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明 《河南中医》2012,32(9):1169-1169
眩晕之病因不外风、虚、痰三个方面。风者乃素体阳虚,或肾阴素亏,风阳上扰清空;痰者乃脾胃健运失司,水谷聚湿为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虚者乃气虚、血虚或肾精不足,脑失所养。根据病因病机,分别采用天麻钩藤饮、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中阻型眩晕,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2.
自1984年10月至1993年4月采用中医为主,结合西药的“多联疗法”治疗中风偏瘫58例,疗效满意,兹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预防中风先兆证发生中风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82例缺血性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凝血功能、血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半年,对比两组中风转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80.49%,33/41)(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半年中风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先兆证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  相似文献   

4.
男性性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男性疾病,也是许多男性羞于启齿的所谓“隐疾”。随着现代生活节春天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鉴于此,性功能障碍患者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中西医治疗外,也可以配制较简单的单、验方与药膳进行自我调养,有助于发送调理勃起功能障碍、早泻、不射精、遗精、性欲低下等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药治疗颈椎病眩晕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眩晕以内伤为主 ,因体位不正 ,积年劳倦 ,以致颈部筋骨受损 ,使五脏六腑与清窍间脉络不畅 ,阴阳气血津精升降失常 ,从而生痰、化瘀、蒙闭清窍 ;肝阳上亢 ,上扰清窍 ;或阴精气血亏虚 ,清窍失养 ,故致眩晕。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眩晕多属椎动脉型颈椎病 ,是因颈椎不稳定 ,椎间盘侧方的突出以及钩突关节的增生 ,直接刺激椎动脉 ,使之痉挛 ,或直接压迫椎动脉而造成扭曲、狭窄或闭塞 ,继而产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风痰上扰型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周后统计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及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型中风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证精华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中风痴呆[方术来源]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药结合针刺治疗中风痴呆30例总结”(艾立新.湖南中医杂志,2004, (1):5/刘朝圣博士选评) [适应病症]中风痴呆。[方术内容] (1)中药治疗:以地黄饮子加减:熟地、山萸肉、肉苁蓉、巴戟天、麦冬、石菖蒲、石斛、竹茹、淮牛膝各10g,五味子15g,远志8g,茯苓12g,胆南星6g。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服药1次。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白术各10g;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0g,钩藤15g;痰热盛者加枳实9g,栝楼10g;血瘀甚者加水蛭6g,地龙10g。  相似文献   

8.
赵雪莹  刘儒佳 《河南中医》2019,39(7):1130-1134
中医降血压方剂在降血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反映了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但是,中医方剂治疗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作用靶点尚不清楚,在该领域的研究亟待加强。另外,在观察方剂疗效时,多数医者所采用方法均为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这样虽然也体现了中医方剂对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治疗效果,但也说明了中医方剂对于该病的治疗尚处于辅助地位,对于其直接降血压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忠荣 《陕西中医》2012,33(7):812-8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根据辨证将中风后遗证分为气虚血瘀型、痰血瘀阻型、肾虚肝旺型及痰热上扰型,分别采用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天麻钩藤饮及温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用的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对比P<0.05,有明显性差异。结论: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渭  游娟  罗洁 《陕西中医》2022,(12):1717-1720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在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代谢、神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联合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代谢[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C、TG、HDL、LDL、NSE、S100β蛋白、IL-6、IL-18、TNF-α、MMP-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VE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中风早期风痰阻络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心衰西医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用Barthel指数、SS-QOL评分和NIHS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风痰阻络证有改善作用,不良反应不明显,可配合常规治疗手段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佐治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2月-2020年5月项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中风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虫熄风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26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华佗再造丸,4~8g/次,2~3次/d,治疗组113例五虫熄风汤(全蝎15g,土元10g,水蛭、白僵蚕、广地龙各15g,龟板20g,乌梅10g,丹参、玄参、石菖蒲、钩丁、葛根各15g),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中医证候、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颅脑MRI或CT、血液流变学、安全性检查、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性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虫熄风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李学国 《北京中医药》2007,26(5):287-288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经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变、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例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