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血栓形成高度敏感的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 TPP),在伴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抗凝监测中的意义. 方法将90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患者根据是否伴有Af分为Af组(45例)、窦性心律组(SR组、45例),20例非心瓣膜疾病的其他心脏病患者作对照(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的血浆TPP浓度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根据血浆TPP浓度将Af患者分为三组,分析、比较其INR和血浆TPP浓度. 结果心瓣膜置换术后SR组和Af组的血浆TPP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INR则高于对照组(P<0.01);Af组的血浆TPP浓度高于SR组(P<0.05);Af组患者的INR存在与血浆TPP浓度和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合的情况.28例Af患者的血浆TPP浓度低于6μg/ml(4.29±0.75μg/ml),血栓栓塞危险性低,无出血现象,其抗凝效果满意(INR 2.10±0.73).该组患者的INR 95%可信区间为1.90~2.30. 结论伴有Af的心瓣膜置换患者可能有更高的血栓栓塞危险, INR在1.90~2.30之间,且血浆TPP浓度在2.84~6.00 μg/ml之间可能是Af心瓣膜置换患者抗凝治疗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D-二聚体(D-dimer,D-D)含量与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及其与国际化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其在抗凝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有无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三组:无并发症组(135例),出血组(12例),栓塞组(3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20例为对照组。通过TpP、D-D、INR等指标的检测及随访并发症的结果等情况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 TpP检测指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3)。D-D在无并发症组(100.96±61.56)、栓塞组(17.78±5.94)和对照组(5.97±1.58)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INR在无并发症组(1.65±0.34)、出血组(2.22±0.65)和对照组(1.11±0.10)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但对于血栓发生的状态其监测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 TpP、D-D检测在瓣膜置换术后具有辅助监测的效果,对确定抗凝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栓前体蛋白对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对监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19例瓣膜置换术在术前、术后2h、第1、2、3天外周静脉血TpP、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TpP含量术前处于正常水平,术后逐渐升高,2h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第3天再次升高(P<0.01);D-Dimer含量术后2h、第1、2、3天明显增加(P<0.01),呈持续高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术后先降低后升高,第2天超过正常水平;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术后2h和第1天TpP含量比单纯瓣膜置换术升高。结论 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机体存在活动性血栓形成倾向,检测TpP对指导术后抗凝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艳  张用娥 《护理学杂志》2001,16(7):414-415
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保证人工瓣膜功能正常、防止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 1 995年 1 0月至 1 999年 1 1月 ,对 43例心脏瓣膜病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 ,术后常规抗凝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抗凝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43例 ,男 1 8例、女 2 5例 ,年龄 1 8~ 56岁 ,平均 42 .8岁。均为风湿性心脏病 ,病史 7~ 1 2年。其中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2 9例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 5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9例 ;心功能 级 36例 , 级 7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 ,术后第 2天开始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凝血酶原前体蛋白血浆浓度在抗凝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极其重要,监测不当可导致出血或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我们通过动态监测3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病人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血浆浓度、国际标准比值(INR)与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IVKA-Ⅱ血浆浓度在抗凝监测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颅内出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 ,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随访 14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颅内出血病人 ,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出血组14例病人中 9例行开颅血肿清除 ,1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 ,术后生存 5例 ;3例未手术者 ,死亡 ;1例经保守治疗 ,痊愈。 (2 )出血组国际标准比值 (INR) (2 4 8± 0 5 1)明显高于对照组 (1 4 4± 0 4 2 ) (P <0 0 5 )。 (3)出血组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的人数比例 (4 8% )明显大于对照组 (13% ) (P <0 0 5 )。 (4 ) 6 4 % (9/ 14例 )的出血病人发病时间在术后 3个月内。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有 :抗凝强度过大 ;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治疗早期 (前 3月 )。并探讨抗凝治疗中颅内出血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及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抗凝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抗凝治疗早期存在华法令“抗凝真空”,是否需要其他辅助抗凝方法,目前尚未规范化、科学化。,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片段1+2(F1+2),尿纤维蛋白肽A(UFPA)和国际标准比值(INR)能正确反映48~72h以后的抗凝强度。合理的早期抗凝治疗和准确及时的监测方法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令的安全剂量及抗凝期间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10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13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27~78岁;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随访3个月~10年,分析华法令应用情况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40±96)min,体外循环时间(112±5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23)min。全组术后出现皮肤紫癜2例,死亡2例。随访117例,随访率90%(117/130),随访期间月经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4例,血尿3例,反复鼻衄或牙龈出血共4例,消化道出血1例,脑出血1例,下肢栓塞1例,脑梗死1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正确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及时监测,注意各种干扰因素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9年至 1999年期间 ,我们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10 37例 ,其中 ,有 14例女病人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 15次。现将此 14例病人的抗凝治疗方法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4例女病人年龄 2 3~ 36岁。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11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3例。植入瓣膜分别为Carbomedics瓣 5例 ,国产GK瓣 4例 ,CL瓣、Medtronic瓣各2例 ,St.Jude瓣 1例。术前病人心功能 (NYHA)IV级 4例 ,III级 10例 ;术后心功能I级 8例 ,II级 6例。全组病人均采用口服抗凝药治疗。进口华法林 (orionpharm…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设符合中国人自身凝血特点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注册数据库,填补我国心脏瓣膜病临床研究在此领域的空白,并提供科学、客观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交流平台。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临床研究方法,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由全国36家心脏中心参加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启动会制定符合我国心脏瓣膜术后抗凝患者实际情况的住院及随访病例登记表(casereport form,CRF)。前瞻性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行心瓣膜置换术服用华法林抗凝,并接受正规抗凝监测的患者。数据库建设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具有数据监测、查询和统计功能,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系统更新。结果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链接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首页(http://www.zgxxwkzz.com),是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信息平台,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已完成全国34家三甲医院8 42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注册,各中心的随访工作正在进行中。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大型多中心、开放式的数据库及网络信息平台,数据库变量设置符合我国人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自身临床特点,为今后临床研究系统性分析提供科学、客观的基础数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尖瓣置换术(TVR)的手术指征、瓣膜选择及术后抗凝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5月至2008年1月,共有70例患者接受TVR,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9例.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MVR)+TVR 37例,MVR+主动脉瓣置换术(AVR)+TVR 18例,TVR 13例,TVR+AVR 2例.全部患者自术后2 d开始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结果 术后3例患者因低心排血量死亡,死亡率4.3%.1例发生Ⅲ度房窒传导阻滞,1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率7.1%.随访59例,随访率88.1%,平均随访(3.6±5.2)年,共243.5人年.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远期死亡率0.4%人年.5例患者出现一般性出血,出血率2.1%人年.1例发生脑梗死,1例因三尖瓣血栓形成再手术,栓塞率0.8%人年.门诊随访INR均值1.87±0.68.患者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52例,Ⅲ级7例.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病变严重者应行TVR;双叶机械瓣膜应用于TVR效果满意;TVR术后抗凝治疗强度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方法,以及抗凝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随访56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分娩期抗凝治疗情况.结果 56例(61例次)妊娠全程均口服华法林行抗凝治疗,42例用国产华法林(3.02±0.85)mg/日,14例用进口华法林(2.84±0.57)mg/日,国际标准比值(INR)均值为1. 67±0.58.所有孕妇均无严重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仅11例次有一般性出血现象.本组足月妊娠47例,早产7例,自然流产6例,死产(畸胎)1例;低体重儿6例.新生儿均无畸形发生.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全程服用较小剂量华法林(<5 mg/日)行低强度抗凝治疗(INR=1.5~2.0)对孕妇安全、方便,且胎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ethod of low-intensity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n the pregnant women who had received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ant, and the effects of warfarin on the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fetu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volved 56 pregnant women( 61 pregnancies)who had received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Their pregnant status, delivery, and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were observed and followed-up between May 1986 and November 2009 at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Results All patients took oral anticoagulant (warfarin) throughout pregnancy. The dose of domestic warfarin was ( 3.02 ± 0.85 ) mg/d ( in 42 cases), and the dose of imported warfarin was (2.84 ± 0.57 )mg/d (in 14 cases). The mean INR value of 401 samples from patients was 1.67 ±0.58. No thromboembolism or major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s occurred. Minor bleeding occurred in 11 pregnancies. Forty-seven patients had term delivery, 7 had premature birth, 6 had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1 had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 Six newborns were born with low birth weight (2.3 ± 0. 5 ) kg, and no abnormal fetus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The low-intensity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with warfarin (at a dose of less than 5 mg/d) and a INR target of 1.5 to 2.0 was safe and convenient for the pregnant women,who had received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The abnormalities rate of fetus was low.  相似文献   

13.
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Dong L  Shi YK  Tian ZP  Ma JY  Wang X  Yi J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50-252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人群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强度。 方法 随访 480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抗凝强度及其并发症等情况 ,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 42 8例获随访 ,总随访率 89 17% ,共 2 110 0 4病人·年 (Pty)。患者服用进口华法令平均 ( 2 81± 0 95 )mg/d ,国产华法令 ( 2 38± 0 4 6 )mg/d ,2 116份标本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平均 1 4 3± 0 2 6 ,1195份标本国际标准比值 (INR) 1 6 3± 0 4 9。一般性出血 78例次 ,严重出血 19例次 (其中 8例颅内出血死亡 )。总出血率 4 6 0 %Pty ,出血病死率 0 38%Pty ,出血组PTR及INR均显著高于非出血组 (t=1 816 ,P <0 0 5 ;t=2 4 0 7,P <0 0 1)。栓塞 14例 (其中 1例脑栓塞死亡 ) ,栓塞率 0 6 6 %Pty,栓塞病死率 0 0 5 %Pty。 14例患者妊娠 15例次 ,无新生儿畸形发生。 结论  ( 1)我国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矛盾是出血 ,应降低抗凝强度以减少出血并发症 ;( 2 )本组采用PTR为1 3~ 1 5 ,INR为 1 5~ 2 0的标准对于预防出血及栓塞较理想 ;( 3)低强度抗凝有利于降低患者出血病死率 ,及妊娠妇女、新生儿的并发症 ,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690例瓣膜置换手术者中在住院期间或1年内随访发现心内血栓形成的29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8例;年龄12~70岁,平均48岁.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瓣膜置换术后心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1个独立因素中共有7个因素即生物瓣置换、阿司匹林抗凝、二尖瓣置换、心房颤动、术前左心房内径、术后左心房内径、术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后心内血栓形成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二尖瓣置换(OR=9.815,P<0.05)、心房颤动(OR=5.267,P<0.05)、术前左心房增大(OR=4.529,P<0.05)是术后心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心内血栓形成与二尖瓣置换、心房颤动、术前左心房增大有相关性.应重视生物瓣置换术后的抗凝.  相似文献   

15.
生物瓣膜失功能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植入人体内1年以上损坏的生物瓣膜作损坏原因的临床分析。方法1993年6月至2004年6月,共41例(47只)生物瓣膜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1~16年,平均(9.7±4.1)年。对失功能生物瓣膜进行标本观察及病理学检测。结果47只带支架生物瓣膜中,瓣架无一损坏,42只瓣膜发生瓣叶撕裂或穿孔,35只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现象,且在瓣环表面和瓣脚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2只瓣膜有赘生物及血栓形成;47只生物瓣膜中损坏较重的瓣膜送病理学检查发现大量吞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结论生物瓣膜早期损坏以破损撕裂为主,晚期以钙化和破损撕裂等多种因素的复合病损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16.
用无支架生物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支架生物瓣的置入技术及其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平均年龄65岁的主动脉瓣病变病人,选用St.Jude公司提供的TorontoSPV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0±12.3)?min,其中单纯主动脉瓣置换者为(74.0±9.2)?min.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均无主动脉瓣反流,跨瓣压差明显较其他人工瓣膜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无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尽管无支架生物瓣膜置入有一定难度,但其优良的血液动力学性能,提示其能提高病人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