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慧芳  朱春兰   《护理与康复》2020,19(8):58-60
目的观察3M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和3M藻酸盐磷酸氢锆钠银敷料对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合并渗液的疗效。方法将54例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合并少许渗液患者按导管维护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使用3M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观察组应用3M藻酸盐磷酸氢锆钠银敷料。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总有效率、皮肤变态反应和穿刺点溃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79.17%,皮肤变态反应发生率为29.17%,穿刺点溃疡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100%,无皮肤变态反应和穿刺点溃疡发生。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M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相比,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合并渗液患者使用3M藻酸盐磷酸氢锆钠银敷料,感染控制效果更好,皮肤变态反应和穿刺点溃疡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氯己定敷料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氯己定敷料对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1年2月28日。2名研究者通过Covidence平台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手册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RCT研究和95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RR=0.17,95%CI(0.06,0.43),P=0.0002]、维护次数少[MD=-2.01,95%CI(-2.93,-1.08),P<0.0001],愈合时间短[MD=-1.97,95%CI(-3.85,-0.09),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MARSI[RR=0.44,95%CI(0.16,1.19),P=0.10]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己定敷料能有效降低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减少维护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已定抗菌透明敷料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临时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在我院肾脏内科通过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共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在临时血透导管出口处使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抗菌透明敷料,对照组使用医用敷贴。对两组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局部皮肤过敏情况及导管敷料固定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导管出口处感染和敷料卷边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3.905,X2=7.143;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1.05‰,低于对照组5.57‰;观察组临时导管移位和局部皮肤过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574,X2=0.508;P>0.05)。结论 葡萄糖酸氯已定抗菌透明敷料能帮助护理人员持续观察穿刺点,有效降低导管出口处感染及敷料卷边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陈秋玉  苏敏谊  张莉 《全科护理》2012,(18):1642-1643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部位敷料更换时间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9月60例PICC置管全程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护理的早产儿,2008年1月—2009年5月置管30例患儿为3d更换敷料组,2009年6月—2010年9月置管30例患儿为7d更换敷料组,比较两组发生感染情况。[结果]3d更换敷料组和7d更换敷料组患儿PICC穿刺部位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密切评估早产儿PICC穿刺部位及全身情况的前提下,3d、7d更换1次敷料不影响穿刺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所致局部湿疹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40例PICC置管后发生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混合液湿敷后加IV3000透明敷料固定PICC;实验组患者采用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混合液湿敷后加银离子抗菌敷料固定PIC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O.01)。结论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混合液湿敷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PICC所致局部湿疹疗效确切,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9月便利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行PICC置管并在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60例,按置管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消毒,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局部皮肤消毒2次,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PICC维护时间及耗材成本。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4周,均未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PICC维护耗材成本,观察组为1.45元/(例·次),对照组为0.74元/(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膜下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及PICC导管维护时间观察组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应用于PICC维护,安全性高,效果好,且省时方便,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技术。  相似文献   

8.
汪华萍  洪金花  刘蓉  王瑛  邓淑琴  曾小燕 《全科护理》2012,10(27):2499-2500
[目的]探索上臂穿刺置管对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9月实施PICC置管病人采取手臂肘上区域穿刺。[结果]与2009年4月—2009年9月行PICC置管的病人进行比较,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上臂穿刺置管能明显减少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阮燕萍  余元明  俞洋  朱逸 《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19-1121+1125
目的分析PICC置管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患者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伴发疾病种类、体质指数、住院期间主要治疗、PICC置管部位、置管静脉、导管类型、带管住院次数、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总留置时间等因素,分析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导管类型(BD PICC导管)、患者居住地(非城镇)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均次住院留置时间(14d)是保护因素。结论导管类型、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患者居住地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合理选择导管类型,规范进行导管维护,加强出院带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和控制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已定抗菌透明敷料对腹膜透析新置管术后患者导管出口的短期保护效应.方法 选取2019年3-11月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进行导管出口换药,用鼻胃管胶布固定导管;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抗菌透明敷料进行导管出口换药,并自固定导管,比较...  相似文献   

12.
张晓蓉  徐元英  龚宝珠  刘闽 《家庭护士》2009,7(13):1150-1151
[目的]分析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PICC置管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4例,导管堵塞12例,血栓形成3例;居家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住院护理组;头静脉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于贵要静脉组.[结论]穿刺时应选择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并注意采用正确的护理方式,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某医院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置管的1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静脉留置先后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已定皮肤消毒液消毒皮肤,对照组采用50 g/L聚维酮碘消毒,比较两组消毒待干时间、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一次性静脉留置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消毒待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皮肤上自然菌总数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 g/L CHG更适合于抵抗力低,易感染的危重症新生儿静脉置管,不仅可节约时间,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与规范操作的依从性,还可降低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的最佳测量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11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2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PICC常规操作步骤进行测量,观察组采用改良"一"字法:采用外测量时从右上肢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即左侧)胸锁关节外侧缘加1cm;从左上肢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即右侧)胸锁关节外侧缘加2cm。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长度、外测量时间、置管后病人的心脏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置管达上腔静脉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置管长度短、测量时间少、置管后心脏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良"一"字法是PICC置管至理想位置的最佳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留置静脉导管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分别采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和5 000 mg/L的碘伏皮肤消毒液进行穿刺部位消毒和相关护理消毒,比较两组患者及其不同置管部位和置管时间的感染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0.8%和23.0%。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感染率分别为11.1%和23.9%,其中实验组感染率分别为9.8%和12.1%,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2.5%和35.3%。置管留置时间两周以下,总体感染率为9.4%,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7.1%和11.1%;置管留置时间两周及两周以上,总体感染率提高到19.0%,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1.7%和26.8%。 结论 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控,其效果优于碘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穿刺点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包扎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416例乳腺癌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208例。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后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穿刺点,24h进行常规换药,试验组PICC置管后应用藻酸盐敷料覆盖穿刺点并加压包扎,在无局部渗血情况下置管后7d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患者舒适度、换药次数及费用与7d内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205例完成研究,试验组208例完成研究。试验组患者置管后24h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27.88%,对照组38.05%,χ2=4.829,P=0.028),24h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Z=205.235,P<0.001),换药费用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换药费用中位数56.94元,试验组换药费用中位数10.20元,Z=-8.990,P<0.001);试验组患者局部疼痛和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Z=-12.07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疗效。方法将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使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2次/d,连续3d;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2次/d,连续3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两组比较,χ2=7.50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好。结论使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减少留置 PICC导管期间的并发症。[方法]对入住我科的100例接受PICC置管并行静脉化疗的肿瘤病人采用自制问卷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结果]PICC置管肿瘤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高,尤其是首次接受置管、老年病人、高学历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高于其他人群。[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肿瘤病人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王筱英  吴敏 《全科护理》2013,(36):3418-3419
[目的]探讨不同扩皮方法可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的渗血.[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227例病人,按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119例,两组均采用赛丁格技术(MST)行上臂PICC穿刺,其中对照组采用穿刺点扩皮方向与皮纹垂直,解剖刀刀锋背向导丝,尖端横向切开皮肤0.3 cm为标准;观察组采用穿刺点扩皮方向与皮纹平行,解剖刀刀锋背向导丝,尖端垂直进入皮肤0.2 cm为标准,比较两组穿刺后穿刺点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PICC置管时穿刺点扩皮沿皮纹方向可减少穿刺点的渗血,降低病人高风险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6例应用PICC置管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对照组应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359);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评分及PICC管理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风险,护士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及护理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