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T细胞克隆性分析将Th细胞分为Th1、Th2。Th1细胞以分泌IL-2、IFN-γ和TNF-β为特征,主要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并在抵御细胞内致病因子包括许多病毒方面起重要作用,而Th2细胞以分泌IL-4、IL-5、IL-6、IL-10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发疹1~4天的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激光照射组,在给予带状疱疹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以25mWHeNe激光光针照射双侧拇指“大骨孔”穴,每穴照射5min,每天照射1次,最长不超过7天;另一组为对照组,仅给予相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疹时间和病情基本相同,均分别在发疹早期和发疹后第15或16天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发疹早期两组病例的CD+4、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P<001),CD+8则高于正常(P<001),而在发疹后15或16天激光照射组T细胞亚群基本恢复正常,但对照组T细胞亚群仍显著异常。结论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纠正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异常和缩短病程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对63例慢性乙肝患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IFN-γ阳性46例,阳性率为73.4%;IL-4阳性39例,阳性率为61.9%。一染色定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汇管区及小叶内坏死区,IFN_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TACE并IL-2/LAK肝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肝癌10例。结果为PR2例,MR4例,SD2例和PD2例。10例病人生存期3-10个月,平均7.8个月。IL-2/ALK灌注后6例AFP值明显下降;T细胞亚群中Th数量明显增多,Ts数量明显显减少,与灌注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IL2/LAK肝动脉灌注未见严重副反应。结果提示TACE并IL-2/LAK肝动脉灌注为晚期肝癌较好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阳性选择策略,采用CIMS-100免疫磁性无菌分离系统富集人正常骨髓CD34+造血细胞,然后将其在含Epo+GM-CSF+IL-3+IL-6+SCF(简EGIS)组合造血生长因子的无基质液培体系中扩增4周,定期进行单个核细胞计数、BFU-E及CFU-Mix的培养。经FACS鉴定所富集的CD34+造血细胞纯度平均>90%。人正常骨髓CD34+造血细胞在该条件下均可持续产生大量单个核细胞,最高可扩增1770倍。与HPP-CFC和CFU-GM相反,BFU-E和CFU-Mix扩增量较低,最高仅为2.36和2.4倍,且仅在第1周出现,随后迅速减少至停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预先照射以及随后大剂量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T细胞受体(TCR)、CD3、CD4和CD8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TCR、CD3表达采用间接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表达采用双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单纯15GyX射线全身照射后TCR,CD3阳性细胞数以及CD4-D8-,CD4+CD8+,CD4+CD8-和CD4-CD8+细胞数明显减少,当15GyX射线全身照射前6小时预先照射0075Gy时,可明显减轻其后15Gy照射对TCR+,CD3+,CD4+CD8+,CD4+CD8-和CD4-CD8+的损伤作用。表现为各亚组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纯15Gy照射组。CD4-CD8-亚组的细胞数无明显变化。结论0075GyX射线全身照射能够诱导胸腺细胞TCR+,CD3+,CD4+CD8+,CD4+CD8-和CD4-CD8+亚组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应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对甲肝患者52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做了动态观察,同时以CD系列单克隆抗体APAAP法对以上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IL-2R(mIL-2R)及T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对其相互关系及其与肝细胞损伤标志ALT做了相关分析。发现sIL-2R及mIL-2R在甲肝急性期均显著增高,恢复期则基本恢复正常;两者在急性期、恢复期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两者与ALT亦显著相关。同时发现甲肝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CD ̄+_4率显著降低,CD ̄+_8率则明显增高,致CD ̄+_4/CD ̄+_8比值明显下降且倒置;在恢复期以上改变均恢复正常。还发现CD ̄+_8率与sIL-2R、mIL-2R及ALT之间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正相关。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细胞免疫可能参与了甲肝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作者研究了C57BL/6小鼠经0.1~8.0GyX射线全身照射后淋巴因子效应细胞反应性的变化.结果发现,照后24小时胸腺细胞对IL-1反应的剂量效应曲线由两个斜率不同的成分组成,其D37,分别为1.65和4.09Gy;照后12和24小时脾细胞对IL-2反应的D37分别为5.58和3.46Gy;CTLL-2细胞在为0.5~10Gy剂量范围内,对IL-2反应性呈剂量依赖性降低,D37为8.77Gy。提示IL-2效应细胞的辐射抗性高于IL-1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型侧管式抗荷装备与抗荷动作的综合防护性能进行研究, 探讨采用二者联合的方案对8 G10 s(增长率为2 G/s)高G 进行防护的可行性。方法在离心机上, + Gz 增长率为2 G/s, 先测定9 名飞行学员的基础+ Gz 耐力, 其中5 名飞行学员采用新型侧管式抗荷服(NKH) + 新型抗调器(NKT)+ L1 动作(L1)、另4 名飞行学员采用新型侧管式代偿服(NDC) + NKT+ L1,测定出其最大+ Gz 耐力。结果5 名飞行学员采用NKH+ NKT+ L1 时的最大+ Gz 耐力为8.80±0 .27 G, 比基础+ Gz 耐力高出4.60±0.42 G(P<0.01) ;4 名飞行学员采用NDC+ NKT+ L1 时的最大+ Gz 耐力为8.75±0 .50 G, 比基础+ Gz 耐力高出4.50±0.46 G( P<0 .01) 。结论飞行员采用新型侧管式抗荷装备与抗荷动作能够对8 G10 s( 增长率为2 G/s) 的高G 进行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马滕斯专为运动员设计的特质焦虑量表(SCAT-A)测验为依据,测定不同心理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外用血糖皮质激素(GC)及其受体(GR)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应激状态下,高焦虑组CD4+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低应激状态下高、低焦虑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焦虑个体在高应激后更易诱发细胞免疫功能改变。(2)基础状态下,不同特质焦虑者GC分泌没有差异,但应激后GC浓度显著升高(P<0.01),尤以高焦虑组为著,且与CD4+和CD4+/CD8+比的改变存在相关。提示高焦虑组应激后运动员免疫功能改变与GC过量分泌有关。(3)安静状态下GR存在差异,高焦虑组GR结合位点数显著高于低焦虑组。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高焦虑人群HPA轴为何较低焦虑人群更易被激活。  相似文献   

11.
小鼠胸腺和脾细胞对淋巴因子反应的辐射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研究了C57BL/6小鼠经0.1-8.0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淋巴因子效应细胞反应性的变。结果发现,照后24小时胸腺细胞对IL-1反应的剂量效应曲线曲两个斜率不同的成分组成,其D37分别为1.65和4.09Gy;照后12和24小时脾细胞对IL-2反应的D37分别为5.58和3.46Gy;CTLL-2细胞在为0.5-10Gy剂量范围内,对IL-2反应性呈剂量依赖性降低,D37为8.77Gy。提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对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和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的影响,揭示低剂量辐射使Th激活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脏和胸腺细胞IFN-γ和IL-6mRNA的表达。结果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脏和胸腺IFN-γ和IL-6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低剂量辐射诱导Th1和Th2激活,其分子机理与其启动调节Th1和Th2克隆发育的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了1.5GyX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剂量率0.286Gy/min)对小鼠胸腺细胞CD3分子表达的影响,及胸腺细胞亚群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中等剂量照射后,胸腺细胞CD3分子的百分率明显增高,胸腺细胞CD3阳性细胞比例为对照组的177.61%。同时,胸腺中CD4+及CD8+细胞比例亦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202.5%及165.87%。然而,胸腺中CD4+、CD8+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为对照组的68.28%,与此同时,胸腺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为对照组的55.14%。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99mTcECDSPECT断层影像采血和非采血法定量测定rCBF和CBF。材料和方法:正常对照组15例,疾病组10例。采血法用动脉化静脉血样求得血中99mTcECD的浓度;非采血法用头颈平面像求得血中99mTcECD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采血法rCBF250±40~591±76ml.min-1·(100g)-1,CBF430±36ml.min-1·(100g)-1;非采血法rCBF261±32~603±68ml.min-1·(100g)-1,CBF435±44ml.min-1·(100g)-1。和其他方法测得的正常值很接近。疾病组两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用99mTc-ECDSPECT断层影像测定rCBF和CBF是可行的,可作为评价脑血流灌注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辐射诱导免疫适应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低剂量辐射能否诱导免疫适应性应。方法 3HTdR 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率;CTLL依赖株检测IL2 活性;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 检测淋巴细胞亚组及膜受体表达;PI标记,FCM 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 法测定可溶性白介素2 受体;Fura2 负载,双波长荧光测定法检测细胞内[Ca2+ ]i;传代培养细胞测定细胞倍增时间。结果 低剂量辐射预照射可明显减轻其后大剂量照射对诸多淋巴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结论 低剂量X 射线可诱导多参数免疫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刘建昆  范宗江  朱波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76-1378
传统上将Th细胞分为Th1和Th2两个细胞亚群,分别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新的免疫学理论进一步扩展了Th细胞亚群的种类,目前普遍公认,初始CD4+T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及作用条件下,可分化为Th1、Th2、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和Th17四个Th细胞亚群,它们分别受不同转录因子的调控,在体内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Th17细胞主要特征性分泌IL-17来介导体内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并在肿瘤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研究Th17细胞的分化机制以及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对寻求治疗肿瘤的靶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研究低剂量辐射对全淋巴细胞刺激性效应的同时,用3种单克隆抗体分离出分化抗原簇+-4,分化抗原簇+-8和B细胞亚群,进一步探讨了低剂量辐射对3种亚群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表明,Panning法分离的各亚群细胞的纯度及存活率均在90%以上;全淋巴细胞在0.1Gy剂量范围内有刺激作用,尤以0.1Gy剂量点效应最大;各亚群细胞在0.2Gy照射内均有刺激性效应的发生.分化抗原簇+-4和B细胞在0.1Gy剂量点效应最强,而分化抗原簇+-8在0.05Gy点效应最强;相同剂量,分化抗原簇+-4的刺激效应大于分化抗原簇+-8;0.5Gy照射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辐射对小鼠脾脏和胸腺Ⅰ型和Ⅱ型辅助性T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剂量辐射Ⅰ型辅助T细胞和Ⅱ型辅助性T细胞的影响,揭示低剂量辐射使Th激活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脏和胸腺细胞IFN-γ和IL-6mRNA的表达。结果 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脏和胸腺IFN-γ和IL-6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低剂量辐射射诱Th1和Th2矩形其分子机理调节Th1,Th2克隆发育的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9例原发性粘液性水肿和14例Hashimoto甲状腺炎患者测定了血清TSII、TGII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原发性粘液性水肿和Hashimoto甲状腺炎患者血清存在TSII、TGII,阳性比例不同,而且外周血CD8+百分率降低和CD4+/CD8+比值增高.TSII、TGII活性与CD4+/CD8+比值无显著相关.经甲状腺激素治疗,两种自家免疫性甲低患者甲状腺功能明显恢复,血清TSII、TGII活性无明显变化,原发性粘液性水肿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明显变化,而Hashimoto甲状腺炎患者CD8+百分率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20.
检测了37例Graves病患者血清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TGI)和外周血总T细胞(CD3)、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CD4)及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D8),并以32例正常人作对照.发现Graves病TSI阳性率83.8%,TGI阳性率58.30,TSI活性与血清TT4含量呈正相关(P<0.01),TGI活性随甲状腺肿大加重而升高.外周血CD3+、CD8+百分率降低(P<0.01),CD4+/CD8+比值增高(P<0.05).其中18例经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明显,TSI活性明显下降,而TGI活性、CD3+、CD8+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对TSI、TGI及T细胞亚群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