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2例行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8mm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行中药周期疗法治疗3个周期,对照组休息3个月,再行IVF-ET常规方案.观察HCG日及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结果:中药周期疗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能改善因超促排卵引起的抗雌激素作用的内膜厚度,有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作用,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容受性即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性。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仅有40%左右的临床妊娠率和25%的活产率,远远低于患者的期望值。影响IVF-ET成功率的最大问题是胚胎着床失败,着床失败占助孕失败原因的72%。而子宫内膜容受性差是导致胚胎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成为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探索了许多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如子宫内膜机械性刺激、宫腔灌注术、宫腔镜检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内膜准备等,极大地改善了子宫内膜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毓麟珠合寿胎丸对激素替代周期(HRT)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行HRT冻融胚胎移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方案相同,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于移植前3 d起口服中药毓麟珠合寿胎丸方治疗至移植后12 d,研究两组患者的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异位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移植术后第4天孕酮水平、雌二醇水平、孕酮/雌二醇比值、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值,并进行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胚胎移植后第4天子宫内膜厚度、孕酮水平、雌二醇水平、孕酮/雌二醇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PI、R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毓麟珠合寿胎丸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血供途径,提高HRT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HRT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临床的成功应用给越来越多的不孕症夫妇带来福音。然而,在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辅助技术治疗过程中仍有50%左右治疗周期出现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原因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有效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有研究表明:血小板富集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宫腔灌注治疗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作用,可作为提高RIF患者临床妊娠率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大量临床及实验证明中医辅助IVF-ET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妊娠率,其中补肾调经法是常用的辅助疗法。本文就补肾调经法对IVF-ET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精种玉汤辅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降调节时加服养精种玉汤,每日1剂,至HCG日停药。对照组采用标准方案治疗不加用中药。观察两组患者肾阴虚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HCG日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受精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肾阴虚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CG日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以及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精种玉汤可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因内膜因素反复种植失败,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难题,已知影响解冻胚胎周期(FET)成功率的因素包括临床用药方案、胚胎质量以及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化等,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显然是FET临床妊娠最为关键的因素。现阶段临床常常由于子宫内膜生长发育不良导致FET周期妊娠率低,甚至被迫取消本周期移植胚胎的情况。所以,本研究就生长激素(GH)对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提高FET周期妊娠率进行了一个前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肾虚肝郁型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焦虑抑郁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70例肾虚肝郁型IVF-ET反复移植失败拟再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所有纳入患者均按照激素替代方案进行FET内膜准备;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月经第2天起行针刺治疗,隔日1次,直至移植日,且移植后30 min行针刺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并检测黄体酮注射日和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血流、形态分型,检测移植日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结果:①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且治疗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黄体酮注射日,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分型中A型比例增加(P0.05)。移植日,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分型中C型比例增加(P0.05)。③子宫内膜血流:移植日,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血流阳性率为60.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RI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④SAS和SDS评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内膜下血流参数,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虚肝郁型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唐淮云  汤丽莎  尚利青  许娟 《吉林医学》2012,33(31):6779-678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新鲜周期移植失败或因多种因素未能行新鲜胚胎移植从而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据子宫内膜准备方式分三组:自然周期组35例,激素替代周期组18例,促排卵周期组22例,比较三种方案的年龄、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较替代周期组及促排卵周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冻融胚胎结局的影响:>35岁患者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胚胎结局的影响:在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冻融胚胎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胚胎移植成功无明显影响,自然周期准备方式其冻融胚胎移植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高,且经济、方便,但有待于更多的病例积累。  相似文献   

10.
李秋霞  周芸  汪来来 《当代医学》2021,27(32):53-55
目的 分析改良超长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实施IVF-ET治疗的65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常规拮抗剂方案,n=30)还和B组(改良超长方案,n=35),比较两组患者排卵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成功率.结果 B组获卵数、MⅡ期卵子数、受精卵数目、优质胚胎数均多于A组;B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容积数值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妊娠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常规拮抗剂方案,改良超长方案能有效提升实施IVF-ET治疗的PCOS患者排卵质量,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临床妊娠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经祛瘀方对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与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将72例接受IVF-ET的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单纯宫腔镜下诊刮送病理检查后采用常规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运用温经祛瘀方进行中药干预,观察两组患者IVF-ET周期临床与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变化。结果温经祛瘀方可以显著提高观察组子宫内膜病变不孕患者HCG注射日A型子宫内膜形态,降低C型或不均质子宫内膜的发生率(P<0.01),生化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B型内膜、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中药干预的不孕患者种植窗期胞饮突表达丰富明显。结论温经祛瘀方对IVF-ET周期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滋肾方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及子宫内膜环境的影响。方法:将86例肝郁肾虚型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2)于前1个月经周期黄体期起采用疏肝滋肾方治疗,至移植日停止。内膜准备采用常规激素替代方法 ;对照组(n=44)内膜准备采用常规激素替代方法,月经第2天起口服雌二醇至移植日,移植日起两组均行黄体支持,14 d后检测血HCG,HCG阳性者于移植28 d后行B超观察胚胎发育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郁肾虚症状,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以及血流,临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郁肾虚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厚度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类型、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较对照组有提高,但未显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IVF-ET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疏肝滋肾方能改善患者肝郁肾虚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情况,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QH  Yu M  Chen LN  Li H  Luo C  Chen SM  Quan S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8):1365-1368
目的探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104例,在IVF-ET前1自然周期排卵后7 d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上皮胞饮突及MVD测定。追踪助孕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50例)和未妊娠组(54例)。结果随机抽取临床妊娠组(4例)和未妊娠组(4例)共8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行扫描电镜检查,均观察到胞饮突,证实所取的子宫内膜组织均在围着床期。临床妊娠组MVD[(4.12±1.84)%]高于未妊娠组MVD[(3.4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7,P=0.036),但MVD预测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598,用于判断妊娠特异性不高。结论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测量子宫内膜MVD评价子宫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一定意义,但是特异性欠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129-131+135
目的 探讨温肾活血汤改善PCOS合并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和湖南妇女儿童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克罗米芬联合温肾活血汤治疗,通过超声检查了解两组患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来观察子宫内膜对胚胎接受的能力,统计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和周期妊娠率。结果 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类型以A、B型为主,对照组以B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率、周期妊娠率分别为65.5%、35.0%,高于对照组的34.5%和16.1%(P0.05)。结论 应用温肾活血汤治疗,能明显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Zhang YL  Sun YP  Wang F  Su YC  Guo Y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5):3207-3210
目的 探讨子官内膜搔刮对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的759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助孕的不孕患者,随机选择其中68例患者为治疗组(进行子宫内膜搔刮),在IVF前周期月经4~5 d对子宫内膜行搔刮术;其余691例为对照组(未行子宫内膜搔刮).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不育原因、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将两组患者再分为原发组、继发组,先比较诊刮组和非诊刮组内原发、继发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再分别比较两组间原发、继发不孕的妊娠结局;将两组患者再分为第1周期、≥第2周期组,先分别比较诊刮组和非诊刮组内第1周期、≥第2周期组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再分别比较两组第1周期、≥第2周期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流产及宫外孕率差异无统计学患义;两组间、两组内原发、继发组临床妊娠率、流产及官外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第1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8.89%和3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3.13%、3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官内膜搔刮从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尤其对于IVF反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搔刮显著提高再次助孕周期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n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超促排卵中子宫内膜过薄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接受IVF-ET治疗患者,IVF/ICSI治疗周期(未用复方丹参滴丸),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8mm未孕或取消移植者,3个月后行第2次IVF/ICSI周期(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时,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总例数为46例,自身对照观察妊娠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1)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周期临床妊娠9例,生化妊娠5例;(2)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周期子宫内膜厚度(8.7±1.2)mm显著高于未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周期(7.2±0.6)mm(P=0.000),子宫内膜厚度≥8mm加例,三线型内膜例数(33例)高于未用复方丹参滴丸周期(23例),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周期hCG日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76±0.05)显著低于未用复方丹参滴丸周期(0.85±0.44)(P=0.000),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1.84±0.85)显著低于未用复方丹参滴丸周期(2.06±0.84)(P=0.000).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在IVF治疗中能使一部分患者妊娠,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其机制可能是复方丹参滴丸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加子宫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不孕症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74例接受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不孕症患者,以采用子宫内膜微创术的41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在促排周期月经来潮24h内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以未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的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胚胎种值率分别26.51%和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90%和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妇女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后能够显著提高IVF-ET/ICSI周期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白细胞分化抗原138(CD138)表达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及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助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获得妊娠,将行胚胎移植术≥2个周期均未获得妊娠者纳入RIF组(72例)、第一周期行IVF-ET/ICSI-ET后获得妊娠者纳入对照组(48例)。比较RIF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CD38、CD138阳性表达率、不同种植失败次数患者CD38、CD138阳性表达率和表达量。结果:RIF组中,子宫内膜CD38、CD138、CD38或CD138表达为阳性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在移植失败2次的患者中,CD38阳性表达率最高,在移植失败3次的患者中,CD138阳性表达率最高,在移植失败>3次的患者中,CD38或CD138阳性表达率最高;与移植失败2次的患者比,移植失败3次、>3次患者的CD38、CD138表达量均较高,且移植失败>3次的CD38、CD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来曲唑微刺激促排卵新鲜周期与冷冻周期胚胎移植(ET)的结局。方法分析来曲唑促排卵后胚胎移植的460个新鲜周期与49个冷冻周期,比较ET日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等指标。结果两组ET日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异,新鲜周期雌二醇、孕酮水平显著高于冷冻周期(P〈0.01,P〈0.01),冷冻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新鲜周期(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来曲唑微刺激促排卵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低于冷冻周期,来曲唑可能通过一定机制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月的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常规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单精子注射77个周期,其中无卵巢巧克力囊肿者26个周期(Ⅰ组),有卵巢巧克力囊肿者51个周期(Ⅱ组),Ⅱ组有22周期采用长方案促排卵(Ⅱa)组,另外29周期则采用超长方案(Ⅱb组),收集同期53例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不孕患者(共58周期)作为对照组(Ⅲ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Ⅱa组的获卵数、HCG日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a组、Ⅱb组的Gn用量、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Ⅱ组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剥除卵巢异位囊肿,其手术侧卵巢的获卵数显著少于对侧卵巢。[结论]累及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影响卵巢对促超排卵的反应;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