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低年级大学生性价值观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学校性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参照《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053名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低年级大学生性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果 成都市低年级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为(35.67±4.60)分。女生性价值观得分高于男生(t=-5.198,P<0.001);城市生源地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高于农村生源地(t=-5.073,P<0.001);父亲学历较高的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较高(F=3.640,P<0.05);母亲职业(F=6.930,P<0.001)或父亲职业(F=7.354,P<0.001)为农民的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较低;家庭月收入(F=3.737,P<0.05)和月生活费(F=10.431,P<0.001)较高的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生、生源地为城市、月生活费高的大学生具有更科学的性价值观(P<0.05)。 结论 部分低年级大学生存在不科学的性价值观,社会、学校、家长应重视孩子性价值观的培养,按照《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要求开展全面性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性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稳定表达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ASC)构建巨噬细胞焦亡体外模型,深入探讨不同粒径二氧化硅(SiO2)粉尘诱导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依赖的巨噬细胞焦亡机制及其在矽肺发病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以脂多糖(LPS,1 μg/ml)预处理RAW-ASC巨噬细胞6 h,纳米(100 μg/ml)或微米(750 μg/ml)SiO2粉尘暴露4 h,构建巨噬细胞焦亡体外模型,同时匹配空白对照组、LPS预处理组和焦亡阳性对照组(1 μg/ml LPS预处理6 h后,3 mmol/L ATP处理4 h),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增殖能力、破裂状况和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针对离子通道和焦亡通路相关靶点,分别加入NLRP3抑制剂和嘌呤能P2X7受体(P2X7)拮抗剂,评估SiO2诱发焦亡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纳米和微米SiO2粉尘均可减弱巨噬细胞活力并抑制细胞增殖,还可促进细胞裂解,使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纳米组:t=78.906,P<0.001; 微米组:t=8.123,P<0.001)、细胞内活性氧(ROS)(纳米组:t=5.662,P<0.001; 微米组:t=11.761,P<0.001)和钙离子(Ca2+)(纳米组:t=13.224,P<0.001; 微米组:t =40.733,P<0.001)水平升高,加速ATP耗竭(纳米组:t =4.898,P<0.001; 微米组:t =6.029,P<0.001),上调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Gasdermin D(GSDMD)和白介素-1β(IL-1β)表达(纳米SiO2组:t=5.476,P =0.008; t=5.846,P=0.017; t=8.078,P=0.006; t=8.420,P=0.004; t=5.361,P=0.003; 微米SiO2组:t=4.411,P=0.013; t=6.154,P=0.015; t=7.188,P=0.002; t=14.265,P<0.001; t=8.574,P<0.001)。加入NLRP3抑制剂或P2X7拮抗剂后,NLRP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纳米组:t=3.894,P=0.007; t=13.954,P<0.001; 微米组:t=2.470,P=0.034; t=13.263,P<0.001)。结论 纳米和微米级SiO2粉尘暴露均可抑制巨噬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扰乱P2X7离子通道对ATP的传递能力,诱发NLRP3依赖巨噬细胞焦亡,相关过程可能是矽肺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的认知情况、态度和日常行为,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的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1 455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49%。医学生的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43.68±15.47)分、(63.64±11.84)分和(65.43±9.05)分。不同性别学生EDCs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1.05,P=0.296;t=-1.65,P=0.099);但不同性别的学生EDCs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00)。不同专业学生对EDCs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17.20,P=0.000;F=5.60,P=0.000);但不同专业学生EDCs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P=0.289)。不同年级学生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8.00,P=0.000;F=4.80,P=0.001;F=4.37,P=0.002)。学生成绩排名不同,EDCs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6.07,P=0.000;F=4.62,P=0.003)。生源地不同的学生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1.19,P=0.235;t=-0.87,P=0.384;t=-0.98,P=0.327)。平均月生活费不同的学生EDCs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 F=2.06,P=0.103;F=0.65,P=0.581);但平均月生活费不同的学生EDCs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知识、态度、平均每月生活费是学生EDCs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t=-4.22,P=0.000;t=-2.48,P=0.013;t=-3.64,P=0.000),但是知识、态度及平均月生活费对医学生EDCs行为的影响均是负向的。 结论 医学生对EDCs的态度、行为尚可,但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干预方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为探索高血压管理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于2020年1—6月抽取20家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选取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 208人,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每个季度常规随访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每次随访给予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和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行为期1年随访,采用t检验、 χ2检验等评估干预后的管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8.67±19.68)mmHg、(80.95±13.20)mmHg,低于对照组的收缩压(141.04±16.45)mmHg(t=1.998,P=0.045)和舒张压(82.42±11.59)mmHg(t=1.993,P=0.046);干预组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分别为(20.49±2.41)分、(17.01±3.23)分、(28.91±4.23)分、(50.42±7.09)分、(116.82±9.14)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18.77±2.41)分(t=7.990,P<0.001)、(15.66±2.06)分(t=5.543,P<0.001)、(27.22±3.14)分(t=4.495,P<0.001)、(47.39±7.50)分(t=5.749,P<0.001)、(109.03±8.81)分(t=10.537,P<0.001);干预组干预后服药遵从行为量表得分为(4.97±0.83)分,高于对照组(4.48±1.03)分(t=5.496,P<0.001);腰围、舒张压等干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服药遵从行为,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婴儿痉挛模型应激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婴儿痉挛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组和ACTH组,每组20只。幼鼠出生第11天,ACTH组腹腔注射10 mg/(kg·d) ACTH,其他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幼鼠出生的第15天,NMDA组和ACTH组腹腔注射15 mg/(kg·d) NMDA,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三组幼鼠痉挛症状进行评分,采用q-PCR法测海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ACTH的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测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型受体(CRHR1)蛋白表达。结果 NMDA组中幼鼠的痉挛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t=11.236,P<0.001); ACTH组幼鼠的痉挛症状评分低于NMDA组(t=-6.347,P<0.001)。与对照组相比,NMDA组海马IL-1β和IL-6的mRNA转录水平升高(IL-1β: t=6.237,P<0.001;IL-6: t=6.553,P<0.001),ACTH组海马中IL-1β和IL-6的mRNA转录水平低于NMDA组(IL-1β:t=-7.669,P<0.001;IL-6:t=-8.125,P<0.001)。ACTH组海马中ACTH mRNA转录水平高于NMDA组(t=7.758,P<0.001)。与对照组相比,NMDA组海马体CRH和CRHR1蛋白表达上调(CRH: t=7.517,P<0.001;CRHR1: t=7.745,P<0.001),ACTH组海马CRH和CRHR1蛋白表达低于NMDA组(CRH: t=-6.120,P=0.003;CRHR1: t=-6.050,P=0.005)。结论 ACTH可缓解幼鼠的痉挛症状,推测与降低海马体中IL-1β和IL-6的mRNA转录水平,上调ACTH的mRNA转录水平,抑制CRH和CRHR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陪护家属焦虑现状,分析产生焦虑的影响因素,为调节癌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抽取湖南省某肿瘤医院的234例住院癌症患者的陪护家属,采用包含基本情况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的问卷调查其心理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用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病情其陪护家属的焦虑SAS标准分。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234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96.58%。该医院癌症患者家属焦虑发生率为69.91%,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为(55.67±10.60)分,显著高于普通人群(t=36.722,P<0.001)。不同年龄(F=12.032,P<0.001)、与患者的关系(F=2.487,P=0.024)、文化程度(F=15.333,P<0.001)、陪护时间(F=5.215,P<0.001)的家属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不同部位(F=2.291,P=0.014)、癌症分期(F=4.300,P=0.006)、治疗时间(F=4.333,P=0.002)、疼痛程度(F=6.388,P<0.001)、自理程度(F=8.026,P<0.001)、对待疾病态度(F=28.788,P<0.001)、对疾病知情程度(F=6.808,P=0.001),其家属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癌症患者家属人群中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焦虑的程度既与家属年龄、与患者关系、文化程度、陪护时间等特征有关,也和患者的疾病病情、患病时间、对待疾病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与幸福感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安徽省六安市某职业院校在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统一匿名问卷调查,评价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情况,并通过自举(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与幸福感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结果 3 183名在校大学生中,神经质(t=6.896,P<0.001)和宜人性(t=5.854,P<0.001)人格特征评分女性高于男性,宜人性(t=4.834,P<0.001)、开放性(t=5.128,P<0.001)和外向性(t=2.992,P=0.003)人格特征评分大一学生高于大二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幸福感评分中,大一学生高于大二学生(t=2.624,P=0.009),自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者高于自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者(t=6.421,P≤0.001),自评学习成绩较好者高于自评学习较差者(t=5.512,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人格和幸福感关联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5.60%、39.01%、28.31%、61.46%和33.77%;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人格特征与幸福感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34.50%、4.78%、8.63%和5.28%。 结论 大学生人格特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某部集训新兵心理应激和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及其关系,据此对集训新兵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针对性建议。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以连队为单位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574名集训新兵进行集体统一测试。 结果 574名集训新兵心理应激的原始总分为(14.57±3.29),T分数为(50.00±10.00),T≥70分的人数为17人,心理应激的发生率为3%;集训新兵的自我效能感条目均分为(2.66±0.58);是否独生子女新兵在人际交往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3,P=0.021),独生子女新兵的人际交往好于非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结构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训练积极性、情绪状况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P=0.019;t=-2.278,P=0.023;t=-3.033,P=0.003;t=-2.454,P=0.0014),完整家庭结构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低于特殊家庭结构新兵;不同家庭结构、不同文化程度新兵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7,P=0.009;F=3.496,P=0.031),完整家庭结构新兵的自我效能高于特殊家庭结构新兵,大专文化新兵自我效能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的新兵;高自我效能组与低自我效能组新兵心理应激总分及条目1、2、5、6、7、8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P=0.000;t=-4.265,P=0.000;t=-3.399,P=0.000;t=-3.327,P=0.001;t=-3.167,P=0.002;t=-4.317,P=0.000;t=-3.318,P=0.001),高自我效能组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较低;集训新兵心理应激水平与自我效能感状况呈显著性负相关(r=-0.184,P=0.000)。 结论 集训新兵心理应激整体状况良好,高自我效能感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低于低自我效能感的新兵。家庭结构是影响新兵心理应激水平和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与自我效能感关系密切,应探讨建立针对自我效能感的新兵健康教育方案,从而有效降低新兵心理应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发放辅食营养包和开展健康教育对地震灾区宁强县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 【方法】 对宁强县所有6~24月龄婴幼儿添加辅食营养包、对婴幼儿看护人开展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在干预措施实施18个月前后,分别抽取327名和300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调查,对比干预前后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WAZ(Weight-for-age Z-score)、HAZ (Height-for-age Z-score)、WHZ (Weight-for -Height Z-score)、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以及贫血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6~24月龄婴幼儿干预后平均体重较干预前增加0.90 kg(t=-9.94,P<0.01),平均身长增加3.40 cm(t=-7.7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WAZ(-0.48 vs 0.09,t=-6.95,P<0.01)、HAZ (-0.73 vs -0.25,t=-4.63,P<0.01))、WHZ(-0.15 vs 0.30,t=-4.90,P<0.01)均有显著提高;干预后婴幼儿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由10.94 g/dL提高到11.70 g/dL(t=-7.97,P<0.01),贫血检出率由49.5%降至23.9%( χ2=43.72,P<0.01)。 【结论】 通过18个月的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宁强县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零食健康教育对二年级小学生及家长零食营养知识的影响效果,为改善他们的零食行为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8月,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从深圳市宝安区130所小学中按街道随机分层抽取12所,从被选取学校的二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共602名学生和602名家长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9月-2018年7月开展零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二年级小学生和家长分别开展零食相关知识、行为和习惯等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次共对602名二年级小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零食营养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经干预,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天吃零食的次数不要超过3次知晓率由24.03%提高到63.1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知晓率由84.20%提高到94.82%,食用高蛋白食物可促进大脑发育的知晓率由68.91%提高到93.32%;在零食行为方面,经常食用糖果(24.71% vs. 15.86%)及巧克力、食用饼干和薯片(25.71% vs. 16.03%)、炸薯条、烤火腿肠等油炸、烧烤食品报告率(17.14% vs. 9.68%)均下降(P<0.05);在食用零食习惯方面,每次买零食时看生产日期和营养标签(53.95% vs. 65.28%)、每天吃早餐(70.25% vs. 86.98%)、每天喝牛奶(36.13% vs. 55.59%)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长营养知识方面,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89.74% vs. 95.93%)、纯牛奶可经常食用(46.96% vs. 68.25%)、对早餐的重要性(77.22% vs. 85.40%)、碘缺乏的认识(93.57% vs. 96.43%)、维生素C缺乏的认识(50.96% vs. 56.93%)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购买零食的习惯方面,家长每次买零食时阅读营养标签比例(25.57% vs. 32.09%)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零食健康教育对提高二年级小学生及家长对零食的认识和态度、改善零食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家庭功能和应激感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9月抽取宜昌市城区5所中学4 674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关怀度指数、应激感受量表(P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24.22%(1 132/4 674),女生MSSMHS除心理不平衡外,其他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中生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因子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2.13、2.21,P<0.05)。单亲家庭、非父母抚养学生的总评分及各因子分亦均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父母抚养者(P<0.01)。Pearson分析显示,MSSMHS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与家庭关怀指数呈负相关(r=-0.51~-0.37,P<0.01),而与应激感受呈正相关(r=0.41~0.5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是否单亲家庭、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应激感受得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β=0.112、-0.400、-0.385、0.400,P<0.01)。结论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家庭功能与环境、应激感受、性别、年级均对其有影响。需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坚持家校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生活方式的现状,为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北京市东城区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39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青少年的健康相关生活方式做调查。结果 395名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总得分为179.43±27.41,其中“生活方式相关行为”得分为96.34±14.75;“心理社会行为”得分为82.38±13.72。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有无独立卧房等条件下,青少年生活方式均无差别。中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小学生(t=4.34,P=0.04);没有自己独立卧房的青少年安全意识高于有独立卧房的青少年(t=4.71,P=0.03)。结论 所调查的395名青少年生活方式整体状况良好,但是,在压力管理及健康意识方面得分较低。因此,应该重视青少年压力管理和健康意识的培养,教会其应对压力的策略,提高其压力应对能力,同时应注重青少年自我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基础-情绪觉察能力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而为提高其学业成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儿童版情绪觉察水平量表(LEAS-C)对415名小学四、五和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绪觉察能力总分(2.64±0.70)、觉察自己(2.24±0.64)和觉察他人(2.13±0.74)两个因子的得分均低于理论中值水平;2)情绪觉察能力总分及其下属两个因子的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和年级上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绪觉察能力能有效正向预测学业成绩(γ=0.29,t=3.30,P0.001)。结论情绪觉察能力是影响小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人格特点的差异。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少年版)对重庆市278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278名农村学生中,心理问题发生率为6.5%;2) 农村留守学生MHT总分、自责倾向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学生(42.8±1.4,33.4±1.7,t=3.52;6.1±0.2,4.5±0.3,t=3.58,P均<0.01);3)留守组EPQ人格问卷中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组(5.64±3.21,3.29±2.68,t=4.307;15.61±4.53,8.73±4.71,t=7.355,P均<0.01),掩饰性因子分却显著低于非留守组(10.50±4.29,13.04±4.54,t=-2.828,P<0.01);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学生MHT总分与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情绪稳定性与MHT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MHT的大多因子正相关;而内外向与MHT总分和各因子都无显著相关;5)EPQ人格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因子21%~49%的变异。而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最大,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49%。 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留守学生较非留守学生人格上存在更多问题,也对其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家长、代养人、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塑造和培养留守学生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玉树震后中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复原力等因素的关系,为今后救灾援助、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命价值观问卷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对震后玉树3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玉树独生与非独生的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3,P0.05);2)玉树震后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精神价值、超越价值及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5,P0.05);3)不同家庭受灾程度的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0,P0.05);4)玉树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总分与心理复原力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显著正相关(P0.05),生存价值与情绪控制显著负相关(P0.05);5)心理复原力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对生命价值观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震后玉树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受家庭受灾程度、是否独生的影响;心理复原力越高,他们表现出的生命价值取向越强,心理复原力可以正向预测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安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0):1147-1150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青少年忽视经历及其心理健康的状况,并进一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2016年10-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在伊犁地区6所中学生初一至初三共调查2 044人,对其进行自编忽视问卷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调查。结果 伊犁地区初中生忽视率为73.04%;乡村(76.00%)高于城市(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P<0.001)。忽视学生平均得分为(8.34±2.83)分;城市学生得分为(8.21±2.71)分,乡村为(8.46±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P=0.024)。青少年心理健康意志行为因子得分为(17.15±2.88)分,认知得分为(16.67±2.88)分,个性因子为(19.75±3.70)分,思维因子为(16.44±3.42)分,情绪因子为(9.56±2.23)分。心理健康等级主要集中在“一般健康”和“较好健康”等级。无忽视经历初中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有忽视经历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73、3.571、3.039、3.337、4.388,P均<0.01)。结论 伊犁地区青少年忽视状况较重,忽视经历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北京市郊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一些营养相关行为的流行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选取北京市农村地区3个区县,各区按照5%比例抽取学校。从小学三到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共调查3 833名学生。问卷调查体重、身高、营养及饮食行为、饮水状况、营养知识等内容。 结果 郊区中小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为12.90%,超重检出率为14.20%。男生肥胖检出率17.00%,女生肥胖检出率8.43%,男生高于女生(χ2=57.270,P=0.001)。2017年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2015年,分别为14.77%、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1,P=0.001)。只有72.89%的学生每周6~7 d吃早餐。16.54%的学生报告早餐不常吃饱。调查对象中有31.02%的学生经常喝饮料。20.90%的学生每天饮水不足1 000 ml。355例小学生(13.05%)、114例初中学生(20.14%)、128例高中学生(23.40%)不能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表现为不了解或知道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有害但无所谓,学段越高有认识问题的学生越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2,P=0.001)。8.91%(88/988)的肥胖或超重学生吃减肥药,6.87%(181/2 636)体重正常或偏瘦的学生也在吃减肥药。 结论 北京市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呈继续上升趋势,应该针对个体加强营养知识宣传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泛性焦虑在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关系,为保护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 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幼儿园中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出969例样本,运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研究。数据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69例样本中检出广泛性焦虑阳性者124例(12.8%),其中男童73例(14.48%),女童51例(10.96%)。性别和班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中,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这五个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5,2.973,4.285,3.433,3.94,P值均<0.05);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两组在语言/ 认知、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六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4,5.234,5.394,-6.909,4.001,5.935,P值均<0.05)。结论 广泛性焦虑及共患其他焦虑在学龄前儿童很常见,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社会生活能力、家庭养育环境有关。对其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预防和早期干预儿童焦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小班学龄前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状况及其与儿童心理状况的关系,以期为幼儿教育和心理工作的拓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上海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51名,采用亲职压力量表(PSI)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其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学龄前男童、女童在PSI儿童适应性(t=2.376,P<0.05)、接受度(t=2.517,P<0.05)、儿童总分(t=2.1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学龄前男童、女童在SDQ行为问题因子分(t=2.064,P<0.05)和社交行为因子分(t=-2.743,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SDQ困难总分与PSI总分显著正相关(P<0.01),SDQ各因子与PSI多个因子分相关(P均<0.05);4)半年后随访,PSI总分及儿童注意不能多动、适应性、要求、心境、接受度,父母竞争性、依恋性较基线时升高(P均<0.05)。结论 健康学龄前女童行为问题少于男童,社交行为优于男童。健康学龄前女童家长感受到的亲职压力较男童家长少。亲职压力与儿童行为表现相关,学龄前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家长感受到的亲职压力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昆明市城区连续三年3~6岁学龄前儿童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学龄前儿童体质发展中的不平衡点,为制定体格锻炼、全面提高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相关措施提供建议。 方法 选取2017-2019年连续进行体质测定的昆明市城区幼儿园38所,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包括:身高、体重、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8个体质项目,以及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3个生长发育评价结果。 结果 2019年体质测定的优秀率从2018年的32.5%提高到35.7%(χ2=62.512,P<0.05)。坐位体前屈0分值比率从2018年的1.7%上升到2019年的3%;除10米折返跑外,其余五个项目5分值比率2019年较2018年上升了1.8%~8.8%。与正常儿童6个项目相比,身高低常儿童平均分低1.855分(t=-16.416,P<0.05),体重低常儿童平均分低1.856分(t=-17.346,P<0.05);体重超常儿童平均分低0.277分(t=-2.798,P<0.05),消瘦儿童平均分低0.917分(t=-6.073,P<0.05),肥胖儿童平均分低0.571分(t=-5.490,P<0.05);身高超常儿童平均分高0.812分(t=7.123,P<0.05),且这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在6个体质项目表现中,大部分项目的低分(0~2分)比率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 重视儿童柔韧性、平衡性锻炼,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及认识的提高,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做到早期预防及治疗生长发育相关疾病,才能持续促进体质健康发展,保障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