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测井相和地震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井相、地震相和沉积相关系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沙溪庙组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关系,揭示了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纵向上沉积演化具有从下沙溪庙组下部的浅湖相沉积向上部的半沉湖相沉积过渡(以叶肢介页岩为代表),之后湖水位持续下降,复变浅为上沙溪庙组底部的浅湖和中下部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中部演变为强烈进积的三角洲平原相沉积;而上部为曲流河沉积,从而构成完整的湖进-湖退沉积演化序列,为砂体展布规律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砂岩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重要的含气层.沙溪庙组储层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沉积相分异.龙门山前和川西坳陷内砂岩的碎屑组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具有"贫长石,高石英"的特征,后者则"富长石、低石英",前者成分成熟度高于后者.根据研究区地层斜层理对沙溪庙组岩层古水流综合分析表明,古水流方向以北西...  相似文献   

3.
侏罗系上、下沙溪庙组是川西坳陷南部浅气层的主产层之一。在上1下沙溪庙组众多砂体中,浊积砂体是有利的储集体,三角洲、滨浅湖为有利相带。浊积砂体原生粒间孔保存较好,弱压实作用,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上、下围岩迥然不同。砂体顶、底部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形成一高钙、低孔渗的“壳”带,中部胶结物含量少,多为粘土矿物填隙,形成弱胶结、高孔渗的“腔”体。早成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壳层,一方面阻止含钙水体侵入砂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探讨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的物源及其源区属性,应用碎屑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Dickinson三角投点特征对研究区物源及其源区属性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东北部的中江、新都等地具有低石英、高长石特征,属于切割岛弧、基底隆起、过渡大陆的构造背景,而研究区西部的鸭子河、孝泉等地区具有高石英、低长石特征,且具有相对高的变质岩岩屑,属于再旋回造山带的构造背景。结合沙溪庙组沉积时期周缘造山带的演化特征,认为研究区东北部的中江、新都等地区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米仓山-大巴山,而西部的鸭子河、孝泉等地区物源主要来自西部的龙门山。  相似文献   

5.
砂体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造就了油气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通过岩心垂向序列特征明确了沙溪庙组砂体成因类型,并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刻画了不同类型砂体的空间分布。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发育垂积型主河道、侧积/填积型次河道砂体以及溢岸砂体,前缘发育侧积型近端水下分流河道、填积型远端水下分流河道、进积型河口坝砂体以及席状砂体;平原主河道砂体厚度多大于10 m,宽600~1 800 m,通过同位垂向切叠与侧向等高程切叠而形成毯状连片砂体,次河道砂体多位于主河道侧缘,厚度平均7.5 m,物性较差,并常被主河道切割而零星分布;内前缘近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4~8 m,宽500~1 200 m,多错位切叠或拼接接触,呈带状;远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于三角洲外前缘,单砂体厚2.5~6 m,宽200~700 m,平面呈鞋带状,砂体孤立;前缘河口坝砂体分布较少,垂向上常被河道切叠;平原相带两类河道砂体的物性差异造成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而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多在于不同类型砂体的迷宫状展布上。  相似文献   

6.
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体系的研究对川西拗陷中段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物源研究、地震分析得出该区沙溪庙组可划分为东、西两个沉积体系,西部龙门山短轴物源控制的沉积体系主要由冲积扇-冲积平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亚相组成;东部的长轴物源控制的沉积体系主要由冲积平原(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亚相组成。这一新的认识对川西拗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的深入勘探和已发现气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川西前陆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对研究区沉积相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等多种因素将研究区沙溪庙组划分出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湖泊五个沉积相,并对各沉积亚相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为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北部的龙门山,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相的垂向序列反映湖泊具收缩-扩张-再收缩-再扩张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层序地层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须家河组二段是川西坳陷中的区域气层。长期以来,地质分层采用岩石地层单位界面。这一界面的穿时性,造成了构造演化分析中的误差。笔者以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引入地震反射"等时"约束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对须家河组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及须二段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划分和对比,在建立高分辨率时间-地层格架的基础上,经过地震微相特征的仔细分析,确认须二段顶面属Ⅲ级整合界面。  相似文献   

9.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北缘是南天山山前断裂带,南缘是塔北隆起,呈NEE向展布,东西长250km,南北宽20-60km,面积约21170km^2。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阿合组、阳霞组。对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库车河剖面及依南2井岩芯观察发现,阿合组和阳霞组按其岩性特征均可以划分为5个岩性段,各个岩性段在全具有对比性。还可分出4类和17个亚类岩相。阿合组细砂岩以上的粗碎屑岩含量为80%以上;阳霞组细砂岩以上的碎屑岩含量为50%-60%。砂岩厚度占总地层厚度的50%-60%以上,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以吐格尔明剖面为代表的依南2井以东地区的阿合组和阳霞组岩矿特征基本相似,以克孜勒努尔地区为代表的依南2井以西地区有较大差异,即阳霞组长石含量几乎为零。两区共同点是以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岩屑含量较高。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微观岩石成分、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是该区阿合组和阳霞组的主要沉积体系。阿合组砂体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平原上的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呈东西向展布。阳霞组第3岩性段砂体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前缘上的水下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也呈东西向展布。第2、4、5岩性段砂体以河道滞流砂岩侧砂为主,横向叠瓦状叠置呈东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10.
孙准  杨帆  赵爽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34(3):336-339,241
四川回龙地区川西坳陷沙溪庙组合气丰富,储层多以河道及叠置河道砂体为主.但是由于河道频繁变迁,形成的储集体单层厚度小,纵向上呈砂泥岩互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所以储层展布及横向连续性难以准确预测.对此,首先通过分析古沉积环境,确定沉积相特征,建立区域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然后运用地震属性分析及像素成像体分频,结合钻井资料,对储层进行平面展布、空间展布和非均质性的预测.最后结合含气性检测,预测出储层的含气富集性,为该区寻找砂体气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川西坳陷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样品的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分析,讨论了砂岩中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特征、形成期次以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富SiO2的孔隙流体对初期形成的绿泥石环边胶结物产生溶蚀作用。如果孔隙流体性质呈现适合石英胶结物形成时,当流体渗透过绿泥石环边到达石英碎屑颗粒表面,由于对绿泥石环边的溶蚀作用使得流体中SiO2浓度降低,则不足以形成石英胶结物,从而保护了孔隙空间不被充填。在成岩过程中矿物蚀变成绿泥石发生的"成岩耗水"作用使得地层水减少,地层压力降低,与围岩形成压力差,有利于油气运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2.
川西地区在晚侏罗世遂宁期处于稳定坳陷阶段,构造活动相对较弱,主要沉积一套稳定的鲜紫红色泥(页)岩夹长石岩屑细-粉砂岩地层,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沉积旋回。根据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分析,川西遂宁组可划分出1个长期层序、3个中期层序(对应于遂宁组的3个岩性段)和十余个短期层序。以各中期层序的上升和下降相域为编图单元编制的沉积相图表明:遂宁期川西地区以广泛发育被湖湾分隔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并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储、盖组合和油气聚集成藏条件。遂宁期沉积演化具明显受基准面旋回控制的继承性,遂宁期早期(遂宁组一段沉积时期),基准面不断上升,沉积作用以进积→加积为主,沿龙门山前缘发育有小型冲积扇或带状剥蚀区,向前分别在丰谷、新都、回龙镇各发育1套大且稳定的三角洲;遂宁期中期(遂宁组二段沉积时期),随着基准面由缓慢上升转为下降,沉积作用由加积→退积→加积演化,遂宁期早期形成的3个三角洲分裂成4~5个发育较均衡的三角洲;遂宁期晚期(遂宁组三段沉积时期),随着基准面不断下降,沉积作用由加积→进积演化,三角洲不断向湖推进,同时,由于受陆源物质供给不均衡的影响,该时期川西地区三角洲发育有较大变化,除在德阳发育1个较稳定的三角洲外,在新都发育的三角洲逐渐消亡,而在新津则由浅湖沉积逐渐演变为大型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湖成三角洲和湖泊沉积。通常有2~3条主分流河道自北西方向进入研究区,三角洲属河控型鸟足状三角洲;滨、浅湖相构成了湖泊相的主要亚相类型。三角洲前缘为该区的优势亚相,砂体展布明显受控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微相,指状砂坝、复合式砂坝是该区蓬莱镇组Ⅲ、Ⅳ段(主力产气层段)的有利储集体。今后,基于沉积微相研究的砂体展布精细研究始终是该气田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耦合关系分析,确定该盆地属于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具备以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由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渝东—川东南坳陷三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组成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以盆缘地表及盆地内钻井剖面的须家河组和香溪群地层划分、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区域等时对比为依据,将须家河组划分为全盆地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的2个超长期(SLSC1—SLSC2)和5个长期(LSC1—LSC5)基准面旋回层序。以此为基础,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各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相带展布规律和沉降—沉积中心及其迁移方向,严格受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造山带非同步的、但交替发育的逆冲推覆作用与“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盆—山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造山带隆升蚀顶与盆地横向生长、沉降、充填的物质循环平衡过程。这一独具特色的构造—沉积格局始终控制着须家河组各超长期、长期旋回层序的沉积充填作用,古地理面貌、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围绕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油气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5.
洛带遂宁组气藏为新发现气藏,已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上百亿立方米。洛带遂宁组沉积环境以季节性浅水湖为主,发育进积型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有利的沉积微相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席状砂。物源来自川西坳陷西侧的龙门山,其中坳陷东坡的新都—洛带地区处于中部的砂泥岩互层的三角洲相带,在斜坡带上形成了大型的遂宁组岩性圈闭。洛带地区遂宁组具有多套储盖组合,又靠近下伏烃源岩,对天然气的富集和保存十分有利。通过合成记录的标定、Jason反演表明,遂宁组含气砂岩的地震响应模式为“强波谷、中—强波峰,低波阻抗”模式;砂泥互层型的地震响应是“强中弱”。该大型岩性气藏的发现,说明川西地区浅层气仍然具有大的勘探前景,遂宁组气藏将是浅层扩展评价勘探和风险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