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康复治疗始于70年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康复程序日臻完善,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4年来对收治的128例AMI患,在医疗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为期3—6个月的康复锻炼治疗,收到显效果。现就AMI康复锻炼过程中监督护理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MI早期院内康复锻炼与门诊康复结合的安全可行性及对复工的影响。方法:39例AMI患早期康复治疗2-3周后出院,尔后门诊指导继续3-4个月的康复运动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安全出院,其后3-4个月79%复工。余21%可参与家务、生活自理。结论:AMI早期短程康复治疗结合出院后门诊3-4个月康复运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在内科领域中,以 AMI 的康复疗法进展为著,在国外多已列为常规治疗。对无并发症的 AMI 早期进行康复运动锻炼已证明是有益的。晚近日本多采用4周的康复运动日程,并认为缩短时间是安全的。随诊观察证明 AMI 患者出院前的运动耐量为4.2MET_3以上者预后佳。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AMI恢复期130例及CAD90例的患者,自85年~93年制定康复锻炼处方,在医疗监督下分批进行了院内12~26周、出院后门诊指导定期住院复查2年(93例)~9年(127例)的锻炼治疗,并与非锻炼组对照,从左心功能,体力耐力负荷、ECG、症状及CAD易患因素,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评估本研究对AMI、及CAD患者恢复工作、生活能力及祛除CAD危险因素防治CAD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长期康复锻炼对AMI及CAD患者防治疗效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对AMI恢复期130例及CAD90例的患,自85年~93年制定康复锻炼处方,在医疗监督下分批进行了院内12~26周、出院后门诊指导定期住院复查2年(93例)~9年(127例)的锻炼治疗.并与非锻炼组对照,从左心功能,体力耐力负荷、ECG、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运动治疗,在国外已被认可,并广泛开展。但在我国开展AMI后康复方面的有效治疗报道尚少。现就我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院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参考Wenger 7步康复治疗程序,在CCU及普通病房对12例AMI患进行院内短期早期康复治疗。结果:12例AMI患顺利进行了短期早期康复治疗,9例于2周后出院,3例于3周后出院,无严重合并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可缩短住院日,并改善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成为AMI的重要治疗手段。但PCI没有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且支架本身还存在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也从传统的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发展到AMI介入性治疗后的康复。本文就AMI介入治疗术后的康复运动疗法及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运动治疗,在国外已被认可,并广泛开展。但在我国开展AMI后康复方面的有效拮疗报道尚少。现就我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运动耐量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对运动耐量的影响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对 35例 AMI患者出院前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心率变异性测定 ,其中 2 0例 AMI患者进行了两周运动康复程序治疗。结果 :康复组平均运动耐量为 5.3± 2 .5METs,未康复组为 2 .87± 0 .83METs,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1)。 35例 AMI患者心率变异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AMI康复组的心率变异较非康复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可增加 AMI患者运动耐量 ,明显改善其心率变异性 ,并可能降低 AMI死亡率 ,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芦姣姣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69-5070
老年人由于心脏解剖和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脏顺应性降低,所以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1].研究表明,AMI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生命质量[2].本研究通过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康复治疗,随访分析其远期效果,为老年AMI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2.
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动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 :观察 10例急性心肌塞 (AMI)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疗效。方法 :10例 AMI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4周运动康复程序 ,并与 10例仅以药物治疗的 AMI患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4周后 AMI患者康复组与对照组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脂 (TG)、QT离散度(QTd)运动代谢当量 (METs)、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无严重并发症的 AMI病人 ,在医务人员监护、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康复可以升高 HDL- C,降低 TG和 QTd,增加 METs,改善病人心理状态 ,促进 AMI康复  相似文献   

13.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普遍存在重视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药物治疗而忽视早期康复。近年来 ,对老年 AMI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 ,更加注重个体化及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使患者的远期预后以及劳动力恢复远较传统方法显著。以早活动为中心的老年 AMI康复护理已取代了 4 w卧床的传统护理方法 ,并得到国际心脏病学和心脏康复专家的肯定。无合并症的 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计划是安全有效的 ,能加快患者的体力和心理状态的恢复 ,增强病人的自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更快恢复工作或进行社会活动〔1〕。1 老年 AMI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 〔2 ,3〕AMI患者早期起床…  相似文献   

14.
心率变异指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心率变异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指导意义。方法:观察组23例,在AMI后24-48小时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测心率变异性指数(HRVI),HRVI均不低于20;对照组25例,亦为AMI患者,但未测HRVI。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2周程序)。结果:观察组22例(95.7%)顺利完成Ⅰ期康复,出院前超声EF 45%-50%,19例(82.6%)完成Ⅱ期康复,随访1年,1例再发心绞痛(4%),无其它并发症,11例(48%)恢复正常工作;对照组20例(80%)完成Ⅰ期康复,出院超声EF40%-43%,仅15例(60%)完成Ⅱ期康复,随访1年,猝死1例,2例再发心绞痛,1例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共4例,17.4%),5例(20%)复工。观察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率变异指数可有效、安全指导AMI患者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梗(AMI)是冠心病(CAD)严重类型,过去认为AMI患者须卧床休息6~8周,并且恢复也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动。近年来国内外开展早期心脏康复医疗,从而使远期预后以及劳动力的恢复,远较以往的传统疗法显著。实践证明,进行康复治疗能延长病人寿命及降低死亡率,而在我国,目前采用AMI早期康复治疗的单位为数不多。为了开展和推广这项工作,我院自1994年3月开始对27例AMI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医疗,现总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凡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病人,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观察24小时,病情稳定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当中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明显增加~(〔1〕)。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AMI患者得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这也使得AMI患者PCI术后相应的心脏康复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当中所占得比重也显著增加了。1 AMI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的目的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当前在我国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对AMI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在我国广泛开展并取得很大成就。但对AMI的早期康复医疗尚未能普遍开展。我们参照国内外经验对28例无并发症的AMI患者进行了三周程序的早期康复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运动康复对AMI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了40例作运动康复治疗的AMI患者(康复组)康复前后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变化,并与未行运动康复的AMI患者(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运动康复后Q-Tcmax、Q-Td和Q-Tcd(校正Q-T离散度)三项指标均比运动康复前明显减少(P<0.05或<0.01)。并且患者出院时康复组Q-Td比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运动康复能够降低AMI患者Q-T离散度,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运动贮量,生活、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3例AMI患者进行住院期(第一期)和院外恢复期(第二期)的康复治疗,时间3个月;与只做传统治疗的1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第二期的生活、工作峰值耗氧量(代表运动贮量),运动试验参数做对比。结果:(1)康复组13例患者康复治疗前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4例,康复治疗后阳性减少2例;运动时间康复前为587±257秒,康复后增至1027±308秒,有显著差异(P<0.001),康复后心率、收缩压恢复时间较康复前明显缩短(P<0.05);(2)康复组第二期的生活、工作峰值耗氧量(METs)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改善AMI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工作能力,收到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很高,其急性期治疗和康复医疗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都主张早期进行康复医疗。现就脑血管病早期康复、脑血管病患者偏瘫步行锻炼、日常生活动作锻炼、言语障碍锻炼和社会转归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