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研究从酱香型白酒发酵酒醅中筛选一株高乳酸耐受性的酵母菌进行菌种鉴定,并比较该菌株与模式菌株ATCC6258及用于白酒酿造菌株CICC1926对乳酸的耐受特性,并初步分析该菌株在不同乳酸含量条件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代谢特征。结果表明,获得一株高乳酸耐受特性的菌株MT-Y01,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与模式菌株ATCC6258及其用于白酒酿造菌株CICC1926相比,菌株MT-Y01对乳酸的耐受性更强,最高可耐受120 g/L的乳酸;该菌株可在0~120 g/L乳酸含量范围内代谢生成多种酱香型白酒中的风味物质,且产酯能力强,是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一株重要的酵母菌。  相似文献   

2.
利用孟加拉红选择培养基从大头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9株酵母菌,再通过嗅闻筛选出6株生香酵母,J1、J3、J5、J7、J8、J9。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8SrDNA鉴定,结果表明:J1、J3、J7为奥默柯达酵母,J5、J9为季也蒙毕赤酵母,J8为热带假丝酵母。生香酵母在大头菜发酵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欣 《酿酒科技》2023,(8):128-131
酒糟是我国白酒生产中典型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具有高含水量、高营养成分和多种高价值成分等特征。传统的废物管理造成环境问题和生物资源浪费。随着我国白酒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酒糟有效处理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在对现有白酒酒糟资源化利用方式、效率及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烘干、精细化粒径筛分和气流筛分为一体的酱香型白酒酒糟利用新工艺,得到营养等级不同的产品的提取方法,促进其在不同生产中的利用,提高了酒糟的价值,以期为酱香型白酒酒糟的循环利用研究以及白酒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作者以酿酒糟醅为原料,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纯化出酵母菌,再通过液态发酵筛选出高产酯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26S rDNA同源性分析,最后采用响应面法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作者从酿酒糟醅中分离出1株产香浓郁的菌株,编号为S5。经鉴定S5菌株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优化后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4.95,发酵时间3 d,初始糖(葡萄糖)质量浓度6 g/d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总酯质量浓度为7.67 g/L,比优化前提高了64.2%.由此可见,S5菌株对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提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堆积发酵的糟醅中分离得到11株酵母菌,对其进行产酒精试验,经TTC平板筛选及试管发酵试验,最终筛选出1株产酒精良好的酵母菌Y2。对Y2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试验和分子鉴定试验,确定Y2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相似文献   

6.
传统白酒酿造是开放式的发酵过程,酿造微生物菌群演替及代谢活动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因此,分离筛选高耐性的核心功能微生物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该研究在高温、高酸双胁迫条件下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筛选获得9 株具有高耐性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并通过模拟白酒发酵表征其发酵能力和风味物质合成能力。结果表明,菌株BM09 在37 ℃、16 g∕L 乙酸、110 g∕L 乳酸和14%乙醇溶液条件下生长性能均较为突出,且具有良好的产乙醇和高产酯能力,故将其作为强化菌株,应用于酱香型白酒实际生产中。原位发酵试验表明强化菌剂BM09 的应用使得酱香型白酒第7 轮次的原料利用率提高29.80%,乙醇产量提升63.10%,同时乙酸乙酯含量提高85.17%,乙醛含量降低70.37%。  相似文献   

7.
酒曲中生香酵母的分离及生理生化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酒曲中筛选出11株生香酵母,并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确定其种属。筛出菌后进行发酵测发酵液中总酯含量,选出高产优质菌株。在11株产酯酵母中,产酯最高的菌株是X7,其发酵液总酯含量达到1.78 g/L。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微生物众多的柑橘中筛选得到生香酵母。方法从四川地区的柑橘果皮中筛选出4株产生浓郁香味的生香酵母,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ITS序列特征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其发酵产生的挥发性香气,依据风味贡献理论比较不同菌株发酵的主体香气成分。结果 4株菌株(Y3、Y7、Y11、Y13)分别鉴定为桔假丝酵母(Candida quercitrusa)、蜜二糖假丝酵母(Candida melibiosica)、毕赤酵母(Pichia sp.1 TMS-2011)、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Y3的主体香味成分为2-壬醇、苯乙醇,Y7、Y11、Y13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均为苯乙醇,且苯乙醇相对含量均在30%以上。结论分离得到的生香酵母具有发酵增香功能,在柑橘果醋工业化生产中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10.
柑橘果皮中生香酵母的筛选及挥发性香气 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微生物众多的柑橘中筛选得到生香酵母。方法 从四川地区的柑橘果皮中筛选出4株产生浓郁香味的生香酵母,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ITS序列特征进行分析鉴定, 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其发酵产生的挥发性香气, 依据风味贡献理论比较不同菌株发酵的主体香气成分。结果 4株菌株(Y3、Y7、Y11、Y13)分别鉴定为桔假丝酵母(Candida quercitrusa)、蜜二糖假丝酵母(Candida melibiosica)、毕赤酵母(Pichia sp.1 TMS-2011)、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Y3的主体香味成分为2-壬醇、苯乙醇, Y7、Y11、Y13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均为苯乙醇, 且苯乙醇相对含量均在30%以上。结论 分离得到的生香酵母具有发酵增香功能, 在柑橘果醋工业化生产中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探讨白首乌酒对癫痫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机制。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首乌酒提取物(CBLE)低剂量组(4 mL/kg)、高剂量组(10 mL/kg)。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大鼠进行癫痫模型的建立,建模成功后进行Racine评分、记录癫痫发作次数及首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切片扫描,观察大鼠神经元损伤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olt)分析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CBLE各剂量组Racine评分、癫痫发作次数和首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海马神经细胞紧密性有明显提高;CBLE各剂量组p38MAPK/GADPH比值与模型组相比都有差异性(P<0.05)。结果表明,高剂量的CBLE可以减轻癫痫症状,对癫痫大鼠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p38MAPK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米酒酿造中优良的生香酵母,通过嗅闻法初筛得到6株香气突出的菌株,通过测定菌株发酵米酒过程中乙酸乙酯、β-苯乙醇、乳酸乙酯和乙醇的积累量,复筛获得菌株11Z1,其积累量分别为(2.883±0.260)、(0.301±0.028)、(0.080±0.008)和(37.296±1.036)g/L.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  相似文献   

13.
将产香酵母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Z9Y-91人工强化接种于复糟酒生产,监测发酵过程中糟醅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变化过程,并对复糟酒的产量及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过程中处理组糟醅水分含量更高,淀粉和还原糖的利用更快更彻底,最终出酒率可提高近25%;同时非酿酒酵母属酵母菌数量大幅增加,霉菌数量略有降低,细菌总数不受影响。发酵完成后,处理组糟醅中甲醇的生成减少,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异戊酯、β-苯乙醇等风味物质含量上升,复糟酒感官指标得到提升。添加菌株Z9Y-91可提高复糟酒产量、改善复糟酒品质,在浓香型白酒产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白酒行业每年产生大量的酒糟,酒糟的再利用对实现白酒行业的绿色制造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白酒糟的综合利用现状,重点综述了将酒糟用于丢糟酒的生产,从而充分利用酒糟中的营养物质和香气成分的方法。向酒糟中添加酶制剂、活性酵母、大曲等糖化发酵剂以及黄水酯化液,并结合翻窖及串蒸等操作,可提升丢糟酒的质量。此外,实验室生产模型的建立为设计和优化丢糟酒的生产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手段。利用白酒糟生产丢糟酒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微生物众多的酒醅中得到产酯产香的功能菌。方法从贵州某酒厂的酒醅中筛选得到40株菌落形态不同的酵母菌用于模拟酒厂发酵蒸酒,通过感官评定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评测,筛选出两株产酯香味较浓的酵母,对它们的个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确定一株为高产乙酸乙酯的平常假丝酵母(Candida inconspicua),一株为高产乙酸苯乙酯的毕赤氏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结论分离筛选的酵母即产酒又可生香,可将其应用于酒类或者香料生产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麸曲清香型白酒风味品质,该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涂布培养法从清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纯化细菌,采用感官嗅闻法从中筛选出具有产香气功能的细菌菌株,将其应用于麸曲白酒酿造,并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2株具有香气功能的细菌,编号分别为HXX7和HXX12,其发酵液中挥发性香气成分丰富,均含有酯类、醛酮类、酚类、杂环类化合物等,具有较强产香能力。将菌株HXX7和HXX12分别应用于麸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其中,菌株HXX7发酵酒样中丁酸乙酯(41.91 mg/L)、4-乙基愈创木酚(148.70 mg/L)、3-羟基-2-丁酮(312.68 mg/L)、苯乙醛(79.27 mg/L)、β-苯乙醇(128.38 mg/L)含量升高。结果表明,菌株HXX7可增加原酒香气,改善原酒风味,从而提升白酒品质。菌株HXX7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17.
通过提取酱香型白酒生产发酵过程3轮次、7轮次酒醅微生物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酒醅中的微生态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3轮次酒醅(L3)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原核微生物中绝对优势菌,而7轮次酒醅(L7)中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是原核微生物中最优势菌属;同时在L3样品中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是发酵过程真核微生物中的绝对优势菌,而在L7样品中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则是真核微生物中的最优势菌属。对比两轮次酒醅中微生物分析结果,二者的微生态多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认为可能正是因为两轮次酒醅中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处于动态变化的差异性,导致两个轮次生产出的酒在产量和质量风味上自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枣酒残糖较高、缺少风味等共性问题,从红枣产区野生酵母中分离、筛选适宜的产香酵母并用于枣酒酿造。该研究从不同自然发酵时期的木枣中分离产香酵母菌,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其发酵枣汁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共分离出232株产香酵母菌株,筛选出一株产香特性最好的菌株Z228,被鉴定为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其单独发酵枣汁酒精度为6.2%vol,酸度为1.6 g/L,香气浓,发酵枣汁中共测得46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酸类和酚类;菌株Z228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协同发酵,枣酒酒精度为13.3%vol,残糖含量为5.6%,香气清香明显、协调,香气成分有层次感。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的香气差异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样品量、加热温度、顶空进样体积的最佳值分别为1 000 μL、25 ℃、100 μL。在此最佳条件下,比较了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在处理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信号时对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的区分识别效果。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分识别效果要优于判别因子分析法。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酒酿造过程中真菌多样性,并阐明其优势真菌群落结构及其随酿造工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酒曲中主要优势菌有曲霉属(Aspergill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堆积发酵酒醅中主要优势菌有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念珠菌属(Candida);窖内发酵酒醅中主要优势菌有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窖泥中主要优势菌有假霉样真菌属(Pseudallescheria)、镰刀菌属(Fusarium)。同一酒厂和不同酒厂新老车间酒曲、堆积发酵、窖内发酵、窖泥之间真菌组成相似度较高,但其优势菌群丰度差异显著。发酵车间使用年限及窖龄影响着酿酒微生物多样性;使用时间长的车间和窖池其环境微生物种群结构更稳定,优势菌群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