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考虑参照价格和感知质量的基础上,构建了零售商自有品牌动态定价模型。针对不考虑参照效应的固定定价策略和考虑参照效应的动态定价策略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最优解。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参照效应时,自有品牌的最优价格随着全国品牌价格、自有品牌感知质量、自有品牌生产成本系数、零售商对全国品牌收益分成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在考虑参照效应的动态定价策略下,参照价格和价格最终都会趋于稳态值;记忆系数、自有品牌感知质量和零售商对全国品牌收益分成比例的增大,将导致稳态价格和稳态参照价格的增大;参照效应系数和自有品牌历史价格权重系数的增大,将导致稳态价格和稳态参照价格的减小;当参照效应为正时,动态定价策略的收益大于固定定价策略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考虑品牌偏好型与实体忠诚型两类消费者偏好,构建了零售商内部、混合、外部三种融资模式下双渠道供应链订货与定价策略模型,采用博弈论与两阶段优化技术得到三种融资模式下最优订货与定价策略,并分析了消费者偏好与不同融资模式对供应链订货与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偏好型消费者对网络渠道的偏好会影响供应链成员决策与现金流收益,品牌制造商与零售商集中决策时供应链总现金流大于分散决策时供应链的总现金流,零售商混合融资模式可以提高渠道的订货量,降低渠道价格,减少双渠道供应链双重边际化效应,实现供应链成员与消费者共赢,并且品牌制造商有动机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零售商的融资需要。  相似文献   

3.
王垒  曲晶  刘新民 《工业工程》2018,21(3):21-31
考虑双渠道零售商和制造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分别构建了制造商直接回收、委托第三方回收模式下的动态博弈模型,以公平中性时的均衡策略为参照,对比分析了线下零售商的横向公平偏好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中各决策主体定价策略及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零售商是否存在横向公平关切行为,制造商直接回收模式都优于委托第三方回收。在直接回收模式下,线下零售商的横向公平偏好使得在正向供应链中的两零售商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会竞相降低零售价格,制造商为鼓励竞争会降低批发价,并且价格均与横向公平关切系数负相关。在逆向供应链中,制造商会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率;相比公平中性的情况,此定价策略使制造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效用增加,而两零售商收益递减。制造商作为渠道管理者为鼓励零售商之间竞相降价,可通过一个三方收益共享的契约实现协调,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需求不确定且策略型消费者具有失望厌恶时,一个报童零售商在两个销售时期销售单一产品的情形。分析了策略型消费者具有失望厌恶时,其策略性购买行为以及零售商的定价、库存和利润将如何变化。此外,考虑了策略型消费者具有失望厌恶时,对零售商而言,价格承诺和非价格承诺何者最优的问题。结果表明:失望厌恶缓解了消费者的策略性购买行为,提高了零售商的价格、库存和利润;对于高利润产品,当失望厌恶水平较低时,零售商最优策略是价格承诺,反之,是不承诺价格;对于低利润产品,或者当失望厌恶水平较高时,零售商的最优策略是不承诺价格。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需求不确定且策略型消费者具有失望厌恶时,一个报童零售商在两个销售时期销售单一产品的情形。分析了策略型消费者具有失望厌恶时,其策略性购买行为以及零售商的定价、库存和利润将如何变化。此外,考虑了策略型消费者具有失望厌恶时,对零售商而言,价格承诺和非价格承诺何者最优的问题。结果表明:失望厌恶缓解了消费者的策略性购买行为,提高了零售商的价格、库存和利润;对于高利润产品,当失望厌恶水平较低时,零售商最优策略是价格承诺,反之,是不承诺价格;对于低利润产品,或者当失望厌恶水平较高时,零售商的最优策略是不承诺价格。  相似文献   

6.
研究直销渠道和零售渠道以及制造商品牌和自有品牌之间的竞争关系。考虑了零售商放弃销售制造商品牌产品的情形,分析了6种情境下的博弈模型,得出了供应链成员的博弈均衡策略和利润,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参数对供应链双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放弃销售制造商品牌产品的充分条件是自有品牌产品生产成本小于制造商品牌产品生产成本。此时,如果制造商品牌产品生产成本和直销运营成本较小,且自有品牌产品生产成本接近于制造商品牌产品生产成本,制造商入侵;否则,制造商拒绝开通直销渠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产品迭代速度的不断加快,零售商为抢占市场和缓解资金压力,开始广泛采用溢价预售模式。此模式下,当消费者预售期购买时,会产生高价后悔;当消费者现货期购买时,可能会产生缺货后悔。在考虑这两种后悔行为基础上,研究了零售商预售模式下的联合定价与订货决策问题。研究表明,在高价后悔敏感度与缺货敏感度相差较大时,零售商采用预售更优;当零售商采用预售时,对比动态定价策略和价格承诺策略发现,动态定价各阶段价格更低,订货量更高,利润则是价格承诺更优;当零售商采用预售且价格承诺策略时,消费者的高价后悔敏感度与缺货后悔敏感度较接近时,若忽略消费者的后悔行为,零售商将会面临较大的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医疗平台动态设置医疗服务价格以平衡供需并开展竞争。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动态竞争下,考虑全职医生和兼职医生混合参与,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分别在患者资源、医生资源和双边资源竞争场景下,构建了医疗平台医疗服务动态定价模型。结果表明,竞争对手设置的医疗服务价格能正向作用于互联网医疗平台最优医疗服务价格,且这种作用强度随着平台中兼职医生感知收益的增加而减弱。在医疗服务需求衰减场景中,这种作用强度随时间演进而减弱。在医疗服务需求激增和供需平衡场景中,这种作用强度随着医生资源竞争度和竞争对手收益分成比例的增大而加强。大规模雇佣兼职医生有助于互联网医疗平台为患者市场提供低价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9.
徐兵  李慧芳 《工业工程》2021,24(4):10-19
研究单个零售商销售2种可替代生鲜产品时的价格决策,建立3种定价策略下的决策模型,得到2种产品的最优固定价格、最优折扣价格和最优捆绑价格售价;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影响零售商价格决策的因素及其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3种策略下产品价格都与产品新鲜度临界值同方向变化;最优固定价格随销售期临近度的增大而变高;对比3种策略下零售商的利润发现,有时捆绑价格是占优策略,有时折扣价格是占优策略,参数的大小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考虑不同年龄的游客对单位时间价值敏感程度不同,研究旅游巴士定价问题。针对小汽车与旅游巴士2种出行方式的竞争旅游交通系统,在假设不同年龄阶段游客的单位时间价值随年龄呈不同的线性关系下,结合出行成本,构建旅游巴士公司的收益模型,讨论3类游客不同比例及单位时间价值系数的变化对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成年型游客比例和单位时间价值系数增大时,旅游巴士公司的最优定价及最优收益呈下降的趋势;可根据客流情况对票价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可通过降低游客出行时间成本来吸引更多游客,以期得到更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王虹  周晶  孙玉玲 《工业工程》2011,14(4):58-62
针对由传统零售渠道和网络直销渠道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考虑批发价格和传统零售价格确定情况下,同时市场需求随机且受价格影响时,对制造商在直销渠道上的最优定价和库存量决策,以及零售商在传统分销渠道上的最优订货量进行研究。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仿真说明:当需求分配比例处在一定范围内时,存在可行的直销价格。当加入直销价格不小于批发价格的约束条件后,在更小的需求分配比例范围内能够找到均衡解。且在此合理的区域内,传统零售渠道订货量减少,直销渠道库存量增大,但供应链总的销售量基本不变。零售商的期望收益有所增加,对于供应商,其来自于零售渠道的期望收益减少,来自于直销渠道的收益以及总收益增多。整个供应链的收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竞争环境下短视和策略乘客并存时航空公司的定价问题,提出了价格展示和动态定价两种定价策略。通过建立价格展示和动态定价模型,分别求出了两航空公司的价格均衡及期望收益,并证明了在两种定价策略下竞争双方都存在纯策略价格均衡。最后比较了两种策略下航空公司的收益差异,发现:当短视乘客数量较多时,宜采用价格展示策略;而当供小于求时,动态定价策略更优。  相似文献   

13.
在收入共享契约下,借助条件风险值理论研究风险规避零售商和风险中性供应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协调定价模型,推导出随机需求受价格影响的零售商最优零售价格、库存因子以及供应商最优批发价格。讨论风险规避系数、市场弹性系数和收入共享系数对分散供应链系统以及各成员运作绩效的影响。最后,进行数值算例,数值结果表明,随着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零售商和供应商运作绩效呈递减趋势,但采用收入共享契约可以有效的减少供应链系统以及各成员独立运作的绩效损失;当收入共享系数一定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越大,供应商和零售商运作绩效越小;然而零售商和供应商运作绩效并不受成本比例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海林 《工业工程》2010,13(2):49-52
研究了零售商销售短生命周期产品时的最优定价策略。零售商试图在一个有限计划期内将固定的存货全部售出,剩余存货在销售季节结束时价值变为零。提出了一个以顾客到达为泊松过程的连续时间最优定价模型。考虑到连续最优定价策略在实际中难以执行,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离散时间最优定价策略。该策略允许零售商按预定的间隔周期调整价格,与实际生活中时装类商品零售商定期降价做法非常相似。分析了零售商最优初始存货水平决策问题,该问题可通过前面的连续时间模型较容易求解。  相似文献   

15.
利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价格柔性契约下零售商和供应商的策略。由于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零售商和供应商签订价格柔性契约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利润风险,零售商面临的市场需求依赖于其销售价格,供应商决定价格柔性契约的参数。首先,零售商根据价格对需求的影响大小和签订的价格柔性契约参数决定产品的零售价格,然后供应商根据零售商的零售价格决定柔性契约的价格风险分担系数。考虑了加和型和乘积型价格影响需求两种情况,计算得出价格柔性契约下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以及供应商的最优价格风险分担系数。研究结果可以为价格柔性契约下需求依赖价格的供应链成员决策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考虑一个生产商通过两个电子零售商基于不同的契约售销产品的问题,同时鉴于消费者公平关切和零售商信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多契约下基于消费者公平关切和电子零售商信用的供应链最优定价策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消费者公平关切程度的增大,不同零售商之间的最优定价差别趋于减小,并且生产商和定价高的零售商利润都增大,而定价低的零售商则相反;伴随着电子零售商信用水平的影响增加,信用高的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和利润都将增大,信用低的零售商则相反,生产商利润的单调性根据销售契约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在综合服务水平支付意愿系数不同的情况下,Internet直销商和传统零售商之间Nash均衡解的存在条件,得出结论,Internet直销商的最优收益单调递减.通过数值分析得出,市场共享比例的增大会提升Internet直销商的最优收益,而零售商的最优收益则会下降.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时变变质率产品的订购与定价联合决策问题。以系统平均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且将已变质产品的变质处理成本考虑在内,构建了相应的订购与定价联合决策模型,其中需求同时依赖于价格和库存水平、系统允许缺货且缺货量部分延迟订购。接着,对于已知的定价策略,证明并给出了最优补货策略唯一存在的充分条件;另一方面,对于已知补货策略的情况也证明了最优定价策略的存在性。此外,证明了在联合订购与定价决策下得到的最优销售价格总是大于单独进行定价决策时得到的最优价格。进而,在模型证明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寻求最优解的算法。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模型中主要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管理建议。结果表明:如果零售商忽略库存水平对需求的影响或变质处理成本,制定的销售价格将偏低;对于价格弹性较高的产品,零售商应采取低价销售策略;当顾客的等待耐心较差或产品的替代性较强时,最优策略应该是提高产品的销售定价并缩短缺货期。  相似文献   

19.
蔡仁雷  聂佳佳 《工业工程》2019,22(6):118-126
研究了电商引入自有品牌产品和制造商入驻模式选择之间的博弈竞争关系,构建了双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解析得到双方不同策略下的利润,在此基础上比较双方利润,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均衡策略。研究发现,制造商销售模式的选择受到电商引入自有品牌策略的影响。当佣金比例过低或过高时,引入自有品牌策略不会影响销售模式的选择,此时佣金费用决定了销售模式的选择;当佣金比例适中时,引入自有品牌则制造商会选择代销模式,不引入则会选择分销模式。平台佣金比例和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可程度会影响电商引入自有品牌的策略,较高的消费者认可程度反而促使电商不引入自有品牌。  相似文献   

20.
基于线上平台借助线下实体店提供服务的搭便车现象,研究了O2O渠道供应链中成员的定价策略以及搭便车效应对渠道利润的影响。考虑市场中增加线上渠道之后,同时存在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店,以及可以从这两个渠道选择的消费者组成的O2O供应链系统。利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集中式下和分散式下的最优定价策略。探究了服务水平、搭便车效应系数、补贴策略对渠道定价决策、利润的影响。结果发现,线上平台通过搭便车效应,能够有效增加两个渠道的价格和利润;补贴策略使得线上平台价格提高,但却使其利润降低。说明补贴模式并不能为两个渠道对象提高收益,仅能促进双方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