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牵引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7~62岁,平均31.6岁。骨折未累及腕掌关节,则直接于骨折近端固定骨针,Bennett骨折或Rolundo骨折的近端进针点选在大多角骨。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6.7周,无骨折移位、固定松动及严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外固定器有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创伤小,能早期功能康复活动的优点,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2012年4月,我院采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架治疗22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7~50岁.右侧18例,左侧4例.均为闭合损伤.其中关节外的基底部斜行骨折4例,Bennett骨折16例,Rolando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 d. 1.2 微型外固定架 Orthofix微型外固定架由连接杆和针管夹组成.连接杆的中央部分是一个可动关节,其两侧各有一个带螺纹的连接杆,两侧的连接杆分别与一个针夹相连,固定针为半螺纹的自攻螺纹针.  相似文献   

3.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应用自行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17例。该固定器由带连接轴的螺杆、弧形板、针应、半螺纹骨外组成。手术方法:在骨折近、远端骨于或骨头上,分别在间距10mm处各钻入2枚半螺纹骨针,穿过对侧骨皮质后将针尾穿入骨针基座固定于弧形板,W过连接轴调节骨折端对拉。平均固定时间41.3天,平均随访9.3个月,拇指功能与健例相比,恢复85%以上12例;77%~84%4例,差1例。此固定器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固定范围只限于骨折局部,不影响相邻关节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架技术治疗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06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手术治疗的9例掌骨基底骨折。结果 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7(3~9)个月。本组手术时间平均65(30~130)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5(2~13)次。9例术后6周均拆除外固定架,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骨折畸形愈合、肌腱断裂、肌腱粘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TAFS等级:优7例,良2例。结论微型外固定架技术治疗掌骨基底骨折局部适应征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2015年2月~2018年9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5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8~14岁。Green-O′Brien骨折分型:Ⅰ型(Bennett骨折)6例,Ⅲ型(关节外骨折)9例。Salter-Harris骨骺损伤分型:Ⅱ型11例,Ⅲ型2例,Ⅳ型2例。均为闭合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5 d。  相似文献   

6.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较常见,本文主要指Bennett骨折及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我院自1994年2月~1996年1月应用北京304医院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1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年龄14~62岁;损伤原因为砸伤及撞击伤;开放伤2例,闭合伤9例。Bennett骨折7例(有2例开放伤),第一腕掌关节脱位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即时~24天,手术持续时间30~50分钟。治疗方法手术步骤无菌下操作。腕管及挠神经浅枝阻滞麻醉。先试行手法复位,助手牵引拇指下分别经大小多角骨处及第一掌骨远段背侧经皮垂直各穿入两根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掌指关节活动型外固定架在治疗掌骨基底骨折中的手术方法及经验体会.方法根据外固定架针杆夹的形状,于骨折近远端分别旋入4枚骨牵引针,闭合复位需根据骨折移位方向进行对抗牵引,通过调节万向关节矫正成角及旋转畸形,撑开连接杆矫正短编畸形.早期行邻近关节功能锻炼,固定4-6周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61例掌骨基底骨折,其中第1掌骨基底骨折25例,第4掌骨基底骨折17例,第5掌骨基底骨折19例,随访半年58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各指活动无受限.结论掌指关节活动型外固定架以微创方式应用于掌骨基底骨折,操作简单,精确固定,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第1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后可见第1腕掌关节向桡背侧突出,并有明显压痛,拇指外展、内收和对掌活动受限,影响手的持握功能,因此其复位及内固定的牢靠尤为重要。通常第1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主要包括Bennett骨折和Rolando骨折,我科从2002年4月起,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26例,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支架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17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科自1995年以来,运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共17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21~63岁,损伤后1~2天来诊者14例,伤后7~10天来诊者3例。其中第一掌骨基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8例、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粉碎骨折(Rolando骨折)3例、关节外骨折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2 治疗方法在臂丛麻醉下消毒铺巾,取最小型单侧外固定支架,先用模具在第一掌骨中远部桡侧定二个进针点,及桡骨中下部之桡侧定二个进针点,用尖刀片切开所定进针点处皮肤约06cm,血管钳分离软组织后,在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手部小管状骨折,特别是关节附近的掌、指骨骨折,及其粉碎骨折的更为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一种新型实用的手部外固定架.方法自1996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手部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折30例.其中掌指骨干骨折18例,掌、指骨头骨折12例,闭合骨折25例,开放骨折5例;单纯骨折24例,粉碎骨折6例.结果平均随访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周,无骨不连及骨髓炎并发症.手功能恢复按TAM标准,优22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手部外固定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固定掌、指骨坚强.特别是对掌、指头骨骨折,以及粉碎性骨折有良好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8例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闭合性损伤2例.采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中2例同时加用克氏针内固定,2例采用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术后平均8周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间隙狭窄,受伤关节无不稳定.掌指关节活动范围达65°~85°,手握力达健侧80%~90%.结论 应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不仅能有效固定关节内的骨折,且大大缩短了骨折端的愈合时间,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减少了手指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跟骨弹力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跟骨骨折临床多见,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对Sanders Ⅱ、Ⅲ、Ⅳ型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术后易并发感染、皮肤坏死(主要为边缘)、内固定刺激皮肤等等,尤其对一些肿胀明显,皮肤条件差不允许切开的患者,简单等待切开手术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我科自1998年6月至2007年3月应用自制跟骨弹力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Sandeer Ⅱ、Ⅲ型21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红羽  王勇  黄涛生  张连仁 《中国骨伤》2009,22(12):943-945
跟骨骨折中,关节内骨折通常认为其功能恢复较差。所有跟骨关节内骨折都由轴向应力致伤,如坠伤、跌伤或交通事故等,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因轴向应力所致的损伤,如腰椎、骨盆和胫骨平台骨折等。2002年9月至2008年3月采用Ilizarov Plus外固定架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鹅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鹅型外固定器。方法固定器由手部部分和肘部托板部分组成。通过牵引鹅嘴迫使第一掌骨头背伸,鹅颈的压迫使第一掌骨向骨折块造拢,达到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复位和腕掌关节脱位的复位;肘部托板作为牵引的支点。固定4-6周后去除鹅型外固定器行功能锻炼,结果21例均复位良好,随访3个月以上的16例,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该外固定器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使用方便,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34例复杂胫骨干骺端骨折,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6—63岁,平均41.3岁;病程1h-8d。31例为开放性骨折,采用Gustilo分型:Ⅱ型11例,ⅢA型13例,ⅢB型7例。胫骨平台骨折19例,采用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Ⅳ型1例,Ⅴ型5例,Ⅵ型7例。胫骨远端骨折15例(其中1例患者为双侧),按AO分型:A2型2侧,A3型1侧,C1型1侧,C2型5侧,C3型7侧。分别采用Rasmussen和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膝、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创面获得Ⅰ期愈合19例,Ⅱ期愈合15例。发生浅表伤口感染2例,骨不连2例(再手术后获得骨愈合)。34例患者均荻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4.3个月。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为23.58±3.98,优5例.良11例,可3例;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75±14.21,优5例,良8例,可3例。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复杂胫骨干骺端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断端的稳定性,组织感染坏死率低,对关节活动影响小,但长期使用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钢板组进行治疗.外固定组53例,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骨片钉、克氏针固定,男28例,女25例;年龄20.~62岁,平均33.5岁;拇指损伤24例,其余四指损伤29例;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36例,掌指关节骨折脱位17例.钢板组53例,采用微型纯钛板螺钉进行固定,男30例,女23例;年龄23~66岁,平均36.5岁;拇指损伤22例,其余四指损伤31例;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30例,掌指关节骨折脱位23例.采用Duncan等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外固定组平均随访16.8个月,钢板组平均随访17.5个月.采用Duncan等评分标准评价手指功能的优良率:外固定组,优33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2.5%(49/53);钢板组,优30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8.7%(47/53).外固定组1例发生伤口感染,拇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34°±21°,其余四指为248°±19°;钢板组无伤口感染,拇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22°±18°,其余四指为225°±17°.结论 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经皮骨片钉、克氏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疗效优于钢板螺钉固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17例,男11例,女6例;左侧9例,右侧8例;年龄21~57岁,平均37岁。采用Mayo评分标准,从疼痛、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10个月,平均8个月。Mayo评分62~96分,平均(82±10)分,优7例,良7例,一般3例。结论: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能较好地恢复肘关节的解剖关系,且固定坚强、牢固,有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僵硬及软组织挛缩的发生,是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李城  王楠  毕大卫 《中国骨伤》2016,29(12):1110-1113
目的 :探讨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开放性粉碎性掌指关节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固定治疗13例开放性粉碎性掌指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56岁,平均35岁。根据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Ⅱ型8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h,平均5 h。均累及掌指骨关节面。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2000年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TAM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6周,平均(4.6±1.0)周。术后未出现断钉及松动现象,无钉道感染、畸形愈合、支架松动,未见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根据TAM系统,优7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开放性粉碎性掌指关节骨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后期调整、对软组织骨膜破坏小、感染率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辉  刘洋 《中国骨伤》2010,23(3):217-219
目的:观察调节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普通螺钉、克氏针等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跟骨骨折(SandersⅢ、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普通螺钉、克氏针等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27例36足(左侧19足,右侧17足)SandersⅢ、Ⅳ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年龄17~65岁,平均37岁),患足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并按Crosby-Fitzgibbons-Sanders分类法进行分组,术后B觟hler角和Gissane角的改变采用X线片进行分析,功能状况采用张铁良跟骨骨折综合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36足中32足获得随访,时间为11~24个月,平均13个月,B觟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由术前平均(8.0±7.3)°及(130.5±10.5)°,恢复到术后平均(29.6±7.4)°及(122.5±8.6)°。采用张铁良跟骨骨折综合评分法评为优17足,良8足,中5足,差2足。3足因手术发生伤口感染或皮缘坏死,经负压封闭引流术或伤口换药后获得愈合。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能有效治疗复杂跟骨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