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革螨是否自然携带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传播EHF中是否起着媒介作用,我们于近年来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扶沟县1986年春季因革螨(柏氏禽刺螨)大面积侵袭人群引起螨性皮炎,同时发生了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大流行。调查表明:(1)EHF病人大多有明显螨咬史,一般在螨咬一个月后发病。发病人数随着螨性皮炎的增加而增加,终止而终止。(2)该螨的季节消长与褐家鼠型EHF发病曲线相关。(3)当时鼠密度和带螨率均高,可在病人身上、被褥、鼠体找到大量该螨。(4)褐家鼠带毒率高。(5)在螨咬后的健康人群中EHF隐性感染率高达31.58%。(6)排除了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的可能性。结合苏州医学院实验证实该螨能经刺吸、经期、经卵传播EHFV。故认为柏氏禽刺螨在这次EHF流行中起着重要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宁夏革螨初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螨在自然界中可自然携带各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螺旋体及原虫。实验室试验证明,革螨既能感染病原体、传播病原体,而且病原体还可以在革螨体内经变态期和卵传递。目前在有些传染病(包括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过程中,革螨被疑为该病的传播媒介。这说明革螨具有较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因此很有必要对宁夏地区革螨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类。  相似文献   

4.
<正>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EHF),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及革螨叮咬而传播。我市1980年发现该病,自84年以来,发病率直线上升,疫区迅速扩大,据市站疫情统计,我市1980—1998年已发病1831例,平均每年发病96例,平均发病率为9.32%;死亡39例,平均病死率为2.13%。流行性出血热已严重威胁着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初步鉴定表明:病毒不耐酸,对脂溶剂敏感,不被5—碘脱氧脲嘧啶核苷所抑制,属RNA病毒;所分离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血清和EHF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试验(IFA)均为阳性,其感染性可被EHF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将该病毒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在电镜下查到EHF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一般理化性质已有报道,但未见到 EHF 病毒对不同温度的耐受性的系统资料。为了阐明和掌握 EHF 病毒的保存和运输的适宜条件,我们采用不同温度对 EHF 病毒进行了下列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世界上17个国家流行,也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近年来我们对其传染源和螨媒传播途径进行了一些研究。1.EHF传染源的研究自1977年起对我省四个县用对流免疫电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革螨     
革螨种类多,分布广,有些种不仅叮咬人引起皮肤炎,并查明在自然界可携带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螺旋体,原虫等。也经试验证明,病原体在革螨体内可经变态期和经卵传递。这说明革螨在某些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由多种 RNA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啮齿类动物及家畜为主要传染源。蜱、蚊等节肢昆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现病原已知为病毒 ,并多以首发地区命名。经蚊传播的有黄热病 ,登革出血热 ,立夫特山谷热 ,基孔肯雅出血热 ;经蜱传播的有克里米亚 -刚果出血热 (新疆出血热 ) ,基萨纳森林热 ,鄂木斯克出血热 ;动物源性传播的有拉沙热 ,阿根廷出血热 ,玻利维亚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EHF) ;密切接触传播的有埃博拉出血热 ,马尔堡出血热等。临床表现以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 ,低血压休克 ,出血为基本特征。动物源性出血热均伴有…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pidcmic hacmothmgic fever)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染源是以黑线姬鼠为主的野生啮齿类,主要通过寄生鼠体的螨(革螨或恙螨)叮咬传播.目的 讨论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诊断进行针灸治疗.结论 肾脏分布着来自T10~L1节段的交感神经,故而所取的穴位应在T10~L1节段内或与之相近的节段内.  相似文献   

11.
从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到8株EHF病毒,在E 6细胞中传代适应过程中,发现有5株EHF病毒分别在第4~10代出现规律的细胞病变(CPE),对其中两个CPE株(HFN-04和-19)进行了一系列特异性鉴定试验。实验结果表明:(1)病毒的CPE发展与病毒增殖动态完全一致;(2)CPE株的主要生物学和理化性状均符合EHF病毒;(3)用CPE株病毒感染细胞抗原片检测EHF患者双份血清,其恢复期血清抗体均呈4倍以上增高反应;(4)病毒的CPE可被患者血清及EHF、KHF免疫血清所中和,不能被正常兔血清和Reo病毒1—3型多价血清所中和;(5)CPE株病毒感染的E_6细胞几乎能完全吸收EHF患者血清及EHF、KHF抗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6)CPE株病毒感染鼠脑悬液与EHF病毒A9株McAb25-1致敏血球呈阳性血凝反应。据此,首次证实了EHF病毒至少有部分毒株能引起E_6细胞规律性CPE。EHF病毒CPE株的发现为EHF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褐家鼠体表寄生性革螨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方法调查当晚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次晨收集所捕获小兽,并分类鉴定出褐家鼠。从褐家鼠体表检查、采集所有革螨,用霍氏液(Hoyer's solution)封片,制成革螨玻片标本,经干燥透明后于光学显微镜下一一鉴定螨种。结果从1990年至2004年在云南省境内共调查了25个县(市),捕获褐家鼠1123只。从1123只褐家鼠体表采集到革螨5474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7科15属31种。在31种革螨中,纳氏厉螨、柏氏禽刺螨和毒厉螨三种革螨的采集数量最多,是褐家鼠体表的主要寄生革螨,其中纳氏厉螨2154只(39.35%),柏氏禽刺螨1490只(27.22%),毒厉螨1479只(27.02%)。在动物地理上,西南山地亚区采集到革螨有30种,以纳氏厉螨(38.38%)、柏氏禽刺螨(27.85%)、和毒厉螨(26.41%)为主;滇南山地亚区采集到革螨5种,以纳氏厉螨(37.90%)和毒厉螨(53.23%)为主。结论云南省褐家鼠体表寄生革螨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高,不同动物地理区域的革螨种类组成存在差异,尤其以西南山地亚区的革螨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省十余年来的调查,格氏血厉螨(Haemolaelaps glasgowi)、上海真厉螨(Eulaelaps shanghaiensis)和巴氏厉螨(Laelaps pavlovskii)是沿淮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可疑传染源——黑线姬鼠体及其巢穴中的主要螨种。对这些螨在实验动物和人体的吸血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为了阐明革螨对出血热传播的作用,要求各省市都对本地区主要螨种进行吸血的研究。1976年12月开始对上述三种革螨在实验动物体进行了吸血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张云等,于1990~1992年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 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悬液分成8个剂量组,分别涂于实验鼠划破皮肤。结果证明,皮肤伤口传播是鼠间和鼠人间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从而解释了田间劳动者易患此病的原因。用革螨和恙螨叮刺实验鼠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表明,螨媒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上将流行性出血热(EHF)与流行性肾病(NE)等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某些病毒引起和由某些啮齿动物携带传播的一类自然疫原性疾病。在我国流行的是EHF,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其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其传播主要通过与宿主动物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融。EHF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对降低病死率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已知抗 EHF 病毒核蛋白的 McAb A_(35)偶联于 Sepharose 4B 免疫吸咐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 EHF 病毒 A_9株抗原,再用高压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所获纯化样品用不同特性的单克隆抗体、EHF 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通过 ELISA 间接法鉴定为 EHF 病毒特异性的;经 SDS-PAGE 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9.6ku;并经 EHF 病毒 S、M 片段的 cDNA(PS86,PM 56)斑点杂交试验证实其中不含有核酸.且其比活性高于亲和层析纯化样品十几倍.HPLC 纯化 NP 仍具有血凝活性,并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将其免疫小鼠后,血清中可检出血凝抑制抗体,但无中和抗体.提示 EHF 病毒 A_9株的核蛋白上可能具有血凝活性结合位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景善鹏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16-917
目的为查清临沭县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种类,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县防疫站于1999~2002年对鼠类带EHF病毒率和正常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疫区的6个鼠种均带有EHF病毒,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4.7%,春季室内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8.9%,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病人也明显增多,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病人家庭成员为最高,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最低。结论健康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对病家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疫源地灭鼠灭螨净化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8.
革螨和恙螨体内汉坦病毒增殖与定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Zhang Y  Zhu J  Tao K  Wu G  Guo H  Wang J  Zhang J  Xing A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415-1419
目的 研究汉坦病毒在革螨、恙螨体内增殖、定位及与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螨体内HV-RNA和基因分型;Vero-E6细胞培养检测TCID50/ml滴度;原位RT-PCR分子杂交法检测HV-RNA在螨体内分布和定位。结果 用PCR技术从革螨、恙螨体内检测到HV-RNA;取革螨、恙螨幼虫、若虫定期做HV TCID50/ml滴度,证明HV在革螨、恙螨体内可经期传播,并有增殖现象;用原位RT-PCR分子杂交法在革螨、恙螨的中肠上皮细胞和卵巢细胞内检测到HV-RNA阳性颗粒;用PCR分型证明从同一疫区鼠、螨、病人所分离的HV的基因型一致。结论 研究结果为革螨、恙螨作为HFRS的媒介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对HFRS的流行病学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传播媒介,已有大量的调查,国内多认为虫媒传染,以革螨最为可疑,亦有人认为与恙螨有关。近年来倾向于动物原性传播的认识。由于对本病媒介认识分歧较大,因而在预防工作上采取截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难以施行,直接影响到防治工作的开展。为了探讨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我们于1972以疫源地为观察点,且以邻近发病极少的旱源区为对照点,对革螨和恙螨进行了对此调查,  相似文献   

20.
1978年由Lee等首次分离朝鲜出血热(KHF)病毒成功以后,我国各地流行性出血热(EHF)也相继从患者或宿主动物中分离到EHF病毒,为EHF防治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川省为EHF重流行区,宿主动物中已证实有EHF病毒存在,从EHF患者分离病原虽也有消息报告,但未见具体材料。我们于1983年冬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