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性质的要求,是解决工业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使桂林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然而,其经济的增长是在一种较为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高速度、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下实现的,这种增长方式已成为制约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是促使工业经济的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资本等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维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结构优化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一、探寻合理的经济增长区间 201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去年增长7.6%。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快,各界关于中国经济增速的争论很多。乐观者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力主8%甚至以上的增长仍可以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相对稳健者主张7.5%左右的增速;也有人认识到经济结构调整的艰难,认为7%甚至更低的经济增速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或将不再 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的低价格、高投入形成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难以为继。中国经济未来出路在何方?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考察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时,投资驱动通常被认为是典型特征之一。但是,高投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与高储蓄、高密度信贷密切相关。因此,从投资和信贷两个变量的关系来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将有助于理解中国金融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内涵与结构,对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为美国带来了连续9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的繁荣景象,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美国新经济对中国也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但是中国不应盲目照搬美国新经济的经验,而应从实际出发,探寻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奇迹的解释,一般都会论辊这些国家的高储蓄率造就了高经济增长率,在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储蓄率与中国GDP增长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与GDP增长同向变动的应是居民储蓄额,而要保证储蓄额与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需要满足一些特殊条件;居民收入必须不断增长,储蓄必须要能顺利转化为投资,因此,提出在政策上应谨慎看待我国居民储蓄与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为美国带来了连续9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的繁荣景象,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美国新经济对中国也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但是中国不应盲目照搬美国新经济的经验,而应从实际出发,探寻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VAR模型,定量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其变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拉动作用;居民消费和出口则在短期内能够驱动我国经济的增长,而长期效果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不高。回归结果也不能说明中国股市发展会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航船绕过无数暗礁,劈波斩浪,胜利前进。1979年-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翻了三番以上,增长了7.5倍;财政收入更是以年均12.45%的高速度增长。去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意味着,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经济还应保持年均7.2%的增长速度。这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上是少见的。中国经济能否在过去25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长期保持稳健快速增长、又如何判断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11.
首先,需要确定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这个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规律性特征。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是,中国必然经历城市化进程,这一进程中具有高能源消费、高排放的特征;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着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稀缺等诸多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会影响中国短期经济增长,然而,中国经济还将保持较高增长,城市化进程将不可阻挡地向前推进,能源需求也将保持较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8月初公布的7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正在展开复苏之旅,未来一年时间里有望重现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情况。实体经济正在加速增长,从工业部门数据分析三四季度的增长率将会加快。7月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增幅为2009年1月以来最高。可以看到,经济增长正在脱离底部,  相似文献   

13.
首先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资本深化与经济增长及就业的关系,并通过对中国现实数据的考察得出中国出现明显资本深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本深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增长推动,依赖的是资本高投入。由于投资逐渐向资本密集型产业集中,从而导致资本吸纳就业能力的不断弱化,甚至出现了资本排挤就业的情况。本文对资本深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出现资本深化,既与中国所处发展阶段(工业化加速发展)有关,又与资源配置机制有关,另外,要素价格的人为扭曲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中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已经面临结构性转型的压力。过去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和资本成本而实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向有效率和高质量的增长转型、向行业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成为中国经济和企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总体经济及出口、投资、消费的变化情况来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对中、美两国支出法GDP结构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经济所具有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上的矛盾,提出了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模式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拉动经济增长应特别重视刺激消费需求观点,并提出了当前阶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足。201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同比回落。与此呈现鲜明反差的是,钢材、水泥产量同比增长缓慢,且增速均出现显著回落,意味着投资增速可能存在“水分”。出口同比增速下滑,可能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外部经济疲弱。美国整体经济仍偏弱。欧洲经济则更加低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二季度出现减速,市场普遍预期今年经济增速出现逐季趋缓、前高后低的趋势。这里既有去年增长基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今年宏观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中国经济形势在较短时间内趋稳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三大政策变量:一是房地产政策,二是地方融资平台整顿,三是限制过剩产能、能耗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一轮下滑。有的专家判断造成这一轮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是“内生型因素为主,多种。因素叠加”。所谓“内生型因素为主”,是说导致现在经济增速下滑、增速减缓的原因是一个必然的经济周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增长模式问题。这30年的过程我们一直强调要从外延性增长变成内涵式的增长,要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变成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过分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增长质量,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进步》2010,(1):42-43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最近在《财经》年会上表示,中国2009年对全球GDP增长贡献将超过50%,且未来数年将继续引领全球增长。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计至少为8%。受惠于政府的大规模经济刺激,2009年1-9月中国经济增长7.7%,并在此之后显示出进一步回暖迹象,这是5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首次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性质的要求,是解决工业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使桂林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然而,其经济的增长是在一种较为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高速度、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下实现的,这种增长方式已成为制约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是促使工业经济的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资本等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维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结构优化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