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7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8例(A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SA)、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少于A组,B组术后TPA、PSA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钉道感染、关节强直、膝内翻畸形、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骨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A组优5例,良16例,可10例,差7例,优良率55.3%;B组优14例,良15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76.3%;B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Ⅴ、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切开复位髂骨植骨内固定组(对照组),每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髂骨植骨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LISS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期间60例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的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LISS钢板手术治疗30例,传统解剖钢板手术治疗30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对两种术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LISS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5±1.8)cm、(78.2±7.6)分钟、(160.4±67.8)ml、(10.8±1.4)周,解剖钢板组相应指标为(19.4±3.6)cm、(89.4±10.3)分钟、(264.5±60.4)ml、(14.2±1.6)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术后8个月内相关并发症发病率(6.7%),明显低于解剖钢板组(26.7%),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术后8个月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3.3%)明显高于解剖钢板组(66.7%),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LISS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机体创伤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膝关节关节功能,并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是一种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48例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2例(A组),其中男13例,女9例,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26例(B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评价手术效果,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系统评定骨折复位满意程度,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的功能,x线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结果48例均获随访,切口长度A组(15.3±2.4)cm,B组(9.7±1.9)cm,住院时间A组(18.3±1.5)d,B组(11.8±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2,P,〈0.05;t2=3.34,P1〈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A组优良率83.5%,B组94.9%,术后1年Rasmussen评分A组优良率82.7%,B组9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且关节镜能早期发现和处理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的损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和传统前外侧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69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25例,Ⅳ型20例,Ⅴ型9例,Ⅵ型5例。关节镜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7~59岁,平均34.2岁。前外侧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35.4岁。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Rasmussen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69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平台塌陷、再次骨折、关节僵直等并发症。2组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组较前外侧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解剖型后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3-07采用胫骨平台解剖型后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测量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及胫股角(FTA)。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9.0±14.2)min,术中出血量(96.0±16.7)ml,住院时间(13.6±4.5)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6.8±4.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3.6±2.8)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9.7±5.6)分,优良率93.5%。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的患肢TPA、PA及FTA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内固定放置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锁定钢板与传统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锁定钢板治疗34例(A组),传统双钢板治疗31例(B组),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年随访,平均16个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85.29%,传统双钢板组优良率为8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传统双钢板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同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结合锁定钢板(LCP)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72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MIPPO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2例(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结果72例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10.9个月。MIPPO组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暴露时间大于切开复位组,但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方面优于切开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较传统术式有着明显的临床优势,术后患者康复快,手术创面小而美观,术中出血量少,减少了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均符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标准、且不存在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术后6个月及1年Rasmussen膝关节评分、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及胫骨平台内翻角度数,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较对照组升高(χ2=12.874,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及开始锻炼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缩短(t=8.327、10.528、13.539,均为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04、6.60,均为P<0.05);术后1年,对照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度数显著高于研究组(t=-2.22、-7.63,均为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326,P<0.05)。 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双切口双钢板固定,骨缺损者给予植骨。术后尽早实施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3~2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优良率90.00%(18/20)。结论实施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解剖复位复位好、固定确切。早期实施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可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ISS组(30例)和解剖钢板组(30例)。观察两组术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3(17.32±5.32)个月。优良率:LISS组为86.67%,解剖钢板组为8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LISS组均较解剖钢板组明显缩短或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ISS组为3.33%,明显低于解剖钢板组的23.33%(P<0.05)。结论 LISS与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相当,但LISS术中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7诊治的85例胫骨平台骨折,45例采用关节镜辅助微创内固定治疗(微创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结果 8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与切开组比较,微创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1周膝关节肿胀程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与切开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轻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侧钢板与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Ⅴ型、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东莞仁康医院收治的100例Ⅴ型、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双钢板组和多轴钢板组(n=50),双钢板组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多轴钢板组采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评估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多轴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双钢板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轴钢板组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优于双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双钢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Ⅴ型、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侧钢板与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均能获得满意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与双侧钢板比较,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适用范围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引导下联合复位内固定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关节镜引导下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的支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8月膝关节活动范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8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镜引导下联合复位内固定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LISS钢板、解剖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7—2013-06诊治的68例胫骨干骨折,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24例(LISS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20例(解剖钢板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24例(髓内钉组)。结果 6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17.33±3.17)个月。LISS组与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外科临床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ISS组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S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感染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单切口双钢板支撑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3例Se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随机分为2组,A组行单切1:3双钢板支撑内固定治疗,B组行LISS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结果B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7±1.6)周,短于A组平均(19.6±2.0)周;B组并发症发生率11.9%,低于A组的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翻角、后倾角、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S与单切I:1双钢板支撑内固定治疗SehatzkerV、VI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但与单切口双钢板支撑术相比,LISS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分别采用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微创组骨折优良率为88.6%,明显优于手术组的66.7%(P〈0.05);并发症发生率17.14%,明显少于手术组27.28%;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微创组平均8.5周,明显短于手术组10周(P〈0.05);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微创组平均24.78分,高于手术组21.85分(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Schatzker分型Ⅰ、Ⅱ、Ⅲ、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术后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5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顺势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8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顺势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顺势复位组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复位,共47例,切开复位组共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6个月时根据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评估的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个月,平均为(6.4±1.0)个月,顺势复位组手术时间为(108±15)min,切开复位组为(129±16)min,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5,P<0.05);顺势复位组术中出血量为(67±23)ml,切开复位组为(93±22)ml,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3,P<0.05);Rasmussen影像学评分顺势复位组平均分数为(23±4)分,优良率80.9%,切开复位组平均分数为(20±5)分,优良率为6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9,P<0.05)。两组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均未出现复位丢失、钢板松动及断裂等情况;切开复位组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予加强抗感染消毒换药后均愈合良好。 结论顺势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成功率高,与切开复位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骨折类型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5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11例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其中后内侧劈裂骨折3例,后外侧劈裂骨折4例,后内、后外侧同时累及4例。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4.1周(11~16周),完全负重时问平均为16.2周(13~24周)。术后即刻Rasmussen评分平均为16.8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4分(68~95分),优良率为90.9%。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8°~122.3°。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1例患者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后侧人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要熟悉胭窝区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