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洛美沙星(LMX)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洛美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 在不同温度下求得了洛美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 发现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 由热力学参数确定了洛美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主要为色散力. 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洛美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又根据Fōrster理论, 测得了洛美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 相互结合距离. 进一步证明了该反应是单一静态猝灭过程, 阐述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2,4-二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2,4-二硝基苯胺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2,4-二硝基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 二者之间形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是导致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 计算了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紫外光谱法进一步证明了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作用距离(3.13 nm). 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胺的存在改变了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构象.  相似文献   

3.
芥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芥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新芥子碱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且荧光光谱有较大的红移,其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荧光猝灭方程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新芥子碱和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实验计算得到该猝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新芥子碱与BSA之间相互作用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根据能量转移理论求得新芥子碱与B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率。  相似文献   

4.
荧光法研究氢氯噻嗪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徐文祥  庞月红  双少敏 《分析化学》2004,32(12):1571-1574
采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酸度下,降压利尿药氢氯噻嗪(Hydrochlomthiazide)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的相互作用。求得不同酸度下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形成常数,讨论了微量金属离子对药物与血清白蛋白形成常数的影响,并根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该药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福斯特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氢氯噻嗪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从而证实了氢氯噻嗪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且阐明了其猝灭机制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加强和荧光猝灭两种理论公式, 对四种喹诺酮类药物与人血清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作进行了对比研究, 对药物与白蛋白的结合特点和通常的表征量(解离常数、 猝灭常数、 猝灭效率、 能量转移效率、 给体 受体作用距离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在白蛋白与药物结合类型上, 四种药物对HSA和BSA的猝灭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由给体-受体结合引起的猝灭作用类型不是由生物大分子血清白蛋白单方面决定的, 而是由血清白蛋白与药物、 即给体与受体两者的分子结构和相互匹配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光谱法测定伊曲康唑与牛血清和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pH=7.4±0.1的0.1 mol·L-1磷酸缓冲溶液中, 研究了伊曲康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伊曲康唑与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猝灭常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伊曲康唑可以有规律地使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 其猝灭机理可认为是伊曲康唑与白蛋白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 获得了在不同温度下, 伊曲康唑与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结合常数以及△G、△H和△S等热力学参数. 根据所得结果可推断伊曲康唑与白蛋白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同时, 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理论(FRET)计算得出了伊曲康唑与白蛋白结合位置的距离d. 而且,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揭示了该反应中蛋白的结构和其微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加替沙星(GFLX)与人血浆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GFLX对人血浆及HSA的荧光都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在不同温度下求得了GFLX对人血浆及HSA的结合常数k,发现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热力学参数确定了GFLX对人血浆及HSA的结合作用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嵀rster理论,测得了GFLX对人血浆及HSA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相互结合距离,阐述了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GFLX对人血浆及HSA作用行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杜娟 《化学研究》2007,18(2):66-68,78
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盐酸多赛平(D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H经非辐射能量转移猝灭BSA的荧光.分析荧光猝灭光谱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double-reciprocal方程和热力学公式,求得20℃时该反应的标准焓变、标准熵变、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分别为-15.16kJ.mol-1,37.20J.mol-1.K-1,-26.06kJ.mol-1.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为4.42×104,DH在BSA分子上色氨酸残基所在区域的结合位点数为1.75,其作用距离为3.70nm.并从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DH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曼曼  席小莉  杨频 《中国化学》2006,24(5):642-648
应用荧光加强和荧光猝灭两种理论公式,对七种头孢类抗菌药物与人血清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作进行了对比研究,对药物与白蛋白的结合特点和通常的表征量:解离常数、猝灭常数、猝灭效率、能量转移效率、给体-受体作用距离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药物巴比妥钠(BBTS)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运用热力学方法确定了巴比妥钠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力的类型主要是疏水力,该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方程求出了其结合常数在高温时比在低温时小,用F 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二者结合时给体和受体之间的距离r=2.76 nm,能量转移效率E=0.332,证实了巴比妥钠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是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说明了猝灭机制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The thermal denaturation process of bovine and human both fatty acid containing and fatty acid free albumins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use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Human serum albumins were found to be more stable than their bovine counterparts. Fatty acid free albumins were characterized as generally less stable, more susceptible to aggregation, their unfolding endothermic transition was less cooperative and with the smaller degree of reversibility. Deconvolution analysis with using a non-two-state model with two component transitions showed essential differences in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between all studied albumin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high-temperature component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2.
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甲氨蝶呤与牛血清白蛋白以及人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反应,讨论了甲氨堞呤对蛋白质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测定出甲氨蝶呤与牛血清白蛋白以及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分别为6.76×105L·mol-1,2.69×105L·mol-1,相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9,1.02.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供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甲氨蝶呤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Xiao-tong Chen 《Talanta》2010,80(5):1952-4801
A novel fluorescence turn-on detection method of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in aqueous solution is investigated using 2,4-dihydroxyl-3-iodo salicylaldehyde azine (DISA). Upon the addition of DISA to HSA/BSA solution, a fluorescence turn-on effect at 529 nm can be observed with a large stokes shift of ∼129 nm based on hydrophobic binding-mode between protein and dye.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the linear ranges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for HSA and BSA are 0.1-30 μg mL−1 with the rela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2 = 0.991 (n = 10) and 0.3-50 μg mL−1 with R2 = 0.997 (n = 10); and the detection limits for HSA and BSA based on IUPAC (CDL = 3Sb/m) are 20 ng mL−1 and 50 ng mL−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光谱法研究巯嘌呤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AS)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测得巯嘌呤与BSA、HAS反应的结合平衡常数分别为:2.39×103L/mol、1.28×103L/mol.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给体(BSA和HAS)与受体(巯嘌呤)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巯嘌呤对BSA和HAS构象的影响.证实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L-色氨酸荧光量子产率0.14为标准,测量了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水溶液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量子产率。在pH6.4和25℃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在最大激发波长280nm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132和0.130。实验发现,pH对蛋白质荧光强度有明显影响,溶解氧对荧光量子产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季冬  邓世星  周尚 《分析化学》2007,35(11):1619-1624
在pH6.5的B-R缓冲溶液中,壳聚糖与血清白蛋白作用,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较弱;当加入Cu2 后,使Cu2 与血清蛋白的浓度比为10∶1时,反应形成三元配合物。三元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显著增强,并形成新的RRS光谱,其光谱增强程度与壳聚糖含量呈线性关系。实验考察了BSA和HSA分别与Cu(和壳聚糖形成的三元体系,以及反应条件和机理,对于BSA体系,其最大RRS峰位于350nm和480nm两处,而HSA体系的最大RRS峰位于340nm处,两个体系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是0.01~4.0mg/L和3.7μg/L、0.01~6.0mg/L和11μg/L,其RSD均小于4.0%。显然,BSA体系有较高的灵敏度。据此可建立起RRS技术分析测定痕量壳聚糖的简便、快速和高灵敏度的新方法。同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将此法用于测定保健胶囊和自制壳聚糖粗品中壳聚糖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吸收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一种噻菁染料与人血清蛋白及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数据表明,与血清蛋白结合后,噻菁染料单体的吸收峰发生红移,同时强度也有很大变化;还通过吸收光谱计算确定了噻菁染料与血清蛋白的结合位点数( n )。与人血清蛋白或牛血清蛋白结合后,噻菁染料的荧光量子产率增加。分析噻菁染料的荧光强度随溶液中血清蛋白浓度的变化得到了二者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 K a)和自由能变化( ΔG )。根据表观结合常数( K a)可以判断,人血清蛋白比牛血清蛋白与噻菁染料的结合更强。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wo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inding constants in the interaction of serum albumin with L-tryptophan: internal calibration and external calibra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classical method of equilibrium dialysis and by gel filtration. While all the methods are equally reliabl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libration techniques seem to be superior in their simplicity, speed and convenience.  相似文献   

19.
荧光EXAFS数据证实,在HSA和BSA中,锌离子与第一配位层原子的核间距分别为0.201nm和0.203nm,配位数近似为4,很可能为4个氮原子配位,胱氨酸硫原子参与配位的可能性基本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