因检测,分析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显性和隐性模式下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COL11A2基因位点rs9368758与GH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rs9368758基因位点A显性模式下A等位基因是GHD的保护因素,发生GHD的风险降低0.63倍(P=0.02,OR值=0.63,95%CI=0.43~0.92)。A隐性模式下G等位基因是GHD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生GHD的风险增加1.71倍(P=0.02,OR值=1.71,95%CI=1.11~2.65)。结论 COL11A2基因位点rs9368758与GHD存在相关性。rs9368758位点G等位基因是GHD发病的易感因素,携带者发生GHD的风险增加。A等位基因是GHD发病的保护性因素,携带者则不易患GHD。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新鲜取卵周期中囊胚期和卵裂期胚胎移植后单胎分娩的新生儿结局。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截至2020年11月),查找关于囊胚期和卵裂期新鲜胚胎移植后单胎分娩新生儿结局的相关研究。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13篇。总体分析结果显示,与卵裂期胚胎移植相比,囊胚期胚胎移植后极早产儿(VPTB,RR=1.17,95%CI:1.08~1.26,P<0.000 1)和大于胎龄儿(LGA,RR=1.11,95%CI:1.04~1.19,P=0.002)发生率显著增高,小于胎龄儿(SGA,RR=0.85,95%CI:0.78~0.93,P=0.000 6)发生率显著降低,而早产儿(PTB,RR=1.10,95%CI:0.98~1.22,P=0.09)、低出生体质量儿(LBW,RR=1.00, 95%CI:0.94~1.07,P=0.90)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RR=0.99,95%CI:0.89~1.10,P=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北美洲囊胚组新生儿PTB发生率显著高于卵裂期胚胎组(RR=1.28,95%CI:1.23~1.33,P<0.000 01)。结论: 在新鲜移植周期单胎出生的新生儿中,与卵裂期胚胎移植相比,囊胚移植后VPTB、LGA的风险增高,SGA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长效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和短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0例GHD患儿中20例给予0.2 mg/(kg·周) PEG-rhGH治疗(长效组);30例给予0.03 mg/(kg·d)短效rhGH治疗(短效组),疗程为56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6、28、56周评价两组患儿的身高、年生长速率、身高标准差积分 (HTSDS)、骨龄(BA)、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甲状腺功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胰岛素抵抗(IR)。结果 长效组和短效组的生长速度在治疗28周时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长效组:(3.67±0.81)cm/年至(14.05±2.30)cm/年,短效组(3.39±1.36)cm/年至(13.63±2.32) cm/年)],长效组较短效组提高更明显(t=2.114,P<0.05);治疗至56周长效组和短效组的生长速度分别为(10.98±1.01)cm/年和(10.77±1.48)cm/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6周起两组患儿的HTSDS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P<0.05),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从治疗第4周开始长效组HTSDS改善明显优于短效组(P<0.05),在观察过程中一直持续存在。两组患儿在治疗后IGF-1 SDS逐渐提升,至治疗16周开始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疗程至28周开始长效组IGF-1 SDS较短效组在正常范围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56周的治疗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PEG-rhGH对儿童GHD治疗有效,效果优于短效rhGH,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关于CAZ/AVI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临床治愈率为主要结局,微生物清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次要结局,应用Review Manage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7项RCT(3 792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在患者结束治疗时(RR=0.99,95%CI=0.96~1.01)、检测治愈时(RR=0.99,95%CI=0.96~1.02)、最后随访时(RR=1.00,95%CI=0.96~1.03),CAZ/AVI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生物学改良意向治疗(mMITT)患者在检测治愈时,CAZ/AVI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5,95%CI=0.89~1.00,P=0.06),结束治疗时对照组优于CAZ/AVI组(RR=0.95,95%CI=0.92~0.98,P=0.005)。mMITT患者在结束治疗时(RR=1.00,95%CI=0.97~1.03)、检测治愈时(RR=1.07,95%CI=0.92~1.25),CAZ/AVI组与对照组微生物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后随访时CAZ/AVI组优于对照组(RR=1.12,95%CI=1.01~1.23,P=0.03)。CAZ/AVI组不良反应以及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发生率与对照组基本相似,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CAZ/AVI组高于对照组(RR=1.26,95%CI=1.01~1.57,P=0.04)。结论 CAZ/AVI的疗效与其他抗菌药物相似,可以作为严重感染的替代药物,但考虑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药物,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研究论证CAZ/AVI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成骨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矮小症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2月确诊为GHD患儿83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随机选取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及Turner分期分为青春期前组和青春期组。测定其身高、身高标准差得分(HtSDS) 、骨龄等一般指标。用酶联法分别检测并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BMP-2、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25(OH)D3、BMP-2与OC、PINP、HtSDS、生长激素(GH)峰值、骨龄与年龄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青春期前GHD组和青春期 GHD组患儿血清25(OH)D3、BMP-2、OC、PI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t=4.282、7.162、3.940、4.832,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例组25(OH)D3与OC(r=0.481)、PINP(r=0.473)、BMP-2(r=0.324)及GH峰值(r=0.545)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BMP-2与OC(r=0.322)、PINP(r=0.415)及GH峰值(r=0.619)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25(OH)D3、BMP-2与HtSDS及骨龄和年龄的差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GHD患儿骨形成处于低水平状态。GHD患儿骨形成标志物OC、PINP水平降低与其体内低维生素D、BMP-2水平密切相关。GH的分泌状态影响维生素D、BMP-2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究中等长度导管(MC)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静脉输液治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以期为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过程防治CRBSI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ProQuest、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收集MC与PICC发生的CRBSI相关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1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检索、筛选文献、质量评价与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5篇,共计34 235例患者,MC组CRBSI发生率为0.58%(43/7 392),PICC组CRBSI发生率为0.53%(142/26 843),Meta分析显示MC组CRBSI发生率低于PICC组(RR=0.63,95%CI=0.43~0.93,P=0.02)。除其他国家亚组MC组CRBSI发生率与PIC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中国亚组MC组CRBSI发生率低于PICC组(RR=0.21,95%CI=0.07~0.64),美国亚组MC组CRBSI发生率低于PICC组(RR=0.53,95%CI=0.31~0.89),英国亚组MC组CRBSI发生率高于PICC组(RR=3.67,95%CI=1.18~1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亚组、其他亚组MC组CRBSI发生率与PI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机对照研究亚组MC组CRBSI发生率低于PICC组[(RR=0.12,95%CI=0.02~0.66),P=0.01],回顾性队列研究亚组MC组CRBSI发生率与PI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各研究间稳定性一般,质量良好和中等研究间稳定性好,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首次对MC与PICC发生CRBSI风险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MC组CRBSI发生率低于PICC组,在同等条件下可考虑优先选择MC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仍需更多高质量及儿童相关研究进一步评估、探究MC与PICC发生CRBSI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株洲市气象因子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6年株洲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数据及日气象数据,在描述其数据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象因子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及其滞后效应。 结果 2010-2016年株洲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3 877例,其中2016年报告病例最多,为12 355例;发病呈现双高峰状态。株洲市气温、风速和日照时数与手足口病发病呈正相关(P<0.05),气压、相对湿度与手足口病发病呈负相关(P<0.05)。以气温18.18 ℃为参照,日平均气温在30.6 ℃,滞后0 d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值最高,为1.28(95%CI:1.12~1.46),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低气压1 003.58 hpa为参照,日最低气压在1 032.2 hpa,滞后25 d时RR值最高,为1.68(95%CI:0.97~2.93);以风速3.8 m/s为参照,日均最大风速在0 m/s,滞后0 d时RR值最高,为1.17(95%CI:0.92~1.49);以相对湿度74.8%为参照,日均相对湿度在28%,滞后2 d时RR值最高,为1.61(95%CI:0.81~3.17);以日照时数4.18 h为参照,日均日照时数在13 h,滞后0 d时RR值最高,为1.06(95%CI:0.97~1.17),以上四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气象因子是影响株洲市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呈非线性且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体质量指数(BMI)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GHD患儿的临床资料,每例均收集其身高(Ht)、体重(Wt)、BMI、血清生长激素(GH)、血清IGF-1等指标。结果 1)GHD患儿中IGF-1水平与BMI呈正相关;2)GHD患儿IGF-1水平受性别、BMI、青春期状态等因素的影响;3)GHD患儿中,在BMI SDS<0.30组,BMI SDS每增加1个单位,IGF-1 SDS降低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 SDS≥0.30组,BMI SDS每增加1个单位,IGF-1 SDS增加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调整了性别、血小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高密度脂蛋白、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睾酮、骨龄落后程度等混杂因素后,青春期前GHD患儿的BMI SDS每增加1个单位,IGF-1 SDS增加39.3%;青春期GHD患儿的BMI SDS每增加1个单位,IGF-1 SDS降低9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结论 GHD患儿的IGF-1水平受性别、BMI、青春期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并且适宜的BMI有利于促进GHD患儿的生长发育。GHD患儿在青春期前应适当增加BMI,进入青春期后应注意控制其BMI,这可能有助于IGF-1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矮小症患儿临床价值及合适的疗程,比较SGA群体身高生长与正常群体的差异情况。 方法 2009年12月开始对2000-2006年期间出生的88例SGA矮小症患儿分成治疗组(n=34)、对照组(n=54),治疗组给药rhGH治疗,并分别对6月、1年、1.5年、2年不同疗程下,身高增长的疗效观察。并对所有该期间出生的所有526例SGA进行为期两年的身高增长情况监测。结果 经两年观察治疗组31例出现有效追赶生长,有效率达91.2%,对照组仅5例出现追赶生长,有效率为9.3%(P<0.01)。rhGH在不同疗程下的疗效在总体上有差异(P<0.01),除1.5年疗程和2年疗程的病例的疗效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其余任何不同疗程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SGA群体身高增长特点,除外rhGH治疗影响后,大部分个体均按原来的生长曲线轨迹生长,SGA群体身高与正常人群相比明显偏矮。 结论rhGH治疗能有效促进SGA矮小症患儿加速长高,在治疗剂量为0.15 U/(kg·d)[0.35 mg/(kg·周)]下,控制在1.5年疗程费用与获益比最高。SGA整个群体身高与正常人群相比明显偏矮,经两年的监测这一趋势特点随着时间推移不能自行扭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压氧对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万方等数据库,筛选高压氧治疗脑瘫患儿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2.7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含1 11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并不能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MD=-5.64,95%CI:-13.98~2.71,P=0.19)、日常生活功能;能够改善肌张力(RR=3.38,95%CI:2.05~5.58,P0.05),提高发育商的显效率(RR=1.31,95%CI:1.02~1.69,P=0.04),降低无效率(RR=0.30,95%CI:0.19~0.50,P0.001),但原始研究质量低,可信度差。同时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存在中耳气压伤、耳痛等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治疗对于可提高脑瘫患儿的各项功能状态的证据尚不充分,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评估,临床应用需谨慎。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期前特发性矮身材(ISS)儿童生长速率(GV)、骨龄(BA)的影响及其量效-时效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rhGH治疗IS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6月选择青春期前ISS儿童108例,随机分为rhGH低剂量组[0.12 U/(kg·d),n=36]、中剂量组[0.18 U/(kg·d),n=36]和高剂量组[0.24 U/(kg·d),n=36],睡前皮下注射给药,疗程2年。评价治疗前后患儿的生活年龄(CA)、身高(Ht)、GV、BA、预测成年身高(PAH)及身高均值标准差积分(HtSDS)等指标。结果 rhGH治疗6、12、18、24个月,三组患儿的BA均明显进展,但三组BA/CA无明显变化(P>0.05),且BA、BA/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Ht、GV、PAH、HtSDS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Ht、PAH、HtSDS均随时间推移逐步升高,GV在6个月时达到高峰,中、高剂量组的Ht、GV、PAH、HtSDS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仅治疗6个月时GV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率依次为2.78%、2.78%、8.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1例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缓解。结论 rhGH治疗青春期前ISS具有一定的促进GV增长作用,短期追赶生长可能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对患儿的生长潜能影响较小,但过高剂量恐难以显著增效且长期用药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腕骨发育评价在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中的作用,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完成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青春期前儿童82例,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41例,生活年龄(5.78±1.49)岁,特发性矮小儿童41例,生活年龄(5.17±1.44)岁,调取同期骨龄片,采用中华05骨龄评估方法获取尺桡掌指骨骨龄和腕骨龄,与生活年龄比较后获得尺桡掌指骨、腕骨发育水平(生活年龄-骨龄),用ROC曲线评价两者在预测生长激素缺乏症中的作用。结果 生长激素缺乏组儿童腕骨骨龄[(3.88±1.68)岁]显著小于特发性矮小组[(4.75±1.4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而两组儿童的尺桡掌指骨骨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激素缺乏组腕骨发育水平[(1.89±1.05)岁]和尺桡掌指骨发育水平[(1.13±0.78)岁]均显著高于特发性矮小组[(0.41±1.02)岁、(0.33±0.86岁)](t=-4.48、-6.47,P<0.01);腕骨发育水平与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关联强度(OR=4.208,95%CI:2.246~7.884,P<0.01)优于尺桡掌指骨发育水平(OR=3.311,95%CI:1.763~6.22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腕骨发育水平(AUC:0.840,灵敏度:0.707,特异度:0.854,P<0.01)预测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能力好于尺桡掌指骨发育水平(AUC:0.746,灵敏度:0.683,特异度:0.756,P<0.01)。结论 腕骨发育水平在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尺桡掌指骨相比,腕骨发育水平可能是一个更理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补充益生菌对儿童过敏性湿疹的预防效果。方法 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200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益生菌预防儿童过敏性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RR值及95%CI,评估发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按干预菌株不同及随访时间点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3篇文献,累计干预组3 004例,对照组3 016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益生菌预防儿童过敏性湿疹的合并RR值为0.76(95%CI:0.65~0.89)(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混合菌株干预效果显著(RR=0.56,95%CI:0.41~0.78)(P<0.05),随访时间≤12个月及≤24个月所得结果表明益生菌预防儿童过敏性湿疹效果显著(P<0.05),合并RR值分别为0.69(95%CI:0.51~0.93)和0.77(95%CI:0.60~0.98)。结论 应提倡孕期及婴幼儿期补充益生菌,推荐使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混合菌株,预防儿童过敏性湿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咀嚼口香糖对剖宫产孕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咀嚼口香糖和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在文献筛选、提取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