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不同获卵数对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的影响,探讨IVF-ET的理想获卵数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控制性促排卵的10002个周期。比较获卵数1~3枚、4~6枚、7~9枚、10~15枚、16~20枚、≥21枚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获卵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通过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获卵数对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10002个取卵周期,获得活产共5904个周期,总累积活产率59.03%(5904/1000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内膜厚度为(10.31±3.09)mm,获卵总数为8.00(5.00,12.00)枚,成熟卵子数为7.00(4.00,11.00)枚,正常受精数为5.00(2.00,8.00)枚,第3日可利用胚胎数为4.00(2.00,7.00)枚。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获卵数1~3枚患者(OR=0.11,95%CI=0.12~0.18)、获卵数4~6枚患者(OR=0.32,95%CI=0.33~0.44)、获卵数7~9枚患者(OR=0.62,95%CI=0.54~0.71)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明显低于获卵数10~15枚患者(P<0.0001);获卵数16~20枚患者(OR=1.54,95%CI=1.24~1.93)、获卵数≥21枚患者(OR=2.49,95%CI=1.76~3.52)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明显高于获卵数10~15枚患者(P<0.0001)。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当获卵数<19枚时,累积活产率随获卵数的增加明显增加,获卵数每增加1枚,累积活产率增加16%(OR=1.16,95%CI=1.15~1.18,P<0.0001),当获卵数≥19枚时,累积活产率趋于平稳,不再增加(OR=1.00,95%CI=0.96~1.05,P=0.8403)。结论IVF-ET周期中获卵数与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呈曲线关系,当获卵数<19枚时,累积活产率随获卵数的增加明显增加,当获卵数达到19枚时,累积活产率趋于平稳,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拮抗剂方案中,低预后人群选择不同扳机时机对临床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进行拮抗剂方案助孕的波塞冬标准下的低预后患者资料共1613个周期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不同扳机时机分为3组,按照常规标准扳机为正常组(961个周期),提前1 d扳机为提前组(359个周期),推迟1 d扳机为推迟组(293个周期)。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扳机时机对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等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鲜胚移植妊娠率分别为提前组35.77%(44/123)、正常组39.16%(150/383)、推迟组34.01%(50/147)。三组患者累积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提前组、正常组、推迟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累积妊娠率为33.18%(72/217)、42.33%(276/652)、45.27%(91/201),P=0.024;累积活产率为22.97%(48/209)、31.96%(201/629)、35.90%(70/159),P=0.012]。经过多元logistics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提前和推迟扳机与正常扳机相比,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推迟组的鲜胚移植妊娠率OR(95%CI)=0.69(0.44~1.09),P=0.114;累积妊娠率OR(95%CI)=0.77(0.51~1.16),P=0.214;累积活产率OR(95%CI)=0.83(0.54~1.29),P=0.418;提前组的鲜胚移植妊娠率OR(95%CI)=0.98(0.60~1.60),P=0.934;累积妊娠率OR(95%CI)=0.87(0.58~1.30),P=0.513;累积活产率OR(95%CI)=0.86(0.54~1.35),P=0.515]。结论波塞冬低预后人群在拮抗剂方案中按照常规标准进行扳机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扳机。  相似文献   

3.
目标比较早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发生慢反应时, 补充重组黄体生成素(recombinant luteinizing hormone, rLH)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s, hMG)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ICSI-ET)助孕并采用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卵巢功能正常、促排卵发生慢反应的患者2 336例, 根据添加不同的LH活性药物, 分为hMG组(1 558例)和rLH组(7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促排卵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新鲜胚胎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添加两种LH活性药物对卵巢慢反应患者累积活产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类型和病因、体质量指数和卵巢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既往剖宫产患者与既往阴道分娩患者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治疗首个取卵周期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首次IVF/ICSI-ET治疗且既往有1次分娩史的患者既往剖宫产史对一次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 216例患者,其中既往剖宫产者605例共1 053个移植周期,既往阴道分娩者611例共947个移植周期。2组患者除基础泌乳素与不孕时间外的主要基本特征、促排卵治疗方案、获卵情况、胚胎实验室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既往剖宫产组单胚胎移植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比例更高(P<0.05)。既往剖宫产组一次取卵后CLBR为59.00%(95%CI:55.08%~62.92%),既往阴道分娩组一次取卵后CLBR为62.68%(95%...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夫精宫腔内授精(IUI)在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中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施行宫腔内授精的394个自然排卵周期和372个促排卵周期(分为氯米芬组和尿促性组)的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各组年龄、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2.44%,流产率为16.33%,活产率为10.15%;氯米芬组(CC)临床妊娠率为11.03%,流产率为22.58%,活产率为7.83%;尿促性素周期组(HMG/CC+HMG)临床妊娠率为20.88%,流产率为10.53%,活产率为18.68%。尿促性素周期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及氯米芬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促排卵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虽不能明显降低流产率,但有使IUI流产率下降的趋势,可酌情在IUI中适当使用HMG促排卵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6.
<正> 一、1986年世界孕产妇死亡率与活产率南亚活产率41%,孕产妇死亡率59%;东亚活产率17%,孕产妇死亡率3%;非洲活产率18%,孕产妇死亡率30%;拉美活产率10%,孕产妇死亡率7%;发达国家活产率14%,孕产妇死亡率1%. 二、西太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发达国家:澳大利亚6/10万;日本15/10万;新西兰20/10万;新加坡11/10万.发展中国家:中国44/10万;斐济47/10万;马来西亚59/10万;巴布亚新几内亚900/10万;菲律宾80/10万;北朝鲜34/10万;越南110/10万. 三、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一)医学因素如贫血、感染、分娩并发症、疟疾、营养不良、妊高征、出血、糖尿病、无计划的生育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后续多周期助孕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移植助孕,诊断为RIF且行后续助孕治疗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活产率和诊断RIF至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结果RIF患者后续助孕治疗的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及以上的活产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44例实现活产的RIF患者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为5.00(3.13,8.52)个月。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囊胚移植的累积活产概率较卵裂期胚胎移植显著增加[P=0.002,RR(95%CI)=1.492(1.158~1.923)];年龄<35岁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高龄(≥35岁)患者明显增加[P=0.013,RR(95%CI)=0.694(0.521~0.925)];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8 mm患者显著增加[P=0.016,RR(95%CI)=1.943(1.132~3.335)];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0次患者[P=0.001,RR(95%CI)=0.625(0.474~0.825)]或2次及以上患者[P=0.003,RR(95%CI)=0.414(0.233~0.736)]显著增加。结论移植胚胎类型、年龄、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是影响RIF患者后续累积活产概率的独立因素,应尽可能选择囊胚移植、通过合理的周期管理尽快行助孕治疗,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可能预示着更优良的RIF后续周期的活产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女性进行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7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AID助孕的1 707例女性患者资料,按BMI分为正常组1 314例(其中自然周期1 162例,促排卵周期152例,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320例(其中自然周期270例,促排卵周期50例,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组73例(其中自然周期54例,促排卵周期19例,BMI≥28 kg/m2),评估3组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AID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正常组中促排卵周期AID的流产率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3%,9/31 vs. 11.45%,30/262,χ2=0.589,P=0.014),而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中自然周期AID 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23.33%,63/270和21.48%,58/270)高于促排卵周期(分别为10%,5/50和8%,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2,P=0.034;χ2=4.908,P=0.027),促排卵周期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与自然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自然周期AID 的妊娠结局与促排卵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AID临床结局可能优于促排卵周期AID;尤其是超重女性,自然周期AID可能获得更高的妊娠结局。对条件合适的患者,应积极提倡自然周期AI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卵巢反应性患者血清及卵泡液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水平与单次促排卵周期优质胚胎数、新鲜周期移植妊娠结局及累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首先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和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ICSI-E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714例, 收集临床资料并对取卵日卵泡液进行AMH水平检测, 根据卵巢反应分为卵巢正常反应组401例, 卵巢低反应组124例, 卵巢高反应组189例, 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基础血清AMH及取卵日卵泡液AMH水平、优质胚胎数、新鲜周期移植妊娠及活产率、累积妊娠及累积活产率等相关指标, 并进行IVF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卵巢低反应组、卵巢正常反应组和卵巢高反应组患者基础血清AMH及卵泡液AMH分别为(0.71±0.77) μg/L、(2.7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大样本量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累计活产率的计算,探讨多周期IVF-ET的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ET治疗的56 499对夫妇,中心常规使用的治疗方案以刺激方案为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部分患者选择自然周期取卵或微刺激方案进行治疗。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GnRH激动剂方案和GnRH拮抗剂方案。假设随访至最后一个周期末活产者的最终结局为无活产和与继续治疗者相同,计算累计活产率的保守估计值和乐观估计值,分析累计活产与促排卵方案的关系。结果研究共包括106740周期。计算得到累计活产率的保守估计值和乐观估计值分别为52.2%和90.7%,并且随着女方年龄的增高而降低。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影响活产的因素,得到第二(P0.001)和第三(P=0.001)新鲜周期选择GnRH激动剂方案的累计活产率会显著地高于GnRH拮抗剂方案。结论年龄是影响IVF-ET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患者第二和第三次促排卵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情况,优先选择激动剂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MPA)方案和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低预后人群中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12月20日~1990年6月27日,在剖宫产后和阴道分娩后42~90天,自愿放置IUD各310例,术后1、3、6、12、24个月各随访一次,随访率99.19%,IUD用硅VCu200。结果显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置器后1、2年净累积续用率和各项停用率无差异,第二年剖宫产组脱落率显著较低。产后42~60天与61~90天置器各项停用率均无差异。置器后所有副反应两组亦无差异,剖宫产后42~90天放置IUD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 GnRH-A)灵活方案促排卵添加GnRH-A后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水平对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VF/ICSI)鲜胚移植临床结局及累积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后行IVF/ICSI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685例患者资料。采用四分位数法以添加拮抗剂后患者每次监测血清LH水平(根据卵泡生长速度及患者需要, 通常为2次)直至扳机日血清LH水平的平均值进行分组, 分为A组(小于纳入人群平均LH水平的第25百分位数, LH<1.25 U/L, n=166)、B组(处于纳入人群平均LH水平的第25~50百分位数, 1.25 U/L≤LH<1.91 U/L, n=174)、C组(处于纳入人群...  相似文献   

14.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健康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63例医用诊断X线工作人员连续9 a 5次体检结果分析,探讨累积剂量与人体辐射效应的关系。方法 用归一化方法对受照剂量进行估算,并与实际监测结果比较。结果 年均剂量当量为4.47 mSv,累积剂量平均为82.7 mGy·a-1。症状与体征阳性率、眼晶体混浊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血象各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免疫功能IgG高于对照组,IgA、IgM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微核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染色体畸变率和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随工龄和累积剂量的增加,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女性进行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7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AID助孕的1 707例女性患者资料,按BMI分为正常组1 314例(其中自然周期1 162例,促排卵周期152例,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320例(其中自然周期270例,促排卵周期50例,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组73例(其中自然周期54例,促排卵周期19例,BMI≥28 kg/m~2),评估3组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AID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正常组中促排卵周期AID的流产率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3%,9/31 vs. 11.45%,30/262,χ~2=0.589,P=0.014),而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中自然周期AID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23.33%,63/270和21.48%,58/270)高于促排卵周期(分别为10%,5/50和8%,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2,P=0.034;χ~2=4.908,P=0.027),促排卵周期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与自然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自然周期AID的妊娠结局与促排卵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AID临床结局可能优于促排卵周期AID;尤其是超重女性,自然周期AID可能获得更高的妊娠结局。对条件合适的患者,应积极提倡自然周期AI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取卵后48 h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较取卵前24 h下降幅度对新鲜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并行新鲜胚胎移植41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取卵后48 h较取卵前24 h E2下降幅度按四分位数分为4组。A组:降低幅度范围在总体降低范围的0~25.0%;B组:25.1%~50.0%;C组:50.1%~75.0%;D组:75.1%~100.0%。比较各组促排卵情况、胚胎参数及妊娠结局,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E2降低幅度与活产率的关系。结果:4组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总量、拮抗剂使用时间、活产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活产率大于D组,B组活产率大于C组及D组,A组、B组种植率大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 3)。校正组间差异因素后,A、B组的活产率均高于于D组(OR=2.079,95%CI:1.138~3.799,P=0.017;OR=2.187,95%CI:1.213~3.944,P=0.009)。结论:在拮抗剂方案中,取卵后48 h较取卵前24 h E2降低幅度较大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的活产率低于变化较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住院分娩活产婴儿中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产前筛查对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计算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分析产前筛查率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相关性,评估产前筛查对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结果 2000年至2002年门诊的24.3%孕早、中期孕妇参与产前筛查,筛查出并经产前诊断证实1例唐氏综合征胎儿,同期分娩活产婴儿7063名中有唐氏综合征患儿7例,合计发生率为1/883;2003年至2004年产前筛查率上升至81.6%,在5273名活产婴儿中有唐氏综合征3例,发生率降至1/1758.结论 本组唐氏综合征的近似发生率可能高于1/785,产前筛查是能够在孕早、中期筛查出高风险患者的有效方法,提高产前筛查率可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较拮抗剂方案与微刺激方案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高龄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费效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就诊于乌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细胞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周期患者60例,年龄≥35岁,依据不同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将患者分为拮抗剂方案组(1组,30例)及微刺激方案组(2组,30例),比较这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和费效比。结果 (1)1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方面均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每获1枚成熟卵子所需费用、每获1枚优胚所需费用及每获1个活产所需费用1组均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患者中,无论从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方面比较,拮抗剂方案均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单卵双胎(MZT)的三胎妊娠行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收治的47例伴有MZT与45例非MZT的三胎妊娠孕妇行经阴道减胎术后的活产率、足月产率、早产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单胎活产率、双胎活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发生率和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结果:(1)与非MZT三胎妊娠组相比,伴有MZT三胎妊娠组减胎术后的早产率、双胎活产率低于前者,单胎活产率、分娩孕周高于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47例伴有MZT的三胎中,16例行单卵单胎减胎术,31例行单卵双胎中一胎减胎术。与行单卵单胎减胎术相比,行单卵双胎中一胎减胎术者单胎活产率、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前者,但双胎活产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低于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MZT的三胎妊娠孕妇行经阴道减灭单卵双胎中一胎是可行的,更易获得单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既往采用常规降调节长方案行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失败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改用孕激素阻断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3月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行孕激素阻断方案促排卵的患者资料,从中筛选出既往曾行长方案促排卵,鲜胚移植周期及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均未获活产的卵巢正常反应的不孕患者共52人的病历资料。对照两种方案的促排卵、胚胎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孕激素阻断方案中Gn用量(2079. 81±534. 08) U显著低于长方案(2716. 82±825. 09) U (P 0. 05);获卵数、MⅡ卵率及正常受精率与长方案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5),可利用胚胎数(2. 82±1. 91)个显著高于长方案(1. 49±1. 42)个(P 0. 05),优质胚胎率略高于长方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20例患者行FET,生化妊娠7例,临床妊娠9例,周期临床妊娠率45. 00%,胚胎种植率34. 38%,活产率35. 00%均显著高于长方案(分别为14. 29%、8. 47%、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后IVF/ICSI助孕失败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孕激素阻断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为促排卵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