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呼吸指数(RI)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0 年1 月-2012年3月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及急诊ICU 收治的11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入ICU后的R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及转归.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8例和死亡组40例;以RI=2.5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低RI组(RI<2.5)70例和高RI组(RI≥2.5)48例.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低RI组与高RI组之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RI、APACHEⅡ评分及脓毒性休克发生率较存活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RI组与高RI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RI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脓毒性休克发生率、病死率较低RI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I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81,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RI与APACHEⅡ评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可用于早期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不同乳酸升高程度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入住我院综合ICU、存在严重脓毒症且乳酸高于2mmol/L的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47例患者纳入乳酸轻度升高人群(2~4 mmol/L),分为死亡和存活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早期乳酸清除率、外科术后患者比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和其他反映全身脏器或系统功能的临床指标,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再以10%的乳酸清除率为界,将此人群患者分为高、低清除率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其余132例患者纳入乳酸明显升高人群(≥4 mmol/L),同上方法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乳酸轻度升高人群死亡危险因素为APACHEⅡ评分和血糖,其OR及95% CI为1.204(1.120-1.294)、1.131(1.001-1.280),高、低清除率组患者-30 d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3% vs 31.76%,P>0.05).乳酸明显升高人群的死亡危险因素为早期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是否外科术后和氧合指数,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0.953(0.920-0.987)、1.222(1.097-1.361)、0.078 (0.016-0.382)、0.989(0.982-0.997),低清除率组患者的30 d病死率明显升高(97.92% vs 65.84%,P<0.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能有效评价乳酸明显升高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但对于乳酸轻度升高的患者,其预后提示价值不佳.  相似文献   

3.
黄嵘  徐芳媛  方向群  李翔 《浙江医学》2021,43(2):176-179
目的 探讨急诊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EDSSS)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符合脓毒症3.0标准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EDSS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 2016 年12 月该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33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S 将患者分为MS 组和非MS 组, 对两组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 分、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住院时间及28 d 病死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 素Logistic 回归分析MS 各因素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S 组SOFA 评分和降钙素原(PCT)水平 高于非MS 组(P <0.05);MS 组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和MODS 发生率高于非MS 组(P <0.05),与非MS 组比较, MS 组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P <0.05)。将MS 作为一项危险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显示MS 对 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有预测作用[O^R=1.675(95%CI :1.024,2.336),P =0.036]。结论 MS 可加重脓毒 症患者病情,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脑电图监测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36例脓毒症患者入ICU后给予脑电图监测72h或直到转出ICU,观察其脑电图改变,并按照国际Young分级标准进行脑电图的分级随访患者3个月后的神经精神功能,按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脑电图分级及MMSE、SAS、SDS评分之间的差异。分析脑电图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中,脑电图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脑电图Ⅰ级24例,其中17例无明显脓毒症脑病表现;Ⅱ级1例,Ⅲ级1例,Ⅳ级6例,Ⅴ级2例,Ⅵ级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脓毒症脑病表现。36例中15例存在痫样放电,预后均较差,其中9例为非惊厥癫痫(NCS)或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NCSE)占25.00%,6例为惊厥性癫痫(GCS)或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占16.70%。脑电图分级越高,预后不良率越高。脑电图分级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异常,是否存在SAE与其严重度有关,且NCS或NCSE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脑电图分级与预后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相关性脑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预后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后 C-反应蛋白(CRP)下降率对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103例患者,根据治疗3 d 后 CRP 下降率分为 A 组(治疗3 d 后 CRP 较治疗前下降<30%)、B 组(治疗3 d 后 CRP 较治疗前下降30%~50%)、C 组(治疗3 d 后 CRP 较治疗前下降≥50%),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带机时间、ICU 平均住院天数、平均 ICU 住院费用、平均总住院天数及28 d 病死率。结果A 组患者与 B、C 组患者机械通气平均带机时间、ICU 平均住院天数、平均 ICU 住院费用、平均总住院天数及28 d 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机械通气平均带机时间、ICU 平均住院天数、平均 ICU 住院费用、平均总住院天数及28 d 病死率均高于 C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判断脓毒症患者存活的治疗后3 d CRP 下降率的最佳界点值为31.48%,敏感性为86.54%,特异度为100%。结论严重脓毒症抗感染治疗3 d 后 CRP 下降率是一个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用于判断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ICU住院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应用PICCO技术连续5d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析其与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第1天存活组血管外肺水指数8.5 mL/kg,明显低于死亡组18 mL/kg(P=0.001),氧参指数存活组25.3 kPa,高于死亡组的18.4 kPa(P=0.03),第3天存活组和死亡组血管外肺水指数分别为9,15.2mL/kg(P<0.01),第3天存活组和死亡组氧合指数分别为33.3,22.9kPa(P<0.01),第1天和第3天血管外肺水指数和序贯器官功能评分呈正相关(第1天,r =0.6947,P=0.001;第3天,r=0.732 7,P<0.001).结论:血管外肺水指数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罗良剑  何元明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157-157,166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测定,并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APACHEIII评分,按分值分为三组(轻度组≤60分,中度组61~90分,重度组〉90分);以28天为界,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各组血脂水平。结果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11c、TG、HDL—C、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度组TC、LDL—C水平较中度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死亡组TC,TG,HDL—C、LDL—C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TC、TG、HDL—C、LDL—C水平与严重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有关,TG、TC、HDL—C、LDL—C值对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影响不同生存期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08例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明确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总死亡率为53.7%,生存期<30 d,30 d~89 d,90 d~365 d患者死亡率分别为27.8%、24.4%与15.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与降钙素原变化率(△PCT)是影响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HR(95%CI)分别为1.105(1.066~1.146)、1.390(1.210~1.596)与0.996(0.995~0.997)。分层分析,生存期<30 d者,预后因素为APACHE-Ⅱ评分(HR=1.104, 95%CI:1.052~1.158)、CCI(HR=1.462, 95%CI:1.204~1.775)、△PCT(HR=0.992, 95%CI:0.989~0.995)与ICU住院时间(HR=0.893, 95%CI:0.841~0.949);生存期30 d~89 d者,预后因素为APACHE-Ⅱ评分(HR=1.102, 95%CI:1.026~1.183)与△PCT(HR=0.996, 95%CI:0.994~0.998)。生存期90 d~365 d者,仅CCI(HR=1.689, 95%CI:1.065~2.679)影响预后。 结论 APACHE-Ⅱ评分、CCI与△PCT为影响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对于不同生存期的死亡患者,其预后因素稍有不同,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徐华  赵双彪  郑伟华 《重庆医学》2016,(31):4396-4398
目的 探讨影响ICU危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重症医学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基本资料、基础疾病及生化指标,按离开医院时的结局将其分为康复出院组和院内死亡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治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 587例,其中危重脓毒症968例(37.5%),男582例,女386例,年龄(45±12)岁,康复出院458例(47.3%),组间比较后发现院内死亡组年龄(58±26 vs.45±23,t=2.591,P=0.038)、APACHEⅡ评分(25±12.3vs.16±8.5,t=2.346,P=0.032)、脓毒症休克比例(69.8% vs.40.6%,x2=4.122,P=0.041)、2型糖尿病比例(1.1% vs.5.5%,x2=8.106,P=0.036)、降钙素原(8.1士2.8 vs.2.5±5.3,t=3.681,P=0.041)及血清乳酸(5.2±2.5vs.9.2±3.5,t=3.512,P=0.039)水平均高于康复出院组,但院内死亡组血清清蛋白(25±6.8vs.34±8.5,t=3.212,P=0.035)水平低于康复出院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型糖尿病、脓毒性休克、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血清乳酸及血清清蛋白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2型糖尿病、脓毒性休克、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血清乳酸及血清清蛋白水平是影响危重脓毒症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nflammatory responses syndrome,SIRS).目前认为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贯穿于脓毒症的整个发展过程,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应用参附注射液(shenfuinjection,SFI)辅治脓毒症患者,观察该药对脓毒症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给予静脉补充维生素C能否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34例,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维生素C组(122例)及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并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维生素C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用3?g维生素C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比较两组28?d后的病死率、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维生素C组28?d病死率(27.9%)较对照组(42.9%)降低(P?<0.05),72?h △SOF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4.0(1.0~6.0)vs 2.0(1.0~4.0)](P?<0.0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5.0(18.0~40.0)vs 43.0(24.0~66.0) (P?<0.05),降钙素原清除率较对照组增加[79.0%(66.0%~85.0%)vs 60.0%(50.0%~66.0%)](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3.00~8.00) d vs 4.00(3.00~7.25) d ](P?>0.05)。结论 早期静脉补充维生素C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28?d病死率,降低SOFA评分,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时间,提高降钙素原清除率,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方法: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共收治严重脓毒症患者11例,按照患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等临床情况,按照患者乳酸清除率分为A、B、C3组,A组乳酸清除率>40%,B组乳酸清除率20%~40%,C组乳酸清除率<20%,比较3组存活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并计算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随着6h乳酸清除率的不断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显著升高趋势(P<0.05);在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P>0.05)。结论:研究显示,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而言,6h的动脉乳酸清除率是有效预测其预后的明显指标,对患者的动脉乳酸和清除率等进行早期动态检测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96例,死亡组64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机械通气、ICU入住时间、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个数、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输血、确诊时APACHEⅡ评分、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eNOS)894G→T,-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9个教学医院ICU随机收集严重脓毒症患者117例,应用PCR-RLFP及PCR-SSCP方法检测eNOS 894G→T,-786T→C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致病微生物,入ICU后24 h内急性心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7 d内SOFA评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致休克时间(从发生感染至出现休克时间)、休克持续时间、人ICU后7及28 d病死率.结果 eNOS 894 G→T基因多态性中基因型GT携带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较基因型GG携带者有增加趋势(87%vs 68.1%,P=0.071),且致休克时间明显缩短[1.0(0.1-6.5)d vs 2.0(0.10-27.0)d,中位数(范围),P<0.05].此类患者APACHE Ⅱ(24±7 vs 19±7)及序贯器官衰竭分析(SOFA)评分(9±3 vs 5±3)显著升高(P<0.05,P<0.001),7 d和28 d病死率显著增高(34.8%vs 0%,P<0.001;78.3%vs 23.4%,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SOFA评分以及基因型GT为影响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高危风险因素.本研究未发现eNOS 0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 eNOS 894C→T(而非-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基因型GT携带者器官功能损害更加显著,并且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非SIRS组与非感染性SIRS组比较P〈0.05,与脓毒症各组比较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易出现低磷血症,并且血磷水平低者,预后较差,血磷水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顸后的简易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7例与死亡组19例。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在确诊为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9天检测血清PCT和Hs-CRP及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在烧伤脓毒症确诊时绘制46例患者血清P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血清PCT在确诊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9天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存活组血清PCT下降,且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Hs-CRP和APACHEⅡ评分在确诊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天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Hs-CRP和APACHEⅡ评分在确诊脓毒症后的第3、5、7、9天高于生存组(P<0.05)。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31,11.23 ng/m L为血清PCT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90.6%,特异性度为100%。结论:血清PCT值可作为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指标,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王拥军  李玉娇 《广西医学》2020,(5):533-536+547
目的探讨不同存储时间的血小板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小板输注的13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存储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3 d)76例和B组(4~5 d)63例。比较两组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1 d炎症指标、凝血指标水平以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记录患者入ICU后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死亡风险。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输注血小板1 d后,两组炎症指标、凝血指标及各项量表评分均较前改善(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30.26%(23/76)、31.74%(20/63),但组间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以及入ICU时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评分≤8分、简明损伤量表评分≥3分、血乳酸水平≥2 mmol/L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但血小板存储时间与患者死亡无关(P>0.05)。结论血小板的存储时间对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并无影响,但临床上在输注血小板时仍需尽量选择存储时间较短的批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生长趋化因子(GRO-α)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9月本院ICU中64例脓毒症患者血清,按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31例和死亡组33例,建立正常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GRO-α水平与各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并进行各组血清GRO-α水平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清PCT比较以及血清GRO-α与PC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同时对64例脓毒症患者血清GRO-α水平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生存组GRO-α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GRO-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的血清PCT值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RO-α和PCT水平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高GRO组脓毒症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低GRO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GRO-α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与PCT水平相比较,GRO-α水平对脓毒症具有更高的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强离子隙(SIG)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4月于安庆市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诊治的脓毒症患者共5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ICU 24 h内血气、血生化等指标水平,应用Stewart-Figge方法学的方程式计算SIG.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