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Y-AI刃:负载Cu-Ag双金属及其单金属催化剂对笨和丙酮的氧化活性以及热处理沮度对其结构和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少全Ag的添加能明显提高催化剂对苯和丙酮的完全氧化活性,其活性大小次序为:Cu-Ag/Y-A1必3> Cu /Y-A1z0, > Ag /Y-A1刃,.同时还发现,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氧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Ag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γ-Al_2O_3负载Cu-Ag的双金属及其单金属催化剂对苯和丙酮的氧化活性以及热处理温度对其结构和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Ag的添加能明显提高催化剂对苯和丙酮的完全氧化活性,其活性大小次序为:Cu-Ag/γ-Al_2O_3>Cu/γ-Al_2O_3>Ag/γ-Al_2O_3.同时还发现,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氧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Ag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阳极氧化工艺处理的不锈钢氧化膜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Pt和Pd后制成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考察了空速、进料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阳极氧化工艺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对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等VOCs的处理转化率达到98%时的温度分别是240、270、320℃.在经1000℃的高温焙烧以后,发现催化剂在220℃即可使甲苯完全转化;并经过700h的寿命试验后,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SEM对载体和催化剂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经阳极氧化工艺处理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与其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N-烯丙基乙醇胺为原料,经过卤化,再与苯硫酚钾反应制得N-(β-苯硫基)乙基烯丙胺,通过硅氢化反应和三甲氧基硅烷作用,然后水解固载,络合氯化钯,得到固载在二氧化硅上的聚-γ-N(β-苯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钯络合物,并用XPS研究了结构.选用Ⅰ-十二烯、苯乙烯、Ⅰ-癸烯、苯基烯丙基醚、烯丙基环氧丙基醚、丁烯腈、环己烯、硝基苯等8种底物进行催化加氢,以评价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剂选择性明显.不同溶剂中,其活性顺序为:苯异丙醇>乙醇、正己烷.该催化剂在空气中放置半年,其活性无明显变化,经简单回收可再用  相似文献   

5.
对间二甲苯氨氧化制备间苯二腈新型m-509催化剂,及其在工业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试验后的下床催化剂,进行了宏观物理性质、X光电子能谱、等离子发射光谱等表征分析,发现催化剂在工业安装上使用6个月后,其表面存在大量积炭,催化剂活性组分流失较严重,活性组分流失是催化剂活性下的主要原因,而积炭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Pt /TiO? 的光催化氧化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 TiO?或载铂 TiO?为催化剂 ,利用波长为 254nm 的紫外光辐照 ,研究了可溶性染料 3B艳红和活性艳蓝KN -R的光催化氧化 , 探讨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及投料量、 染料水溶液的 pH 值等因素对光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 结果表明 ,经 350℃焙烧的 Pt / TiO?催化剂对 3B艳红或活性艳蓝 KN-R染料溶液有良好的光催化氧化活性 ,酸性溶液对染料的光催化氧化有利 . 染料光催化氧化近似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  相似文献   

7.
催化剂用浸渍法制备。应用流动体系微型反应装置研究了Pd-Co-La-Ce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活性、热稳定性,并进行了TPR、TPD表征。评价结果表明:对CO、NOx、C3H4转化Pd-Co-La-Ce还原态催化剂的活性优于其氧化态;与Pd-La-Ce催化剂相比较,尽管对于C3H8的氧化Pd-Co-La-Ce催化剂有所下降,但对CO、NOx的转化,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提高;另外,对于CO、C3H8Pd-Co-La-Ce催化剂还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其对NOx热稳定性则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3%VOx/SiO2催化剂对正丁烷氧化脱氢(ODH)效果良好的基础上,采用共同浸渍的方法,添加金属Li、K、Ca、Sr、Al、Ni、Zn、Fe的金属氧化物为改进剂.实验结果表明:加入Li、Ca、Sr、Zn等金属虽然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但可以大大改善对正丁烷深度氧化的程度;Al、Fe不但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同时也使正丁烷深度氧化程度大增;K有利于正丁烷发生裂解反应,而不利于脱氢产物的生成;Ni可以显著改善C4烯烃的选择性,有利于1,3-丁二烯生成不利于正丁烯的生成,同时也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通过H2-TPR研究表明:NiO和VOx相结合形成了新物种,其还原温度介于两者之间;FeOx和VOx结合生成了更强氧化性物种;Li、K、Ca、Sr、Al、Zn改性后均未出现新的氢消耗峰,并且其氢消耗峰均向高温移动,说明金属改进剂的加入使钒活性组分更难被还原.  相似文献   

9.
过渡金属(Mn、Fe、Ni、Zn、Co)修饰对铜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明显的影响.Fe和Co的修饰对铜铈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在110℃时,CO的转化率即达到99%;尤其Co的修饰增加了铜铈催化剂上CO转化率为99%的温度‘窗口’宽度约30℃,而Mn、Ni和Zn的修饰对铜铈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过渡金属修饰对铜铈催化剂的氧化选择性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催化剂集团结构适应理论,研制出一种较佳的沸腾床苯氧化催化剂,在微型沸腾床反应器中重量得率可达89%.本文还讨论了反应机理及催化剂各组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负载型La—Sr—Mn—O催化剂二甲苯氧化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La-Sr-Mn-O系负载型燃烧催化剂,XRD相分析结果得到多在孔陶瓷载体表面形成了钙钛矿型氧化物La0.8Sr0.2MnO3,负载型和非负载型纯钙钛矿相催化剂二甲苯完全氧化活性数据表明,La0.8Sr0.2MnO3复合氧化物负载子多孔陶瓷上,不仅改善了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共燃烧活性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海泡石为载体,金属镍为活性组份,稀土为助剂,用浸渍法制备了Ni/Sep和Ni-RE/Sep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的苯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海泡石经酸改性后,催化剂的活性和比表面积得到了明显提高。不同稀土及含量对Ni/Sep有不同的改性作用,其中以S  相似文献   

13.
通过Atrane法制备一系列钒掺杂的新型介孔材料V-UVM-7,并用于异丁烯催化氧化制备异丁烯醛,考察了不同钒含量对催化剂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钒的掺入能显著改善催化剂活性,但是对异丁烯醛选择性的影响是变化的。随着钒含量的升高,异丁烯醛的选择性开始是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醋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检测反应,合成了SO_4~2-/TiO_(2)-SnO_2和SO_4~(2-)/ZrO_2-SnO_2等近四十种催化剂,系统地考察,研究了他们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发现它们对酯化反应有较好的活性,且没有生成醚的副反应,有希望成为工业用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乙醇还原法制备了不同Pd含量的Au-Pd/CeO2催化剂,考察了Pd及其含量对Au/CeO2催化剂甲醇部分氧化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TPR、CH3OH-TPD和H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的加入提高了Au/CeO2催化剂的活性和氢气选择性,当Au/Pd  相似文献   

16.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CeO2-MnOx复合金属氧化物,考察了其焙烧温度对Cu/CeO2-MnOx催化剂富氢条件下CO氧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BET、TPR和TP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的焙烧温度对CuO/CeO2-MnOx催化剂的结构性质、还原性能及催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当CeO2-MnOx500℃焙烧时,CuO/CeO2-MOx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活性,与CeO2-MnOx部分固溶体的形成、CeO2与MnOx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其表面较大量的高分散CuxO物种及较大的CO吸附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共沉淀法和两段焙烧的方式制备了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Mo1V0.3Te0.23Nb0.12SbxOy催化剂,并通过XRD、XPS、H2-TPR、NH3-TPD等表征手段探讨了Sb元素的引入对催化剂相结构、表面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Sb元素的掺杂使得催化剂相结构中活性相M1和M2的相对量发生明显变化,催化剂表面酸性降低,氧化能力减弱,催化剂表面Mo6+和V5+物种量减少,提高了丙烯酸的选择性。当Sb/Mo为0.01 时,其丙烯酸选择性高达78.6%,得率可达48.5%。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共沉淀法和两段焙烧的方式制备了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Mo1V0.3Te0.23Nb0.12SbxOy催化剂,并通过XRD、XPS、H2-TPR、NH3-TPD等表征手段探讨了Sb元素的引入对催化剂相结构、表面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Sb元素的掺杂使得催化剂相结构中活性相M1和M2的相对量发生明显变化,催化剂表面酸性降低,氧化能力减弱,催化剂表面Mo6+和V5+物种量减少,提高了丙烯酸的选择性。当Sb/Mo为0.01 时,其丙烯酸选择性高达78.6%,得率可达48.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结合乙醇超临界干燥方法,制备了不同铈锆比的CexZr1-xO2复合氧化物,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Pd的催化剂,通过XRD、N2吸脱附、H2-TPR和静态储氧量测试等表征技术,考察了它们的结构性质、还原性能和储放氧性能,并将其应用于柴油机尾气可溶性有机物(SOF)的催化氧化反应中.结果表明,该铈锆复合氧化物具有圆柱形管状介孔结构,孔径分布范围较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而有利于对SOF的吸附;锆的添加使铈锆复合氧化物体相氧向表面迁移的能力增强,进而提高了载体及其负载Pd催化剂的储氧量、还原性能和对SOF的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