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设计在非体外循环情况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特殊装置,并对其实用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根据心内直视手术特点,设计出非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装置.利用该装置在5个游离猪心房间隔缺损模型上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验证该装置的实用性,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使用非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装置可以完成房间隔缺损的直视手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装置对某些类型的心内直视手术较为理想,但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低温,低温体外循环及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三种基本方法应用于各类心脏病手术的范围。安全心内操作时间及防治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就7例手术病人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探讨,单纯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基本方法循环阻断时间限于8分钟,故允许手术的病种局限。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基本方法的心内安全操作时间(60分钟)充裕,术后并发症轻微而易于防治,已列为常规心内直视手术的基本方法。对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应用于一期手术治疗先天性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优点,及深低温停循环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应用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心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高原地区有关心内直视手术的报导尚不多。本文报导青医附院自1981年6月至1991年2月开展心内直视手术435例,其中疑难手术麻醉占24.2%,采用较大剂量吗啡、芬太尼麻醉为主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气、心电、温度及血钾等,为高寒地区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王平  陈冠中 《广西医学》2002,24(9):1384-1386
心脏直视手术是心脏外科治疗心脏病的主要手段 ,是借助低温麻醉或体外循环 ,打开心脏进行心内畸形纠正达到治疗目的。由于心脏直视手术开展 ,结束了过去心内畸形不能治疗的历史 ,使心脏病患者得到了治疗。1 心内直视手术的历史简介195 3年Lewis开始在临床应用低温麻醉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 ,用体表降温的方法 ,当体表降温至30℃时 ,上、下腔血流阻断可以安全延长至 6~ 8分钟 ,用这方法进行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95 7年 ,梁其琛首先在低温下行切开肺动脉主干 ,在直视下切开狭窄的肺动脉瓣〔2〕。这一低温心内直视手术成功 ,为我国开…  相似文献   

5.
自1981年6月至1982年9月间,我所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合作,在海拔2,261米地区开展心内直视手术共41例,其中在一般低温麻醉下心内直视手术2例(肺动脉瓣狭窄直视切开扩张术及心房间隔缺损Ⅱ孔中央型直视缝合术);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39例,现将护理过程中的初步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海莲 《河北医学》1996,2(5):514-515
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护理(222300)江苏东海县人民医院刘海莲县医院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给术中护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其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病情重而变化快,因此术前、术中、术后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全面仔细观察循环、呼吸及神经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心肌保护措施的完善,心内直视手术少输或不输库血,从而避免了感染输血性疾病,又节约了血源。我科自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有15例心内直视手术不输库血,现将有关心内直视手术输入自体血的护理观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优缺点,总结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手术的经验。方法:在鼻咽温32±1℃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停跳液,保持心脏跳动下完成畸形矫正。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房、室缺病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心肌损伤轻,优于常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内直视手术的开展,由于第一次手术不满意或出现新的情况,再次心内手术的次数也增多。我院1975年1月~1983年4月进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344次,有6次为再次手术,为总数的1.7%。 第一次手术造成粘连,再次心脏手术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出现的护理问题与对策。方法总结和分析2011-01—2011—128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归纳后寻找对策。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手术护理差错,均治愈出院。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护理质量非常重要,对手术室护士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0年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在多年的临床实际工作中,通过对手术中最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加强薄弱环节的预防措施,并不断的改进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配合程序及制度,现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最易发生差错的主要环节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谢观球 《徐州医学院学报》1995,15(3):297-297,299
1985年9-1994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5例,人武部治愈本文着重总结我院开展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3年至2003年5月采用浅低温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20例,术后并发症极少,现将手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指在浅低温条件下,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保持冠状动脉循环及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下行心内的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5.
14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自1985年9月~1997年1月完成14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其中1994年1月~1997年1月共完成11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在145例心内直视手术中碰到了一些问题亦有自己体会与教训,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5~59岁,...  相似文献   

16.
报告23 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经验,认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减轻了对心脏的损害,心内操作中保持较深的麻醉和注射艾司洛尔降低心率至50 ~60b/min ,既可降低氧耗,又利于手术操作,从而缩短转流时间。  相似文献   

17.
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与否的保证。但术后很多并发症和病死率与心肌损害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心肌直视手术中如何保护好心肌以及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心肌损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心血管外科工作者自20世纪50代年以来致力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研究。作者现就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害及其保护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处理比较棘手,其效果难以预测。有关术前已存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报道甚少。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3月先后为3例术前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获得成功,现报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9年8月42例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1例死亡,均治愈,随访1~20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瘢痕小且隐蔽,无胸骨畸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显露好,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美观,适用于大多数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是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酶的影响 .[方法 ]采用常温麻醉、仅阻断上下腔静脉、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3 0例 ,与对照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心电图以及心肌酶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麻醉、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缩短 ,术后心电图S T段改变轻微 ,无低心排综合征发生 ,心肌酶改变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常温麻醉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相比 ,前者对心肌酶的影响轻微 ,并可缩短麻醉、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