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生物医用高分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单糖类小分子对多肽、蛋白质等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对组织细胞也有较好的相容性。为了改善PLA的亲水性、细胞相容性等性能,利用单糖类化合物改性聚乳酸日益受到关注。按照单糖种类的不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各类单糖及其衍生物等改性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3.
聚乳酸类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但由于聚乳酸本身的缺陷,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对聚乳酸的改性工作就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聚乳酸生物降解材料的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研究进展,经改性后聚乳酸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亲水性能和生物活性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更好地满足了生物医用需要。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生物素化壳聚糖(Bio-CS),并通过核磁共振(1HNMR)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质谱法(ICP-MS)对其进行结构确证.采用溶剂挥发法(W1/O/W2)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醇酸(PLGA)纳米粒,并通过共价交联法对纳米粒进行Bio-CS表面修饰.未修饰的PLGA纳米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呈规则球状形态,平均粒径为(248.4±21.0)nm,Zeta电势为-(21.21±2.13)mV,Bio-CS修饰后的PLGA纳米粒保持球状形态,平均粒径为(268.3±23.4)nm,Zeta电势为(25.45±2.59)mV.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试剂盒对纳米粒表面生物素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经过Bio-CS修饰后的纳米粒表面含有N,S元素,生物素取代度为31%的Bio-CS修饰的PLGA纳米粒,其表面生物素含量为(1.36±0.34)μmol/100mg纳米粒.  相似文献   

5.
聚乳酸纳米粒具有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达到长效缓释、增加药物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以及提高疗效等优点,在药物传输中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但由于聚乳酸的疏水性和分子链基团的单一性,它在靶向制剂和长效制剂的应用方面受到很大制约。本文对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作为载药纳米粒的改性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制约聚乳酸纳米粒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亲水性修饰、靶向修饰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MePEG-PLGA纳米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阵-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聚合物(MePEG—PL—GA)纳米粒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纳米粒子加以表征。以形态、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制备工艺。以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对纳米粒的形态、大小和zeta电位进行研究。优化的制备方案: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3:3,MePEG—PLGA 30mg,聚乙烯醇(PVA)含量为3%,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0。所得纳米粒为球形粒子,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118.9nm。zeta电位为-1.7mV。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适于MePEG—PLGA纳米粒子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系统概述了壳交联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形态、结构与性质及应用,并侧重按照不同功能对近六年来已知的壳交联纳米粒进行了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速冷冻离心测定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色谱条件下雷公藤甲素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雷公藤甲素在1.84~46μg·mL-1范围内本法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n=6),方法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09%~1.01%及0.5%~2.12%,在空白聚乳酸纳米粒中雷公藤甲素的加样回收率为98.85%~100.48%,聚乳酸包裹的雷公藤甲素纳米粒的包封率分别为74.27%、60.37%、46.6%,其相对应的载药量分别为1.36%、1.95%、2.57%。此方法准确可靠、简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脂质和乳化剂筛选实验得到适合于硫辛酸(ALA)负载的脂质基体和乳化剂,在此基础上分别在55℃和65℃下用高压均质法(HPH)制备了硫辛酸脂质纳米粒(ALA-NLC)。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光散射(DLS)、原子力显微镜(AFM)、微差示扫描量热(micro-DSC)研究制备温度和保存时间对ALA-NLC性质如ALA的负载量、粒径、稳定性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温度和保存时间对粒径、zeta电位及ALA负载量均有较大影响。Micro-DSC结果表明,55℃和65℃下制备的ALA-NLC都可能存在过冷态现象,但是55℃制备的样品更稳定,所得配方在ALA膳食补给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给药系统.本文综述了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分选择、制备方法、表面修饰,并且对物化性质分析、给药途径以及载药和释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四臂聚乳酸对线性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将四臂聚乳酸与线性聚乳酸的共混物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偏振光显微镜(PLM)热台中加热到熔点附近的不同温度下恒温后分别进行了降温—升温程序,考察了四臂聚乳酸对线性聚乳酸的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四臂聚乳酸含量增加,四臂聚乳酸在共混物形成的晶体中的比例增大且四臂聚乳酸有促进共混物晶体完善的作用,导致了熔融过程中熔点的上升.进一步研究证明,在共混物中完全熔融的四臂聚乳酸的支化结构能够促进结晶成核点的形成,从而促进四臂聚乳酸/线性聚乳酸共混物的结晶;而部分熔融的四臂聚乳酸能大幅促进共混物的结晶能力,这是未完全熔融的晶体的成核作用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吕立盈  李东亮 《化学研究》2007,18(1):103-107
主要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膜在近年来改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辐照改性、等离子体改性、共混改性和化学改性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简要介绍了PVDF膜作为离子交换膜的一些最新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左旋乳酸(PLLA)和超高分子量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物,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2D-WAXS)等方法系统研究了PEO的加入对不同温度下PLLA拉伸行为及拉伸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PLLA/PEO共混物为非均相体系, PEO粒子均匀分布在PLLA中形成两相结构. PEO的加入能够显著降低PL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在25~60 ℃范围内显著提高PLLA的拉伸性能. 在60 ℃拉伸时, PEO的加入提高了PLLA在拉伸过程中的结晶和形变能力. 在80 ℃拉伸时, 共混物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下降, 但共混物的结晶速度仍高于纯PLLA样品.  相似文献   

14.
以二乙酸甘油酯(GD)引发L-丙交酯(LLA)开环聚合合成了二乙酸甘油酯封端的齐聚L-丙交酯(OGLA),并以此为增塑剂,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OGLA与高分子量聚L-丙交酯(PLLA)的共混膜.采用DSC研究了共混膜的T_g和结晶性变化,考察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和渗出性.结果表明:随着OGL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T_g下降,结晶度降低,柔性提高;与聚乳酸相比,随着OGLA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断裂伸长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力学性能得到较好的平衡;OGLA增塑体系与GD增塑体系相比较,优势在于避免了小分子增塑剂的渗出.  相似文献   

15.
用DSC, WAXD和POM对Zn催化剂制备的左旋聚乳酸(PLLA)的熔体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 在95~125 ℃范围内, PLLA熔体结晶生成厚度约(14±1) nm的片晶, 该片晶不易发生熔体等温增厚. 对实验数据分别用Avrami方程和Arrhenius方程进行了计算, Avrami指数n=3±0.3, 表明PLLA以球晶形式生长, 其最大结晶速率温度为(105.0±0.5) ℃, t1/2约为5.2 min. 利用Lauritzen-Hoffmann(LH)理论对PLLA结晶机理进行了分析, 发现PLLA结晶的Regime Ⅱ和Regime Ⅲ的转变温度为107 ℃. Kg(Ⅱ)和Kg(Ⅲ)分别为4.57×105 K2和1.115×106 K2, 且Kg(Ⅲ)/Kg(Ⅱ)=2.4, 与LH理论值一致.  相似文献   

16.
Polysaccharide coated PLA nanoparticles bearing aldehyde groups were prepared by dialysis of DMSO solution of cholesterol hydrophobic-modified dextran polyaldehyde and PLA against water.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nanoparticles was about 160 nm,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was nearly homogenous.The nanoparticles were functionalized simultaneously with CD71 and EGFR antibody through the Schiff's base reaction,and then radiolabeled with ~(99m)Tc.After perfused the radiolabeled nanoparticles into tumor-bearing...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based on single and multi-jet systems was applied for poly(L -lactide) (PLA) nano- and microfibers as well as fibrous mats manufacture; the latter with dimensions suitable for the tensile tests. The PLA's employed were prepared by the controll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the L,L -lactide (LA) monomer. The resulting fibers thickness was correlated with molecular weights of PLA's and viscosities of spinning solution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thermal, and tensi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ymeric materials and fibrous mats were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络合法制备了部分季铵化的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DENs)催化剂, 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光散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该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形成、粒径及其分布.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 RuRh双金属DENs催化剂对聚(甲基氢硅氧烷)的硅氢化改性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区域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聚乳酸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塑性弹性体(TPE)是一类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且极具发展潜力的高分子材料,然而目前TPE品种所选用的原料(包括单体或聚合物)绝大部分都是源于石油基不可再生资源。作为一种极具潜力替代石油基高分子的生物基脂肪族聚酯材料,聚乳酸(PLA)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并可再生、生物降解性良好、强度和模量高等优点,因此聚乳酸TPE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PLA嵌段共聚物型TPE和PLA基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制备路线以及材料的性能,最后指出了当前PLA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