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入高浓度氧气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与缺氧及吸氧密切相关[10].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医学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提高,ROP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我国ROP筛查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合理完善的筛查制度与模式[3].高原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ROP筛查相关研究开展少,而高原缺氧环境对早产儿视网膜的影响鲜见报道.为了解青海高原地区ROP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我们对一组早产儿进行了ROP筛查和相关全身情况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有效的根治办法,因此建立筛查制度进行合理筛查、早期干预,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及致盲率有重要意义[1].目前ROP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多是针对出生体重<1500 g,甚至是出生体重<1250 g的早产儿.有发展中国家的ROP筛查指南评估结果显示,一些比较"成熟"的婴儿错过筛查,而且出生体重>1500 g的新生儿可能患有一些疾病,经历与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同的医疗措施[2].所以,我们对一组1500~1999 g早产儿的ROP筛查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产儿视网膜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异常增生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1].发达国家对ROP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使ROP发生率显著下降[2,3].目前我国ROP的筛查还处于探索阶段,对ROP的总体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尚未见系统性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对一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特指发生于早产儿特别是过早产儿的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为病变特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主要病因.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ROP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而早期发现和及时合理的治疗无疑是现阶段拯救ROP患儿视功能的最重要措施.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OP的研究进行综述,内容涵盖了ROP的发病、诊断、筛查、治疗以及随访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工作,强调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方法对住院85名出生体重低于或等于2500g,胎龄少于或等于32w的早产儿或患有全身疾病的早产儿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对于发生ROP的患儿,每2w复查眼底,直至视网膜正常血管化或ROP发生退行性改变;如发现ROP阀值病变的患儿,则立即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85名早产儿发现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14例,占16.44%,其中ROPⅠ期8例,Ⅱ期3例,Ⅱ期+3例。本组资料中,出现ROP的早产儿均为出生体重≤2000g,高浓度氧疗(〉40%)持续5d以上。发现早产儿出现ROP,经过调整氧疗的浓度及氧疗的时间,从而控制了ROP病情的发展恶化。结论严格把握ROP的筛查标准,控制氧疗的浓度和治疗时间,是防治ROP的关键所在。ROP的筛查工作依靠儿科医师与眼科医师的密切配合,针对ROP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才能有效地控制ROP的发生、发展,防止ROP的致盲。  相似文献   

12.
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近年来在ROP筛查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为了解RetCam在ROP筛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将它与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视网膜发生的一种血管增生性病变[1],早期诊断和适时治疗是挽救患儿视力的关键.临床常用的ROP筛查设备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因价格昂贵而未普及;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仍然是国内外公认的ROP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2].但临床实际工作中,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诊断该病时常有误诊情况发生.现对我们近期接受转诊和会诊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检查发现的6例ROP误诊情况分析如F.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ROP发病率及其特点.结果 接受筛查的早产儿共126例,发生ROP病变的21例,均为双眼发病,发病率16.67%,未到阈值前病变的19例,发病率15.08...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推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盲的重要致盲原因之一,随着ROP防治指南的颁布以及ROP筛查治疗工作的开展,我国ROP发病率和致盲率有所下降。正确认识和理解ROP分类、筛查标准和治疗指南;建立完善的ROP筛查体系,提高筛查水平;加强ROP临床和基础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我国ROP发病率和致盲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发展特点、危险因素及冷冻治疗疗效,探讨其合 理的筛查时机及治疗模式。方法 采用间接检眼镜合并巩膜压迫器加压 的方法对829例胎龄 ≤35周,体重≤2000g的早产、低体重儿进行ROP筛查;对32例阈值前病变Ⅰ型及阈值 病变患 儿行视网膜冷冻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3~16个月,以附加(plus)病变消退,血管嵴消退,冷冻斑形成,玻璃体视网膜出血吸收及无视网膜不良结构出现作为病情控制指标;若有病变遗漏区、血管嵴发展或附加病变不消退甚至加剧者则再次冷冻;若玻璃体积血不吸收,病情仍进展,发展 为视网膜皱 襞或脱离者则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 发现ROP86例172只眼。ROP各组与未发生ROP组吸氧时 间有显著性差异;出生体重≤1000 g、1001~1500 g、1501~2000 g的早产儿ROP发病比例 分别为69.56%、16.38%、4.14%;出生胎龄≤30周、31~32周、33~35周的早产儿ROP发病 比例分别为37.14%、10.43%、2.91%;单生子早产儿中ROP患病率为7.52%,双生子及 多生子早产儿中ROP患病率为20.22%。32例接受视网膜冷冻手术治疗的患儿,30例病情控制 满意, 2例病情发展为视网膜脱离,伴有后部附加病变,周边视网膜出血。32周内发病患儿 冷冻手术成功机 率高。 结论吸氧时间长、出生体重≤1000 g,胎龄≤30周ROP发病 风险显著增高,建议加强筛查。32周内发病或伴后部附加病变、周边视网膜出血的ROP患儿要严密随访;阈值前病变Ⅰ型及阈值病变行视网膜冷冻手术效果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但目前ROP筛查 工作开展不均衡,除了检查、诊断设备因素之外,人员是制约这一工作开展和水平提高的 主要问题。除了加强人员培训之外,有必要建立规范的ROP会诊、转诊机制和畅通的渠道。 ROP治疗方案选择时,对于阈值期及阈值前期1型病变首选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如果进展为视网膜脱离期则需行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治疗严重ROP的临床疗效令人振奋,但尚需进一步验证。ROP的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也在探索中。我国ROP的防治工作正在逐渐普及和提高,但要真正开展好这一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首位致盲原因,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病变进展,改善视力预后。建立集科普宣传、筛查、诊治、随访为一体的较完善的ROP防治体系是降低儿童致盲率的关键。以县级以下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为一级单位,地市级和部分中心城市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眼科为二级单位,国内重点关注ROP的医疗中心为三级单位,构建ROP三级防治网,从而有效发挥现有医疗资源配置在ROP防治过程中的最大效益。该构想既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实际,又能避免资源浪费。近年来在陕西省域范围的初步实践结果显示,通过ROP三级防治网开展工作,增加了ROP筛查覆盖面,推动了ROP防治工作进程。但这一工作尚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扩大范围,加大推广力度,从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治ROP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上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度筛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初步评 估现有ROP筛查 标准的适合性。方法 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 院、上海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的289例新生儿进行 了ROP筛查。按照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出生体重小于2000 g的早产儿,在婴儿出生后 4~ 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进行检查,随诊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再分别按英国推荐的ROP筛查 标准(体重≤1500 g或孕周≤31周)和美国推荐的ROP筛查标准(体重≤1500g或孕周≤28周)对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接受筛查的289例新生儿中,19例发 生了急性ROP,发生率为6.6%。其中,未达阈值前期病变9例,阈值前病变7例,阈值病变3例。按英国推荐的R OP筛选标准统计,本组289例受检新生儿中,119例需要筛查,而仅遗漏1例1期ROP,ROP发生 率为15.1%;按美国推荐的ROP筛选标准统计,仅83名受检新生儿需要筛查,将有2例1期病 变和1例阈值前期病变遗漏,ROP的发生率为19.3%。结论 上海地区的ROP发生率为6.6%;ROP发 生率低于国外的报道,其原因可能与我们现在的筛查标准有关。有必要根据更多的流行病学 结果,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ROP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