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融课堂追求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达成情与理交融。和融的构建,体现在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认知思辨、教师讲述分析、教材使用、情境设置、问题设计及课堂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苏慧英 《小学语文》2013,(10):18-20
一、设计背景 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经历三千余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是流动的建筑,凝固的音乐,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书法教育意见》)中指出:书法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  相似文献   

3.
张伟 《山东教育》2011,(Z5):45-46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和发展性评价逐步深入地推进,学科功能和有效教学成为萦绕在我们耳边的重要话题。笔者在近几年的听课评课之余也在思考:"历史课堂的主旋律应该是什么?""怎样的历史课堂才是科学有效的历史课堂?"基于这些想法,创设"情理交融"的历史课堂便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总记得有一些课堂的一些细节,会令听课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感氛围的教学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堂完整的语文课既要有情趣,也要有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月光启蒙》就是一篇情趣与理趣交融的散文。作者同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作者用月光传递着母爱,字里行间散发的诗情画意读来真是美妙。文中有很多富有“言外之意”的语言,吸引我们去思考,去体悟人生的精神价值。笔者现将备课前后的心路历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是近年来语文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重视对文本的微观细读,探讨文本解读的多种途径与方法,沉人到语言的意义世界,强调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感悟,有“自我之思”,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搬教参。正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对此已基本形成共识。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下优劣,考量的是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丰厚与肤浅,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不仅涉及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还涉及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近代部分,在“关注民族命运”这条主线下整合内容、梳理思路,关键在于突出不同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  相似文献   

8.
赵红英 《江西教育》2005,(12):41-41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1课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9.
思想是人类精神特性的集中体现,思想史的教学如果只是介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著作学说,将会由于内容的空洞抽象而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让学生领略思想的魅力。比较有效的方法应当是从思想史的特点出发展开教学活动。下面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专题”为例,试探讨思想史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这是美国作家梭罗长篇散文《瓦尔登湖》中的一节.表面上看类似我国的抒情散文.全文表现寂寞之美.但是和我们现当代流行的抒情散文,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我们的抒情散文往往和景物、人物的描绘联系在一起.甚至以景物和人物为主体。而这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美国式的。或者可以说西欧式的抒情散文并不以景物和人物为基础,而是以自我感受、想象和沉思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追梦之路:移民与移民国》是以美国移民的追梦之路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美国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及其他辅助材料,每一章节以学生阅读、教师示范、拓展迁移为基本环节。课程开设对象为高一、高二的学生,通过阅读,学生在了解美国移民文化的基础上,学习移民勇于开拓、勇于挑战、勤劳节俭的精神;吸取美国现代化道路的经验;赏析美国移民群体文化的美;理解美国多元文化中坚持共性又兼容并包的精神。如第三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批德裔中,最与世隔绝的要算——现在也还是——阿密什人,他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中的"情理课堂"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情理同构"的教学工艺,引导学生在体验人文情感的同时,对文本的内容、形式以及阅读过程进行适度的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13.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组织单元。对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父爱如舟》一文的教学设计,既要围绕文章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舐犊情深的人文主题,又要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学习掌握作者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凸显文本的教学价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附录《谈谈诗歌》在讲到“读诗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要通过意象的表面呈现,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时,以艾青《鱼化石》的2、3两节为例。要求学生仅凭这两节去领会,显然比较生硬。为了读出“弦外之音”,我们应该欣赏全诗。  相似文献   

15.
周娴 《考试周刊》2012,(19):29-30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人格、人性的塑造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已认识到,道德情感包含有认识(理)和情绪(情)两个因素,只有认识的而没有情绪的因素,或者只有情绪的而没有认识的因素.都不能构成某种真正的道德情感内涵。“情理合一”的情感形式,已构成我国特有的道德情感的价值内涵.它是传统语文情感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现代语文课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确、深入、透彻、适度的文本解读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对此已基本形成共识。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下优劣,考量的是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丰厚与肤浅,凸显的是教师文学鉴赏能力水平。但应该看到,具备文本解读能力仅仅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前提,而更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把解读文本的所得——、  相似文献   

17.
高品质语文教学源于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基于文本从而开展教学解读,即教师把解读文本时的思考感悟进行智慧转化,设计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的教学活动。遵从课标精神、体现教材意图、把握真实学情是实现教学解读的一般路径。本文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教学设计为例,呈现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之间隐形的关键转换路径——教学解读,从而架起文本、师生与课堂的生命通道,真正实现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写作教学一直是个常说常新却又始终令人纠结的话题。写作经验、作文秘诀层出不穷,可谓仁智互见,却难有被广泛认可的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好的系统教学程序。这种状况一来意味着写作教学存在着有待开发的无限广阔空间,二来也导致了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难以避免的杂乱无章。有人曾写一副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描述学生写作时的苦愁状态,可谓传神。  相似文献   

19.
黄伟星 《江苏教育》2007,(18):34-35
解读教材必须入乎其内,教学设计方可出乎其外。课程改革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已经结合数和运算的意义被分散编排在各单元教材中,又单独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下面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对这部分教材的解读与设计。  相似文献   

20.
赵晓伟 《家教世界》2013,(10):39-40
刚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有关面积的内容,在教学实验改革中,也接触到了新加坡Marshall Cavendish出版社出版的"Shaping Maths"这套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在不同的班级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和方法教学,自己有些感受和想法,在此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