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临床常采取针灸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火针是一种兼具针和灸双重作用的治疗方法,因其"简、易、廉、效"的优越之处为面瘫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火针疗法一方面可振奋阳气、驱除寒邪,使面部瘫痪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另一方面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激发自身对坏死组织的吸收。将毫针与火针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协同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毫针配合火针治疗重度重症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毫针配合火针治疗重度、重症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将95例重度、重症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毫针配合火针)与对照组(毫针);进行两组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6.00%、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痊愈率55.56%、总有效率75.5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毫针配合火针治疗重度重症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毫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采用毫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5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面瘫是常见的多发病,起病急,见于一侧面部肌肉麻木不利,额纹、鼻唇沟变浅,露睛流泪,眼裂变大,口角歪斜,病侧皱眉、蹙额、闭眼、鼓颊、露齿不能,起病前偶见耳后、乳突区疼痛。西医认为本病多是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受压或局部循环障碍导致的。而面神经出颅后的走行处,如膝状神经节、鼓索、镫骨肌支、乳突孔等,都可能发生病变,且随节段越高病症越重,治疗也越困难。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脉络空虚,卫阳不固,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邪中经络致手足阳明、太  相似文献   

5.
周忠亮 《四川中医》2011,(12):112-113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眼针配合毫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毫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对2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针配合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6.
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的最常见类型,其中又以面神经炎为临床多见,其发病原因多数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多年来,笔者采用火针治疗本病46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以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或消失、嘴向健侧偏歪、鼻唇沟变浅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此病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而致,因早中期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或面神经损伤严重的患者可遗有后遗症.[2]笔者用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蒙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运用西药醋酸泼尼松治疗,研究组采用蒙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面部神经恢复程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毫针久留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毫针久留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58例。结果 58例中,治愈5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病程越短疗程越短,疗效越好,急性期内治疗者均痊愈。结论毫针久留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古称"口",俗称"口眼歪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1年以来,运用火针疗法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回顾分析近年来蒙医针刺结合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综合论述蒙医针刺及内服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通过研究证实,蒙医针刺及蒙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该治疗方法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体现蒙医针刺及蒙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37例患者按顺序进行双侧拔罐、火针、毫针针刺治疗,并参照H-B量表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37例患者治疗前评分为48.65±12.34,治疗后为81.67±12.23,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临床上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调整气血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原有的阴阳平衡,以浅刺手法配合拔罐、火针能鼓舞正气,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3.
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以VI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古称“口喁”,俗称“口眼歪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1年以来,运用火针疗法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毫针配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序列软件生成80个随机序列数,8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按就诊顺序依次从前至后取用随机序列数,奇数者为毫针组(对照组),偶数者为毫针加埋针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 min,每周6次,6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埋针疗法。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国家"十一五"针灸重点专科面瘫协作组制订的标准,采用患侧与健侧对照的评分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5.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配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临床分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笔者采用新九针中的镵针、梅花针、毫针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毫针配合火针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采集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毫针组采纳毫针治疗,毫针+火针组则采纳毫针加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毫针+火针组疗效、面神经功能好转时间、治愈所需的治疗次数、面部自主运动改善时间、周围性面瘫症状积分、面部神经功能相比较毫针组更好,P 0.05。毫针+火针组不良反应和毫针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毫针加上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毫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2月20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7个公开数据库中关于毫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运用Cochrane Handb...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针灸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特色的治疗方法,现对就诊于我院的7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毫火针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78例面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平均43.72±8.59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5个月,平均1.47  相似文献   

19.
正面瘫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以患侧眼裂变大、额纹消失或变浅、无法皱眉、口眼歪斜、口角下垂、一侧面部瘫痪等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蒙医认为周围型面瘫属"赫依萨"范畴,主要是由"巴达干""赫依"增多,如过度劳累、酗酒、大汗后或睡觉时受风寒侵袭等因素使面部气血运行受阻,白脉失去润养而发病。本病发病较急、一般晨起时发病,青壮年多发,男性多于女性。本人采用蒙医针刺、推拿配合口服蒙药治疗周围型面瘫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中蒙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本资料共有4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内服蒙药额尔敦乌日乐(珍珠丸)早晚各15粒,白开水送服,1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同时中医针灸治疗,每次治疗1小时,每日2次,1周为l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痊愈率65.9%,总有效率93.3%。结论:蒙药配合针灸治疗可使多种疗法优势互补,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疗效非常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