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动化信息》2005,(9):80-81
由于计算机硬件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通讯方式如电话、传真等由于无法达到“面对面”的沟通效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流需求。视频会议系统是支持人们进行远距离实时信息交流、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实时传输视频与音频信息,使协作成员可以远距离进行直观、真实的视音频交流。男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帮助使用者对工作中各种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如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等,从而构造一个多人共享的虚拟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2.
潘燕燕 《福建电脑》2009,25(9):52-52
本文虚拟技术融入到视频会议系统,构想了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资源利用率低的虚拟视频会议系统。  相似文献   

3.
由于计算机硬件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通讯方式如电话、传真等无法达到“面对面”的沟通效果。视频会议系统是支持人们进行远距离实时信息交流、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实时传输视频与音频信息,使协作成员可以远距离进行直观、真实的视音频交流。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帮助使用者对工作中各种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如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等,从而构造一个多人共享的虚拟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电脑》2019,(22):8-9
随着传统的单一视频交流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政府以及企业进行会议交流的需求,视频会议系统得到重视,并且实现了迅速发展,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笔者将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简介,分析当前视频会议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并基于此来探讨视频会议系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此来促进视频会议系统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并逐渐成为未来视频通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数据建模是虚拟样机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分析了虚拟样机技术对产品数据模型定义的要求;然后从过程、产品、组织、资源和约束五个视图角度分析了虚拟样机数据模型元模型定义,并以过程视图为核心建立了各视图元模型集成模型,分析了元模型数据描述方法;最后用一个实例系统实现了虚拟样机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代社会,交谈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面地交谈是人类表达思想最基本的方式,人们会充分运用表情和动作来渲染话语。在商务领域,电话交谈无法表达图表、文件、数据表格之类有说眼力的东西,这样,就出现了大量出差的人们,但有时出差也不是万能的。例如,一家医院有一个疑难病例,需要马上请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医生进行会诊,现有的技术条件做不到这点,但发展中的视频会议系统就可能解决这一问题。视频会议系统或称电视会议系统是一种把声音、图象、文本等多种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通信系统。在视频会议系…  相似文献   

7.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会议系统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传统的视频会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高清晰度的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主流。本文对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作了简要剖析,对于高清视频会议技术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对如何构建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肖云华  宋中山 《微机发展》2004,14(1):44-46,50
文中以自行开发的视频会议系统模型为例,介绍了利用DirectShow技术和Mpeg4技术实现高质量视频传输的模型设计及其实现,该模型已经成功地应用到笔者单位的试验系统中,提高了视频会议中视频传输的质量,在局域网内实现了达到VCD质量的视频传输。  相似文献   

9.
1.概述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是多媒体网络的重要应用,它集成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与电视的真实性,是当今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系统越来越实用化,它使分布在异地的人们无需关心实际地理距离,就可以随时与“与会”各方“面对面”地进行多种媒体的交流和讨论问题,图1桌面视频会议系统的逻辑结构同时又支持多人之间的协作,诸如共同讨论进行文件编辑等。视频会议系统能大大地提高办公自动化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无纸办公。视频会议系统分为桌面视频会议系统(Deskt…  相似文献   

10.
应用系统集成是软件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目前的研究当中,集成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实现合法的用户在其所授予的权限范围内访问系统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虚拟系统视图模型,该模型使用认证技术以及业务流与数据绑定,在用户终端实现虚拟的系统视图,使其只能操作虚拟系统的功能和数据,从而实现对系统信息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1.
While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video conferencing are appealing, the technology has not been implemented in more than a handful of organisations. This is likely to change in the future as video conferencing moves to the desktop.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ssues surrounding the area and, in particular, attempt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video conferencing on organisations. A framework is provided for understanding desktop video conferencing in the organisational context, and the relative benefits of and problems in the use of desktop video conferencing are discussed. Finally, a number of suggestions are made on how organisations may reconcile the implications of utilising desktop video conferenc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云计算环境下视频会议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的云视频会议平台框架,分析了云视频会议的服务功能和会议流程,并建立了云视频会议平台系统。平台的应用能够促进信息的实时沟通,在降低企业开发、维护成本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田涛  彭宗举 《计算机应用》2013,33(6):1706-1710
多视点彩色视频与深度视频作为多媒体系统中主流3D场景表示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深度视频反映场景的几何信息,如何对其进行快速编码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深度视频快速编码算法。首先,根据深度视频的边缘和运动属性把深度视频分为四个区域;然后,深入分析不同区域内宏块模式分布比例以及参考帧选择特性,设计了不同的宏块模式选择和参考帧搜索策略来提高编码速度;最后,测试提出算法的编码时间、码率以及合成虚拟视点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在保证虚拟视点图像质量和编码码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节约了85.73%~91.06%的编码时间。  相似文献   

14.
介绍和分析了Philips公司的TriMedia微处理器及其升级产品TriMedia1300的系统组成和特点。针对视频会议中存在的实时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riMedia1300视频会议的简单、快速开发方案,并对TriMedia1300在视频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性能与个人计算机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它们运算速度比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synthesis of novel views of people from multiple view video. We consider the target area of the multiple camera 3D Virtual Studio for broadcast produc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 for free-viewpoint video synthesis for a virtual camera with the same quality as captured video. A framework is introduced for view-dependent optimisation of reconstructed surface shape to align multiple captured images with sub-pixel accuracy for rendering novel views. View-dependent shape optimisation combines multiple view stereo and silhouette constraints to robustly estimat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images in the presence of visual ambiguities such as uniform surface regions, self-occlusion, and camera calibration error. Free-viewpoint rendering of video sequences of people achieves a visual quality comparable to the captured video images.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is approach overcomes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stereo- and silhouette-based approaches to rendering novel views of moving peop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高效3维视频编码标准(3D-HEVC)深度视频编码复杂度高和获取不准确的两个问题,现有算法单独进行处理,并没有进行联合优化。为了同时提升深度视频编码速度和编码效率,提出一种联合深度视频增强处理和帧内快速编码的方法。方法 首先,引入深度视频空域增强处理,消除深度视频中的虚假纹理信息,增强其空域相关性,为编码单元(CU)划分和预测模式选择提供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然后,针对增强处理过的深度视频的空域特征,利用纹理复杂度将CU进行分类,提前终止平坦CU的分割过程,减少了CU分割次数;最后,利用边缘强度对预测单元(PU)进行分类,跳过低边缘强度PU的深度模型模式。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3D-HEVC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平均节省62.91%深度视频编码时间,并且在相同虚拟视点质量情况下节省4.63%的码率。与当前代表性的帧内低复杂度编码算法相比,本文算法深度视频编码时间进一步减少26.10%,相同虚拟视点质量情况下,编码码率节省5.20%。结论 该方法通过深度视频增强处理,保证了虚拟视点质量,提升了编码效率。对深度视频帧内编码过程中复杂度较高的CU划分和预测模式选择分别进行优化,减少了率失真代价计算次数,有效地降低了帧内编码复杂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IP组播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和视频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IP组播的视频传输服务应用日益广泛。在简述视频会议系统广泛用途的基础上,分析了视频会议系统的音视频服务的实现,并对其关键技术如IP组播、Directshow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克服服务器负载过重造成的瓶颈效应,及如何适应网络的动态变化,是视频会议系统一直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代理的自适应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条件,采用分布式代理,使用应用层组播和IP层组播相结合的混合组播方式,解决了服务器瓶颈问题;采用基于MPEG-4FGS速率修整技术,使系统具有极好的网络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交互式三维视频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交互式三维视频是多媒体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文中针对交互式三维视频系统,从系统实现的角度就视频编码、虚拟视点绘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综述,并对目前已有的实际多视点视频系统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交互式三维视频系统进行了分类,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交互式三维视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若干技术与理论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o the process of adoption of desktop video conferencing (DTVC). In this study, we create virtual office environments using DTVC and then examine how our participant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using the DTVC medium. Specifically,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users' anticipated system utility on actual system satisfaction, and in turn, system satisfaction on their workgroup performance. As in other applications of the TAM model, we find that those participants that anticipated DTVC in a positive manner were more likely to evaluate it positively after using it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perform well during their use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