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洪泽县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洪泽县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3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14岁,占全部病例的85.69%,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0.11%;3—5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8年来,小学、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计13起,发病225例,占总病例数的39.75%。结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与管理、提高15岁以下人群腮腺炎疫苗接种率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1年济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宁市2011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济宁市2011年合计报告腮腺炎2377例,报告发病率为29.4/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县区依次为任城区、市中区、嘉祥县、金乡县、汶上县,占济宁市总报告病例数的84.9%。5-6月份发病最高。2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1.63%;发病高峰年龄为3—10岁,占总病例数的57.72%。男性发病数1623例,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流腮发病具有明显职业分布,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结论济宁市各县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不同,发病率无明显城乡差异,2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是腮腺炎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陈剑涛 《甘肃医药》2012,(11):874-875
目的:了解静宁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分析流行因素,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静宁县2005年-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作疫情分析。结果:2005年-2011年静宁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22/10万。静宁县全年均有发病,但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在5~7月和10~12月。5~7月是发病最多的月份,全到24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人群,2岁以下儿童发病较少,7~15岁发病最多,占65.08%,男女比例为1:0.58。结论:发病率较高主要与人群免疫力水平低有关,而注射腮腺炎疫苗为有效的防控措施,在保持高水平腮腺炎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要提高腮腺炎疫苗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另外要进一步加强腮腺炎疫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及时处理疫情,防止腮腺炎疫情的爆发,从而达到控制腮腺炎流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兴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供今后防治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新兴县2004~2007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新兴县2004~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共20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15/10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新城镇、车岗镇等地区,11—1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47.78%,发病人群主要是9岁以下的儿童,占90.64%,3~13岁儿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加强儿童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是流动儿童,发生疫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平顶山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的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平顶山市共报告腮腺炎64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88/10万。每月均有病例发生,相对集中在3-7月,占全部病例的55.61%。病例主要为学生(56.99%)、幼托儿童(22.86%)、散居儿童(15.57%)。男女病例报告发病率性别比为1.85:1。结论平顶山市腮腺炎的发病率较高,应做好麻风腮三联疫苗的接种工作,是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那坡县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疫情数据,掌握出现高发年份时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为基数,疫情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后,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那坡县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为686例,报告发病率为328.54/10万,比去年报告发病率(102.49/10万)上升220.59%。1—15岁发病人数占总病例数的86.44%,发病人群以中小学生及幼托儿童为主,占82.65%,发病在夏季达到高峰。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别强调要提高15岁以下儿童流腮免疫疫苗接种的覆盖率,以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潍坊市2004~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潍坊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04~2006年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和专报系统收集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调查一览表。结果2004~2006年共报告腮腺炎病例11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2/10万,发病率依次为:1.31/10万、4.78/10万、7.82/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年均有发病,有冬季和春末夏初(4~7月)两个季节高峰,以春末夏初为主;病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为45岁,病例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98%,15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5~12岁,发病率为97.12/10万,占总调查病例数的65.23%;679例监测病例分析显示,有免疫史者61例,无免疫史者151例,免疫史不详者467例,分别占8.98%、22.24%和68.78%。15岁以下儿童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11.32%。结论腮腺炎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建议在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同时,应加强腮腺炎的免疫预防工作,规范的开展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是减缓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趋势的关键;依托网络直报系统开展腮腺炎病例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银市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白银市某医院2009_-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白银市某医院2009—2011年共接诊流行性腮腺炎962例,元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0.87/10万,发病月份以4月至7月和10月至12月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8.17%,发病职业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0.89%,发病年龄以3—15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9.60%。结论2011年白银市某医院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在校学生为主,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聚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主动监测,广泛开展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8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59例,无暴发疫情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1.59/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45.56%),幼托儿童(20.85%),散居儿童(14.29%);发病年龄高峰为5~10岁年龄组,发病108例,占发病总数的41.7%;男女性别比为1.56:1(P0.0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居前三位的月份为:12月、7月、3月(5月),占发病总数的占发病总数的13.9%、13.13%、11.97%;。结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3-2016年靖西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靖西市2013-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16年靖西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33例,年均发病率为8.84/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110例,占47.21%。男性148例,女性85例,男女性别比为1.74∶1;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报告病例207例,占88.84%,其中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报告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3.30%、35.19%、36.05%、3.86%。结论 15岁以下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重点防控人群,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适龄儿童腮腺炎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并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中推广2剂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兴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供防治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新兴县2008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新兴县2008年1月至12月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9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新城镇、太平镇等地区,6月为高发月份,占总发病数26.08%,发病人群主要是10~15岁小学生,占60.86%,腮腺炎相关疫苗免疫史空白和免疫史不详占73.73%.结论 加强儿童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是流动儿童,发生疫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凤山县近几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1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及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接种资料,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8年中共发现流行性腮腺炎584例,4-10岁儿童人群年均发病率在108.25-793.23/10万之间,1-7岁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接种率仅为15.72%,入学后的儿童随年龄增大,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月和11月为腮腺炎发病高峰期,男女发病比例为1.66:1。全县9个乡镇病例报告超出国家人群年均发病率22.80/10万的水平。结论:该县儿童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学龄前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接种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接种及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商丘市2009—2013年水痘流行情况,为水痘的预防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依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商丘市水痘监测系统”,对商丘市2009—2013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商丘市共报告水痘2163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发病率5.40/10万。3~6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96.6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者主要为学生、散居和幼托儿童。同期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17起,全部发生在农村小学。结论15岁以下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易在小学暴发,在入托、入学前尽早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会宁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2007-2011年会宁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2/10万。全年均有腮腺炎病例报告。发病呈双峰型,6、10月为发病的大高峰。6~10岁发病最多,共报告875例,占77.85%。男女之比5年平均为1.50:1,各职业以学生占比例最多,为90.48%。结论:疫情初期报告、及时隔离患者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关键,学校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与报告需要加强,使用疫苗能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105-108
目的分析沈阳市于洪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12月沈阳市于洪区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6年于洪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2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7.20/10万,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疫情有明显的季节性,为双峰分布,4~6月和11月~次年1月为高峰期;0~14岁病例占77.34%,发病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流动人口较多的于洪街道、迎宾路街道和北陵街道是于洪区病例较多地区。结论针对重点人群和流行季节,加强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借鉴北京等城市的经验,建议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由1剂次增至2剂次,并在学龄前完成,以降低15岁以下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6—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近3年内的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23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28/10万。2006与2008年发病率稍高,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3~8月为高发月,占全年腮腺炎报告发病总数的59.87%;病例主要为学生(38.84%)、幼托儿童(20.71%)、散居儿童(15.09%);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男女性别比为1.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09-2013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腮腺炎流行的季节性采用季节指数描述。结果深圳市宝安区2009-2013年腮腺炎病例数7 677例,年均发病率为34.41/10万,2011年发病率最高(67.96/10万)。季节指数大于100%的月份为4-7月,其中7月份季节指数最大(217.3%)。病例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31.84%、26.20%、16.26%。结论深圳市宝安区腮腺炎发病集中在4-7月。应提高高危人群(5-9岁儿童)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腮腺炎的监测,提高疫情处置能力,降低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玉树州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玉树州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腮腺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共报告腮腺炎病例21例,发病率分别为6.94/10万。结论近两年腮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大量增多有关,应提高疫苗的接种覆盖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分析流行因素,为今后有效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2009年疫情网络上报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作疫情分析。结果:2007~2009年发病率逐年下降,发病时间集中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以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为主,年龄集中在3~15岁,男女比例为1:0.7.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含腮腺炎病毒成分的疫苗:防控关键在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兰州市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36.66/10万,2012年最高达81.16/10万,发病季节表现为春末夏初、冬季2个发病高峰,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3.21%。结论: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探索新的MMR免疫接种策略,提高高发人群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减少发病数,控制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