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实验性“肺气虚证”SD大鼠进行球结膜和气管微循环以及“肺窗”血流状态观察发现:实验组大鼠球结膜微循大形态积分、流速积分、流态积分和总积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气管微循环A/V比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窗微循环观察;出现肺泡缺血区和轿管扩张瘀滞区相间等现象,说明SD大鼠在“肺气”状态下,由于气虚推动血行无力,微血管存在“瘀血”征象。这与中医肺助心行血的理论相  相似文献   

2.
"肺主治节"强调肺与人体五脏的统筹关系,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其功能主要为:(1)上承君令,助心行血;(2)布散津气,协调诸脏;(3)统筹职能,有度发挥。同时其"治节"功能的实现,需要气血津液及各个脏腑、经络的共同作用,最终达到人体安定有序、和谐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毛发疾患与五脏六腑整体之间有密切关联。中医认为毛发与五脏皆有关系,发为肾精之外候,脾主运化充养皮毛,肺主宣发同时助心行血,肝主疏泄,血生气,气生精,气血充沛则毛发生长旺盛。西医认为毛发疾病与精神状态、免疫系统、螨虫、病毒等感染、激素类疾病、遗传等有关,治疗方面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文章对中西医关于毛发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阐述,为治疗毛发疾病寻找理论依据,并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肺系疾病文献散见于各种医籍中,进行中医肺系疾病古籍文献的整理,进一步进行知识发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古医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类、汇总和录入计算机而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可系统、全面地汇集历代肺系疾病研究的精华,为肺系疾病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医电子病历及中医肺病学特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计算机语言PowerBuilder开发Access数据库,建立中医肺病门诊病历采集软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查阅中医信息化及中医教材等相关文献,并使中医学与计算机数据库现代化技术的结合,设计和构建中医肺系疾病门诊电子病历,并使之应用于门诊诊疗工作中。该软件突出中医特色及肺系疾病的证候、病机及方剂特点,在明确肺系的概念及归纳其病因病机及病理特点基础上,概括最有意义的判断肺系病位的特征性症状,对肺系疾病的证素进行结构化提取。从而为进一步总结研究肺系疾病发病特点做有效工具支撑。在程序设计上提高该软件系统的实时性,人性化设计,与传统工作模式相比,该系统在收集,存储,及统计分析数据上有明显的优势。鉴于临床工作的复杂性,需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医心病学是专门研究心系病证的一门临床学科,这里的心是指中医概念的心。从中医角度讲心病有3个内涵:一是与"心主血脉"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二是与"心主神明"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某些高级神经系  相似文献   

7.
心肺同属上焦,心主血,肺主气,二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冠心病时,循其理论渊源,究其病理因素,审其阴阳虚实,察其气血盛衰,辨其脏腑所属,着眼于调肺气,通血脉,可助心行血恢复心之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骨、关节疾病患者并存内科心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9例65岁以上老年骨、关节手术患者合并的内科心肺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9例老年骨、关节手术患者中264例(48.1%)并存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病,这些术前有心肺疾病者术后发生并发症96例,发生率为36.4%;而285例手术前无内科心肺疾病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5例,发生率12.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骨、关节手术病人并存的内科心肺疾病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手术的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75例正常人,270例临床常见病不同证候的唇微循环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不少临床常见病均可见唇微循环的明显改变,唇微循环的变化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作为微观望诊内容,唇微循环的检测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唇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微循环的改善在艾灸治喘中的意义,作者观察了37例哮喘患者的微循环以及这些患者在艾灸后的即时和艾灸治疗15天后微循环的变化,发现哮喘患者的微循环有明显的病理改变。艾灸治疗后患者微循环得到改善,呼吸频率减慢。作者认为:(1)哮喘患者微循环有明显的病理改变,这些病理改变影响肺以及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是造成患者织组缺氧的原因之一;(2)艾灸对哮喘患者微循环有改善作用,微循环的改善有利于患者织组缺氧的改善,改善微循环可能是艾灸治喘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3)哮喘患者微循环和呼吸变化的密切关系为中医“气为血之帅”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尤其是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突破,诞生了“肺-肠”轴这一全新概念,其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不谋而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诊疗方案中明确提出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肠道微生物稳态对肺部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某些特定菌属及其代谢产物可参与肺部疾病进程,影响其发生发展;然而,肺、肠道微生物组成极为复杂,其免疫调节、抗炎、抗感染等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文就“肺-肠”轴及肺、肠微生态对肺部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报告30例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采用血液稀释疗法配合“益气活血、清肺化痰”中药治疗,可使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P<0.01),氧分压上升41.4%、二氧化碳分压下降32.2%(P<0.01)。临床显效率63.3%,与同期单纯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血液稀释疗法可迅速改善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及心肺功能,配合中药可进一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兰 《医学综述》2009,15(20):3160-3163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表现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属于祖国医学肺胀、胸痹、心悸等病范畴,其病机为心气虚引发心阳虚,进而血瘀痰阻所致。祖国医学从整体观念上认识该病,采用补偏救弊、扶正祛邪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降低了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继续发挥中医药优势、深化本病辨证论治的研究,对本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归属祖国医学"肺痹"肺痿"咳嗽"喘证"等范畴.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其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高.中医抗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发挥综合治疗效果.随着络病学兴起,将应归属于"络病"范畴.IPF在诊治过程中应抓住其病机的关键,即气虚则络虚不荣,痰瘀阻络则络脉痹阻,将传统辨证与络病理论相结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心电图"肺型P波"的比较分析,探讨"肺P"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且心电图有明显"肺P"的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描记12导联心电图,对"肺型P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心电图"肺型P波"出现率大于缓解期。结论心电图检查中"肺型P"的出现与肺心病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活血通络法治疗小儿哮喘与甲皱微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中医活血通络干预治疗小儿哮喘与甲皱微循环的关系。方法:按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及《中药新药治疗哮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选择哮喘发作期(热型)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期(热型)患儿存在瘀血阻络的病理基础,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可提高临床疗效;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小儿哮喘发作期(热型)中医辨证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活血通络中药“喘通康”达到控制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从而缓解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肺主皮毛"理论源于 《内经》,体现了"整体观念"有诸内必形于外"的思想.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体现了肺与皮毛在生理上相互影响,病理上相互传变的特点.临床治疗该疾病在"肺主皮毛"的理论体系之下,分清标本虚实,从整体辨证论治,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用油酸0.080ml/kg给家兔静脉注入所致的休克肺,以印度墨汁灌注肺血管后,于光镜下观察其微循环的改变。轻度休克肺呈现肺泡扩张,泡壁断裂。曲张的肺毛细血管呈片状分布,未扩张的部位墨汁灌注不良。重度休克肺可见肺组织正常结构消失,大量肺泡蒌陷,有的肺泡内充满血性漏出物及脱落细胞。肺血管失去连续性,墨汁充盈区呈点、片状分布。结果表明,肺微循环障碍是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活血化瘀类方药运用方面阐述了活血化瘀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认为活血化瘀类方药运用是把“双刃剑”,应针对疾病病因病机与病理生理特点及病程阶段状况和西药抗凝治疗情况,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分型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药传统药性与中药现代药理相结合,采用中西医序贯疗法,科学合理地应用活血化瘀类方药,有利于不断提高中医活血化瘀类方药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中医“肺胀”范畴,瘀血是肺胀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血黏稠度增高,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是其常见病理表现,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这些病理改变,而且活血化瘀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