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Palomo手术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本院2001年7月至2014年3月,采用腹腔镜Palomo手术治疗,并具有术前、术后3、6、12个月完整B超随访资料的112例精索静脉曲张青少年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112例患儿,均为左侧,年龄11岁至16岁6个月,中位年龄14岁3个月,年龄≥12岁108例,占96.4%。病史最长3年,平均1.3年。患儿治疗前均行阴囊彩色超声检查确诊,并根据B超测量结果计算睾丸体积。112例中,Ⅱ度25例,Ⅲ度87例,全部在腔镜下完成Palomo手术,手术时间20~35 min,平均27 min。无术后出血、阴囊水肿,平均住院时间5 d。112例均完成术后3、6、12个月随访,并复查B超,无一例复发,发现鞘膜积液6例,附睾囊肿1例。Ⅱ度25例中,术前左右睾丸体积差异在10%~15%者11例(44%);体积差异15%共4例(16%)。Ⅲ度87例,术前左右睾丸体积差异在10%~15%者48例(55.2%);体积差异15%共18例(20.6%)。术后112例中,96例(85.7%)患侧睾丸存在显著的"追赶"生长。术后12个月,Ⅱ度25例中,左右睾丸体积差异在10%~15%者4例(16%),15%共2例(8%);Ⅲ度87例中,左右睾丸体积差异在10%~15%者18例(20.6%),15%者8例(9.1%),手术后睾丸体积差异明显缩小(P0.01)。结论青少年Ⅱ、Ⅲ度精索静脉曲张已经存在两侧睾丸差异性生长,随着临床分度的增加,差异越发显著。Palomo手术后可观察到患侧睾丸显著的"追赶"性生长,左右睾丸体积差异明显缩小。腹腔镜palomo手术具有复发率低,睾丸萎缩可能小等特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青少年VC患者24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腹腔镜手术组52例,腹膜后手术组127例,显微镜手术组63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三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9个月。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另外两组,腹腔镜手术组和腹膜后手术组无差异(P>0.05);三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发生3例尿潴留,2例阴囊积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9.62%;腹膜后手术组术后发生7例尿潴留,4例阴囊积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66%;显微镜手术组无术后并发症,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4,P=0.048<0.05),显微镜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另外两组,另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比较术后症状(睾丸疼痛、阴囊坠涨、阴囊表面异常团块)改善情况,腹膜后组症状改善120例,腹腔镜组症状改善50例,显微镜组症状改善60例,三组症状改善元明显统计学差异(x^-=0.224,P=0.894>0.05)。显微镜手术组术后未见复发,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复发5例,复发率9.62%;腹膜后手术组术后复发12例,复发率9.4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7,P=0.040<0.05),显微镜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另外两组,另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从目前随访结果来看,显微镜手术组手术效果优于另外两组。腹腔镜手术组更适合于双侧VC患者,腹膜后手术组简单易行,且花费较低。三种术式手术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990年12月至2012年8月收治25例布加综合征患儿,男16例,女9例,年龄5~17岁,平均(14.5±3.4)岁.本组均行彩超检查,其中12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25例均行造影检查,其中下腔静脉型5例、肝静脉型15例、混合型5例.其中24例行介入治疗并术后随访,1例未治疗.结果 24例行介入治疗后受累下腔静脉、肝静脉即刻畅通,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2.1±4.2)cm H2O(37 ~ 5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即刻降至术后(17.3±3.3) cm H2O(14 ~26 cm H2O),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30.6+2.9)cm H2O(26~36 cm H2O)即刻降至(18.8±4.2)cm H2O(15 ~26 cm H2O).症状和体征即刻消失,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总体初次成功率96%.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5.8个月,7例出现再狭窄,5例给予血管成形术、1例给予血管成形术+置管溶栓+血管成形术、1例给予血管成形术+支架置人治疗后患者受累静脉再次畅通,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布加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腋前皮肤切口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患儿患侧腋窝前缘置入10mmTrocar,在颈阔肌筋膜下、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浅表肌膜间钝性分离,注入CO2气体(压力6mmHg),建立颈前皮下间隙,置入30。内镜。分别在患侧颈后近锁骨上缘处及对侧胸壁近锁骨下缘处穿刺置入5mmTrocar至颈前皮下间隙,置入分离钳与电凝钩,距胸锁骨附着处1cm处电凝或电切横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的纤维化肌束,并松解胸锁乳突肌周围紧张的纤维组织。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1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6例疗效为优秀,5例良好。手术时间45~72min,平均51min,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1—3d,平均2.2d。随访1、6、1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效果确切,美容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以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明确诊断为寰枢椎脱位(2例齿状突骨折)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6~17岁,平均(13. 17±3. 48)岁;采取经后路复位螺钉-钛棒(板)系统内固定技术,于手术前后应用颅颈交界区CT薄层扫描及上颈椎CT三维重建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硬腭枕骨大孔线(Chamberlain’s line,CL)和斜坡枕骨大孔线(McRae’s line,ML)上距离,通过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价高位脊髓受压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标准评估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监测神经传导功能,系统分析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脱位复位、植骨融合的可行性。结果 15例患儿随访18~100个月,平均(45. 8±14. 49)个月,失访3例。患儿寰椎侧块及枢椎椎弓根均能容纳3. 5 mm钛钉,术中无椎动脉损伤、骨质裂开等情况,术后恢复较为理想,除个别出现颈椎活动受限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前ADI(3. 86±2. 71) mm,CL(10. 05±6. 55) mm,ML(2. 17±4. 48) mm,CMA(122. 84±18. 02)°,JOA(11. 5±3. 26);术后ADI(1. 96±2. 041) mm,CL(6. 42±4. 85) mm,ML(0. 56±3. 78) mm,CMA (128. 29±17. 8)°,JOA(15. 44±1. 46);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寰枢关节脱位13例完全复位,5例有不同程度复位;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示植骨区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出现。结论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明确,远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儿童及青少年血糖分布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血糖的分布特征.方法 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北京市4个城区和3个郊区县的19 593名6~18岁中小学生,进行空腹指末梢血糖(Fasting capillary blood glucose,FCBG)的测定.结果 北京地区血糖调查数据合格的6~18岁儿童青少年19 112名,男9514名(49.8%),女9598名(50.2%);城区9792名(51.2%),郊县9320名(48.8%).男孩平均血糖水平较女孩高0.2 mmol/L(P<0.01),城区儿童血糖水平较郊区高0.1 mmol/L(P<0.01).城区男孩、女孩的血糖水平从6岁开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城区男孩的血糖水平在13岁增长趋于平缓,17岁之前血糖水平变化不大,18岁开始下降.而城区女孩的血糖在12~13岁达到高峰,15岁起有下降的趋势.郊区男孩和女孩的血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6岁逐渐上升,至18岁有下降,血糖随年龄呈现双峰态,在6~11岁期间,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11~12岁血糖水平达到第一个峰值,13岁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从14岁开始,血糖水平又有上升,女孩升幅小,男孩上升明显,分别于15岁和16岁达到另一个峰值.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空腹指末梢血糖水平与性别、年龄和肥胖有关,有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7.
儿童遗传性息肉多属于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疾病,与肠内外良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基于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儿童遗传性息肉大多可以确诊,在某些情况下,需进行基因检测协助诊断。该病一经确诊大多需要切除,术前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指导如何选择治疗方式,而且可减少漏诊和误诊。切除方法因息肉形态、大小及部位不同而不同。一旦影像学及内镜检查发现遗传性息肉,应每2~3年重复检查1次,有临床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复查胃肠镜。  相似文献   

8.
儿童结直肠息肉是临床中无痛性便血、腹痛和肛门肿物突出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结构上的差异分类,早期诊治不影响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发现息肉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若幼年性息肉合并腺瘤或为腺瘤性息肉,需定期行结肠镜复查。目前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联合金属钛夹是治疗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迁延性慢性咳嗽儿童及青少年中百日咳与非百日咳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将上海、重庆、昆明及银川地区持续咳嗽2周以上、年龄≥6岁的患者分为百日咳组及非百日咳组,比较两组患者咳嗽特征及并发症.百日咳实验室检测采用培养、多重PCR及百日咳鲍特菌特异毒素IgG(PTTgG)检测(ELiSA).结果 有1001例患者入组,113例百日咳检查阳性,888例排除百日咳,患病率达11.3%.40.7%百日咳患者表现间歇性阵发性咳嗽,无咳嗽后吼声、呕吐、紫绀及呼吸暂停病例,18.6%合并肺炎.非百日咳患者间歇性阵发性咳嗽比例(29.7%)明显低于百日咳患者(P<0.01).结论 阵发性咳嗽仍是大龄儿童及青少年百日咳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后出现的典型并发症已少见,仅凭临床表现诊断百日咳可能导致漏诊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功能性心血管疾病,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直立性高血压(orth...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10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86例10岁以上ALL患儿(B-ALL 62例,T-ALL 24例)的临床特点、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评估患儿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COX回归模型评估EFS、OS的影响因素。结果 86例患儿中,中危组和高危组患儿分别为62例和24例。首诊表现为肝肿大的53例(62%),脾肿大50例(58%),淋巴结肿大46例(54%)。初诊时外周血WBC≥50×109/L者29例(34%)。78例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21例(27%)染色体数目异常,其中15例为超二倍体(19%)、4例(5%)为亚二倍体,2例(3%)为假二倍体;11例(14%)染色体结构异常,其中Ph染色体阳性1例,t(1;19)1例。TEL-AML1融合基因3例(4%),E2A-PBX1融合基因3例(4%),BCR-ABL融合基因6例(7%),SIL-TAL1融合基因4例(5%)。1疗程完全缓解率为99%(85/86)。5年EFS率、OS率分别为64%±6%和75%±5%。中危组的5年EFS率、OS率均高于高危组(P0.05)。B-ALL患儿5年EFS率优于T-ALL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诱导缓解末微小残留病是EFS、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10岁以上ALL患儿具有不利预后的临床特征,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诱导缓解末MRD是决定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中罕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1976-2006年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手术切除的56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中,选择年龄不超过18周岁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所见,部分病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52例中年龄平均12岁,最小6个月;男女各26例.良性肿瘤48例,占93%,其中黏液瘤最常见(31例),其它依次为纤维瘤(4例)、横纹肌瘤(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还有颗粒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各1例.恶性肿瘤4例,占7%,分别为血管肉瘤、纤维肉瘤、黏液纤维肉瘤及低分化肉瘤.3岁以内婴幼儿原发心脏肿瘤以横纹肌瘤(3例)和纤维瘤(3例)较多,还可见恶性的低分化肉瘤(1例).52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或基本符合的占93%,误诊7%.结论 儿童心脏肿瘤类型多样,年龄较大者也以黏液瘤最多,而婴幼儿期以横纹肌瘤和纤维瘤多见.恶性肿瘤为分化较差的肉瘤,好发于右心,可见于婴幼儿.肿瘤临床诊断时应密切结合患儿年龄、瘤体生长部位及影像形态特点,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切除患儿PJS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儿童消化科住院治疗的11例PJ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首次入院平均年龄为(8.7±3.0)岁,所有患儿均有口唇、指、趾端黑斑(100%)。双气囊小肠镜(DBE)检查16次,2例患儿完成全消化道检查,发现>3 cm息肉共18枚,小肠12枚(66.7%)、胃1枚、结肠5枚,分别于胃镜、DBE、结肠镜下切除。经口小肠镜患儿术后均有咽痛(100%),腹胀2例次,呕吐1例次,迟发性出血1例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DBE可有效清除消化道息肉,对儿童PJS的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肌间血管瘤的特点、分析误诊的原因、减少误诊的方法和手术治疗的关键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肌间血管瘤24例的治疗体会及误诊原因.结果 本组24例中有13例术前误诊,误诊率为54.2%.门诊获随访11个月~9年10个月,平均4年7个月.彻底切除的22例术后有1例复发;未完全切除术后2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没有再复发.随访时有5例轻微跛行或肌力下降,快步行走或奔跑时明显.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 儿童肌间血管瘤临床表现比较隐蔽,常规检查容易漏诊,应利用多种检查手段确诊,降低术前误诊率.术前明确病变范围,熟悉解剖位置,保护重要结构和肢体功能,争取彻底切除,如手术风险较大,应分次手术切除配合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上海市儿童及青少年慢性头痛的流行情况及特点,调查慢性头痛的影响状况及就诊情况。方法将上海市中小学生(6~15岁)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采用问卷调查及专科随访的方式,调查慢性头痛的患病情况、头痛特点、影响因素及就诊情况。结果(1)患病情况:共调查9857名学生,回收问卷8701份,回收率为88.6%,1481/8701(17%)有过头痛的经历,86.4%头痛原因不明;慢性头痛的患病率为7.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0,P〉0.05)。(2)慢性头痛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2岁前男性高于女性,12岁后女性超过男性。(3)儿童慢性头痛特点:头痛部位单侧、双侧或不详比例相似,颞部居多(35.2%),额部次之(25.6%);头痛持续时间短,消化道伴随症状突出;头痛程度,48.5%的患儿认为头痛影响学习、生活;头痛伴随症状以消化道症状最常见。(4)就医情况:24.0%的患儿就诊,其中30.9%的患儿头痛后寻求药物治疗。(5)相关影响因素:慢性头痛的常见诱因为过度疲劳(51.4%),睡眠不足(40.4%),情绪改变(38.5%),学习压力(2,4.1%);慢性头痛与阳性家族史、学习压力过大有关。结论慢性头痛是儿童常见的临床问题,近半数慢性头痛儿童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但多数患儿未得到医疗指导,此调查结果应引起医学、教育及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7.
对于疑似因结直肠息肉而造成下消化道出血的患儿,使用结肠镜诊断及治疗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出血、电凝综合征和穿孔。与成人相比,儿童肠壁肌层薄、黏膜嫩、肠道屏障功能差,但合并症以及抗凝药使用少,这些特点决定了儿科内镜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及发生率与成人存在差别。儿科内镜医生需要根据患儿息肉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文介绍了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后出血、电凝综合征和穿孔的相关风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64例年龄为10~1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淋)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儿中男44例,女20例均接受99-XH-ALL方案治疗,随访1~1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3个月,并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无事件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分析。结果64例患儿中24例(37.5%)无不良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良好,40例(62.5%)有不良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反应不佳,64例患儿中58例达到CR,其中55例一疗程达到CR(85.94%),总CR率为90.63%,平均CR时间为38.45(25~56)天;13例复发(22.41%),平均复发时间为CR后15.77(2~58)个月;9例死亡(14.06%),其中4例死于感染,5例死于复发;随访中有21例失访,其中7例为复发后,10例为CR后,4例为未CR者,3例患儿接受移植,其中2例存活,1例死于移植后疾病复发,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占11.76%,其中1例乙肝(50个月),3例股骨头坏死(25、32、60个月),1例女孩4个月时发生第二肿瘤恶性葡萄胎,治愈存活至今。64例病人7年EFS:(37.31±7.23%),7年OS:(54.40±6.51%)。结论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的急淋预后不良,长期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H)的影像学、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对 18例青少年LIDH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患者有其独特的发病因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进行不同方法治疗 ,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 应关注青少年患者的发病因素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密切结合影像学所提供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儿童青少年期血脂异常往往与成年期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因而对血脂异常及早进行筛查与诊断,显得十分重要。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标准以及基于家族史和高危因素的选择性筛查方案一直被人们所采用。近年来依据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对青少年不同年龄的血脂异常界值点做了建议;同时血脂普遍筛查方案较选择性筛查方案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然而,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筛查诊断界值点的选择以及血脂筛查方案的制定,需根据儿童人群整体血脂水平、其与成年高脂血症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关系、种族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