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最新精细重力异常场及其三维反演结果,用类比法研究了鄂西与滇西两区域各波长重力场变异特征和地壳层间结构差异,并对重点监测区危险地段划分所需的深部构造信息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重磁特征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地球物理场的分界线。它在磁场上呈现出一条NNE向线性正磁异常带,它的重力场特征表现为规模较大的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在断裂带的两侧,其区域磁场、区域重力场无论是场值大小,还是异常规模以及各异常的展布形态等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地球物理特征揭示郯庐断裂带深部构造,为研究重点矿产分布规律及地震灾害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区域重磁场的基础上,由重磁资料结合深部地震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所得的莫霍面、居里面、磁性体顶面及上地幔低阻层顶面深度,探讨我国南方地区的岩石圈和地壳厚度变化以及地热构造和基底构造特征,从而阐述了全区各层次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4.
详细讨论了大同 5 .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 ,并结合该区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特征、地壳深部构造特征等资料 ,对该区深部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 :地震前后 ,该区出现了明显、大范围的重力场变化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该区地壳深部的低速 -高导块体在应力不断的作用下 ,其塑性物质沿深大断裂上涌和侧向运移 ,中下地壳间发生层间水平滑移 ,导致密度发生变化而引起重力场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和研究莱芜富铁矿区早期的地面磁测资料,结合近几年在铁矿深部找矿中的理论及找矿实践,经过数据处理获得地面磁测ΔZ垂向二次导数异常,用以分解磁异常和圈定深部磁铁矿体的大致分布范围,在莱芜市石家泉地区找到了厚度较大的隐伏富铁矿体,初步估算铁矿石资源量在千万吨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同时对该地区深部铁矿找矿起到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区域重力场解释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如何客观地描述重力场特征,研究区内的基本构造格架;在无深部资料的情况下,如何获得区内地壳结构的基本模式;通过布格重力异常特征线,重力异常与高程的相关分析、根据研究区内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定性分析,结合地质和物性资料做出定量解释。我们用上述方法在近年来的1:20万区域重力调查资料解释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7.
重力场与构造应力场内在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球动力学原理,提出了重力异常变化量向构造应力场应力降转化的理论模型,推导了简明的应力降值及其方位角的实用计算公式。考虑到研究的是动态场,涉及到的时间范围短,在做理论分析时,可以忽略地形改正和莫霍面深度起伏改正。从而,能够应用重力测量研究监测区域的动态应力场特征。根据应力分析方法,阐明了重力场和应力场的异常变化与孕震过程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台湾海峡与台湾浅滩的地貌特征、区域构造格局、海峡盆地形成历史、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震源机制解以及地震活动等方面论述了台湾浅滩7.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北东东向澎湖—北港隆起南侧断裂(义竹断裂)是该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
根据川西(北纬27~36°东经100~107°)的最新完全布格重力异常,以18个人工测深点为控制,并考虑浅层地质物理资料,对莫氏面进行三维重力反演。采用的方法是在空间域中以平板公式反演给出初值;在频率域中以parker公式正演逼近,将其结果与人工测深值相比,个别最大差值不超过3km。以此绘制了莫氏面等值线图。最后讨论了莫氏面的分布特征与深部构造的关系,地震的空间分布与深大断裂的关系。指出地震多发生在活动断裂带的交叉部位,活动断裂走向的突变点,活动断裂的端点部位及弧形断裂的曲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吕梁山中段近EW向区域深大断裂控岩控矿的特点,通过对灵钟山一带金矿床的成矿环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预测了该区深部存在隐伏岩体的可能及其对深部成矿的重大义意。通过对该区金矿化体的分布规律、产出状态、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特征的总结归纳,认为该区主要具有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和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两大类型,有三个成矿期,在成矿空间上、时间上受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和隐爆岩制约, EW向构造破碎带及红化、硅化等围岩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a出现50μGal的正负反向变化,并伴有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点值时序上升和下降趋势明显,重力剖面呈剧烈的上升-下降波动变化;3)结合2011~2012年重力变化背景场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灯塔地震可能是由辽中南地区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地壳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12.
???????????1998??2008????????????????????????????????????仯????????????????????????仯????????????8.0????????????????????1???????仯????????????????п?????????????????????????????????????????????????????????仯Ч???2??????????????????Σ?????????????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期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联测资料,获取不同时空尺度的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及周边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计算不同深度的重力变化,结合区域地质构造,从深度层次的横向变化与时间尺度的纵向变化2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力变化主要由中、上地壳密度变化或断裂构造活动引起。沿郯庐断裂带苏皖段走向断裂活动分布不均,受周边深大断裂带交切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淮阴-响水口断裂、滁河断裂等深大活动断裂带构造活动对局部重力变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沿断裂带走向分布有明显的重力变化梯度带;郯庐断裂带郯城-泗县段、大别山构造带霍山-六安及江苏溧阳-镇江地区在小波细节动态变化中存在重力变化梯度带异常区,但强度不高,考虑到多条深大断裂交切于此,后期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重力异常解释时,根据测区重力地壳模型分析结果,为了分离出由不同深度的地质因素引起的重力异常,根据测区重力地壳模型分析结果,主要采用七种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窗口平均法进行了重力场的划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边长的窗口平均法可以将布格重力异常分解为由深部场源引起的一级区域异常、中深部场源引起的二级区域异常及浅部场源引起的二级剩余异常等三部分,达到了分离布格重力异常的目的。在深部资料很少的青藏高原地区进行重力异常推断解释时,本文所示划分重力异常方法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全球大气模型及浙江地区气象站数据,依据大气负荷理论,采用移去-恢复法计算大气压引起的区域负荷形变场及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在浙江地区大气负荷引起的垂直形变达12.1 mm,产生的地面重力变化超过12 μGal,对水平形变及垂线偏差影响较小,且大气负荷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及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麻城地区重、磁异常场特征,经反演计算获得了深部结构特征。对重力布格异常利用Parker-Oldenburg快速位场反演方法计算出莫霍面的展布,对航磁异常利用对数功率谱法和矩谱法计算出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震区深部蕴震条件。主要结论是:①麻城-团凤断裂带为该区切割较深的主要控震构造;②1932年麻城6.0级地震发生在区域重力异常等值线梯度最大处,磁力异常区两局部正异常间的低值带,莫霍面及居里面隆起区边缘;③发震部位有其特定的深部蕴震构造及应力蕴震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利用CSR、JPL、GFZ三家机构最新发布的新一代重力卫星GRACE-FO(GRACE-Follow On)时变重力场模型揭示2018-06~2019-05我国陆地水储量随时间演变的时空特征,研究利用Hard与PREM模型分析区域地球结构差异对GRACE-FO重力数据反演我国近10个月陆地水负荷垂直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60阶径向负荷勒夫数的相对差异为-4.267%,前60阶垂直负荷形变最大差异位于云南一带的澜沧江流域地区,幅值约为0.7 mm/a。因此在使用GRACE-FO重力卫星数据估算中国大陆地表垂直负荷形变时,区域地球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地质环境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土壤地质及灾害地质诸方面看,辽宁省地质环境现状不容乐观。辽宁省地质环境的特点是深大断裂带发育,地震灾害频繁;矿产种类多且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贫乏;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辽东南地区、辽西地区、辽宁中部地区分别是泥石流和滑坡、水土流失、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的重灾区;土壤有十种类型,土地肥沃,适宜于农业、林业发展。地下水、土壤的污染,矿产资源的违规开采和植被的毁坏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基于重力场数据一阶导数定义的总水平导数和解析信号振幅存在无法均衡深浅异常振幅的问题,应用重力全张量梯度数据,提出改进的倾斜导数地质体边界识别方法NTDM。经模型验证,NTDM在收敛性、抑噪性和边界识别精度方面均有提升。利用NTDM将郯庐带中南段及邻区划分为14个边界较为清晰的构造单元,借助垂线偏差数据对郯庐带中南段的构造应力场和壳幔密度差进行反演。结果显示,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空间上显著相关,构造应力最大差异值约为16 MPa,壳幔密度差约为0.2 g/cm3,构造应力等值线密集处与构造单元划分的边界以及地震分布情况对应较好。郯庐带中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EW,南段主应力方向以EW-NWW为主,总体呈EW向,与震源机制解、地应力测量和GPS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区域化探成果,论述和探讨了37种元素在辽宁省全域及各地质子区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与分配特征及省内7种类Au、Cu、Pb、Zn典型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景观地球化学标型元素是Al(强烈富集)和Ca(大量流失),出露地表的岩石以遭受化学风化作用为主;组成重砂矿物的微量元素(亲铜和亲铁元素)在水系沉积物中趋于富集;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是Au、Cu、Pb、Zn、B元素最重要的矿源层,蓟县纪地层富含Au、As、Sb、Bi等元素,是寻找浸染型金矿的有利层位;排由楼金矿区元素组合特征与太古界相似,该区可能一直处于相对封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