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为了研究同氮源及含量对黏性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WP3生长及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从不同氮源入手,应用单因素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和氮源含量对细胞生长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还应用不同比例法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最适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氮源中,硝酸钾有利于生长,而氯化铵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积累。在氮含量为0.9 g/L,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为3∶1,即铵态氮为0.675 g/L,硝态氮为0.225 g/L时,黏性红酵母WP3的生物量为8.84,类胡萝卜素产量达到最大,为645.8973μg/L,对黏性红酵母生长及类胡萝卜素合成有利。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红酵母RY-08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对碳源、氮源、装液量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葡萄糖40 g/L,蛋白胨20 g/L,装液量30 mL/250 mL,发酵时间72 h的发酵条件下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达到19.7 g/L,418.6μg/g,8.2 mg/L。  相似文献   

3.
韩梅  葛向阳  钱和  张伟国 《食品工业科技》2011,(12):239-242,306
分析了锁掷酵母中类胡萝卜素的主要代谢途径,研究了碳源、温度、pH、溶氧、有机氮源对锁掷酵母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发现碳源、温度、pH主要影响菌体的得率;溶氧、有机氮源主要影响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可以通过最适的发酵条件单一积累目的类胡萝卜素。以玉米浆为氮源、溶氧控制在5%左右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积累,在优化的条件下,经7L罐补料分批发酵,菌体得率为56.32g/L,β-胡萝卜素产量可达18.92mg/g,占总类胡萝卜素量的60.43%,比优化前提高了217%;当以酵母膏为氮源、溶氧控制在30%左右有利于红酵母烯的积累,在优化的条件下,经7L罐补料分批发酵,菌体得率为62.47g/L,红酵母烯的产量可达31.74mg/g,占总类胡萝卜素的70.41%,比优化前提高了152%。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来定向积累单一的类胡萝卜素可为其他菌株生产类胡萝卜素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数株红酵母培养后发酵液中菌体生物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比较,从中选出了1株产类胡萝卜素能力较强的红酵母RY-98;研究了该菌株产类胡萝卜素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并对其主要营养与环境条件进行了选择及优化,获得了最佳发酵条件葡萄糖40g/L、(NH  相似文献   

5.
对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红酵母Rhodotorrula.sp的色素组分、生长及色素积累的动态变化和摇瓶最佳生理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株酵母色素含量高、色素主要成分为β-胡萝卜素;色素积累起始于对数期末期和稳定期初期;在本实验条件下,红酵母Rhodotorual.sp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蔗糖30g/L、硫酸铵10g/L、酵母膏3g/L、MgCl20.3g/L、接种量30ml/L、恒pH6.0和培养基装量100ml/500ml;经72h培养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达8.72g/L、1359.7μg/g和11.86mg/L。  相似文献   

6.
对红酵母利用糖蜜发酵产类胡萝卜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糖蜜的预处理的最佳酸为硫酸;利用经过酸处理后的糖蜜发酵,菌株的生物量为30.75g/L,单细胞色素含量为104μg/g,色素产量为26mg/L;最佳发酵时间为168h.使用糖蜜代替葡萄糖做廉价碳源对红酵母进行发酵,确定添加量为170g/L,色素产量最大值为葡萄糖发酵的0.97倍,生物量为1.04倍.  相似文献   

7.
碳、氮源对隐甲藻油脂和DHA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在摇瓶条件下不同碳源、氮源对隐甲藻生长、细胞油脂积累和DHA的影响。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最佳浓度为20g/l。酵母6膏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而KNO3有利于细胞油脂的积累,最佳的酵母膏浓度为2g/l,最佳的酵母膏和KNO3的比例为1:2。  相似文献   

8.
采用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对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2组适合红酵母生长的培养基,其中葡萄糖组各组分最佳添加量:3%葡萄糖,2.0%蛋白胨,1.5%酵母膏,生物量、色素含量和产量分别为11.38g/L、120.63μg/g、1.37mg/L,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为6.0,温度30℃,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168h,此条件下的生物量、色素含量和产量分别为14.38g/L、176.6μg/g、2.54mg/L,其中产量提高了85.4%。最后优化了蔗糖组各组分的最佳添加量:4%蔗糖,1.5%磷酸氢二铵,1%酵母膏,产量为2.53mg/L。  相似文献   

9.
在法夫酵母生长过程中,培养基组成是影响细胞生长和虾青素产量的重要因素。文中通过正交设计和响应面优化方法分别对红法夫酵母生长阶段培养基和虾青素合成阶段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碳源和氟源浓度对红法夫细胞的生长及虾青素的合成有明显影响,浓度为20 g/L的葡萄糖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而50 g/L左右的葡萄糖和高C/N有利于虾青素的合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阶段发酵方案。经过两阶段发酵,红法夫酵母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达到16.8 g/L和15.015 mg/L,分别比分批培养提高了56.3%和28.7%。  相似文献   

10.
海洋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洋中筛选出1株产类胡萝卜素能力较强的红酵母RY-8。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装液量和pH值对菌株RY-8生物量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产类胡萝卜素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红酵母菌株RY-8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5g/L,酵母膏10g/L,装液量60mL/250mL,pH值6.0。在此优化条件下,红酵母RY-8的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分别为48.8g/L和4.76mg/L,依次比初始产量提高了20.8%和38.4%。  相似文献   

11.
供试的8种无机盐中,MgSO4的单因子效应最好,可促进噬夏孢欧文氏菌(Erwinia uredovora)的生长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在供试的4种碳源中,葡萄糖是最适碳源。噬夏孢欧文氏菌不能利用无机氮源,在供试的有机氮源中以酵母膏最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合成。培养基中的含碳量保持在2.45~4.90g/L,含氮量保持在1.60~2.40g/L时,对噬夏孢欧文氏菌生长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均为有利,培养基的最适C:N为2.5:1。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初步实验证明,所得到的类胡萝卜素丙酮溶液在常温下稳定性较差,容易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从噬夏孢欧文氏菌细胞得到的天然色素成分比较复杂,在菌体中共检测到11种色素成分。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混养条件下,系统地比较了葡萄糖浓度、氮源种类以及不同碳氮比对色绿藻生物量和虾青素产率的作用规律。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生物量同时获得较高含量的虾青素,为建立色绿藻高密度快速扩种和诱导积累虾青素应用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养条件下,当葡萄糖浓度一定时,硝酸钠是细胞生长所需的最优氮源,6 d可达到最高生物量浓度9.23 g/L,平均比生长速率为0.24/d,虾青素产量为12.38 mg/L,虾青素占总类胡萝卜素的比例高达46.94%。至于不同碳氮比、葡萄糖浓度对色绿藻生物量和虾青素生产的影响,当葡萄糖浓度为30 g/L、C/N比为34为细胞生长的最优条件,生物量浓度最高为11.28 g/L,平均比生长速率高达0.32/d;虾青素含量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虾青素的产量为21.77 mg/L,虾青素占总类胡萝卜素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2.71%。本研究结果对于色绿藻高密度快速生长并积累大量虾青素的放大技术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维宝  杨洋  陈冬  汪洋  达文燕  牛世全 《食品科学》2018,39(24):108-115
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1 株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K-1,采用比色法测定其生长和所产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借助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K-1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K-1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最适生长温度30?℃,生长pH值范围2~7;含有红酵母烯,所产色素的基本稳定性良好,但高温(>60?℃)、强光和添加氧化剂H2O2可使其稳定性下降。菌株K-1产类胡萝卜素的最适发酵条件为20?g/L葡萄糖、20?g/L?(NH4)2SO4、2?g/L无水CaCl2、5?g/L柠檬酸三钠(培养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速150?r/min、装瓶量50?mL/250?mL、初始pH?5.5、培养5?d);优化条件下类胡萝卜素产量达(180.14±2.45)μg/g(干菌体)。研究表明,菌株K-1具有高产类胡萝卜素的潜能,色素稳定性良好,可为微生物类胡萝卜素的发酵生产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isabellina)为试验菌株,采用发酵法生产油脂。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产脂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及其浓度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试验确定酶法水解的玉米淀粉水解糖为最佳碳源,其最适添加浓度为100g/L;酵母膏为最适氮源,其最适添加浓度为3g/L。优化培养基条件下获得菌体生物量为12.350g/L,油脂含量为52.19%,油脂产量为6.4376g/L。但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的其它成分,以有效提高菌体油脂产量。  相似文献   

15.
考察巴氏醋杆菌Ap2012在不同碳源酵母膏平板的生长情况及其对乙醇、糖、酸、NaCl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酵母膏平板上,Ap2012能利用葡萄糖、乙醇作为碳源生长并产酸,能较好地利用甘油、果糖、蔗糖、山梨糖,对甘露醇的利用较差。乙醇体积分数为12.4%时巴氏醋杆菌Ap2012的生长受明显抑制,达到15.8%时转酸能力受明显抑制。葡萄糖的质量浓度达到300 g/L,NaCl的质量浓度为15 g/L时,巴氏醋杆菌Ap2012的生长和转酸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乙酸质量浓度达到42 g/L时,巴氏醋杆菌Ap2012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果表明,巴氏醋杆菌Ap2012对高浓度糖及乙醇有较好的耐受性,对乙酸和NaCl的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放射型根瘤菌WSH2601生产辅酶Q10的摇瓶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放射型根瘤菌 (Rhizobusradiobacterium ,WSH2 6 0 1)作为辅酶Q10 的生产菌株 ,研究了氮源、碳源、接种量、溶氧、初始 pH、发酵温度及添加物等因素对细胞生长与产物辅酶Q10 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玉米浆和酵母膏是较好的氮源 ,葡萄糖与蔗糖是辅酶Q10 发酵的较好的碳源 ,接种量对辅酶Q10 发酵的影响不大 ,为 4 % .适宜的初始 pH值为 7,番茄汁能较好地促进细胞的生长 ;添加玉米浆、L 甲硫氨酸、番茄汁和异戊醇有利于产辅酶Q10 ;溶氧对细胞生长与产物辅酶Q10 合成的影响较显著 .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了发酵条件 :碳源为 1.5 g/dL葡萄糖和 2 .5 g/dL蔗糖混合物 ,酵母膏 0 .8g/dL ,初始pH 7,每 5 0 0mL装液量为 5 0mL .最后经综合优化条件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 :菌体生长量 (以干重计 )为 13.8g/L ,发酵液中辅酶Q10 产量达到 2 2 .7mg/L ,比优化前分别提高 34%和 5 3% .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及光发酵罐培养工艺对混养佐夫色绿藻的影响,通过参数优化提高了藻细胞生物量和虾青素积累量。本研究首先系统地比较了在摇瓶系统中不同混合碳源和过氧化氢浓度对佐夫色绿藻的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并在光发酵罐中研究了恒定高光强、低光强-高光强以及低光强-高光强-补加过氧化氢三种不同发酵工艺对佐夫色绿藻积累虾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0 g/L葡萄糖和2.50 g/L醋酸钠作为混合碳源取代单一碳源,可以获得最高6.50 g/L生物量,并且添加107.50 mg/L过氧化氢可以将虾青素含量提高到3.23 mg/g,产量最高为72.47 mg/L,是空白组虾青素产量的1.80倍,有效促进了佐夫色绿藻细胞生长和虾青素积累。在5 L光发酵罐中,以20 g/L葡萄糖和2.50 g/L醋酸钠作为混合碳源培养佐夫色绿藻,通过低光强-高光强-补加过氧化氢的组合方式,可获得较优的虾青素含量(3.82 mg/g)和产量(41.41 mg/L),相较于恒定高光强培养,分别提高了36.92%和92.96%。本研究通过诱导条件和发酵工艺优化有效提高了混养佐夫色绿藻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为利用光发酵罐培养色绿藻生产虾青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废杂糖的资源化利用是高果糖浆生产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杂糖成分为葡萄糖、果糖和聚合度为2~16的线性葡聚糖,包括葡萄糖480 g/L,果糖92 g/L,麦芽糖103.6 g/L,麦芽三糖36.8 g/L,总糖含量802.3 g/L。进一步使用2种常用的毕赤酵母宿主(P AOX1型毕赤酵母、P GAP型毕赤酵母)利用杂糖发酵生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并与标准碳源(甘油和葡萄糖)作对比。结果表明,对于P AOX1型毕赤酵母,杂糖做碳源时细胞密度和酶活性与甘油相比均有所下降,最大生物量分别为59.1和82.0 g/L,最高酶活性分别为157.29和199.2 U/mL。对于P GAP型毕赤酵母,杂糖与葡萄糖的发酵效果相当,说明杂糖可以作为P GAP型毕赤酵母生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优质替代性碳源。  相似文献   

19.
从沈阳东陵龙尾湖淤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具有促进维生素C(VC)混菌发酵中产酸菌K.vulgare产酸的新伴生菌A8,对菌株A8核糖体ITS rD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获得长度为610 bp的ITS rDNA序列。在NCBI数据库上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ITS rDNA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再结合形态学鉴定,确认菌株A8为胶红酵母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该菌与K.vulgare组成VC混菌发酵新菌系,产2-酮基-L-古龙酸(2-KGA)量高达52.56 g/L。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条件为:L-山梨糖80 g/L、尿素14 g/L、玉米浆15 g/L、CaCO31.58 g/L、MgSO40.3 g/L、KH2PO41.0 g/L。在优化条件下发酵,可使2-KGA产量达70.08 g/L,与理论值70.38 g/L基本一致,转化率达81.3%。优化后的培养基比原培养基平均提高2-KGA产量17.52 g/L,表明新筛选的胶红酵母菌具有较强促产酸的伴生能力,并且该菌在通常情况下对动物和人体不致病,为工业生产提供重要的伴生菌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葡萄糖和吐温80作为额外碳源培养米曲霉,对其生物量积累,胞链接蛋白以及发酵液蛋白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以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时,米曲霉生物量积累速度较快,在培养24 h已达最大值,为31.97 g/L;当米曲霉以吐温80作为额外碳源时菌体积累较慢,在96 h时达到最大值,为11.15 g/L。发酵液中蛋白总量在以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时比以吐温80时低。以吐温80作为额外碳源时,胞链结蛋白在72 h达到最大值的5.65 mg/g,当以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时,米曲霉胞链结蛋白含量在48 h达到最大值,为1.71 mg/g。利用SDS-PAGE检测192 h内胞连接蛋白质的表达与发酵液中的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与利用lowry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在米曲霉的快速生长期和稳定期时胞链结蛋白种类增加,在衰退期胞链结蛋白种类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