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因素.方法 检测 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尿微量白蛋白(UAER)、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其中病例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51例,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水果摄入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危险因素(OR=1.233),水果摄入量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保护因素(OR=0.993).结论 HbA1c是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良好预测指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预防与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颈动脉内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为预防T2DM心血管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来华东疗养院体检的T2DM患者,按颈动脉内膜厚度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3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体格测量、病史、吸烟饮酒及血液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腰臀比、收缩压、脉压差、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年龄(OR=1.13)、男性(OR=1.91)、糖尿病病程(OR=1.05)、饮酒(OR=0.65)、吸烟(OR=1.40)、空腹血糖(OR=0.92)、胆固醇(OR=1.30)和高密度脂蛋白(OR=0.51)的OR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动脉斑块组年龄(OR=1.18)、男性(OR=3.12)、糖尿病病程(OR=1.07)、吸烟(OR=1.91)、高血压病史(OR=1.72)、收缩压(OR=1.02)、胆固醇(OR=1.23)和高密度脂蛋白(OR=0.61)的OR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2DM患者应加强对血脂、血压的控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预防颈动脉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35例2型糖尿病患者、1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其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C肽、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及腰围,同时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结果T2DM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的增厚有关,提示瘦素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市社区居民进行一般人口学调查,血糖、血脂等检测,CIMT测量及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根据代谢正常或异常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或肥胖组合形成的四种代谢肥胖表型将研究对象分组,分析其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 648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5.4±11.0)岁,男性占4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活动情况、糖尿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后,与代谢正常体重正常组相比,代谢异常体重正常(OR=1.61,95%CI:1.01~2.56,P=0.046)和代谢异常肥胖组(OR=2.10,95%CI:1.32~3.32,P=0.002)CIMT增厚的风险较大。结论 代谢异常体重正常表型和代谢异常肥胖表型可能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而代谢正常肥胖表型的CIMT增厚风险无差异,提示代谢异常相较肥胖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参加中国2型糖尿病肿瘤发生风险流行病学调查的普查人群9390人,从中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诊断人群,符合条件者共人选1136例,并按照CIMT值进行分组,其中CIMT≥1mm为增厚组(801例),CIMT〈Imm为正常对照组(3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BMI、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尿蛋白、尿蛋白/肌酐(UACR),并对与CIMT相关等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评估。结果:CIMT增厚组患者的年龄、腰臀比、BMI、收缩压、舒张压、HbA1c、LDL—C、UA均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HbAlc、TC与CIMT呈正相关(P〈0.05),性别与CIMT呈负相关(P〈0.05),腰臀比、BMI、舒张压、FPG、2hPG、HDL-C、LDL—C、TC、TG、UACR、uA与CIMT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性别、收缩压、HbA1c、TC是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合并组,41例)和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糖尿病组(对照组,44例)。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测定IMT,同时计算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合并组患者的FPG、BMI、TG、TC、LDL-C、FINS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合并组患者左、右两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MT与BM(Ir=0.435,P<0.01)、FPG(r=0.402,P<0.01)、FINS(r=0.410,P<0.01)、HOMA-IR(r=0.596,P<0.01)、TG(r=0.416,P<0.01)、LDL-C(r=0.458,P<0.01)呈正相关,与脂联素(r=-0.306,P<0.05)、HDL-C(r=-0.347,P<0.05)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较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及番茄红素(Lyc)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T2DM患者130例随机分为:A组(干预组)64例,给予Lyc胶囊30mg/d;B组(对照组)66例,不服用Lyc但给予安慰剂。两组患者均采集入组时和干预后6个月的空腹血清,监测血糖、生化指标、炎症因子和CIMT。结果 Lyc干预6个月后,A组IL-6、TNF-α、hs-CRP、NF-κB水平显著降低,均低于B组(P<0.05),B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患者C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干预前及B组明显下降;T2DM患者CIMT与炎症因子水平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NF-κB、HbAlc和hs-CRP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决定系数R2=0.612,P=0.000)。结论 T2DM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是CIMT的独立预测因素,Lyc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而抑制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离退休职工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相关因素,为该人群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石化社区离退休职工T2DM患者810例,按照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三组:理想控制组(n=153)、一般控制组(n=303)、控制不良组(n=354),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和臀围,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家族史、病程、血糖检测的规律性、用药情况、饮食及运动情况等一般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控制不良相关因素。结果各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并理想控制组与一般控制组作为一组,与控制不良组相比,前者女性患者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理想控制组相比,一般控制组年龄较高,控制不良组病程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理想控制组比较,一般控制组和控制不良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收缩压水平显著升高,血脂异常及肥胖患病率均显著升高,体力活动的强度显著降低,使用降糖药的个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体力活动的时间以及饮食过量的发生率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5岁、初诊糖尿病时的血糖水平>7.8mmol/L、病程>10年、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检测不规律和运动强度过低(OR值分别为2.331、1.581、4.227、1.691、3.222、2.263、1.766、1.920和1.804)。结论女性、高龄、初诊糖尿病时的血糖水平高、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检测不规律和运动强度过低等为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与未增厚患者的营养摄入特点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分析饮食、CRP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2007年2月至9月在广州市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平均年龄(59.5±7.27)岁,根据颈动脉内膜是否增厚分为两组(n=30),进行膳食调查、人体测量,检测血高敏CRP、尿微量白蛋白、血糖、C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未增厚组的日均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和维生素C摄入量均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的高敏CRP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未增厚组(P=0.000),两组其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RP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36,P=0.004);血清CRP水平与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呈负相关(r=-0.334,P=0.01),与水产类的摄入量呈负相关(r=-0.315,P=0.016),与膳食维生素C的摄入量呈负相关(r=-0.2786,P=0.038);水果摄入量与内膜厚度呈负相关(0=-0.33,P=0.01)。结论膳食中蔬果类、水产类食物、维生素C可能是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增加摄入可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CRP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10 mg/d)63例、B组(阿托伐他汀20 mg/d)54例及C组(阿托伐他汀40 mg/d)55例,疗程为12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三组治疗前血脂、hs-CRP、颈动脉硬化情况及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6、12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s-CRP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个月TC、rG及hs-CRP明显低于A组和B组[(3.52±0.55) mmol/L比(4.45±0.71)、(4.31±0.75) mmol/L,(1.20±0.12) mmol/L比(1.64±0.18)、(1.51±0.17) mmol/L,(4.22±0.28) mg/L比(5.34±0.48)、(5.02±0.4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个月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0.84±0.07) mm比(1.07±0.10) mm、(4.03±1.14)分比(4.34±1.18)分、41.8%(23/55)比78.2%(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个月内皮素及血栓素B2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68.48±9.35) ng/L比(90.07±10.19) ng/L,(80.08±14.27) ng/L比(104.77±12.36)ng/L],一氧化氮及6-酮-前列腺素F1α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72.28±9.40)μmol/L比(61.88±10.01) μmol/L,(72.39±8.67) ng/L比(54.92±10.7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2个月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B、C组治疗12个月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11.12±1.00)%比(6.38±0.49)%、(13.43±1.11)%比(6.3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并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住院T2DM患者408例,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甲功正常)组(376例)和亚临床甲减组(32例),对两组颈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进行分析,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亚临床甲减组患者与甲功正常组患者年龄、病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亚临床甲减组的颈动脉硬化发病率[81.2%(26/32)]明显高于甲功正常组[61.4%(231/3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78和1.227,P值分别为0.000和0.019),HDL-C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OR=0.284,P=0.003).结论 T2DM伴随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更高的颈动脉硬化发病率,并且TSH升高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硫脂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测定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检测血糖、血脂、真胰岛素及脑硫脂;另设健康对照组48例。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t=9.216,4.609;P〈0.05),脑硫脂水平低于对照组(t=12.116,P〈0.05);HOMA—IR与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真胰岛素存在单变量相关(r值分别为0.348,0.419,0.368,0.539,-0.533,0.757);脑硫脂与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HDL-C和HOMA—IR存在单变量相关(r值分别为-0.326,-0.363,-0.414,-0.342,-0.676,0.430,-0.566);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脑硫脂(β=-48.651,P=0.000),性别(β=-0.933,P=0.002),腰围(β=0.033,P=0.042)为HOM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脑硫脂降低,血清脑硫脂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适合健康体检个体糖尿病发病风险的评估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分析近年糖尿病发病率资料及发病风险因素,得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将目标人群随机分为两组队列,队列1用于危险因素评分方法的建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确定不同变量的积分值,以累计积分值的大小判断个体患病的危险性,并以队列2的资料验证该方法进行人群筛检的价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男性与女性分别当积分值为65.0与65.5时,约登指数最大,故将65.0与65.5作为判别不同性别发生糖尿病风险的阈值,其筛检的灵敏度分别为90.6%与83.3%,特异度分别为89.4%与97.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8%与80.0%,阴性预测值为98.3%与98.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5与0.899,危险因素评分法用于筛查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该方法简易经济,可操作性强,有望成为健康体检机构筛查人群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的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测序技术对1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17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NAT2基因分析.结果 NAT2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8,P>0.05).NAT2基因型Wt/Wt、Wt/M1、Wt/M2、Wt/M3、M3/M1、M1/M2、M1/M3、M2/M2、M2/M3、M3/M3分布频率对照组分别为39.08%(681174)、3.45%(6/174)、22.99%(40/174)、14.94%(26/174)、0.57%(1/174)、2.30%(4/174)、1.15%(2/174)、4,60%(8/174)、9.20%(16/174)、1.72%(3/174);糖尿病组分别为44.83%(78/174)、2.60%(8/174)、27.59%(48/174)、17.24%(30/174)、0.57%(1/174)、0.57%(1/174)、0.57%(1/174)、1.15%(2/174)、2.30%(4/174)、0.57%(1/1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2,P<0.01).糖尿病组NAT2快乙酰化代谢表型频率[94.25%(164/174)]显著高于对照组[80.46%(140/174)],而NAT2慢乙酰化代谢表型频率[5.75%(10/174)]则显著低于对照组[19.54%(34/174)](P<0.05).携带NAT2快乙酰化基因型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携带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者的3.98倍(95% CI:1.90~8.35).结论 NAT2快乙酰化代谢表型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而NAT2慢乙酰化代谢表型可能对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DM-PTB)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收集的87例新发DM-PTB患者和同期129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经因子分析改进后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DM-PTB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良接触因子、糖尿病病情重、不良习惯因子及食盐摄入量少可增加DM-PTB的发生危险,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778(1.248~2.534)、1.749(1.221~2.506)、1.614(1.136~2.294)和1.586(1.19~2.248),而良好习惯因子、社会经济地位高、高血压、居住条件好及患糖尿病后饮食控制好可降低DM-PTB的发生危险,其OR值和95%CI分别为0.333(0.218~0.508)、0.508(0.346~0.745)、0.517(0.350~0.764)、0.599(0.413~0.868)和0.630(0.447~0.889).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肺结核病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生相关的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男性T2DM患者288例,根据OP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72例)、骨量减少组(118例)和骨质疏松组(98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A1c,HbA1c)、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清钙(serum calcium,Ca)、血清磷(serum phosphonium,P)、25羟维生素D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25-OH-VD)及尿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记录患者病程、降糖药物使用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病程较长和HbA1c较高,BMI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相关分析显示股骨颈、三角区、大转子、腰椎(lumbar vertebrae,L)2-4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BMI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但与HbA1C均呈负相关(均有P<0.05)。骨质疏松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高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均有P<0.05);骨质疏松组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骨量正常组(χ2=6.168,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HbA1c及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骨质疏松发生相关(均有P<0.05)。结论 低BMI,血糖控制不佳和糖尿病肾病是老年男性T2DM患者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125个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中可能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9~2001年门诊及住院的125个家庭高发性2型糖尿病先证者的家庭成员调查家族信息和环境危险因素,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与非患者在环境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Falconer法估算遗传度,用Penrose法进行多基因分析研究其遗传危险性。结果 三组人群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腰臀比值、高血压史及体力活动史的构成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其他血脂项目及冠心病史差异未见显著性。125个大家系的2型糖尿病遗传度为83.42%±5.84%,提示在这些家系中可能有显性主基因存在。多基因分析研究表明在该人群中,2型糖尿病可能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式。结论 2型糖尿病为多基因疾病,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可能影响其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农村老年人群代谢性危险因素流行特征,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农村社区5 45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代谢性危险因素与T2DM的关系,采用比值比(odds rate,OR)评价代谢性危险因素与T2DM的关联强度.结果 农村老年人群T2DM粗患病率为12.46%,各代谢性危险因素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血压升高的患病率分别为45.91%、18.96%、33.67%和49.95%.主成分分析将4种代谢性危险因素信息成功降维,综合成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2.44%.结论 代谢性危险因素在农村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其与T2DM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