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用3种不同正常对照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了解不同正常对照血浆对PT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TECO公司的COATRONM4凝血仪对各种正常对照血浆连续检测,计算各自均值并分别以它们作为正常对照,检测20例口服华法林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健康人血浆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结果 以冻干健康人血浆作正常对照血浆和以健康人混合血浆作正常对照血浆,所测标本的INR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单份健康人血浆作正常对照血浆,对口服华法林组和慢性肝炎组所测INR结果与冻干健康人血浆和健康人混合血浆作正常对照血浆所测INR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日常的PT检测中,决不能采用单份健康人血浆作为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外源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同时PT和INR也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其检验结果除受到抽血人为因素、抗凝剂、试管、试剂、仪器,操作者等诸多因素影响外,正常对照血浆值的结果不同也会影响其结果。  相似文献   

3.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测定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实验指标 ,也是检查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过筛实验 ,其检查结果受到试剂、抗凝剂、测定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正常对照血浆的不同结果也会影响其结果[1] ,我们选择不同的血浆作为正常对照 ,对各种临床标本的PT进行了检测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仪器与试剂 SysmexCA 15 0 0型凝血仪 ,冻干组织凝血活酶试剂 (DADEBEHRING) ,国际敏感指数 (inter natinalsensitivityindex ,ISI)为 1.0 1。2 .正常对照血浆的选择  ( 1)冻干…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剂量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实验的影响。分别测定正常混合血浆以及含不同抗生素浓度的混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bg)浓度 ,并将二者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在 5 0 0 0U/ml时PT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为 80 0 0U/ml时APTT变化明显(P <0 0 5 ) ;血浆头孢哌酮钠在 34 0 μg/ml时PT、APTT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血浆中Fbg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试验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建议实验室在进行凝血实验时 ,应注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在对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时 ,须注意凝血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PT、KPTT和TT测定中R值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KPTT和TT的测定结果国内仍大多采用血浆凝固时间(秒)与正常对照方式作报告。本文以比值(R值)作为报告结果。一、试剂PT、TT试剂盒及正常参比血浆均由上海华山医院提供,正常控制在14秒以内,超过3秒为延长。KPTT试剂由本院自制,正常控制在  相似文献   

6.
正常凝血质控血浆质量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自制冻干正常凝血质控血浆的性能。方法测定连续3批自制血浆各凝血因子活性等指标,以考察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pH为测定指标,评价正常凝血质控血浆的批内均一性和稳定性;同时以新鲜混合血浆为对照,将自制产品与进口试剂进行比较。结果连续3批自制血浆的APTT、PT、T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pH值稳定,各凝血因子的活性均>0.80IU/ml。变异系数APTT为0.6%(n=20),PT为0.8%(n=20),TT为2.2%(n=20)。血浆复溶后,4℃冰箱和室温下放置,8 h内血浆的APTT、PT、TT及pH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其中变化最大的APTT极差为2.26s。冻干血浆4℃及-20℃存放条件下,30个月内血浆的APTT、PT、TT及pH亦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其中变化最大的APTT极差为3.29s。以新鲜混合血浆为对照,自制的正常凝血质控血浆与新鲜混合血浆其APTT均值相差0.52s,TT均值相差1.0s,PT无明显差别;德国DADE BEHRING正常凝血质控血浆与新鲜混合血浆其APTT均值相差6.82s,TT均值相差3.2 s,PT无明显差别。结论自制的正常凝血质控血浆具有正常凝血特性,产品的稳定性和批内均一性良好,可满足作为凝血试验质控血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常见内源性干扰物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判断凝血结果异常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表观健康成人血浆50份制成正常混合血浆(NPP),使用干扰物检测试剂盒中的胆红素F、胆红素C、血红蛋白、乳糜模拟内源性干扰物,将干扰物与NPP以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含不同浓度干扰物的血浆标本,以加入空白干粉液的NPP作为对照,在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 当胆红素F血浆浓度在0~207.50μmol/L时APTT结果不受影响,在0~518.76μmol/L时PT、TT、FIB、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胆红素C血浆浓度在0~271.60μmol/L时Fib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543.20μmol/L时APTT、PT、TT、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血红蛋白血浆浓度在0~98.88 mg/dL时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247.20 mg/dL时APTT、PT、TT、Fib检测结果不受影响;乳糜血浆浓度在0~3 382.56 Ftu时APTT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胆红素浓度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而得出校正公式。方法对不同TBIL浓度的质控血浆进行血浆PT和APTT的测定,并用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校正公式。结果当胆红素浓度低于20μmol/L时,对血浆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高,PT和APTT的检测结果随之升高。结论胆红素浓度轻度增高的血浆对PT结果的影响不大,但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的血浆可能会对PT和APTT检测结果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溶剂对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活动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检测的影响。方法利用SysmexCA530测定仪检测蒸馏水、重蒸馏水和去离子水溶解DadeBehring公司的PT、INR、PTR、活动度、Fbg试剂,并同时检测30例标本,与SysmexCA6000测定仪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种溶剂对PT、INR、PTR、活动度无影响,r=0.997~1.000,但重蒸馏水对Fbg有明显影响,r=0.074~0.184,蒸馏水、去离子水的检测结果与SysmexCA6000测定仪的结果高度相关。结论不同的溶剂对PT、INR、PTR、活动度、Fbg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重蒸馏水对Fbg的影响明显。因此,蒸馏水是凝血指标检测的理想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IVKA Ⅱ )在华法令抗凝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5 5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监测患者和 2 5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PIVKA Ⅱ含量 ,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和凝血因子Ⅱ活性 ,比较华法令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PIVKA Ⅱ血浆含量、PT及因子Ⅱ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华法令组病人血浆中PIVKA 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中PT和因子Ⅱ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内 ,而治疗组中PT平均为正常对照组的 1 .72倍 ,因子Ⅱ活性仅为正常对照组的 4 3%。PIVKA Ⅱ与PT、INR、因子Ⅱ活性相关性分别为 0 .788、0 .71 5、- 0 .878,即PIVKA Ⅱ与PT、INR呈显著正相关 ,PIVKA Ⅱ与因子Ⅱ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PIVKA Ⅱ定量用于华法令抗凝治疗监测灵敏度高、稳定、结果直观 ,可作为华法令抗凝治疗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PT、TT、APTT自制质控血浆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自制正常对照血浆是否能作为日常工作的室内质控物。方法用健康人血浆40份混合后分装在加盖小塑料试管中,置于-18~-20℃(冰箱冷冻室)中保存。每天从冰箱冷冻室取出1管置于37℃水浴中溶化后.随同当日凝血象标本检测。结果分别得出PT、TT、APTT值,与正常血浆作t检验比较得出:20d内TT、PT、APTT均无显著性差异,30d内除了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保存40dAPTT有显著性差异,PT、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自制正常对照血浆保存-18~-20℃(冰箱冷冻室)内20d最佳.不超过30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蛋白C(PC)含量的改变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40例口服华法令抗凝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PC.结果 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PT,INR,PC分别为25.7±5.1s,2.6±0.5,3.1±0.8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 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PC含量降低,使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质控血浆为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胆红素的质控血浆为实验组(A,B,C,D,E),分别测定PT,APTT,TT和FIB,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检测结果,并通过二项回归方程得出校正公式。结果当胆红素浓度低于17.20 μmol/L时,对血浆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胆红素浓度低于34.30 μmol/L时,对血浆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FIB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PT,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随之降低。结论血浆胆红素浓度轻度升高对ACL TOP700检测PT,APTT和TT结果影响不大,但血浆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会导致PT,APTT和TT结果降低;不同浓度血浆胆红素对ACL TOP700检测FIB的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INR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凝血酶原时间(PT)是当前监测口服抗凝药物的主要实验室指标。长期以来,PT的报告方式一直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接报告时间(秒)、百分活度、比率和PT指数等等。由于PT试验受试剂、组织来源不同、仪器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可发生很大的差异。为解决此问题,WHO于1979~1983年提出参比凝血活酶校正市售凝血活酶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作为标准化的PT报告方式。其公式为:INR-PTR”’式中,PTR是PT比率,即:被检测的PT(秒)/正常对照均值PT(秒)。(正常均值至少用20份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g)在正常妊娠中的改变及在产前检查中作用和价值.方法 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L-2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91例正常妊娠妇女和55例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的凝血指标,并将正常妊娠妇女的实验结果与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的实验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的PT、APTT、TT均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妇女的Fg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指标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有明显改变,机体呈相对高凝状态.凝血指标的检测能为孕妇产前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E血凝仪对溶血、脂肪乳、黄疸的抗干扰能力和解决方法。方法制备正常新鲜混合血浆并重复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正常新鲜混合血浆中加入不同浓度溶血、脂肪乳和黄疸干扰物并重复测定其PT和APTT,取均值计算干扰物影响度。结果当添加干扰物脂肪乳〉5%时,仪器不能给出PT结果并报警。此外,不同浓度溶血和黄疸干扰物对PT、APTT影响度〈±15%,未超过美国CLIA’88规定的允许偏差度。结论BE血凝仪具有对溶血、黄疸的抗干扰能力,对重度脂血的抗干扰能力有限,重度脂血标本可采用非光学法血凝仪进行复杏。  相似文献   

17.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对凝固法(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留取22例体检正常标本和86例FDP、D-D可能增高的患者标本,分别用PT-衍生法(PT-der法)和Clauss法测定Fib浓度,ELISA法测定其FDP、D-D含量。再将正常混合血浆和高FDP、D-D浓度的异常混合血浆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同上法测其Fib、FDP、D-D的浓度。结果 PT-der法和Clauss法测定正常组血浆的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PDP、D-D增高的异常血浆,用两种方法测得的Fib有显著性差异,Clauss法结果低于PT-der法,两者差值与FDP、D-D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表明FDP、D-D会使Clauss法测定Fib的浓度偏低,其偏低的幅度与FDP、D-D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FT、20例TF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华丽姿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99-1301
目的探讨自制凝血质控物稳定性及不同复融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11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混合血浆充分混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连续20次,求其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混合血浆定值。其余血浆快速分装,于-80℃冰箱冰冻保存备用。取完全冰冻混合血浆40支,20支为一组,一组用流水冲洗复融,另一组37℃水浴复融,分别测定PT、APTT、TT;以后每天实验前37℃水浴复融一支自制凝血质控物,尽快测定PT、APTT、TT,连续10个月,观察自制凝血质控物稳定性及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结果流水冲洗复融与37℃水浴复融测定PT、APTT、T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月测定值与定值相比,PT、TT在9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每个月CV<3.5%。APTT在8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月CV<5%。结论自制正常凝血质控物保存-80℃冰箱,可以稳定8个月。无论用37℃水浴还是流水冲洗复融,只要遵循快速融化原则,及时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12~2007-01收住我院ICU和EICU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通过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和凝血功能异常组,追踪其预后情况判断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PT异常组、PT和APTT均异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结果正常的对照组(P<0.05);而APTT异常组和PLT异常组分别与其结果正常的对照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下降组和PT异常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PLT正常组和PT正常组(P<0.05).结论 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 PLT、PT、APTT的检测对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