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门诊药品不良反应380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秀芬 《护理与康复》2009,8(10):884-885
药品分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患者用药过程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本院近年来门诊患者数量增加,发生ADR增多。为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对ADR的重视,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信息反馈,笔者对2008年本院门诊发生的ADR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药物不良反应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年24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抗精神病药及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6年度收集的239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9例ADR中,男女性别比例相近,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有102例(42.68%);单一用药208例,合并用药31例:以静脉给药为主,为191例(79.92%);引起ADR前10位的药物有8种为抗菌药物,108例(45.19%);ADR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98例(41.00%)。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药物不良反应3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01-2009-10378例ADR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所致器官损害、ADR患者的不良反应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报告中,抗生素ADR占37.3%,静脉滴注给药时发生ADR占88.62%。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应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采取有针对性地监测和管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临床上发生的21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病例。方法对218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所涉及的药物种类,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8例ADR经过统计分析,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性,静脉滴注的发生率高,抗生素引起的ADR62例,占28.44%,不良反应症状一般涉及多个系统反应,较为突出的是皮肤系统的变态反应。结论只有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重视不良反应的危害性才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尽可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利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01例门急诊静脉治疗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ADR中,50岁及以上者较多,占总例数的25.74%;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见,占总例数的85.15%,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等。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加替沙星、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心血管系统表现和静脉炎。结论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2003~2007年间收集到的168份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老年患者居多(52.97%);涉及药物有5大类21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最多(占76.42%);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较严重的ADR有9例。引起较多ADR的药品及例数有68例。结论: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对高敏体质患者和老年患者应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上报的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涉及脏器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1例,占91.07%);心血管系统用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4例,占42.86%),其次为抗感染药物与能量、输液类药;中药注射液是引发ADR的主要心血管系统用药(15例,占26.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和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实施,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 reaction,ADR)监测工作在我国深入开展,ADR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我院在2006年收集到的ADR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及以期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从而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8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8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82例ADR中,女性(53.6%)多于男性(46.4%);60岁以上患者占总例数的41.5%;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56.1%;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为73.2%;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48.8%。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马红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70-317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评价药品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归性研究方法,对256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导致ADR的药物主要是抗感染性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居多。ADR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和附件的损害。结论:必须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特别是抗感染性药物的监测,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丰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205-520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7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应用药物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70例发生ADR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0~12岁居多;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药物种类以抗菌药物最多,其次为中药制剂。结论:重视ADR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总结ADR的发生状况。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的年龄段以21—30岁为较高;累及系统与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涉及的药物品种以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为最多。结论临床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既要关注其治疗效果,也要高度警惕其ADR的危害性。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用药物,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7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用药57例,占73.1%;由抗菌药物引发的ADR58例,占74.3%;皮肤类不良反应40例,占51.3%;0~9岁的儿童31例,占39.7%;喹诺酮类17例,占29.3%;头孢菌素类16例,占27.6%.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告和监测,合理谨慎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龚佩茹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482-1483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原因,以减少ADR事件的发生。方法对126例发生ADR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情况及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基础疾病的增多和大量应用抗生素,ADR的发生概率不断上升。本组126例ADR患者经积极处理,症状均好转。结论护士必须掌握药物知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掌握药物ADR处理流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用药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医药科技迅猛发展,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也越来越多,护理工作与安全用药密切相关,用药安全管理对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凤军  孙素坤 《现代护理》2006,12(23):2212-2213
目的分析儿科静脉用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表现,提出预防ADR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间发生的57例ADR患儿的临床资料、引起ADR的药品及常见的临床表现。结果57例ADR中有51例为静脉用药引起,常见的药物为黄连素和阿奇霉素,常见的表现为药疹。结论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及合理处置ADR,可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52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例ADR病例报告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为22例,占42.31%,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为19例,占36.54%;口服给药途径为34例,占65.38%,口服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临床应谨慎用药,以减少及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2006年1~5月收集的6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6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51.5%(34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3.0%(35例);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2.4%(6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首位,占总例数的39.4%(26例)。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剂型的不断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和药源性疾病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就45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