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结直肠癌根治术指征的30例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5例(LCR组),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15例(OCR组).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手术前、术后第1 d、3 d、和5 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Y)、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LCR组术后1 d时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 d时均明显下降,术后5 d时IL-6、TNF-α已降至术前水平;OCR组术后1 d时CRP、IL-6、TNF-α水平也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 d时IL-6、TNF-α有所下降,至术后5 d时仍未降至术前水平,CRP则持续升高至术后3 d达高峰后.术后5 d时才有所下降;OCR组术后1 d、3 d、5 d时CRP-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LCR组.LCR组术后1 d时MDA、SOD水平与术前差异显著,术后3 d、5 d时已经接近术前水平;OCR组术后1 d、3 d时MDA、SOD均与术前差异显著,5 d时已接近术前水平;术后1 d、3 d时OCR组MDA均高于LCR组,而SOD均低于LCR组.结论 LCR手术创伤小,术后微炎症反应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较OCR低,且恢复迅速,两种手术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均炎症反应更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S-100β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50例。乌司他丁组于麻醉诱导前静注乌司他丁10万U,术中以10万U/h的速度持续静泵乌司他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按相同的给药方式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术后第3天(T5)5个时点测定血清TNF-α、IL-6和S-100β蛋白含量;比较两组术后TNF-α、IL-6、S-100β及认知功能;术前和术后1、3、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价认知功能。结果乌司他丁组T2时血浆TNF-α、IL-6和S-100β蛋白含量与T1比较明显升高(P0.05),T5基本降至T1水平,且T2~T4时血浆TNF-a、IL-6和S-100β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16%,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抑制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炎性因子的释放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显著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乌司他丁对调节体内促炎/抗炎系统改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研究.方法:连续性纳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64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右美托咪啶组,B组乌司他丁组,C组联合治疗组以及D组对照组).监测统计术后第1天和第3天POCD的发生率,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IL-4]水平.结果:诱导麻醉前使用右美托咪啶后可以明显减低丙泊酚的使用量(P0.05).D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D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 d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ABC三组患者术后1 d和3 d 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D组(P0.05).右美托咪定(r=-0.445,P0.05),乌司他丁(r=-0.426,P0.05)联合治疗(r=-0.721,P0.05)干预与POCD呈负相关.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啶可以通过调节促炎/抗炎系统平衡,有效减少老年结直肠癌患者POCD的发生率,是临床预防POCD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和S100β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观察组输注乌司他丁,对照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术后1d和术后3d炎症因子和S100β 蛋白变化,及术后1 d和术后3 d术后认识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不同时刻组间和组内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IL-6、IL-8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 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降低术后POCD发生,可减轻促炎症因子生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S100β蛋白表达,从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1 mg/kg利多卡因,然后以1.5m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31例,麻醉诱导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前(T0)、术后2 h(T1)、术后24 h(T2)和术后48 h(T3)炎症因子、INN-γ和IL-4水平。结果对照组IL-6、IL-8和TNF-α水平在T1和T2显著升高(P0.05),IL-10水平在T1和T2显著降低(P0.05),T3时均恢复至T0时水平(P0.05);观察组IL-6、IL-8和TNF-α水平在T1显著升高(P0.05),IL-10水平在T1显著降低(P0.05),T2时均恢复至T0时水平(P0.05)。且T1和T2时观察组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时相比,两组INN-γ水平在T2和T3时显著降低(P0.05),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T2和T3时观察组IN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术中静脉输注可降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5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变化,术前和术后3 d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t=8.268、17.191、10.543,对照组:t=20.122、27.313、24.014,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E、Cor和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2.768、13.883、14.321,均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t=7.866、8.338、9.667,对照组:t=20.491、16.652、16.144,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3.589、12.459、11.019,均P<0.05)。两组术后3 d CD3^+、CD4^+和CD4^+/CD8^+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5.447、7.282、7.548,对照组:t=17.661、12.835、13.196,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 CD3^+、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10.346、6.999、9.054,均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效果明显,且对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第6天,每次给予UTI 1×105U静脉滴注,3次/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术前1 d及术后1、3、5、7 d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CRP、SIRS评分在术后1、3、5、7 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在术后1、3、5 d血清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在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炎症反应,UTI丁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CRP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肺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术中、术后都使用乌司他丁,术中20万U,术后连续使用3天,10万U,溶剂为100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对照组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视空间、延迟记忆、注意力、定向、语言方面进行观察;在术前1 d与术后1、3、5、7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出血量、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指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乌司他丁后,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出,观察组的视空间评分(4.22±0.33)、延迟记忆评分(3.83±0.6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视空间评分(3.29±0.54)、延迟记忆评分(67.8±20.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前1 d与术后1、3、5、7 d使用乌司他丁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老年肺癌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和预防术后认知能力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用于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时对患者炎性因子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外科临床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研究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并以0.1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均于术前和术后1 d、3 d时采用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结果 (1)研究组术后1 d时MMSE评分为(25.67±2.83)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3 d时MMSE评分为(28.49±3.2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MMSE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和3 d,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术后3 d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11.36%,与对照组(29.54%)比较显著降低(P<0.05)。(3)研究组术后1 d时IL-6、TNF-α、CRP均较术前1 d时有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3 d时各项炎症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2组患者IL-6、TNF-α、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研究组IL-6、TNF-α、CR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为(14.65±2.43)min,应答时间为(18.55±2.76)min,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用于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时能够减少患者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对老年病人炎症因子、凝血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及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胃癌病人,依据手术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手术前1 d,手术后1、3 d时,炎症因子、凝血指标、WBC、NE及Alb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1、3 d,2组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WBC、NE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手术前1 d显著增加(P0. 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Alb水平均较手术前1 d显著降低(P0. 05),且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后3 d,2组IL-6、IL-8、TNF-α、CRP、WBC、NE、APTT及PT水平均较术后1 d显著降低(P0. 05),FIB和Alb水平较术后1 d显著增加(P0. 05)。结论胃癌根治术可引发机体炎症反应,造成凝血功能异常,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病人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结肠癌病人炎性因子、应激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9例老年结肠癌病人,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比较2组病人炎性因子、应激及胃肠激素水平,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病人炎性因子、应激及胃肠激素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组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胃肠激素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 05),2组C反应蛋白(CRP)及应激激素水平则较术前显著升高(P0. 05);且术后观察组IL-6、TNF-α、CRP及应激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胃肠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能更好地改善老年结肠癌病人的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及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病人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表(MOCA)、数字符号测定(DST)、连线实验(TMT)、听觉学习测验(AVLT)评定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是否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采用散射比浊、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对所有受试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RⅡ)进行检测,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病人认知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有30例(40.54%)判定为POCD。POCD组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均高于非POCD组,受教育年限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MOCA评分、DST数量、AVLT数量均低于非POCD组,TMT时间高于非PO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1周IL-10、IL-6水平高于非POCD组,TNF-α、TNFRⅡ水平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TMT呈正相关;IL-6、IL-10与MOCA、DST、AVLT呈负相关,与TMT呈正相关;TNF-α、TNFRⅡ与MOCA、AVLT呈正相关,与TMT呈负相关(P0.05)。POCD与年龄、体外循环时间、IL-6、IL-10、TNF-α呈正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呈负相关,与CRP、TNFRⅡ无明显相关,表明IL-10、IL-6、TNF-α是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HD病人发生POCD与血清中IL-6、IL-10、TNF-α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心肌TOLL样受体4(TLR4)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取8周龄的雄性SD大鼠32只,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LPS+乌司他丁组,LPS+地塞米松组.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三组给予脂多糖8 mg/kg大鼠阴茎静脉注射,LPS+乌司他丁组与LPS+地塞米松组分别同时给予乌司他丁2.5万/kg、地塞米松5 mg/kg;正常对照组给予同量的生理盐水,3h后断头取血并取心肌液氮保存;ELISA法测血浆TNF-α的水平;放免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ngⅡ水平;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TLR4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心肌组织TLR4含量.结果 (1)LPS组TNF-α、CRP、IL-6水平和心肌AngⅡ水平显著增高;与LPS组相比,乌司他丁组TNF-α 、CRP、IL-6和心肌AngⅡ显著降低(2)LPS可明显增加心肌中TLR 4 mRNA及蛋白表达,乌司他丁明显抑制心肌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LPS诱导大鼠心肌的炎症反应.乌司他丁能降低LPS诱导大鼠的心肌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乌司他丁可能通过降低TLR4水平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9例,术前1 d、术后3 d和5 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价,且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含量。结果术后2 d共诊断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19例(21.3%)。POCD组患者MMSE各项指标评分结果显示,与术前1 d比较,术后2 d除时间定向外,其他指标均有下降(P<0.05);POCD患者TNF-α、IL-1β在术后均有下降,IL-6在术后先升后降。术前POCD组患者TNF-α、IL-1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5 d差异不显著。POCD患者术后2 d 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的变化相对平稳。结论 TNF-α、IL-1β、IL-6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后POC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论的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围术期疼痛管理,观察组50例,采用以FTS理论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对两组的疼痛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 h、12 h、24 h比较,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则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 h、24 h比较,两组IL-6、CRP差异显著(P0.05)。两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FTS理论下多模式镇痛可减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疼痛,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微创置管抽吸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7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行钻孔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结果两组术前NIHSS和简明智力状态评分(MM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t=2.287,P=0.02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419,P=0.001);两组术后30、15和7 d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血清中两组患者TNF-α、IL-6、IL-8及CRP水平呈现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术后7、15 d血清中TNF-α、IL-6、IL-8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0 d血清中TNF-α、IL-6、IL-8及CR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7 d NIHSS与IL-6(r=0.382,P=0.011)及CRP(r=0.319,P=0.037)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钻孔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老年脑出血可以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减轻炎症反应的水平,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肠外营养方案对胃癌根治术后氧化应激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两院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均于胃癌根治术后2~6d予以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其中观察组肠外营养中使用橄榄油脂肪乳,对照组使用普通中长链脂肪乳。对比两组术前1 d及术后7 d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分析炎性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观察两组临床结局指标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感染、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 d MDA显著高于术前1 d(P 0. 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 d(P 0. 05);而SOD、GSH-Px、CAT显著低于术前1 d(P 0. 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7 d(P 0. 05)。观察组术后7 d CRP、IL-6、TNF-α、PCT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 0. 05),但IL-6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 d(P 0. 05),CRP、TNF-α、PCT与对照组术后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感染、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肠外营养方案能减轻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制剂应用对术后炎症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7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术前3 d常规口服肠道抗菌药物,观察组在术前5 d起口服肠道微生物制剂2.0 g,3次/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例,炎症反应指标和术后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8种细菌所占比例和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益生菌及致病菌数量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益生菌数量明显上升,致病菌数量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比较及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抑制感染和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行食管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后观察组将乌司他丁10 000 U/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推,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单肺通气45 min(T2)、90 min(T3)及术后2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两组T2时点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3、T4时点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王翼  徐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139-514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84名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给予乌司他丁100 000 U/d,连续应用2 w,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变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RP、TNF-α表达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 w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轻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其可能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表达及炎性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