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6月-2006年10月,我院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185例,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2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男14例,女11例1年龄23-69岁,平均43岁。结石位于输尿管左侧11例,右侧12例,双侧2例;输尿管上段16例,中段5例,下段4仞。结石大小0.5cm×0.8cm~1.0cm×1.8cm。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示输尿管路径上均有阳性结石影和不同程度的肾盂、肾盏积液征象。  相似文献   

2.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阴性结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院利用 B超、排泄性尿路造影 (IVU)或上尿路逆行插管造影定位 ,对 38例上尿路阴性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1 0例 ;年龄 1 8~71岁 ,平均 38岁。病程 1 5小时至 5年 ,平均 5周。多发结石 (均为阴性结石 ) 1 2例 ,单发结石 2 6例。结石位于双肾 6例 ,左肾 4例 ,左输尿管上段 3例、中段 4例、下段 8例 ,右肾 3例 ,右输尿管上段 2例、中段 6例、下段 1 2例。合并肾积水 2 9例 ,尿路感染 6例 ,糖尿病 1例 ,高血压 2例 ,…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性ERCP技术,如内镜下乳头切开术、针状电刀乳头预切开术、内镜下十二指肠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和机械碎石术(ML)等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对我院运用ERCP技术治疗的2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范永毅 《山东医药》2010,50(22):6-7
目的观察单纯螺旋CT平扫在上尿路结石化学成分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3枚上尿路结石,其中尿酸结石23枚、草酸钙结石41枚、磷酸钙结石10枚、碳酸钙结石8枚、草酸钙磷酸钙混合结石8例、草酸钙尿酸混合结石16例、磷酸钙尿酸结石11例、碳酸钙尿酸结石3例、草酸钙碳酸钙结石3例。采用十六排螺旋CT在患者术前行单纯平扫,参数120 kV/240 mA,螺距0.75∶1,层厚3 mm,测量结石软组织窗平均CT值。结果 82例纯结石平均CT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磷酸钙(1 276.70±242.40)HU、草酸钙(1 168.71±220.73)HU、碳酸钙(703.38±129.49)HU、尿酸(535.74±172.54)HU。草酸钙与磷酸钙结石CT值相比P〉0.05,其余各类纯结石两两比较P均〈0.05。非纯尿酸结石CT值为(911.50±163.52)HU,与纯尿酸结石相比P〈0.05。CT值〈700 HU者纯尿酸结石21例、非纯尿酸结石4例,CT值≥700 HU者纯尿酸结石2例、非纯尿酸结石96例。CT值〈700 HU诊断纯尿酸结石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6.0%、阳性预测值为84.0%、阴性预测值为98.0%。结论单纯螺旋CT平扫用于判断上尿路结石成分效果满意。根据软组织窗CT值不同,可将体内尿酸结石与其它成分结石区分。软组织窗平均CT值〈700 HU的结石可作为纯尿酸结石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3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血清尿酸浓度。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血清尿酸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明显相关(r=0.133,P=0.008)。结论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163例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检查,造影成功159例,15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胆总管结石ERCP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3%;胆总管结石150例,取石成功141例,成功率94.0%;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少到中等量肠道出血3例,高淀粉酶血症5例,无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可提高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EST取石是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优良方法,对已作胆囊切除后肝外胆管残留或复发结石并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闽西南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方法收集861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的泌尿系结石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30~60岁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达高峰,男性多于女性,上尿路结石明显多于下尿路结石( P均<0.05)。单纯性结石占40.64%,混合性结石占59.36%。结石成分以草酸钙最高(89.99%),其次为碳酸磷灰石(56.66%),无水尿酸或尿酸铵、六水磷酸镁铵、二水磷酸氢铵钙、L-胱氨酸等成分较少。男性和女性无水尿酸/尿酸铵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11.58%、5.84%,六水磷酸镁铵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6.13%、12.41%(P均<0.05)。结论闽西南地区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性别对结石成分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的成分,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98例南宁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的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93例(94.9%)为含钙混合性结石和感染性结石,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2例(2.0%),一水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结石20例(20.4%),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结石16例(16.3%),一水草酸钙和无水尿酸结石12例(12.2%),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和无水尿酸结石13例(13.3%),一水草酸钙、六水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结石9例(9.2%),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六水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结石8例(8.2%),六水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结石13例(13.3%)。单一无水尿酸结石5例(5.1%)。结论南宁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绝大多数以草酸钙为主的混合性或感染性结石,碳酸磷灰石、尿酸和磷酸镁铵是其常见的混合成分。体积较大的复杂性肾结石成分复杂,生长过程中常多种病因参与,应加强其病因诊断和针对多种病因采用积极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玉秋 《山东医药》2006,46(21):26-26
2000年8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仰卧位、低能量冲击波(ESWL)经患侧或对侧腹壁入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28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任海舟  刘树琴 《山东医药》2007,47(22):86-86
选择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0例(均排除痛风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任何可辨认的斑块或狭窄者列为对照组42例,将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者列入冠心病组108例,并根据冠脉病变支数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45例)、双支病变组(33例)、三支病变组(30例).冠脉造影前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尿酸.结果 冠心病组的血清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与三支病变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孔华 《山东医药》2011,51(23):33-33
2009年4月-2010年9月,我们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取石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总管结石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石泉  章璟  王国增  杨佳伟  顾燕  杨芳 《山东医药》2011,51(46):14-15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指数(BMI)尿路结石患者结石化学成分。方法根据我国BMI标准,将850例尿路结石患者分为正常组(BMI〈24)245例、超重组(BMI24—27)327例、肥胖组(BMI≥28)278例。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分析其结石化学成分。结果850例中,结石成分为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磷酸镁铵者分别为645(75.9%)、128(15.1%)、52(6.1%)、25(2.9%)例。其中尿酸结石患者平均年龄均高于其他结石成分患者(P〈0.05),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磷酸铵镁结石男性比例低于女性(P〈0.01)。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中,草酸钙结石者分别为70.2%、78.0%、78.4%(P〈0.05),尿酸结石者分别为2.9%、7.0%、7.9%(P〈0.05),磷酸镁铵结石者分别为7.3%、1.2%、1.1%(P〈0.01),三组磷酸钙结石比例相近(P〉0.05)。结论BMI对结石成分有一定的影响;超重及肥胖的结石患者中,尿酸、草酸钙结石比例显著高于BMI正常的结石患者;尿酸、草酸钙结石患者应注意控制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ESWL及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63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 1 0月~ 1 999年 1 1月 ,我们对所收治的6 3 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和 (或 )输尿管镜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3 5例患者中 ,男 3 81例 ,女 2 54例 ;年龄 2 1~ 71岁 ,平均 3 9.8岁。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 2 95例 ,中段 1 3 4例 ,下段 2 0 6例 ;左侧 3 97例 ,右侧 1 89例 ,双侧 49例。结石单发者 3 94例 ,多发者2 4 1例。X线下阳性结石 51 6例 ,阴性结石 1 1 9例。结石大小 0 .6~ 1 .3 cm× 0 .8~ 2 .1 cm,最大者 1 .3 cm×2 .1 cm。在输尿管停留时间 8天~ 1 1个月 ,…  相似文献   

14.
T管造影是胆道手术后常规的检查方法,但是,临床中经常发现CT、B超、纤维胆道镜已经确诊有明确的肝内胆管结石者,而T管造影却常常出现了阴性结果。我们采取纤维胆道镜下选择性胆管造影,使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ERCP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由胆系疾病引起的AP称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研究发现,80%以上的AP与胆系疾病有关,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系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而在重症ABP者中63%可发现胆总管结石。过去认为AP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禁忌证,但近十年来,ERCP治疗ABP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成为重症ABP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方法包括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等。我科自2000年开始对部分临床明确为胆源性胰腺炎者采取急诊ERCP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胆管腔内超声与逆行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比较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和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作用。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有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先进行ERC,再经内镜活检孔道将超声微探头直接送入胆管腔内探查,而后行乳头切开取石。结果 30例患者中,ERC准确诊断结石26例,将胆管絮状物诊断为结石1例,漏诊2例,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分别为86.7%(26/30),92.9%(26/28);而IDUS准确诊断结石28例,无漏诊,误诊,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均为100.0%。结论 IDUS可弥补ERC的视觉误差且在确定胆管结石方面优于ERC。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诊治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19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ERCP观察胆总管,摄片证实为胆总管结石后行EST治疗。结果本组189例患者经ERCP证实为胆总管结石,181例行EST取石成功,4例巨大结石(直径〉3.0cm)和4例胆总管内多发结石择期行腹腔镜胆管镜取石或直接切开胆总管T管引流。1例行EST后切口出血,立即停止手术并给予止血治疗后好转。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咽部刺激、恶心、呕吐、腹胀、轻度腹痛等症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和急性胰腺炎,无死亡病例。结论ERCP联合EST诊治疑似胆总管结石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痛风性关节炎病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是人体对嘌呤的代谢失调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液中尿酸水平增高,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中,使受累关节产生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关节畸形而发生急、慢性炎症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反复发作,晚期可出现尿酸结石(痛风石)肾及输尿管结石、心脏梗塞、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9.
为治疗伴有或可疑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在对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对LC术前可疑伴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142例病人(术前组)和LC术后可疑胆总管残留结石的39例病人(术后组)选择性地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结果:术前组ERCP发现胆总管继发结石65例,EST清除结石60例,清除率91.5%;术后组ERCP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6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与胆总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13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资料,计算JPD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憩室组和非憩室组)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及60岁以上患者占有比例;分析114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ERCP造影结果。结果全组JPD检出率26.5%;憩室组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憩室组(82.9%vs56,1%,P〈0.01),憩室组60岁以上者比例高于非憩室组(61.4%vs43,9%,P〈0.05);114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ERCP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80.4%,JPD合并发生率31.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发生率增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胆总管结石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两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