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荨芝片或加小剂量泼尼松联合外用药治疗斑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我们采用口服薄芝片、泛酸钙和 (或 )小剂量泼尼松 ,联合维特明及敏乐啶洗剂交替外擦 ,治疗斑秃 2 4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0年 4月~ 7月的门诊斑秃患者 2 4例 ,其中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6~ 4 8岁 ,平均 31.8岁 ;病程 5天~ 3年 ,平均 5 .2月。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秃发斑 ,秃发区直径 0 .8~ 7.2cm。仅有一处脱发区6例 ,2处脱发区 10例 ,3处或 3处以上脱发区 8例。活动期 (脱发区边缘头发松动 ,轻拉试验阳性 ) 16例 ,静止期 (脱发区边缘头发尚牢固 ,轻拉试验阴性 ) 8例。大部分患者曾内服或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2.
斑秃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 ,儿童与成人均可发病 ,治疗方法较多 ,疗效不一。我们采用口服薄芝片、泛酸钙和 (或 )小剂量泼尼松 ,联合维特明霜及敏乐啶洗剂交替外擦 ,治疗 2 4例斑秃患者 ,取效良好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4月~ 2 0 0 0年 7月的门诊患者2 4人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确诊为斑秃 ,其中男 14例 ,女10例 ,年龄 6岁~ 48岁 ,平均年龄 3 1 8岁。病程 5天~ 3年 ,平均 5 2个月。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秃发斑 ,秃发区直径 0 8cm~ 7 2cm。仅有一处脱发区 6例 ,2处脱发区 10例 ,3处或 3处以…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98例均为本科门诊斑秃患者。其中男59例,女39例;年龄12~54岁,平均28.6岁;病程2天至6个月,平均1.6个月。皮损数1~6处,平均3处;秃发区直径1.0~6.0cm;活动期42例,静止期56例;均排除雄激素源性秃发、假性斑秃、梅毒性秃发、头癣秃发、麻风秃发。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秃发区个数、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局部8-MOP加UVA治疗斑秃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平均35岁(10~70岁);患病时间平均4.5年(2月~50年)均为大范幽秃发(18例脱发范围超过50%或全秃)或治疗抵抗者。用0.1%8-MOP乙醇溶液涂于斑秃处,45分钟后,用UVA照射。开始每周2次,当75%治疗区的毛发生长良好后,逐渐减少治疗次数。UVA的开始照射量为每次1/4J/cm~2,如能耐受则每次增加1/4~1/2Jcm~2,直达到最轻红斑。结果:22例中卓效者(至少75%毛发再生)8例(36.3),良效者(50~75%毛发再生)2例(9.1%),有效者(毛发再生少于50%)6例(27.3%),无效者6例(27.3%)。21例在判定疗效时至少已治疗16次,另有1例女性治疗8次后达到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46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6月来我院就诊的斑秃患者90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均为圆形或椭圆形秃发区,秃发区的直径为1.0~5.2 cm,秃发区1~7处.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2~65岁,平均39.5岁;病程6d~3.5年,平均1.8年;对照组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15~66岁,平均40.2岁;病程7d~4.2年,平均2.1年.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外用敏乐定治疗泛发性(脱发超过75%)斑秃(AA)很少有效,且作用机理尚未明。作者研究了47例 AA 患者,其中脱发75~100%者36例,25~74%者11例。治疗前已有头发再生者5例,继续脱发8例,病情稳定者34例。47例中36例有一种或多种下列自身抗体:抗壁细胞、抗平滑肌或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外用5%敏乐定溶液每天2次,疗程24~40周,平均53周。于治疗前和停止治疗或头发再生后分别采外周血20ml。对照组20例,采血41份。用标准方法收集单核细胞,以刀豆素 A(Con-A)和植物血凝素(PHA)作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用刺激指数(SI)表  相似文献   

7.
由于局部免疫治疗对斑秃(AA)是一种费时的方法,故了解影响治疗反应的预后因素以此作为选择病人的基础是值得的。作者采用接触性变应原二苯环丙酮(di-phenyl-cvcloropenone,简称DCP)按标准方案治疗了139例严重的斑秃患者。其中,斑片状秃发型44例(头发丧失40%~90%);次全秃型(ST)24例(头发丧失90%~99%);全秃型(T)15例(头发全部脱落);次全秃-普秃型(ST-U)17例(头发全部丧失伴有一些体毛丧失);全秃-普秃型(T-U)29例(头发和体毛全部丧失);弥漫型5例(40%~90%头发稀疏脱落);匐行型5例(颞枕区头发40%~90%脱落)。在治疗中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在12例脱发儿童中(顽固性斑秃4例,全秃8例)用二苯环丙烯酮(diphencyprone,DPC)治疗的结果。 DPC由柯达试验室提供,在应用前先测试其中有无诱变的前体αα_1二溴二苯甲酮的存在。受试的12例儿童中男8例,女4例,年龄5~15岁,平均11岁,斑秃持续时间1~13年,平均4.4年。其中6例有特应性,8例有斑秃家族史,均未证明有自身抗体存在。疗前作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抗核  相似文献   

9.
姐妹3人同患先天性秃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秃发临床较少见。笔者于门诊遇到同胞姐妹 3人同患本病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14岁。自 1周岁起 ,额顶部头发逐渐变细软 ,失去光泽。继之呈弥漫性脱落 ,至 9岁时基本完全脱落 ,趋于稳定 ,至今仍未恢复。脱发区边缘整齐 ,状似男性型脱发 ,中心残存少量细软毛发。颞部及枕部毛发正常。例 2 女 ,11岁。自 4岁起 ,枕部开始脱发 ,渐波及额顶部 ,至今未见缓解。枕部脱发区边缘较清晰 ,呈三角形 ,边长约 5cm。中央头皮光滑 ,无毛发存留 ,毛孔消失。额部及顶部脱发区呈小片状类似斑秃。周边毛发细软 ,但不易拔除 ,用力拔除可带有毛根及毛…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90年—2002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斑秃6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4例均系脱发区大于头皮面积40%,治疗1年以上无好转的重型脱发患者。男54例,女10例;年龄17~46岁,平均25.7岁;病程1~6年,平均26个月。其中脱发斑不断扩大或  相似文献   

11.
正斑秃以突然出现边缘整齐的脱发斑以及感叹号发为特征,脱发斑可自愈,亦可进展并影响至整个头皮甚至身体其他有毛的区域。出现念珠样外观头发(Beaded hair,下简称念珠样发)的斑秃病例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3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念珠样发的斑秃病例,并对念珠样发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例1,女,17岁。间断脱发1年余,再次脱发半个月。1年余前,患者枕部出现头发脱落,  相似文献   

12.
环孢菌素(Cy)能抑制可能引起斑秃病理变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故作者试用Cy治疗6例斑秃(5例男性,1例女性),其中3例普秃,1例全秃和2例为斑片状斑秃.脱发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年.Cy用量为6mg/kg/d,疗程12周.疗效判定中对头皮斑秃进行分级,共分6级.治疗前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作者从门诊收集了12例(7男,5女)患者,年龄59~90岁,平均75岁.临床表现均为头皮有界限清楚的结痂和角化性鳞屑区域,剥去痂皮,其下有浅表的糜烂面,常有脓液.被感染的头皮常出现脱发和瘢痕.6男1女在发生糜烂性脓疱性皮病(EPD)前有长期生理性脱发,其中2例有日光性损伤伴多处日光角化.11例头皮曾有过创伤,其中3例有轻度割伤或擦伤,2例头皮脱发区有晒伤性小疱,6例一侧三叉神经眼支有带状疱疹.全部患者在原来损伤部位发生了EPD,损伤处被治愈到发生EPD平均间隔时间为12个月,仅1例无近期损伤史,但其秃发顶部有2.5cm糜烂和结痂,活检示炎症变化.大多数患者接受一种或多种全身  相似文献   

14.
毛发疾病     
20 0 2 2 5 6 9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和克隆斑秃脱发相关基因 /宋志强 (三军大西南医院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2 ,35 (1) .- 31~ 33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SH)对重庆地区一2 8岁男性的斑秃脱发区毛乳头和非脱发区毛乳头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  相似文献   

15.
斑秃是以斑状脱发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皮肤病,笔者用硫酸阿托品局部封闭疗法治疗斑秃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30例病人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9-60岁。单块秃发斑者10例,秀发2毛处者20例。病损面积从1cm至6cm不等;病程1周一1年。治疗方法取阿托品1mg/ml和VitB12250ug/ml,在脱发区常规消毒后,行皮下封闭。待皮损处稍隆起,表面苍白即可。一处脱发区最多注射2司个点,每点注射药液为0.1ml-0.15ml,每次用量不应超过2ml。每3-4天注射药物1次,2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经治疗17个疗程,29例痊愈,l例显效,总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梅毒性脱发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脱发作为二期梅毒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却易被临床医师忽略,我们报道近 5年来以脱发为主诉就诊的二期梅毒 28例。 一、临床资料 28例患者均以脱发为主诉就诊于皮肤科门诊,其中男 21例,女 7例,年龄 20~ 45岁,自发现脱发到就诊时间从 1周到 2个多月不等。首诊确诊者 9例,其余病例曾拟诊斑秃、假性斑秃、脂溢性脱发等症而误治。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阳性,滴度 1∶ 8~ 1∶ 32。 临床表现:头皮部不规则黄豆至鸭蛋大小的点状、片块状脱发区,脱发区边界多不清楚,头发脱落不完整,部分脱…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笔者应用曲氨缩松局部注射斑秃区并内服中药生发汤治疗斑秃 4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6 2岁 ,病程最短两个月 ,最长二年。 1~ 3处斑秃区均发于头皮部 ,平均脱发面积为 1 2~ 1cm2 ,不包括脂溢性、头皮外伤性、化疗性、梅毒性、先天性脱发。1 2 治疗方法1 2 1 外用疗法 曲氨缩松 2 0mg用 2~ 4ml 2 %利多卡因稀释为总量 ,斑秃区内注射 ,每月一次 ,连用三次。注射液深达皮下组织及帽状腱膜之间 ,皮肤微凸起 ,头皮呈桔皮样变…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应用依巴斯汀、卡介苗素、胱氨酸联合治疗斑秃4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脱发皮损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或多个、面积大小不一、直径1~7 cm.治疗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8~60岁.病程3天~6年,其中<1月10例,1月~2年24例,2~4年4例,>4年2例.有家族脱发史者2例,发病前有精神因素者21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5~56岁,病程7天~6年,其中<1月8例,1月~2年17例,2~4年2例,>4年3例.有家族脱发史者3例,有精神因素者13例.排除全秃、普秃、假性斑秃,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脱发,妊娠及其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异常者,有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对依巴斯汀和卡介苗素过敏者.所有病例1月内未接受其他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12岁.因脱发半年就诊.患儿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脱发,伴夜间多梦.4岁时曾患"斑秃",后治愈.其父患雄激素性秃发.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顶部弥漫性毛发稀疏,发质细软,头皮及头发油腻感(图 1).颞部、枕部头发正常.拉发试验阴性.面部及胸背部无痤疮.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未累及皮损内白发的斑秃.患者男,45岁.头顶部片状脱发1周,皮损中白发未累及.患者否认有外伤或情绪低落等诱发因素.患者家族成员中无白癜风和斑秃病史.皮肤科检查:头顶部可见直径约5 cm圆形脱发区,其中散在分布白发,其发干直径和头发的长度与其他尚未脱落的黑发相同.笔者认为斑秃仅累及黑发可能是一种新的斑秃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