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颖 《中医药研究》2012,(11):1361-1362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可概括为冲动形成异常、传导异常或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其既有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也有自主神经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  相似文献   

2.
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而产生心律失常。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新的发展。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有明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单体,及其作用机制和有效部位、成分等。并进一步分析说明中药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优势及目前中药单体在抗心律失常研究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心脏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分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大类.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物理因素有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病理因素多见于心脏病、内分泌疾病、代谢异常患者,也有药物影响、毒物或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也常发生在麻醉、手术中或手术后、心导管检查.  相似文献   

4.
朱斌  李鉴铭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16-117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它可分为两类:缓慢型和快速型。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通道的粒子流、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而实现其作用的。按照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为基础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Ⅰ类钠通道阻滞剂:阻滞快钠通道,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的异常和冲动传导的异常,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增多等均可导致异常自律性的形成,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纤维化也成为心律失常的重要一环,防治心肌纤维化也是防治心律失常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心肌纤维化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明了中医药治疗心肌纤维化,从而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脏冲动形成或起源传导异常而使心脏的活动频率、节律发生紊乱.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100次/min.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在人群中很常见,生理情况下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沿位导系统顺序下传,使心房和心室按顺序,协调地收缩舒张,完成心脏的射血功能,维持人体正常血液循环,在心脏收舒发生的电活动过程中,任何激动的起源异常,传导异常或两肩并存引起的心脏节律和速率改变,以及传导时间顺序改变统称为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应用Ic组抗心律失常药氟卡胺、茚卡胺和心律平治疗阵发性房颤或房朴可引起宽QRS波性心动过速,并导致低血压,甚至严重低血压而引起心肌梗塞。此种致心律失常作用多发生在用药后2~4个月内,发生率为10%。Ic组抗心律失常药引起房室结传导和不应期的分离,是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学基础。此外,Ic组药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又可加剧已增快的心室率,使病情急剧恶。防止Io组抗心律失常药的心性不良反应,其根本措拖是避免滥用Ic组药。  相似文献   

9.
炙甘草汤配合中药针剂治疗严重心律失常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其发病率高,严重者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诱发和加重心衰,甚至引起猝死;临床常见于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甲心病、心肌病、严重电解质紊乱等疾病。笔者近年在应用西药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使用中药抗心律失常,收到较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2007年12月心电图确诊的年龄14岁以下的心律失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心律失常的类型以电冲动形成异常心律占多数,其次为传导异常心律。结论:小儿心律失常类型较多,其中有些正常儿亦可见到,因此应积极寻找病因,除抗心律失常治疗外,及时进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
黄连素是从黄连等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季胺类生物碱,为抗菌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如胃肠炎、菌痢等。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连素还有诸多非抗菌作用,适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现综述如下。且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表明,黄连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效,对顽固性心律失常亦有效。其机理是黄连素能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阻断折返或使之不易形成;同时黄连素能抑制血管子滑肌的a-受体,阻止心肌缺血时的电生理紊乱产生的儿茶酚胺引起…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属中医学中"心悸""胸痹"等范畴,既可单独发病,又可以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具有病情复杂、发病率高的特点。经过长期临床探究,传统抗心律失常药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传统西药靶点单一、副作用大及易产生耐药等问题,依然亟须解决。稳心颗粒在中医辨证论治理念指导下,借鉴经典名方"炙甘草汤"研制而成,是国内第一个取得国际注册号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里程碑意义。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该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心肌重构、改善电生理、减少纤维化、调节自主神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保护心肌细胞,调节心脏传导系统,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回顾和探讨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药理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心律失常是指心搏的频率或节律,从心博起源部位或冲动传导中任一项或多项异常。临床需根据心电图或其他电生理学检查确定其类型,但为临床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及激动次序的异常.现代医学主要应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其又能致心律失常,且长期应用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为提高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笔者近2年来临床上应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强化极化液治疗心律失常45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夏燕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164-165
临时起搏器是采用电子技术,模拟心脏冲动发生和传导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脉冲临时刺激心脏跳动,治疗某些严重的缓慢心律失常[1]。常用于急需起搏、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恢复、超速抑制异位心律失常及各科手术的"保护性"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是心脏的异常电活动,并且在众多的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患者发病后临床上表现为胸闷、气促、心悸等,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其生命~([1])。目前,对于心律失常主要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主,药物虽然能减轻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但是长期疗效欠佳,且药物安全性较差,难以持续改善机体心功能。近年来,中医药在控制患者心律失常方面发挥了一定优势。笔者观察  相似文献   

17.
针刺内关穴治疗心律失常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律失常分为冲动发生异常、传导异常以及冲动发生与传导联合异常.中医学之心悸、怔忡、胸痹等症与本病类似.脏腑经络学说辨证认为病位于心与心包及其所属经络.临床以虚证为多见,亦有有虚实相兼,故针刺内关穴治疗心律失常有着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镁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心律失常 镁通过降低心肌兴奋性,抑制传导性及自律性,消除折返或减少异位节律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镁可以延长窦房结的传导及恢复时间,延长房室传导功能,延长房室传导系统的相对和有效不应期,延长P—R间期及AH间期减慢心率,镁还具有阻滞交惑神经节的作用,与钙离子竞争膜通道,抑制钙介导的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使心肌恢复正常代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9.
炙甘草汤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祖国医学将现代医学中各种快速心律失常或缓慢心律失常如早搏和心房颤动等凡具有"心悸"表现的均归为"惊悸、怔忡"范畴。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应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因其  相似文献   

20.
龙牙楤木对大鼠急性心梗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折返、触发活动及延迟后除极等多种心电不稳定现象,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龙牙槐木(Araliaelate)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衰老、抗炎和抗癌等多方面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龙牙稳木总皂苷(Aralosides,As)对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及生存率的改善作用,以期为As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